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单位载荷法求解桁架杆件转角的讨论
1
作者 王乐 杨智春 王慧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35-439,共5页
通过一个桁架杆件转角的求解示例,介绍了单位载荷法求解桁架杆件转角的标准解法及两个误区,从结构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单位载荷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应对办法,表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可供教师讲授或学生... 通过一个桁架杆件转角的求解示例,介绍了单位载荷法求解桁架杆件转角的标准解法及两个误区,从结构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单位载荷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应对办法,表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可供教师讲授或学生学习结构力学和其他相关课程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载荷法 桁架 转角 位移 虚力原理
下载PDF
风洞测力模型压电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伟光 杨智春 朱玺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风洞模型测力试验时,细长悬臂式模型-尾撑系统极易因气流分离和湍流而发生低频、大幅共振,严重影响了测试数据质量。为了高效抑制风洞测力模型的流致振动响应,提出了一种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算法。设... 在风洞模型测力试验时,细长悬臂式模型-尾撑系统极易因气流分离和湍流而发生低频、大幅共振,严重影响了测试数据质量。为了高效抑制风洞测力模型的流致振动响应,提出了一种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算法。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搭建压电主动减振系统,开展了风洞测力模型振动主动控制地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控制算法充分发挥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各自的优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扰性,保障了风洞模型气动特性的稳定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振动主动控制 压电叠堆作动器 自适应滤波算法 自抗扰控制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学位为例
3
作者 周生喜 杨智春 +2 位作者 李斌 李霓 呼加璐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探讨了基于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首先,针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分析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航空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阐述了多学科交叉的内涵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多... 本文探讨了基于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首先,针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分析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航空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阐述了多学科交叉的内涵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是实现学科交叉的有效途径。其次,介绍了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的构建和运作机制,包括建立多元化高水平导师团队、设计多学科培养新方案。进一步讨论了多学科导师团队实践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效果,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导师团队 工程师潜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能量有限元法研究进展及在飞行器高频振动响应预示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兆林 杨智春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6期51-65,共15页
结构的高频振动问题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服役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高效准确地预示结构的高频振动响应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能量有限元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频振动响应预示新方法,弥补了有限元法、统计能量法等... 结构的高频振动问题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服役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高效准确地预示结构的高频振动响应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能量有限元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频振动响应预示新方法,弥补了有限元法、统计能量法等传统方法在高频振动响应预示方面的不足。本文回顾了能量有限元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能量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对能量有限元法在飞行器结构高频振动响应预示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能量有限元法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有限元法 高频振动 响应预示 能量密度 能量流
下载PDF
基于“问-思-辨-行”的智慧化振动理论课程建设
5
作者 王乐 王慧 杨智春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23-26,共4页
以提升学生对振动理论的理解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互联网+教育”技术,建设有趣易用的智慧化教学资源——含网页程序及微信小程序的互动虚拟实验平台,解决传统课堂缺乏对振动现象的全面展示、学生难以开展振动现象的自主探... 以提升学生对振动理论的理解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互联网+教育”技术,建设有趣易用的智慧化教学资源——含网页程序及微信小程序的互动虚拟实验平台,解决传统课堂缺乏对振动现象的全面展示、学生难以开展振动现象的自主探索等问题。进一步结合工程实践及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提出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及工程实践的“问-思-辨-行”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促进对学生处理振动问题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飞行器振动理论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氛围活跃,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均稳步提升,尤其是考核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作业成绩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智慧化教学 互动虚拟实验 “问-思-辨-行”教学模式 振动理论
下载PDF
基于弯曲波宽带聚焦的结构中波的传播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艳龙 姜鹏飞 +1 位作者 沈一舟 杨智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69,共7页
该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及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基于弯曲波宽带聚焦的结构中波的传播实验教学系统,旨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弹性波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设计结构模型并开展相关实验验证工作。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 该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及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基于弯曲波宽带聚焦的结构中波的传播实验教学系统,旨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弹性波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设计结构模型并开展相关实验验证工作。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教学系统的搭建简单快捷,实验设计科学严谨、适用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弹性波 实验教学 科教融合
下载PDF
二维多孔结构剪切变形及破坏特性研究
7
作者 张祖蔚 张晨帆 +3 位作者 邓庆田 杨智春 李新波 温金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1,共11页
基于理论建模、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研究了二维多孔结构剪切变形及破坏特性,分析几何参数改变对整体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取剪切变形规律,采用框架剪切夹具进行剪切实验,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变形... 基于理论建模、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研究了二维多孔结构剪切变形及破坏特性,分析几何参数改变对整体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取剪切变形规律,采用框架剪切夹具进行剪切实验,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变形破坏主要为靠近结点处单元胞壁的拉伸破坏与剪切破坏,损伤从结构边缘向内部渐进扩展。单元胞尺寸、壁厚对结构的剪切性能有明显影响,厚度与排列角度对剪切性能影响较小;在正六边形、内凹型和半凹型多孔结构中,正六边形的二维多孔结构的抗剪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多孔结构 抗剪切性能 几何参数 破坏特性
下载PDF
可调频超结构充液管道的振动抑制
8
作者 王可心 杨智春 +2 位作者 赵天 徐艳龙 田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0-189,共10页
提出了一种附加可调频局域共振单元的超结构充液管道,通过调整局域共振单元的质量块在弹簧片上的安装位置,实现局域共振单元固有频率的可调性,进而实现充液管道在多个频率下的振动抑制。首先建立了附加可调频局域共振单元的超结构充液... 提出了一种附加可调频局域共振单元的超结构充液管道,通过调整局域共振单元的质量块在弹簧片上的安装位置,实现局域共振单元固有频率的可调性,进而实现充液管道在多个频率下的振动抑制。首先建立了附加可调频局域共振单元的超结构充液管道的结构动力学模型,采用伽辽金法推导了超结构充液管道的运动方程,然后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建立了多频带隙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多频减振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开展了相应的验证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超结构充液管道存在多个带隙,在带隙范围内充液管道的弯曲振动被显著抑制。研究工作表明,使用可调频局域共振单元能够有效抑制充液管道多个频率下的振动,为其在多目标频段下充液管道的减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结构充液管道 多频带隙 可调频局域共振单元 振动抑制
下载PDF
飞机异常动载荷快速定位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
9
作者 梁舒雅 徐昕炜 +2 位作者 杨特 王乐 杨智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1659,共9页
飞机在服役中往往处于复杂多变的动载荷环境,动载荷定位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飞机结构多种常见且易引起异常振动的动载荷定位需求,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面向飞机结构的异常动载荷快速定位方法。采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 飞机在服役中往往处于复杂多变的动载荷环境,动载荷定位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飞机结构多种常见且易引起异常振动的动载荷定位需求,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面向飞机结构的异常动载荷快速定位方法。采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构建可以精确描述结构所受动载荷的作用位置与振动响应间对应关系的逆向隐式函数模型,提出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动载荷定位技术。建立了简化的全机结构有限元模型,对飞机在实际飞行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典型动载荷工况进行了模拟,准确完成了对动载荷的定位,并对所建立深度神经网络的抗噪性、鲁棒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多种载荷工况下的动载荷位置可以进行准确识别,且在10 dB的测量噪声水平和2.8%的参数摄动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定位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荷定位 深度神经网络 LSTM神经网络 飞机结构 反问题
下载PDF
弹性全模突风动载荷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10
作者 赵冬强 杨智春 +2 位作者 于金革 曾宪昂 黄国宁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5-1782,共8页
目前,欧美等世界主要航空大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突风风洞试验技术,但中国突风风洞试验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缺少大型风洞全机级突风试验装置和相关技术。本文研制了突风发生器、五自由度支撑系统和全机弹性模型,并进行了全机模型突风动... 目前,欧美等世界主要航空大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突风风洞试验技术,但中国突风风洞试验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缺少大型风洞全机级突风试验装置和相关技术。本文研制了突风发生器、五自由度支撑系统和全机弹性模型,并进行了全机模型突风动载荷风洞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突风流场稳定,叶片两端与风洞中心位置突风速度偏差小于25%;全机支撑系统支持刚度小而稳定性好,能够满足突风动载荷试验模型悬挂要求;采用非均匀突风场仿真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实测结果接近,翼根弯矩误差小于15%,翼尖过载绝对值误差小于0.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突风发生器 悬挂系统 弹性全模 突风动载荷
下载PDF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目标函数及算法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杨智春 王乐 +1 位作者 李斌 刘江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6,408,共9页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是结构动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简要评述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所使用的设计变量,着重阐述了各种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标函...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是结构动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简要评述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所使用的设计变量,着重阐述了各种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标函数及修正算法,讨论了工程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一些策略,最后对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有限元模型 模型修正 目标函数 修正算法 设计变量
下载PDF
超音速气流中受热曲壁板的非线性颤振特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智春 周建 谷迎松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8,共9页
基于von Karman大变形理论及带有曲率修正的一阶活塞理论,用Galerkin方法建立了超音速气流中受热二维曲壁板的非线性气动弹性运动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得到由静气动载荷和热载荷引起的静气动弹性变形;根据李雅谱诺夫间接法分析了壁... 基于von Karman大变形理论及带有曲率修正的一阶活塞理论,用Galerkin方法建立了超音速气流中受热二维曲壁板的非线性气动弹性运动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得到由静气动载荷和热载荷引起的静气动弹性变形;根据李雅谱诺夫间接法分析了壁板初始曲率与温升对颤振边界的影响;对二维曲壁板的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组进行数值积分求解,分析了动压参数对受热二维曲壁板分岔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典型状态下曲壁板非线性颤振响应的时程图与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对小初始曲率的曲壁板,温升对其静气动弹性变形影响较大,且随着温升的增加其颤振临界动压急剧减小;对具有较大初始曲率的曲壁板,温升对其静气动弹性变形的影响较弱,且随着温升的增加颤振临界动压基本保持不变.初始几何曲率与气动热效应使得曲壁板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不再像平壁板一样,经过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而会出现由静变形状态直接进入混沌运动的现象,且在混沌运动区域中还会出现静态稳定点或谐波运动,在大曲率情况下,曲壁板不会产生混沌运动,而是幅值在一定范围内的极限带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壁板 超音速气流 混沌 分岔 气动热效应 极限带振荡
下载PDF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损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3
作者 杨智春 于哲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对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从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的方法和基于结构动态试验信号处理的方法两方面,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损伤检测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是针对整... 对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从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的方法和基于结构动态试验信号处理的方法两方面,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损伤检测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是针对整个结构的检测,使用的模态都限于低阶模态范围内,所检测的结构应容易建立有限元模型,便于进行响应预测。基于结构动态试验信号处理的损伤检测方法通常是针对结构局部构件的损伤检测,不需要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而直接从测试的动态响应信号中提取表征结构损伤的特征参数。文中提出了对比性损伤检测方法和非对比性损伤检测方法的概念,并对结构损伤检测中常用的信息传感与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结构损伤检测研究中应该考虑的传感器布置问题。提出了将损伤信息的主动检测与被动检测相结合进行损伤程度判断和剩余寿命估计等问题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健康监测 模态分析 动态测试 信号处理 结构力学
下载PDF
弹性波理论教学之弯曲边缘波
14
作者 徐艳龙 沈一舟 +1 位作者 尉亚军 杨智春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293-1297,共5页
在现有的弹性波理论教学中,关于弯曲波的内容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关于弯曲边缘波的介绍。本文旨在填补这一教学空白,深入探讨弯曲边缘波的发现历程以及后续教学、研究的方向。同时,本文还推导了边缘波沿半无限板自由边传播的特性,并利用... 在现有的弹性波理论教学中,关于弯曲波的内容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关于弯曲边缘波的介绍。本文旨在填补这一教学空白,深入探讨弯曲边缘波的发现历程以及后续教学、研究的方向。同时,本文还推导了边缘波沿半无限板自由边传播的特性,并利用在自由边处构造弱刚度条带实现了对边缘波的增强引导。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希望在弹性波理论课程中增加对弯曲边缘波的教学,补充完善弯曲波的理论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特殊形式的弯曲波,从而加深对弹性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理论 弯曲波 弯曲边缘波 弹性波教学
下载PDF
7075高强度铝合金锻造晶粒细化原理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智春 李斌 马光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2-646,共5页
采用考虑热机耦合效应的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正方体形7075铝合金的锻造过程和晶粒细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所采用的晶粒细化模型为Yada模型.结果表明,锻件内的应力、应变、应变速率、温度分布不均,模型中心区域为易变形区,4个纵向棱边... 采用考虑热机耦合效应的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正方体形7075铝合金的锻造过程和晶粒细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所采用的晶粒细化模型为Yada模型.结果表明,锻件内的应力、应变、应变速率、温度分布不均,模型中心区域为易变形区,4个纵向棱边区和以上下接触表面为底面的接触锥形区为难变形区.细化首先开始于易变形区,再相继扩展到纵向棱边区和接触锥形区.应变速率和温度是决定晶粒尺寸的主要因素.增加应变速率,可使晶粒尺寸变小,但高应变速率使得锻件升温;而温度升高,使得晶粒尺寸长大.有利于晶粒细化的锻造工艺条件为:温度350℃~400℃,应变速率70 s-1~100s-1,道次压缩比20%~25%.讨论了Yada模型的局限性,指明了它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细化 热锻造 7075铝合金 刚塑性有限元法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壁板颤振的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智春 夏巍 孙浩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7-542,共6页
壁板颤振是壁板结构在高速气流中产生的一种自激振动,在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壁板颤振引发的非线性振动将对高速飞行器结构的疲劳强度、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高速飞行器设计中各项研究工... 壁板颤振是壁板结构在高速气流中产生的一种自激振动,在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壁板颤振引发的非线性振动将对高速飞行器结构的疲劳强度、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高速飞行器设计中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壁板颤振问题受到了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高速飞行器壁板颤振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壁板颤振研究中常用的六种分析模型,并根据壁板颤振分析中使用的结构理论和气动力理论,详述了这种分类的依据。文中还介绍了温度、气流偏角、壁板几何尺寸及边界条件对壁板颤振的影响规律和目前常用于分析壁板颤振问题的频域和时域方法,总结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归纳了目前在高速飞行器壁板颤振研究中得出的几个重要结论,提出了今后在高速飞行器壁板颤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壁板颤振 热效应
下载PDF
一种基于经验模分解的结构微小损伤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智春 于哲峰 孙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检测结构微小损伤的时域方法。首先采用经验模分解技术分解结构发生微小损伤前后在相同激励下的时域响应信号,得到响应信号的各阶固有模式函数,然后用波形指数来对结构响应信号的各阶固有模式函数进行量化。根据结构损伤前后... 提出了一种检测结构微小损伤的时域方法。首先采用经验模分解技术分解结构发生微小损伤前后在相同激励下的时域响应信号,得到响应信号的各阶固有模式函数,然后用波形指数来对结构响应信号的各阶固有模式函数进行量化。根据结构损伤前后时域响应固有模式函数的波形指数对比,就可容易地对结构发生的微小损伤进行判断。通过仿真算例发现,结构原始响应信号经过经验模分解后得到的固有模式函数对微小损伤敏感度较好,这种对微损伤的敏感特性可采用各阶固有模式函数的波形指数进行量化。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时域内检测结构微小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检测 经验模分解 微小损伤 波形指数 时域方法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联合定位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智春 党晓娟 +1 位作者 王乐 丁燕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提出了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联合定位法,该法需首先获得复合材料结构在随机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信号,计算结构的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通过对损伤结构的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进行光滑拟合作为参考向量,再对损伤情况下的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和参考向... 提出了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联合定位法,该法需首先获得复合材料结构在随机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信号,计算结构的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通过对损伤结构的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进行光滑拟合作为参考向量,再对损伤情况下的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和参考向量分别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各自的小波系数,进而求得小波系数差的模,根据小波系数差的模的极值进行损伤的定位。该方法无需进行结构建模和模态识别,在无完好结构信息的情况下就可准确进行损伤定位。最后,还通过蜂窝夹层梁和玻璃纤维层合板的损伤检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 小波变换 联合定位 复合材料 损伤检测
下载PDF
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3
19
作者 杨智春 邓庆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50,共16页
本文综述了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发展过程,包括负泊松比材料拉伸膨胀理论研究、天然和人工制备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制备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对未来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本文综述了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发展过程,包括负泊松比材料拉伸膨胀理论研究、天然和人工制备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制备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对未来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材料 力学性能 多孔材料 拉伸膨胀
下载PDF
铺层方式对复合材料壁板热颤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智春 谭光辉 夏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7-1052,共6页
采用分步求解的方法进行复合材料壁板的热颤振分析。先分析热效应产生的壁板附加刚度,再将壁板的热刚度效应引入到壁板颤振模型中进行壁板颤振分析。通过一块四边固支壁板的热颤振分析算例,验证了这种壁板热颤振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进而... 采用分步求解的方法进行复合材料壁板的热颤振分析。先分析热效应产生的壁板附加刚度,再将壁板的热刚度效应引入到壁板颤振模型中进行壁板颤振分析。通过一块四边固支壁板的热颤振分析算例,验证了这种壁板热颤振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针对高速飞行器结构中的复合材料壁板热颤振问题,分析了三种不同铺层方式的复合材料壁板在受到面内均匀热载荷时颤振临界速度随温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层合复合材料壁板的铺层比例和铺层顺序对壁板的热颤振临界速度都有明显的影响;(2)温升可导致壁板颤振临界速度明显降低,且铺设方式不同,下降程度不同;(3)在颤振危险模态不发生变化时,壁板颤振临界速度随温升而下降的趋势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板颤振 热颤振 复合材料壁板 铺层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