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科ABI3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婷婷 李维仪 +4 位作者 陶媛 李少凡 王嘉文 杨柏云 罗火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2,共9页
密码子偏性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基因家族进化的关键线索之一。兰科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且多数物种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但种子不易萌发,而ABI3(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 3)基因是ABA信号转导的中心调控... 密码子偏性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基因家族进化的关键线索之一。兰科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且多数物种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但种子不易萌发,而ABI3(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 3)基因是ABA信号转导的中心调控因子,是调控植物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因此,深入研究兰科ABI3基因密码子偏性,可为解析该基因功能、优化密码子组成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拟南芥ABI3基因为探针,从公共数据库(NCBI)筛选出45条兰科植物ABI3基因,通过CodonW、SPSS、MEGA等生物信息学程序对其进行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偏好性分析。相关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ENC(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值范围分布为40.84~58.46,其中大于52的占82.2%,CAI(codon adaptation index)平均值为0.203,远小于1,表明ABI3基因的密码子偏性相对较弱;中性绘图分析显示,GC12与GC3的回归曲线的斜率为0.6103,R2=0.7928,P<0.05,有极高的相关性,这暗示着碱基组成对密码子偏性具有重要的影响;ENC-plot分析中,所有基因ENC值都低于期望值,但相差不大,说明兰科ABI3基因密码子主要受碱基突变的影响,同时也受选择压力等其他因素影响。奇偶偏好性分析显示,大多数基因分布在平面图的右侧区域,密码子第3位A/T(U)的使用频率高于G/C。通过RSCU和ΔRSCU分析确定了26个最优密码子,其中以A/T(U)结尾的密码子有14个,以T(U)结尾的密码子有10个,说明兰科植物ABI3基因相对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尤其偏好使用T(U)结尾的密码子,这与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密码子使用偏好不同。本研究可为兰科植物ABI3基因的系统发育、功能解析、提高ABI3基因表达效率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促进植物密码子生物学研究及外源基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ABI3基因 密码子偏性
下载PDF
龙牙百合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柏云 杨慧琴 +2 位作者 蔡奇英 管毕财 罗丽萍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539,共4页
以龙牙百合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2,4-D,研究了其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体细胞胚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影响龙牙百合体细胞胚发生方式的因素是2,4-D。当2,4-D浓度低于0.5 mg/L... 以龙牙百合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2,4-D,研究了其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体细胞胚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影响龙牙百合体细胞胚发生方式的因素是2,4-D。当2,4-D浓度低于0.5 mg/L时,体细胞胚以直接方式发生,起源于鳞片表皮下数层细胞或深层的细胞,依次经过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成熟胚等阶段,其形态学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当2,4-D浓度适中时,体细胞胚以间接方式发生,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的胚性细胞团,其形态学发育过程也与合子胚相似;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0 mg/L 2,4-D,在分化形成体细胞胚时,需降低或去除2,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鳞片 体细胞胚发生
下载PDF
金线莲原球茎的诱导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柏云 高荫榆 +2 位作者 李春华 罗丽萍 蔡奇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999-4001,共3页
[目的]寻求金线莲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影响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主要因子。[方法]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和S-3307,对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苗的分化、生根等进行... [目的]寻求金线莲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影响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主要因子。[方法]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和S-3307,对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苗的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4 mg/L+NAA 0.2 mg/L,诱导率达93.3%;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S-3307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达9.4;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S-33071.5 mg/L+TDZ 0.4 mg/L+NAA 1.5 mg/L+琼脂0.7%,分化率达91.7%;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活性炭0.05%+琼脂0.7%,生根系数达4.4;组培苗移栽30 d后,存活率均达93%左右。[结论]S-3307是金线莲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TDZ是原球茎分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原球茎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切花百合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柏云 罗丽萍 蔡奇英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00年第4期323-325,331,共4页
在MS固体培养基上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萘乙酸 )与 6-BA( 6-苄基腺嘌呤 )配比对诱导切花百合小鳞茎的影响。培养 2 0d后统计 ,结果以MS +6-BA0 .5mg/L (单位下同 ) +NAA1.2的培养基上诱导率最高 ,达 10 0 %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 在MS固体培养基上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萘乙酸 )与 6-BA( 6-苄基腺嘌呤 )配比对诱导切花百合小鳞茎的影响。培养 2 0d后统计 ,结果以MS +6-BA0 .5mg/L (单位下同 ) +NAA1.2的培养基上诱导率最高 ,达 10 0 %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基本培养基的种类、6-BA和NAA的浓度为三因子 ,对小鳞茎进行液体振荡增殖培养 ,一个月后统计表明 ,最佳培养基为MS +6-BAA0 .5,其增殖率为 2 6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百合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江西虾脊兰属一新变型——异钩距虾脊兰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柏云 孔令杰 +4 位作者 李波 何纪力 范志刚 周广 李恩香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描述了产自江西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一新变型——异钩距虾脊兰(Calanthegraciliflora f.jiangxiensis B.Li,L.J.Kong et B.Y.Yang),并绘制了线条图。该新变型与原变型钩距虾脊兰(C.graciliflora Hayata)的... 描述了产自江西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一新变型——异钩距虾脊兰(Calanthegraciliflora f.jiangxiensis B.Li,L.J.Kong et B.Y.Yang),并绘制了线条图。该新变型与原变型钩距虾脊兰(C.graciliflora Hayata)的主要区别为距末端分裂为2个不等的短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钩距虾脊兰 新变型 钩距虾脊兰 兰科 江西 中国
下载PDF
马铃薯休眠阶段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柏云 连勇 +2 位作者 章敏华 罗丽萍 蔡奇英 《中国马铃薯》 2004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实验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和中熟品种夏波蒂(Shepody)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诱导结薯,研究离体块茎在休眠与萌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内源激素GA3,KT,IAA和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KT,GA3,IAA,三种激素含量随着休眠的解除呈... 实验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和中熟品种夏波蒂(Shepody)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诱导结薯,研究离体块茎在休眠与萌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内源激素GA3,KT,IAA和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KT,GA3,IAA,三种激素含量随着休眠的解除呈明显上升趋势;②ABA的含量甚微,品种费乌瑞它仅在第一时期及品种夏波蒂仅在第一和第二时期检测出微量,此后均未检出,可见AB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休眠 内源激素
下载PDF
龙牙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柏云 罗丽萍 高荫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09-2310,共2页
[目的]探讨生产脱毒龙牙百合种苗的最佳途径。[方法]以龙牙百合无菌小苗和小鳞茎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来源与成活率和脱毒率之间的关系,高温预处理、化学抑制剂病毒唑预处理等对其茎尖存活率和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茎尖分生组织的大... [目的]探讨生产脱毒龙牙百合种苗的最佳途径。[方法]以龙牙百合无菌小苗和小鳞茎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来源与成活率和脱毒率之间的关系,高温预处理、化学抑制剂病毒唑预处理等对其茎尖存活率和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茎尖分生组织的大小与脱毒率呈负相关,分生组织越大,脱毒率越低,诱导率越高;高温对4种病毒的抑制作用依次为CMV、LSV、TBV、LRV;一定浓度的病毒唑可有效地使病毒钝化,提高脱毒率。单一的脱毒处理技术或难以完全脱除病毒或需要较长的时间。[结论]2种或3种脱毒技术的组合使用是生产脱毒龙牙百合种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茎尖培养 脱毒 高温 病毒唑
下载PDF
大花蕙兰营养器官及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柏云 杨宁生 钟青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71,共4页
对大花蕙兰试管苗营养器官及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根由复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根毛丰富,皮层发达,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月多元型,中央具髓,根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维管束散生,属周木型;叶为等面叶,在... 对大花蕙兰试管苗营养器官及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根由复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根毛丰富,皮层发达,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月多元型,中央具髓,根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维管束散生,属周木型;叶为等面叶,在上下表皮处分布有成束的厚壁组织,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排列紧密,维管束鞘由机械组织构成。原球茎原生分生组织的原套仅一层细胞,在顶端分生组织后面的薄壁细胞中,存在胚性细胞,由胚性细胞经球状胚可发育成幼原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营养器官 原球茎 解剖学
下载PDF
百合鳞茎内源激素的HPLC测定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柏云 郭燕华 +1 位作者 罗丽萍 高荫榆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0-571,575,共3页
建立了从百合鳞茎中提取3种植物内源激素的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牙百合中的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等3种植物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对色素含量不高样品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百合 高效液相色谱 植物激素
下载PDF
风兰的离体繁殖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柏云 杨宁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兰花 风兰 离体繁殖
下载PDF
人工引入传粉者对油茶丰产的意义及潜在的生物安全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桂玲 张武凡 +5 位作者 鲁宾雁 杨友志 周新平 杨柏云 黄家兴 罗毅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59-2967,共9页
动物传粉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提供重要服务,全球农业生产对动物传粉服务的需求稳定增长。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植物,栽培历史悠久,由于严格自交不亲和而高度依赖动物传粉。基于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从资源分配和花粉限制等生... 动物传粉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提供重要服务,全球农业生产对动物传粉服务的需求稳定增长。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植物,栽培历史悠久,由于严格自交不亲和而高度依赖动物传粉。基于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从资源分配和花粉限制等生态因素系统分析了油茶产量受限制的原因,提出油茶的传粉者限制效果等同于花粉限制效果,人工引入潜在的高效传粉者是解除油茶资源限制措施和传粉生态限制措施之间冲突、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途径。论述了人工引入传粉者传粉服务的优势和挑战。对人工引入传粉者,特别是外来传粉者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和控制途径进行了梳理,提出从传粉生态服务解决油茶产量和质量问题的新思路。全文旨在为人工引入传粉者在油茶丰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以期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引入传粉者 熊蜂 花粉限制 资源限制
下载PDF
适度低温对棉苗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柏云 熊冬金 +3 位作者 黄亚萍 朱友林 江陆斌 黄洪辉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研究了适度低温10℃/8℃处理过程中棉花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经适度低温处理后棉花SOD和CAT同工酶酶带数和酶活性均明显增加,而POX同工酶酶带... 研究了适度低温10℃/8℃处理过程中棉花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经适度低温处理后棉花SOD和CAT同工酶酶带数和酶活性均明显增加,而POX同工酶酶带数和酶活性均明显减少。本文认为由适度低温诱导的植物细胞保护酶系统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温 细胞保护酶 抗寒性
下载PDF
蕙兰(Cymbidium faberi)原球茎增殖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柏云 杨宁生 范财茂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5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液体振荡培养法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荣乙酸(NAA)与6-苄基腺嘌吟(6-BA)配比对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发现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NAA+1,0mg/L6-BA,第36天统计,其增殖率为371%。此... 用液体振荡培养法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荣乙酸(NAA)与6-苄基腺嘌吟(6-BA)配比对蕙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发现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NAA+1,0mg/L6-BA,第36天统计,其增殖率为371%。此外,还进一步试验了在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天然提取物对原球茎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球茎增重最佳的附加天然提取物是10%椰乳,第36天统计,其增重率为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原球茎 增殖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蕙兰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柏云 沈前华 +2 位作者 徐敏 杨宁生 钟青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用蕙兰无菌苗的幼叶和幼原球茎以及花蕾时的花瓣和花粉块为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商品名OnozukaR-10)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浓度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粉块和花瓣的分离条件为1.... 用蕙兰无菌苗的幼叶和幼原球茎以及花蕾时的花瓣和花粉块为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商品名OnozukaR-10)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浓度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粉块和花瓣的分离条件为1.5%纤维素酶、0.3%果胶酶、11%甘露醇、酶解时间6.5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分别为4.56×106和2.12×106个/gFW。②幼叶的分离条件为1.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3%甘露醇、酶解时间20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为3.36×106个/gFW。③幼原球茎的分离条件为1.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1%甘露醇、酶解时间16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为1.87×105个/gFW。此外,花粉块与叶片的原生质体溶液中杂质很少,有利于提纯;花瓣原生质体溶液中碎屑较多,且有少量的针晶;原球茎原生质体溶液中的淀粉粒与针晶很多,非常不易提纯。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原生质体 分离条件 产量
下载PDF
凤兰引种驯化的研究
15
作者 杨柏云 叶居新 +3 位作者 江汉珍 揭本观 范志生 刘红宇 《江西科学》 1997年第2期86-90,共5页
首次报道了凤兰在江西境内的自然分布,凤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与管理技术。为这一珍稀名贵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做了前期工作。
关键词 凤兰 栽培管理 引种 驯化 兰科
下载PDF
基于LAMP的人轮状病毒检测方法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柏云 韦玉梅 +3 位作者 杨丽 宋涵 杨海霞 何晓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环介导的恒温扩增(LAMP)是新兴的一种快速DNA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反应迅速、设备简单等特点,在人类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快速、高效地检测人轮状病毒,根据其特异性的VP7基因,设计了一套特异性引物对该基... 环介导的恒温扩增(LAMP)是新兴的一种快速DNA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反应迅速、设备简单等特点,在人类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快速、高效地检测人轮状病毒,根据其特异性的VP7基因,设计了一套特异性引物对该基因进行LAMP,同时优化其反应条件。结果表明,LAMP最佳反应条件为:镁离子终浓度3 mmol/L,甜菜碱终浓度1 mol/L的25μL体系,65℃反应90min。扩增终产物酶切分析得到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结果(280bp、193bp和78 bp)相吻合,以人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诺如病毒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测试没有发生交叉反应。将人轮状病毒质粒等倍稀释后分别用LAMP及PCR检测其灵敏度,分别达到5.08 copies/μL和5.08×102copies/μL。用优化的LAMP分别检测北京地区12个生活饮用水及12个再生水水样,其人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6.7%(2/12)和25%(3/12)。研究表明,LAMP是一种程序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手段,在人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人轮状病毒 LAMP 饮用水 再生水
原文传递
百合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29
17
作者 罗丽萍 杨柏云 +1 位作者 章敏华 蔡奇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 研究百合组培快繁的最佳途径。方法 在 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 ;采用鳞叶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 ;改变培养方式。结果 确定了外植体产生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NAA 0 .5 mg/ L + GA32 .0mg/ L;鳞叶的下部小块分化率最高 ... 目的 研究百合组培快繁的最佳途径。方法 在 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 ;采用鳞叶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 ;改变培养方式。结果 确定了外植体产生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NAA 0 .5 mg/ L + GA32 .0mg/ L;鳞叶的下部小块分化率最高 ,为 92 .5 % ;小鳞茎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再分化可获得多而健壮的次级小鳞茎 ;次级小鳞茎采用液体振荡培养可快速增重。结论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百合的快速繁殖 ,使百合种球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液体振荡培养
下载PDF
寒兰的快速繁殖技术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国兵 杨柏云 +2 位作者 蔡奇英 罗丽萍 管毕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以寒兰(CymbidiumkanranMakino)根状茎为外植体,采用B5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苯基噻二唑基脲-thidiazuron)和S-3307(优康唑-uniconazole),对类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类原... 以寒兰(CymbidiumkanranMakino)根状茎为外植体,采用B5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苯基噻二唑基脲-thidiazuron)和S-3307(优康唑-uniconazole),对类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类原球茎的最佳培养基为B5+TDZ0.50mgL-1+NAA0.25mgL-1,诱导率98.3%;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B5+S-33071.0mgL-1+NAA0.2mgL-1+蔗糖3.5%,增殖系数9.4;类原球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B5+S-33070.75mgL-1+6-BA1.0mgL-1+NAA0.4mgL-1,分化率87.8%;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B5+NAA0.2mgL-1+活性炭0.05%,生根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寒兰 类原球茎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动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分析国产沉香化学成分 被引量:20
19
作者 苗成林 孙宝腾 +2 位作者 罗丽萍 刘东晓 杨柏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5-217,共3页
采用动态顶空进样(DHS)结合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国产沉香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类(主要是倍半萜)25种、芳香族化合物7种、简单醛酮类8种、简单脂肪酯类6种、以及少量的环烷类、杂环化合物合计8种。首次从国... 采用动态顶空进样(DHS)结合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国产沉香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类(主要是倍半萜)25种、芳香族化合物7种、简单醛酮类8种、简单脂肪酯类6种、以及少量的环烷类、杂环化合物合计8种。首次从国产沉香中鉴定出α-依兰油烯、β-葎草烯、双环倍半水芹烯、α-荜澄茄油烯、β-月桂二烯、1,2,3,4,4a,5,6,8-八氢-7-甲基-4-亚甲基-1-叔丁基萘、八氢-4a-甲基-1(2H)萘酮等16种物质。动态顶空进样法结合气质联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针对性,可以作为鉴定沉香品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沉香 挥发性物质 动态顶空进样 GC-MS
下载PDF
多叶重楼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何俊 杨柏云 +2 位作者 陈少风 高连明 王红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2,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多叶重楼种下3个变种的8个居群共208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l4条引物共检测到251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35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3.6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204、Shanno...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多叶重楼种下3个变种的8个居群共208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l4条引物共检测到251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35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3.6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204、Shannon′s信息指数(HO)为0.353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50.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405,Shannon′s信息指数(HO)为0.2194,这些均表明多叶重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此外,还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滇重楼的6个居群聚为一支,滇重楼与狭叶重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长药隔重楼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本研究提出了合理保护重楼植物资源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开展滇重楼优质种质引种驯化,实现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重楼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