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期对金耳多糖结构特征及抗炎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利平 刘艳芳 +5 位作者 孙浩雯 冯杰 杨林雷 曹瑶 李荣春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对生长期为25、35、45 d的金耳子实体(Naematelia aurantialba)多糖(分别编号为NAP-1、NAP-2、NAP-3)的得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及体外抗炎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P-3的得率(34.50%)最高,多糖与糖醛酸... 对生长期为25、35、45 d的金耳子实体(Naematelia aurantialba)多糖(分别编号为NAP-1、NAP-2、NAP-3)的得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及体外抗炎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P-3的得率(34.50%)最高,多糖与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NAP-1。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子实体多糖的重均分子量(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_(w))由1.859×10~6 g·mol^(-1)降低至1.347×10~6 g·mol^(-1)。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多糖是一种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少量葡萄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不同生长期的金耳子实体多糖均能抑制脂多糖诱导引起的RAW264.7巨噬细胞NO释放与炎症因子分泌,与NAP-2、NAP-3相比,NAP-1抑制效果最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金耳子实体多糖的体外抗炎活性与其M_(w)和甘露糖的摩尔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木糖的摩尔百分比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采收获得高抗炎活性的金耳子实体提供技术参数,对金耳健康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不同生长期 多糖 分子量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下载PDF
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判定金耳极性
2
作者 曹瑶 沈真辉 +5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杨晓君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_(1)B_(1)(13个)、A_(1)B_(2)(13个)、A_(2)B_(1)(12个)、A_(2)B_(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毛韧革菌 单孢分离物 交配型
下载PDF
金耳和毛韧革菌麦角硫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沈真辉 曹瑶 +4 位作者 杨林雷 罗祥英 子灵山 陆青青 李荣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9-272,共14页
【目的】探究金耳和毛韧革菌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分别克隆金耳和毛韧革菌的麦角硫因合成酶基因Egt1和Egt2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鉴定2个物种的组氨酸三甲基内盐中间产物、麦角硫... 【目的】探究金耳和毛韧革菌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分别克隆金耳和毛韧革菌的麦角硫因合成酶基因Egt1和Egt2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鉴定2个物种的组氨酸三甲基内盐中间产物、麦角硫因及其含量。【结果】成功克隆得到了2个物种Egt1和Egt2基因的完整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2个物种的Egt1均含有EgtD和SAM依赖性甲基转移酶等功能结合域,Egt2均含有磷酸吡哆醛(LPL)和半胱氨酸脱硫酶的结合位点;Egt1和Egt2与裂殖酵母和粗糙脉孢菌等模型真菌具有相似的功能域和底物结合位点,表明Egt1和Egt2可能与这些模式真菌具有相似的基因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金耳芽孢(JEYB)、毛韧革菌发酵液(ShFJY)、菌丝体(ShJST)及金耳子实体(JEZST)中均含有组氨酸三甲基内盐和麦角硫因,并且金耳子实体麦角硫因含量最高(113.19μg/g),分别是金耳芽孢、毛韧革菌发酵液和毛韧革菌菌丝体的7.45倍、26.14倍和27.74倍。【结论】首次鉴定了金耳和毛韧革菌的Egt1和Egt2基因。推测金耳和毛韧革菌的生物合成途径都是由组氨酸在Egt1酶催化形成组氨酸三甲基内盐,再由Egt1酶催化形成海西烯半胱氨酸亚砜,最后由Egt2酶催化最终形成麦角硫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毛韧革菌 麦角硫因 基因克隆 生物合成
下载PDF
金耳多糖的活性评价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诗琪 尧岚 +4 位作者 李荣春 杨林雷 张一帆 程抒劼 曹崇江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以新鲜金耳为原料,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制备金耳多糖。利用红外光谱、刚果红试验、热重分析对金耳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对金耳多糖的多糖、糖醛酸、还原糖含量进行化学组成测定。通过RAW264.7细胞的抗炎试验和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 以新鲜金耳为原料,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制备金耳多糖。利用红外光谱、刚果红试验、热重分析对金耳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对金耳多糖的多糖、糖醛酸、还原糖含量进行化学组成测定。通过RAW264.7细胞的抗炎试验和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体外划痕试验对金耳多糖进行体外抗炎修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金耳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和修护活性。将其作为原料制备的精华液具有温和无刺激的特点,在化妆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多糖 抗炎 修复 化妆品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金耳子实体转色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真辉 罗祥英 +5 位作者 赵仙伟 李梦杰 曹瑶 杨林雷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共16页
以生长在黑暗、白光、蓝光下的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为材料,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金耳子实体转色的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与黑暗处理的未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 797个(1 308... 以生长在黑暗、白光、蓝光下的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为材料,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金耳子实体转色的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与黑暗处理的未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 797个(1 308个上调,489个下调);蓝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与黑暗处理的未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 617个(1 056个上调,561个下调);蓝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和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52个(74个上调,78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与黑暗处理未转色子实体相比,蓝光或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中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上调,且主要富集在翻译、肽类代谢、核糖体结构成分、结构分子活性等过程;蓝光和白光诱导的子实体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呼吸调控、跨膜运输及膜组分等相关过程。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参与核糖体、氨基酸生物合成及2-氧羧酸代谢等途径的相关基因在子实体转色过程中大部分上调表达。根据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筛选到9条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等相关的色素代谢途径及差异表达基因。从蓝光和黑暗比较组中的类胡萝卜生物合成途径、核黄素代谢及其与色素合成相关的上游代谢途径中筛选出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9个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金耳子实体转色机制解析、关键功能基因挖掘及栽培过程中的光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转录组 光质 转色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金耳浆对挂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曹瑶 杨晓君 +6 位作者 杨林雷 李荣春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陆青青 赵仙伟 《食品工程》 2023年第3期27-30,34,共5页
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耳浆挂面的质构、色泽、感官质量、蒸煮损失率等理化指标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耳浆的添加显著地改变了挂面质构,提高了挂面口感品质;提高挂面中的膳食纤维和钾的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添加... 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耳浆挂面的质构、色泽、感官质量、蒸煮损失率等理化指标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耳浆的添加显著地改变了挂面质构,提高了挂面口感品质;提高挂面中的膳食纤维和钾的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添加质量分数6%的金耳挂面赖氨酸含量增加47.92%,添加金耳浆对挂面品质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挂面品质 影响
下载PDF
金耳的学名及分类地位考证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林雷 李荣春 +7 位作者 曹瑶 李梦杰 罗祥英 杨晓君 闻绍峰 沈真辉 陆青青 子灵山 《食药用菌》 2020年第4期252-255,276,共5页
考证金耳的学名和分类地位的发展变化,介绍其曾使用的多个学名,最后认定刘新展等在经典分类学基础上结合分子分类学的研究成果所给出的金耳学名为Naematelia aurantialba(Bandoni&M.Zang)Millanes&Wedin,其隶属于真菌界fungi、... 考证金耳的学名和分类地位的发展变化,介绍其曾使用的多个学名,最后认定刘新展等在经典分类学基础上结合分子分类学的研究成果所给出的金耳学名为Naematelia aurantialba(Bandoni&M.Zang)Millanes&Wedin,其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耳包革科Naemateliaceae、耳包革属Naematelia 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学名 异名 分类地位
下载PDF
金耳及金耳多糖的药用保健功效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林雷 李荣春 +4 位作者 曹瑶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陆青青 《食药用菌》 2021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综述近几十年来有关金耳及金耳多糖的药理学和保健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活性,保肝护肝,消炎止咳平喘,以及防治高脂血症、抗凝血、抗血栓和增强造血功能等;需要明确的是,用于获取金耳菌丝... 综述近几十年来有关金耳及金耳多糖的药理学和保健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活性,保肝护肝,消炎止咳平喘,以及防治高脂血症、抗凝血、抗血栓和增强造血功能等;需要明确的是,用于获取金耳菌丝体多糖、发酵液和发酵液提取物这3种物质的生物材料是否为毛韧革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金耳多糖 药用价值 保健作用 效果 机理
下载PDF
金耳栽培基质物质降解与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瑶 李荣春 +4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陆青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16-2523,共8页
【目的】探索金耳不同生长发育时间栽培基质内物质降解与转化的变化规律,了解金耳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为栽培培养基配方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金耳8个生长时间点[未接种(0 d),以及接种后20、25、30、35、40、45和50 d]栽培... 【目的】探索金耳不同生长发育时间栽培基质内物质降解与转化的变化规律,了解金耳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为栽培培养基配方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金耳8个生长时间点[未接种(0 d),以及接种后20、25、30、35、40、45和50 d]栽培基质中含水量、p H、培养料湿重及干重、子实体鲜重及干重、木质纤维素组分的降解量,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金耳生长发育周期内,含水量由60.27%下降至39.00%。接种后25 d pH由5.50降至4.55,之后pH基本稳定在4.20左右,总体为酸性条件。培养料干重由最初的735.00 g/袋降至530.00g/袋,子实体鲜重产量为644.71 g/袋。总培养基失重率27.89%,其中,绝对生物学效率12.33%,呼吸作用消耗率15.56%。30~35 d为子实体生长第1次高峰期,40~45 d为子实体生长第2次高峰期。0~40 d呼吸作用随着金耳子实体生长不断增加。木质纤维素组分的吸收利用顺序依次为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其利用率分别为33.90%、32.79%和30.76%。生长前期(0~30 d)主要以非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为碳源,生长后期(30~50 d)主要以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为碳源;整个生长周期内所需的44.72%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55.28%的碳源来自非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结论】金耳生长发育周期内对非木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类物质的利用率高于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可从此方面考虑进行培养基配方优化,以提高生物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碳源 木质纤维素 绝对生物学效率
下载PDF
金耳菌种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书畅 李荣春 +6 位作者 马布平 罗祥英 李梦杰 曹瑶 闻邵峰 周忠发 杨林雷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99,共6页
食用菌菌种不同性状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败,而菌种生产技术又决定着菌种的质量,金耳(Tremella au rantialba)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菌丝组成,其营养需求、生长条件较复杂,导致生产使用的菌种质量难以保证.通过筛选母种生长所需的... 食用菌菌种不同性状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败,而菌种生产技术又决定着菌种的质量,金耳(Tremella au rantialba)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菌丝组成,其营养需求、生长条件较复杂,导致生产使用的菌种质量难以保证.通过筛选母种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并对几种较适宜的碳源、氮源进行优化组合筛选;原种配方及最适配方的碳氮比筛选,原种生长的pH、培养温度筛选,并进行变温处理,最后将几种不同性状的菌种进行出菇验证.结果 表明,母种的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果糖、麦芽糖次之,最适氮源为酒石酸铵,酵母膏、氯化铵次之,最适碳源、氮源组合为半乳糖+酒石酸铵.原种最适pH值范围为5.5~6.5,原种适宜的恒温培养温度范围为18℃~22℃,变温培养时间为6d^9d,最优原种配方碳氮比为390∶1,其对应配方为木屑91.4%、玉米粉6.6%、石膏1%、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菌种 生产技术
下载PDF
金耳培养物的物种组成及营养运输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瑶 杨林雷 +5 位作者 李荣春 冯发均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陆青青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测定ITS序列对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及栽培料中不同部位的真菌物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耳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Sterem hirsutum)菌丝组成的复合结构,两者相互混合交织构成子实体,栽培料中只含毛韧革菌。在... 通过测定ITS序列对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及栽培料中不同部位的真菌物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耳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Sterem hirsutum)菌丝组成的复合结构,两者相互混合交织构成子实体,栽培料中只含毛韧革菌。在菌包底部注射^(15)N-铵态硝酸铵,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金耳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质运输进行追踪。结果表明:在菌包中,^(15)N标记物被栽培料中的毛韧革菌菌丝吸收后运输至金耳子实体供金耳子实体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ITS 稳定性同位素 物质运输
下载PDF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书畅 马布平 +2 位作者 周忠发 杨林雷 李荣春 《食药用菌》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概述食用菌的富硒机理主要为生物吸附和主动运输。食用菌富硒具有富硒方式多样、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且食用菌在富硒同时,其营养成分通常可得到改善,并可增强产品抗氧化作用等。总结金针菇、猴头菇、香菇、平菇、灵芝和白灵菇等6种食... 概述食用菌的富硒机理主要为生物吸附和主动运输。食用菌富硒具有富硒方式多样、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且食用菌在富硒同时,其营养成分通常可得到改善,并可增强产品抗氧化作用等。总结金针菇、猴头菇、香菇、平菇、灵芝和白灵菇等6种食用菌的富硒培养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富硒 机理 富硒栽培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裙竹荪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4
13
作者 岳诚 杨林雷 +1 位作者 刘书畅 马静 《食药用菌》 2018年第6期354-357,366,共5页
综述长裙竹荪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对营养条件要求。从菌种分离,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诸方面阐明菌种的生产方式。介绍其栽培技术、食药两用与抑菌价值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长裙竹荪 生物学特性 菌种培养 栽培技术 食药两用 抑菌价值
下载PDF
工厂化栽培金耳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瑶 李荣春 +4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闻绍锋 《食药用菌》 2021年第4期318-322,共5页
为明确工厂化栽培金耳的营养成分,评价其品质,按照国家检测和评价标准,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B、矿质元素、类胡萝卜素、重金属、17种农药和3种致病菌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如下:膳食纤维和粗多糖是金耳胶质的主要成分,是金耳物理特性... 为明确工厂化栽培金耳的营养成分,评价其品质,按照国家检测和评价标准,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B、矿质元素、类胡萝卜素、重金属、17种农药和3种致病菌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如下:膳食纤维和粗多糖是金耳胶质的主要成分,是金耳物理特性和主要营养价值所在,含量占干重的53%;类胡萝卜素含量超过2000μg/100g;矿物质元素种类多、含量高,钾、铜、磷、硒、铁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INQ值分别高达17.74、10.86、7.8、4.99和4.51;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控制标准;所测的17种农药和2种致病菌均未检出,大肠菌群的测得值<0.3 MPN/g,符合国家直接食用食品的标准要求,表明工厂化栽培金耳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绿色安全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营养成分 矿物质元素 重金属 有害微生物 测定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营养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瑶 李荣春 +4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闻绍锋 《食药用菌》 202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为研究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特征,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组成的测定,并基于现行国际模式,采用系统的模型评价其蛋白质品质。试验结果:金耳的蛋白含量为9.2 g/100g(干重),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检测,... 为研究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特征,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组成的测定,并基于现行国际模式,采用系统的模型评价其蛋白质品质。试验结果:金耳的蛋白含量为9.2 g/100g(干重),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检测,半胱氨酸未检出),其中甜味氨基酸的含量高达4.4785 g/100g(干重),占总氨基酸的比率达41.5%,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达4.9746 g/100g(干重),占总氨基酸的比率达46.09%;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为48.9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95.85%,均高于FAO/WHO的标准;但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异常丰富,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氨基酸组成 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 营养评价
下载PDF
药用炭角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闻绍锋 曹瑶 +2 位作者 杨林雷 周忠发 李荣春 《食药用菌》 201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综述药用炭角菌的形态特征、营养需求、生活习性及资源分布;菌种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抗氧化、抗肿瘤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关键词 药用炭角菌 生物学特性 人工栽培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杰 冯发均 +4 位作者 李荣春 杨林雷 罗祥英 沈真辉 曹瑶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1期1-3,7,共4页
介绍我国食用菌栽培产业和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认为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对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助力"2030年达到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 介绍我国食用菌栽培产业和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认为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对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助力"2030年达到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食用菌 碳达峰 碳中和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祥英 李文芝 +5 位作者 李健 曹瑶 杨林雷 沈真辉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1,共4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结果表明:营养袋内的外援氮素营养被土壤中的菌丝吸收后运输到羊肚菌子实体中供子实体生长发育,在本实验条件下,营养袋从开始摆放至第30...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结果表明:营养袋内的外援氮素营养被土壤中的菌丝吸收后运输到羊肚菌子实体中供子实体生长发育,在本实验条件下,营养袋从开始摆放至第30天,袋内的氮素营养可运输到子实体中,而在营养袋摆放的第40~60天,袋内的氮素营养不能运输到子实体中;营养袋的氮素营养通过土壤中菌丝网络能够运输至距离其0~30 cm的子实体中。本研究首次报道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明确营养袋内氮素营养的有效作用时间及距离,为营养袋的摆放时间、摆放间隔及栽培后期是否可以撤出营养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外援营养 运输机制
下载PDF
炭角菌分子鉴定及培养基配方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闻绍锋 曹瑶 +3 位作者 刘舒畅 周忠发 杨林雷 李荣春 《食药用菌》 2019年第6期404-407,共4页
对从野外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进行ITS鉴定及母种和栽培培养料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经ITS鉴定与痂状炭角菌的相似度为99%;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丝在培养基上表现粗壮、浓密、颜色纯正,菌落整齐;最佳氮源为... 对从野外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进行ITS鉴定及母种和栽培培养料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经ITS鉴定与痂状炭角菌的相似度为99%;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丝在培养基上表现粗壮、浓密、颜色纯正,菌落整齐;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表现粗壮、浓密,气生菌丝发达;栽培菌核最佳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14%,腐殖土84%,石膏1%,糖1%,含水量适中,pH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角菌 ITS鉴定 培养料筛选
下载PDF
梯棱羊肚菌补充2次外源营养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祥英 李梦杰 +7 位作者 曹瑶 杨林雷 沈真辉 李健 李文芝 陆青青 杨晓君 李荣春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12期21-26,共6页
以梯棱羊肚菌菌株JSJ-M15为研究材料,以只添加1次外源营养为试验对照,以第1次营养袋撤离后补充第2次外源营养为试验处理,并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跟踪氮素营养的运输,研究补充2次外源营养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补充2... 以梯棱羊肚菌菌株JSJ-M15为研究材料,以只添加1次外源营养为试验对照,以第1次营养袋撤离后补充第2次外源营养为试验处理,并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跟踪氮素营养的运输,研究补充2次外源营养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补充2次外源营养组与对照组的15N丰度均高于空白对照,说明2次外源营养袋内的氮素营养物质均可通过土壤中的菌丝网络运输到羊肚菌子实体中;试验组中3组处理的羊肚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补充第2次外源营养能够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因此,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适时补充2次外源营养,其营养物质能够有效运输到子实体中,并显著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外源营养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