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基础考查·强化关键能力·突出思维品质——2023年高考“函数与导数”专题命题分析
1
作者 杨林军 韩静波 周当侠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3年第9期22-27,共6页
通过对2023年高考函数与导数试题的多角度梳理,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等方面分析试题命制中呈现的一些特点,并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归纳出深化基础考查、强化关键能力、突出思维品质的命题主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回归教材、强... 通过对2023年高考函数与导数试题的多角度梳理,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等方面分析试题命制中呈现的一些特点,并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归纳出深化基础考查、强化关键能力、突出思维品质的命题主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回归教材、强化基础、提升能力、优化思维的高考复习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与导数 命题特点 复习教学建议
下载PDF
基于[火用]分析的CO_(2)压缩液化能耗分析及新工艺
2
作者 汪静 张习文 杨林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13-4223,共11页
在各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中,有机胺吸收是当下应用最广泛且最可靠的选择。将液化天然气冷能与二氧化碳压缩液化工艺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解决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获得液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低温,降低能耗。提出一种将... 在各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中,有机胺吸收是当下应用最广泛且最可靠的选择。将液化天然气冷能与二氧化碳压缩液化工艺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解决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获得液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低温,降低能耗。提出一种将液化天然气冷能应用于化学吸收法捕集的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新工艺,采用有机胺吸收捕集到的高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原料气,运用Aspen Hysys软件,利用Peng-Robison状态方程,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探究了传统压缩工艺与泵送压缩工艺的系统性能,发现在泵送工艺下,系统单位质量能耗可由931.65 kJ降低到892.61 kJ,系统[火用]效率从63.28%上升到63.67%,单位质量耗水量从3.84 kg降低到3.01 kg。在此基础上,对泵送工艺进行优化,根据换热介质串联方式的不同,提出了5种优化流程,在最佳优化流程下,系统单位质量能耗为892.60 kJ,系统[火用]效率从63.67%提高到64.10%,单位质量耗水量从3.01 kg降低到2.44 kg。最后对最佳优化流程进行级间冷却温度、换热介质流量的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级间冷却温度越低,系统能耗越低,[火用]效率越大,10℃时,单位质量能耗最低为879.5 kJ,系统[火用]效率最大为65.5%;换热介质流量对系统能耗影响不明显,但系统[火用]效率随换热介质流量增大而增加,且液化天然气质量流量对系统[火用]效率影响更大,水质量流量为8000 kg/h、液化天然气质量流量为1000 kg/h时,系统[火用]效率最大为6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压缩 HYSYS 能耗 (火用)效率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低温甲醇洗碳捕集工艺的优化与[火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习文 吕超 +1 位作者 金理健 杨林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2,共7页
为提高低温甲醇洗碳捕集工艺CO_(2)的捕集率和降低捕集能耗,在传统甲醇溶剂捕集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并将其与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在捕集单位CO_(2)时的[火用]消耗和[火用]损失进行了比较.该工艺在吸收塔脱硫段... 为提高低温甲醇洗碳捕集工艺CO_(2)的捕集率和降低捕集能耗,在传统甲醇溶剂捕集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并将其与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在捕集单位CO_(2)时的[火用]消耗和[火用]损失进行了比较.该工艺在吸收塔脱硫段和解吸塔间构建双级闪蒸装置,可有效避免脱硫后富H_(2)S甲醇溶液中CO_(2)的流失.考虑该过程处于非理想状态,参照DECHEMA数据库对二元相互作用和计算路径进行修正.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进行对比,基于CPA、PSRK和NRTL三种状态方程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工艺的CO_(2)捕集量与未优化相比增加了63.17%;与常规甲醇洗工艺相比,新工艺捕获单位CO_(2)的[火用]消耗为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的64.87%,且[火用]损失仅为传统工艺的33.64%.优化工艺对低温甲醇洗碳捕集工艺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低温甲醇洗 [火用]分析 流程模拟 优化
下载PDF
煤化工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压缩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习文 吕超 +1 位作者 金理健 杨林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利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低温甲醇洗捕集煤化工尾气中的CO_(2)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在解吸阶段采用多级闪蒸的工艺,得到CO_(2)产品气浓度>99%。针对捕集后的高浓度低温CO_(2)产品气,采用HYSYS软件进行压缩液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利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低温甲醇洗捕集煤化工尾气中的CO_(2)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在解吸阶段采用多级闪蒸的工艺,得到CO_(2)产品气浓度>99%。针对捕集后的高浓度低温CO_(2)产品气,采用HYSYS软件进行压缩液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常温高压压缩能耗较低,低温低压压缩工艺的能耗高,且主要集中在制冷系统。对常温高压压缩工艺进行优化,由原来的三级压缩加三级冷却调整为两级压缩加两级冷却,压缩工艺得到简化的同时,能耗降低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甲醇洗 碳捕集 CO_(2)压缩 流程模拟
下载PDF
氮掺杂生物炭高湿环境下吸附甲苯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程堂颖 李津津 +3 位作者 马修卫 周磊 吴昊 杨林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8-505,共8页
为了研究含氮官能团对甲苯与水蒸气竞争吸附的作用机制,制备氮掺杂开心果壳基生物炭(PBN)和对照组(PB),通过吸附实验和密度泛函模拟研究含氮官能团对高湿环境下甲苯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掺杂后,生物炭孔隙结构更加发达,亲水性和极性... 为了研究含氮官能团对甲苯与水蒸气竞争吸附的作用机制,制备氮掺杂开心果壳基生物炭(PBN)和对照组(PB),通过吸附实验和密度泛函模拟研究含氮官能团对高湿环境下甲苯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掺杂后,生物炭孔隙结构更加发达,亲水性和极性更低。在80%的相对湿度下,PBN和PB吸附低质量浓度(ρ0为110 mg·m^(-3))甲苯的容量分别为干燥条件下吸附量(223.56和123.01 mg·g^(-1))的79.2%和64.2%,PBN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呈现疏水的“S”形。含氮官能团会促进甲苯的吸附,抑制水蒸气的吸附,π-π作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作用是影响甲苯吸附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甲苯 水蒸气 生物炭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
下载PDF
新型两相吸收剂-离子液体系统高效捕获CO_(2)
6
作者 吕超 张习文 +1 位作者 金理健 杨林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26-3232,共7页
以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分相剂,选用了乙醇胺(MEA)、羟乙基乙二胺(AEEA)、三乙烯四胺(TETA)和二乙烯三胺(DETA)四种常用于捕获CO_(2)的一级胺与TMEDA以1∶2的质量比复配,其中TMEDA与AEEA组成的吸收剂吸收一定量的CO_(2)后可以形成液液... 以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分相剂,选用了乙醇胺(MEA)、羟乙基乙二胺(AEEA)、三乙烯四胺(TETA)和二乙烯三胺(DETA)四种常用于捕获CO_(2)的一级胺与TMEDA以1∶2的质量比复配,其中TMEDA与AEEA组成的吸收剂吸收一定量的CO_(2)后可以形成液液分相,且吸收CO_(2)效果最佳,饱和吸收负荷可达1.620molCO_(2)/kg。采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咪唑([DBU][Im])离子液体与TMEDA-AEEA液液两相吸收剂混合,研究[DBU][Im]离子液体对两相吸收剂吸收性能和液液分相的影响,通过碳谱核磁共振法对有机胺及CO_(2)产物的物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TMEDA-AEEA两相吸收剂中引入[DBU][Im]离子液体有助于提高CO_(2)吸收负荷,[DBU][Im]离子液体、水和CO_(2)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下液相,上液相存在TMEDA和少量[DBU][Im]离子液体。当TMEDA、AEEA、水、[DBU][Im]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4∶5∶1时,该吸收剂富液相吸收负荷相比TMEDA-AEEA两相吸收剂提高了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两相吸收剂 [DBU][Im]离子液体
下载PDF
脱硫废水液滴旋转喷雾蒸发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陈嘉玮 陈海杰 +3 位作者 李飞 詹凌霄 陈沾兴 杨林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21-3431,共11页
以江苏某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为研究对象,对液滴蒸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将反应工程法(REA)编译到Fluent DPM模型中,完善废水液滴蒸发过程的传热和传质数学模型;研究烟气分... 以江苏某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为研究对象,对液滴蒸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将反应工程法(REA)编译到Fluent DPM模型中,完善废水液滴蒸发过程的传热和传质数学模型;研究烟气分布器导流板偏转角度、雾化盘旋转方向等对液滴蒸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EA-DPM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废水液滴的蒸发过程,与电厂现场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说明模型的可靠性较好;增大外导流板偏转角度,有利于增强烟气旋流强度,缩短液滴竖直蒸发距离,实现更好的液滴蒸发效果;液滴射流方向与烟气旋流方向相反时,液滴运动要克服烟气旋流,有利于避免液滴碰壁的发生,并且逆向流动的对流换热作用更强,能促进液滴的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工程法 液滴蒸发 脱硫废水 旋转喷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胺功能化SBA-15固定碳酸酐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吴雅婷 杨林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4-1377,1383,共5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介孔球形SBA-15并进行胺功能化,以其为载体通过交联酶法将碳酸酐酶固定在载体上,得到固定化碳酸酐酶。通过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手段对载体材料和固定化酶... 利用水热法制备介孔球形SBA-15并进行胺功能化,以其为载体通过交联酶法将碳酸酐酶固定在载体上,得到固定化碳酸酐酶。通过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手段对载体材料和固定化酶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采用量热法测定碳酸酐酶活力,并通过酶活回收率评价碳酸酐酶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能制备介孔球形SBA-15,并能成功对其进行胺功能化得到APTES/SBA-15,以SBA-15和APTES/SBA-15为载体得到的固定化碳酸酐酶的酶活回收率分别达到36%和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介孔球形 胺功能化 固定化 碳酸酐酶
下载PDF
湿法脱硫中应用蒸汽相变原理协同脱除PM_(2.5)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林军 张霞 +3 位作者 孙露娟 张宇 颜金培 沈湘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6,28,共5页
SO2、PM2.5是燃煤的主要污染物,实现两者的同时高效脱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依据蒸汽相变促进PM2.5凝并长大的原理及湿法脱硫工艺特征,对湿法脱硫系统中应用蒸汽相变原理协同脱除PM2.5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案加以分析;指出改进湿法脱硫操作... SO2、PM2.5是燃煤的主要污染物,实现两者的同时高效脱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依据蒸汽相变促进PM2.5凝并长大的原理及湿法脱硫工艺特征,对湿法脱硫系统中应用蒸汽相变原理协同脱除PM2.5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案加以分析;指出改进湿法脱硫操作条件、促进脱硫净化湿烟气达到过饱和、添加润湿剂、采用低表面能材料作相变凝结室壁面等措施,有望协同实现脱除SO2和促进PM2.5凝并长大并高效脱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相变 湿法脱硫 PM2.5 协同脱除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乳腺肿块42例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林军 殷平 +1 位作者 陈勇 李文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68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40处乳腺病灶为乳腺纤维腺瘤,19处为乳腺纤维腺瘤形成趋势,7处为乳腺腺病,2处术...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68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40处乳腺病灶为乳腺纤维腺瘤,19处为乳腺纤维腺瘤形成趋势,7处为乳腺腺病,2处术中诊断为乳腺囊肿,术后病理为纤维脂肪组织.67处病灶被切除,1处纤维腺瘤术中出血终止手术.1例单发纤维腺瘤处术后并发严重出血,1例术中机械故障顺利排除.皮肤切口3mm,每个病灶平均旋切28次,手术时间平均为30分钟.B超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对乳腺良性病灶能明确诊断且切除彻底,皮肤疤痕小,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OTOME 微创外科 乳腺肿块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蒸汽相变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杨林军 颜金培 沈湘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24,26,共4页
燃烧过程排放的粉尘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目前控制PM2.5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设置预处理设施使PM2.5凝并成较大颗粒后脱除。蒸汽相变是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有效措施,对应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超细微粒的预调节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燃烧过程排放的粉尘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目前控制PM2.5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设置预处理设施使PM2.5凝并成较大颗粒后脱除。蒸汽相变是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有效措施,对应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超细微粒的预调节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详细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对PM2.5微粒核化凝结长大特性及实用的PM2.5控制新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相变 燃烧源PM2.5 凝并长大
下载PDF
二氧化碳矿物碳酸化固定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林军 张霞 +2 位作者 孙露娟 张宇 颜金培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6,共4页
CO2矿物碳酸化固定可实现CO2的永久封存,环境风险性小,但苛刻的反应条件、过低的反应速率是困扰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对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工艺路线、所用原料及其强化措施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评述;指出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结合运用... CO2矿物碳酸化固定可实现CO2的永久封存,环境风险性小,但苛刻的反应条件、过低的反应速率是困扰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对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工艺路线、所用原料及其强化措施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评述;指出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结合运用超重力强化传递反应技术与碳酸酐酶高效催化性能,实现烟气CO2分离、碳酸化固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多过程集成耦合的原位CO2固定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CO2重要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矿物固定 过程强化
下载PDF
酸藤子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林军 黄文平 +4 位作者 黎田儿 李艳 许艳 冯育林 何明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61-1767,共7页
对酸藤子属植物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酸藤子属植物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为苯醌类、苯酚类、黄酮类物质;具有驱虫、抗生育、抗糖尿病、抗菌、抗肿瘤、抗癫痫、保护心脏、创伤修复等药理活性。该文可为酸... 对酸藤子属植物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酸藤子属植物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为苯醌类、苯酚类、黄酮类物质;具有驱虫、抗生育、抗糖尿病、抗菌、抗肿瘤、抗癫痫、保护心脏、创伤修复等药理活性。该文可为酸藤子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藤子属 化学成分 苯醌类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以长效碳铵为载体固定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林军 张霞 +1 位作者 孙露娟 颜金培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15,共4页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固定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火电厂是CO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以长效碳铵为载体固定电厂烟气中CO2可望实现CO2的减排、固定与农用肥料长效碳铵生产的有机统一。对该方案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评述,指出今后...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固定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火电厂是CO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以长效碳铵为载体固定电厂烟气中CO2可望实现CO2的减排、固定与农用肥料长效碳铵生产的有机统一。对该方案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工艺系统及操作条件,特别是长效碳铵肥料施入土壤后,其碳素去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固定 长效碳铵 氨洗涤 碳素去向
下载PDF
阻垢剂对湿法磷酸中氟硅酸钾(钠)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林军 张允湘 +1 位作者 钟本和 任成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静态法试验了十余种阻垢剂的防垢效果 ,并研究了阻垢剂对氟硅酸钾 (钠 )结晶生长的动力学及其晶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羧酸 (盐 )和有机膦酸复配使用可改善阻垢性能 ,阻垢率可达 4 5 %~ 6 0 % ;阻垢剂可使氟硅酸钾 (钠 )结晶... 采用静态法试验了十余种阻垢剂的防垢效果 ,并研究了阻垢剂对氟硅酸钾 (钠 )结晶生长的动力学及其晶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羧酸 (盐 )和有机膦酸复配使用可改善阻垢性能 ,阻垢率可达 4 5 %~ 6 0 % ;阻垢剂可使氟硅酸钾 (钠 )结晶生长速率明显降低 ,晶体发生严重畸变 ,结晶诱导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氟硅酸钾 阻垢剂 氟硅酸钠 抑制作用 结晶生长 真空过滤系统 动力学 晶体形态
下载PDF
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林军 张允湘 卢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地研究了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及主要杂质F -、Mg2+、Fe3+、Al3+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硫磷混酸中,Na2SiF6为八面体晶体、K2SiF6为由立方体晶体聚在一起的聚晶;SO42-、Mg2+ 对氟硅酸钾(钠)晶体... 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地研究了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及主要杂质F -、Mg2+、Fe3+、Al3+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硫磷混酸中,Na2SiF6为八面体晶体、K2SiF6为由立方体晶体聚在一起的聚晶;SO42-、Mg2+ 对氟硅酸钾(钠)晶体生长有促进作用,F - 的影响不明显,Fe3+、Al3+ 能抑制其生长; 四种杂质共存的模拟湿法磷酸及磷矿萃取磷酸中氟硅酸钾(钠)晶体生长速率、平均粒径均明显减小,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酸钾 结晶动力学 杂质 湿法磷酸 氟硅酸钠 生产
下载PDF
燃煤烟气SCR脱硝系统中细颗粒物排放特性综述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林军 史雅娟 骆律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42-4348,4517,共7页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由PM_(2.5)导致的严重大气污染,燃煤电厂是大气环境中PM_(2.5)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燃煤电厂大规模安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虽然减少了NOx转化生成的二次PM_(2.5),但却可能增加一次PM_(2.5)排放,其中以硫酸...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由PM_(2.5)导致的严重大气污染,燃煤电厂是大气环境中PM_(2.5)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燃煤电厂大规模安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虽然减少了NOx转化生成的二次PM_(2.5),但却可能增加一次PM_(2.5)排放,其中以硫酸(氢)铵细颗粒物排放为主,同时,也改变了PM_(2.5)的物理化学特性。文中综述了SCR脱硝前后细颗粒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及SCR脱硝过程对燃煤电厂细颗粒排放特征的影响,后续除尘、湿法脱硫系统(WFGD)烟气处理系统中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硫酸(氢)铵细颗粒物的生成转化及影响因素,同时,也对今后SCR脱硝过程中细颗粒物的生成及控制的研究方向作出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燃煤烟气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硫酸氢铵 排放
原文传递
石膏两步法制硫酸钾中K_2SO_4结晶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林军 漆嘉惠 +1 位作者 张允湘 沈湘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运用连续流动法,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研究了石膏两步法制硫酸钾第二阶段中停留时间、结晶温度、进料配比及硫酸铵浓度、添加适量NH3对K2SO4结晶过程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结晶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得到粗大均匀且产品质量达到农用硫酸... 运用连续流动法,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研究了石膏两步法制硫酸钾第二阶段中停留时间、结晶温度、进料配比及硫酸铵浓度、添加适量NH3对K2SO4结晶过程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结晶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得到粗大均匀且产品质量达到农用硫酸钾优等品标准的K2SO4结晶;其结果可为石膏两步法制硫酸钾工业化结晶器的设计与放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钾 结晶过程 石膏 两步法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探索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林军 巫继学 何大明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30-33,共4页
我们曾提出建立中原经济区的设想(见《经济探索》1985年第1—2期)已经在崛起的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晋南、陕东、鲁西南等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产业结构的合理设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联系具体经济条件,... 我们曾提出建立中原经济区的设想(见《经济探索》1985年第1—2期)已经在崛起的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晋南、陕东、鲁西南等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产业结构的合理设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联系具体经济条件,就建立中原经济区有主攻方向的产业结构作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主攻方向 钢铁基地 食品工业 增长型 提高型 钢铁工业 煤炭 铁矿
下载PDF
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林军 蒲燕 +1 位作者 平虎 李全德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081-2084,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一般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一般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各组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0.91±0.12)次/天、(1.93±0.36)分钟/次及(1.21±0.36)m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塞通 双嘧达莫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