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智冉 苏延冬 +2 位作者 杨锐 吴合亮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严重不良事件(serio... 目的: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s)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CRS+HIPEC治疗的154例MP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SAEs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154例MPM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1级不良事件10例(8.8%),2级41例(36.3%),3级53例(46.9%),4级7例(6.2%),5级2例(1.8%)。需要进行抢救的SAEs发生率为5.8%(9/154),围手术期死亡率1.3%(2/154)。单因素分析表明,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P=0.036)、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P=0.004)、腹膜剥除区域数量(P=0.035)及术前CA125水平(P=0.025)为影响SAEs发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剥除区域数量(OR=0.360,P=0.024)、CC评分(OR=0.325,P=0.003)是影响SA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提高疗效实现完全CRS同时,合理把握肿瘤细胞减灭程度,可能是目前减少并发症,尤其是降低SAEs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恶性腹膜间皮瘤 严重不良事件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10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雪梅 李鑫宝 +5 位作者 孟巍 杨智冉 高颖 陈奕至 昌红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3-410,共8页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寻找影响预后独立指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手术的100例MPM病例,研究石棉接触、CA125、腹水、腹膜癌指...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寻找影响预后独立指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手术的100例MPM病例,研究石棉接触、CA125、腹水、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完全细胞减灭(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TNM分期、组织学分型、脉管瘤栓、神经侵犯、Ki-67指数,收集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生存预后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独立影响MPM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结果:本研究男性48例(48%),女性52例(52%),中位年龄54(24~72)岁,有石棉接触史患者19例(19%),腹水患者90例(90%),CA125≥35 U/mL 58例(59%),PCI评分≥25分56例(56%)、CC评分为0~1分49例(49%)、2~3分51例(51%)。上皮样型79例(79%),非上皮样型21例(21%),Ⅰ期患者10例(10%)、Ⅱ期和Ⅲ期患者均为45例(4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生存主要指标:石棉接触、PCI评分、CA125、组织学类型、Ki-67指数、TNM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石棉接触史患者死亡风险是无接触史患者的2.3倍(95%CI:0.233~0.806,P=0.008),PCI评分≥25分患者的死亡风险是<25分患者的2.9倍(95%CI:0.200~0.612,P<0.001),Ki-67指数>10%患者死亡风险是指数≤10%患者的5.90倍(95%CI:0.072~0.401,P<0.001)。上皮样型与非上皮样型MPM的Ki-67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石棉接触史、PCI评分和Ki-67指数是MPM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预后 临床病理 KI-67
下载PDF
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智冉 刘彦龙 +2 位作者 杨艳梅 唐洁冰 陶冀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分析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7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60岁、术前CEA水平〉50ng/ml和肿瘤浸润深度T4。把没有任何... 目的分析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7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60岁、术前CEA水平〉50ng/ml和肿瘤浸润深度T4。把没有任何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有一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危组。高危组与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9.04±1.51)个月和(96.65±3.14)个月,P=0.017],高危组风险比[hazard ratio(HR)]较低危组明显升高[3.201(95%CI为1.161~8.83);P=0.025]。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术前全面的检查以及准确的病理分期对于Ⅱ期结肠癌的预后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期结肠癌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化疗临床路径 被引量:10
4
作者 Paul HSugarbaker 杨智冉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1-551,共11页
腹膜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来源较广泛,开展规范化治疗对腹膜癌患者至关重要。腹膜表面肿瘤协作组国际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制订了腹膜癌临床指南,本文为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中文版,... 腹膜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来源较广泛,开展规范化治疗对腹膜癌患者至关重要。腹膜表面肿瘤协作组国际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制订了腹膜癌临床指南,本文为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中文版,该指南共分四部分:术前评估、腹膜癌手术、腹膜癌化疗及临床路径。其中,术前评估主要包括术前CT检查、预后评估模型、诊断性腹腔镜探查、腹膜癌指数及细胞减灭程度评分;腹膜癌治疗原则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和围手术期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但完全CRS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腹膜癌化疗主要包括围手术期化疗及区域性化疗。最后,本指南概述了腹膜癌的临床路径。经PSOGI执行委员会秘书长许可,发表该指南中文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化疗 临床路径
下载PDF
两种商业化二抗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一致性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曌 陈奕至 +9 位作者 孟巍 杨智冉 林育林 张珏 孙萍萍 杜雪梅 曲丛玲 昌红 韦继学 李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比较两种商业化二抗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一致性。方法以常见肿瘤组织样本为待检组织,选取18种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抗,按国际专家特设委员会的建议设立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使用DAKO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台,其他实验条件一致... 目的比较两种商业化二抗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一致性。方法以常见肿瘤组织样本为待检组织,选取18种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抗,按国际专家特设委员会的建议设立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使用DAKO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台,其他实验条件一致,以两种不同二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准组二抗为DAKO聚合物系统(DAKO EnVision FLEX,High pH),实验组二抗为Power-StainTM试剂盒(Power-StainTM 1.0 Poly HRP DAB Kit for Mouse+Rabbit)。染色后,采集图像,医师单盲法进行定位、定性以及半定量评价;两组选取同一区域,均以数字病理图像测量方法定量测量吸光度校正值、测量区域面积值以及灰度图阳性积分吸光度值,计算得到平均吸光度均值。结果两组所有样本染色的定位均准确,定性一致,两组半定量测量数据对两组强度比较、两组阳性百分率比较、两组平均吸光度均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商业化二抗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二抗 一致性 数字病理
原文传递
腹膜假黏液瘤人源异种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林育林 张珏 +5 位作者 杨智冉 李鑫宝 姬忠贺 许洪斌 彭正 李雁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842-2849,共8页
腹膜假黏液瘤(PMP)以腹腔大量黏液聚积为最显著特征,黏液聚积常导致顽固性腹痛、进行性肠梗阻、腹腔脏器粘连及营养不良。但肿瘤高表达黏蛋白的分子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并缺乏相应治疗措施。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模型)是探索PMP发病机制... 腹膜假黏液瘤(PMP)以腹腔大量黏液聚积为最显著特征,黏液聚积常导致顽固性腹痛、进行性肠梗阻、腹腔脏器粘连及营养不良。但肿瘤高表达黏蛋白的分子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并缺乏相应治疗措施。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模型)是探索PMP发病机制、干预性治疗的可靠平台。目前,我国尚缺乏构建PMP PDX模型的经验,国外已有多种不同病理分型的模型,但构建方法各不相同。对不同造模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比较各种造模方法的优劣,以便构建更加标准的PMP PDX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人源异种移植模型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裸小鼠原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性状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智冉 林育林 +6 位作者 张珏 马茹 李曌 蒋茜 赵洪禹 杜雪梅 李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建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原位人源动物模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特征,为研究MPM病理机制及探索诊治新技术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MPM标本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皮下,进行3次传代,稳定后取第4代皮下瘤制成瘤细胞匀浆,以100、... 目的建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原位人源动物模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特征,为研究MPM病理机制及探索诊治新技术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MPM标本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皮下,进行3次传代,稳定后取第4代皮下瘤制成瘤细胞匀浆,以100、200μL剂量接种于裸小鼠腹腔,建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成功建立MPM裸小鼠皮下瘤及腹腔瘤模型,皮下瘤模型接种第20天成瘤,第20~29天为缓慢生长期,第30~57天为快速生长期。根据接种瘤细胞剂量(100、200μL)及解剖时机(接种第14、69天)不同,腹腔瘤模型成功模拟了MPM临床早、晚期。MPM模型肿瘤组织HE染色为上皮样间皮瘤,肿瘤侵袭肝、脾、胰腺、肠系膜等脏器。免疫组织化学示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WT1、Ki-67阳性。全外显子测序PDX模型及患者肿瘤组织分别发现26、36个较高频率基因突变,模型和患者共有基因突变21个。结论建立MPM的PDX模型,具备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的生物学特征,可为后续的MPM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模型 动物 外显子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8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 +9 位作者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 李雁 杨智冉 于洋 杜雪梅 崔书中 唐鸿生 朱正纲 梁寒 杨肖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2839-2849,共11页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标准治疗,一线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术后需定期随访,前2年每3个月检查1次,术后3~5...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标准治疗,一线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术后需定期随访,前2年每3个月检查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检查1次,此后每年检查1次,至术后15年。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减灭程度等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腹膜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抑制恶性腹膜间皮瘤细胞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智冉 陈志高 +3 位作者 林育林 姬忠贺 陈谦 李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44-2246,共3页
目的培养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细胞,观察阿帕替尼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MPM手术标本建立裸小鼠模型,于2019年8月至10月利用此模型培养MPM细胞,采用瑞士-吉姆萨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实验分阿帕替尼组、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 目的培养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细胞,观察阿帕替尼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MPM手术标本建立裸小鼠模型,于2019年8月至10月利用此模型培养MPM细胞,采用瑞士-吉姆萨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实验分阿帕替尼组、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检测法研究对细胞增生、周期、迁移及凋亡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培养MPM细胞,钙调蛋白(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p53、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阳性;0、12.5、25.0、50.0、100.0μmol/L药物处理24 h,细胞活力100%、(83.78±5.58)%、(68.03±2.20)%、(47.31±1.03)%、(38.47±6.68)%,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均抑制细胞活力(F=118.000、5.031、25.120、88.600、15.9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空白、溶剂、25μmol/L及50μmol/L组细胞迁移率(77.52±2.54)%、(78.50±6.91)%、(26.43±15.27)%和(13.03±11.93)%,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均抑制细胞迁移(F=64.920,t=8.084,7.609,12.950,11.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抑制G2/M期但不诱导凋亡。结论阿帕替尼抑制MPM细胞增生及迁移,影响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阿帕替尼 细胞生物学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的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鑫宝 马茹 +6 位作者 姬忠贺 林育林 张珏 杨智冉 陈麟凤 闫风彩 李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PMP患者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CRS+HIPE...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PMP患者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54例PMP患者共接受272例次CRS+HIPEC,共发生围手术期SAEs 93例次(34.2%),其中感染26例次,消化系统22例次,呼吸系统17例次,心血管系统15例次,血液系统8例次,泌尿系统4例次;Ⅲ级76例次,Ⅳ级13例次,Ⅴ级4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HIPEC药物方案(P=0.02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P=0.004)、术中出血量(P=0.002)与SAE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是围手术期SA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0,P=0.001)。结论CRS+HIPEC治疗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应注意减少术中出血、红细胞输注量,预防SA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严重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功能鉴定
11
作者 林育林 张珏 +7 位作者 杨智冉 李鑫宝 姬忠贺 许洪斌 闫风彩 周全 彭正 李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3-931,共9页
目的建立腹膜假黏液瘤(PMP)原位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鉴定模型的生物学性状,为系统研究PMP病理机制、发展治疗新策略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获取的PMP肿瘤标本清洗切块后接种于BAL B/c-nu小鼠皮下,进行6次传代稳定后,第7次传代开腹... 目的建立腹膜假黏液瘤(PMP)原位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鉴定模型的生物学性状,为系统研究PMP病理机制、发展治疗新策略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获取的PMP肿瘤标本清洗切块后接种于BAL B/c-nu小鼠皮下,进行6次传代稳定后,第7次传代开腹种植于裸小鼠腹腔,将皮下瘤和腹腔原位肿瘤混合匀浆化制成瘤细胞悬液,按100μl/只接种于10只BALB/c-nu小鼠,建立PMP的PDX模型。测量裸小鼠体重变化、实验性腹膜癌指数(ePCI)评分判断腹腔肿瘤播散程度,分析肿瘤病理学特点,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鉴定模型的关键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制作成功率为100%(10/10),接种后荷瘤动物体重平稳增加,第27天起体重持续下降。解剖见肿瘤累及盆腹腔大多数脏器,包括膈肌、肝、脾、胃、肾、壁腹膜、肠及肠系膜,盆腹腔可见少量黏液性腹水,中位ePCI为8分。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癌细胞异型性显著,侵犯脏器实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UC1、MUC2、MUC5AC、CEA、CA199、CK20、CDX-2、Ki-67均阳性,MUC6、CK7、p53均阴性。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最主要的基因突变为KIT基因外显子10发生错义突变c.1621A>C,突变丰度达89.7%。结论成功建立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的PDX模型,该模型具备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较强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原位人源异种移植模型 肿瘤生物学 全外显子组测序 KIT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的人源异种移植模型
12
作者 林育林 张珏 +4 位作者 闫风彩 蒋茜 马茹 杨智冉 李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8-1801,共4页
目的以腹膜假黏液瘤(PMP)原位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例PMP肿瘤标本接种于BALB/c-nu小鼠,建立PDX模型,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溶媒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目的以腹膜假黏液瘤(PMP)原位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例PMP肿瘤标本接种于BALB/c-nu小鼠,建立PDX模型,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溶媒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和治疗组(腹腔注射5-Fu,50 mg/kg,0.2 ml).根据实验性腹膜癌指数(ePCI)和病理学检查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成功建立PMP PDX模型,病理诊断为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HMCP-S).治疗组ePCI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0.9±1.2)分比(3.6±1.7)分比(2.7±1.1)分,F=9.253,P<0.01].病理学检查示治疗组明显肿瘤坏死、裂解,黏液湖漂浮大量均质、嗜酸性细胞碎片,印戒细胞减少;治疗组Ki-67阳性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57.3±15.1)%比(72.2±15.1)%比(70.0±14.0)%,F=4.923,P<0.05].毒性研究中,治疗组体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19.7±2.8)g比(22.7±1.8)g比(21.9±1.7)g,F=4.654,P<0.05].治疗组1只裸小鼠死亡(10.0%),脾淤血肿大(88.9%),肝脏淋巴细胞聚集(77.8%),胆小管增生、阻塞(22.2%),肝小叶胆汁淤积(100.0%),嗜酸性小体(55.6%)形成.结论通过PMP PDX模型证实,腹腔注射5-Fu可抑制肿瘤生长播散,降低ePCI评分、Ki-67阳性率,主要器官毒性为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原位人源异种移模型 5-氟尿嘧啶 腹腔注射 器官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