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柏霖 竺平 孙桂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58-2063,共6页
克罗恩病并发肛瘘经过数年的发展会损伤肛门括约肌.细致的肛管直肠检查能正确评价脓肿和肛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选择合适药物与外科手术相结合.伴有胃肠道炎症的患者必须结合药物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采用瘘管切开术,复杂性肛瘘患者必... 克罗恩病并发肛瘘经过数年的发展会损伤肛门括约肌.细致的肛管直肠检查能正确评价脓肿和肛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选择合适药物与外科手术相结合.伴有胃肠道炎症的患者必须结合药物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采用瘘管切开术,复杂性肛瘘患者必须个体化治疗.然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比较困难.现就克罗恩肛瘘的诊断与治疗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克罗恩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柏霖 刘飞 +2 位作者 谷云飞 金黑鹰 刘秀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376-238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黄岑苷40mg溶于19.8mL生理盐水+100μLHCl+100μLNaOH,阿斯匹林1.8g溶于2mL乙腈+4mL NaOH+2m LHCl,分别处理LoVo细胞,1g/L乙腈溶液为对照.采用体外培养技术、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黄芩苷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黄岑苷40mg溶于19.8mL生理盐水+100μLHCl+100μLNaOH,阿斯匹林1.8g溶于2mL乙腈+4mL NaOH+2m LHCl,分别处理LoVo细胞,1g/L乙腈溶液为对照.采用体外培养技术、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变性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标志BAT-25、D2S123状况.结果:黄芩苷和阿斯匹林均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0);黄芩对结肠LoVo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阿司匹林,24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h和1wk两者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93.33%vs44.23%,63.29%vs23.20%,均P=0.0000),其作用时间在96h达到高峰,与时间不呈依赖关系.黄芩苷和阿司匹林均未影响LoVo细胞的BAT-25、D2S123微卫星状态.结论:黄芩苷具有较强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对LoVo细胞的BAT-25、D2S123微卫星状态无影响,其诱导LoVo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其它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凋亡 微卫星不稳定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养阴润肠方”用药分析及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药理学探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超 顾红 +3 位作者 陈玉根 杨柏霖 朱秉宜 陈红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29-2331,共3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顽固性便秘,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名老中医朱秉宜根据"津不足,津不布"病机理论所创"养阴润肠方"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效果显著,它对研究目前发病...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顽固性便秘,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名老中医朱秉宜根据"津不足,津不布"病机理论所创"养阴润肠方"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效果显著,它对研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STC具有巨大而深远的价值。通过结合当代STC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通过中药配伍原则系统总结"养阴润肠方"治疗便秘的处方规律,再根据分析"养阴润肠方"中药物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来探讨其在临床上治疗STC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润肠方 慢性传输型便秘 药用药理 发病机制 关联性
原文传递
“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便秘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8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本升 杨柏霖 +4 位作者 周锦勇 吴霜 侯孝涛 朱萱萱 陈玉根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便秘(STC)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和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阴润肠方组、莫沙必利组。模型组予以立即处死,养阴润肠方组、莫沙必...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便秘(STC)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和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阴润肠方组、莫沙必利组。模型组予以立即处死,养阴润肠方组、莫沙必利组予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时间为30d,并检测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粪便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QP3和AQP8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炭末推进率、粪便含水量明显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AQP3及AQP8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两用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养阴润肠方的通便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降低)肠道黏膜AQP3和AQP8的表达,从而使肠道水分重吸收减少,增加肠道水分,起到了通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输型便秘 养阴润肠方 水通道蛋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洛哌丁胺构建大鼠便秘模型对水通道蛋白AQP3和AQP8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霜 程滢瑞 +3 位作者 周锦勇 吴本升 陈玉根 杨柏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构建的大鼠便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家族中AQP3和AQP8蛋白及其mRNA定量表达,探讨洛哌丁胺构建大鼠便秘模型对AQP3和AQP8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造模开始时处死1组大鼠,检测结肠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的AQP3,...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构建的大鼠便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家族中AQP3和AQP8蛋白及其mRNA定量表达,探讨洛哌丁胺构建大鼠便秘模型对AQP3和AQP8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造模开始时处死1组大鼠,检测结肠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的AQP3,8表达水平,作为基准参考线.剩余4组予以洛哌丁胺1.5 mg/(kg·d)灌胃,诱导造模.分别于造模的第3、7天和造模成功后第3、7天各处死一组模型大鼠,检测结肠传输及AQP3,AQP8蛋白及其mRNA定量表达.结果:大鼠粪便含水量在诱导便秘模型的过程中明显减少,停药后7 d,粪便内的水分并不能自发恢复至正常(2.29 g±1.17 g vs 0.80 g±0.27 g,P=0.01<0.05).试验过程中,大鼠结肠传输功能未发生改变(67.72%vs 58.64%,P=0.971>0.05).AQP8远端表达停药7 d上升,与造模7 d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0.31vs 2.66±0.87,P=0.008).AQP8近端表达给药后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与正常组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15.96±2.13,P=0.00),停药7 d后其表达再次上升,与给药7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7±0.23 vs 0.79±0.13,P=0.015).停药后,AQP3在结肠近端持续表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0±0.06,P=0.04).结论:洛哌丁胺能够提高模型大鼠结肠AQP8表达,促进肠道跨膜水运输,减少粪便含水量而导致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哌丁胺 AQP3 AQP8 肠道传输功能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3
6
作者 竺平 谷云飞 杨柏霖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针对目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普遍存在的复发率高、肛门功能保护不足的现状,为解决临床医生忽视术前诊断,功能保护意识薄弱以及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治指南等问题,本文提出建立术前诊断"金标准"及医疗转诊机制,确立切断肛门括约肌新... 针对目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普遍存在的复发率高、肛门功能保护不足的现状,为解决临床医生忽视术前诊断,功能保护意识薄弱以及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治指南等问题,本文提出建立术前诊断"金标准"及医疗转诊机制,确立切断肛门括约肌新原则,收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等对策,从而制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以期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并大幅减少术后肛门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手术 问题解决 对策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挂线治疗复发性肛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谷云飞 竺平 杨柏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挂线治疗复发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复发性肛瘘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前指诊结果进行比较,最终以挂线手术结果为标准验证其准确性,同时观察挂线后患者肛门功能、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挂线治疗复发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复发性肛瘘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前指诊结果进行比较,最终以挂线手术结果为标准验证其准确性,同时观察挂线后患者肛门功能、复发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确诊为复发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直肠瘘,2例肛瘘伴癌变。MRI对肛瘘内口、原发主管、支管/脓腔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直肠指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患者均行挂线治疗,近期治愈率100%。平均随访13个月,其中2例患者复发(10.5%),再次手术后痊愈。5名患者术前已有肛门功能改变,肛门漏气3例,漏液2例,挂线后8名患者有肛门功能改变,肛门漏气5例,漏液3例,未见有发生完全性肛门失禁的病例。结论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发性肛瘘的内口、瘘管及潜在脓腔的位置,同时排除其它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在其引导下行中医挂线治疗可大大提高该疗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控阵列线圈 复发性肛瘘 挂线疗法
下载PDF
有毒中药对人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竺平 谷云飞 +4 位作者 杨柏霖 林秋 陈红锦 孙桂东 丁义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从已知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毒中药或中药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抑制不同发生途径人结肠癌细胞作用的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藤黄、天南星、黄药子、华蟾素、斑蝥酸钠及亚砷酸氯化钠对不同发生途径的... 目的从已知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毒中药或中药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抑制不同发生途径人结肠癌细胞作用的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藤黄、天南星、黄药子、华蟾素、斑蝥酸钠及亚砷酸氯化钠对不同发生途径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hMLH1缺失结肠癌细胞株)和SW480(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的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斑蝥酸钠、华蟾素、亚砷酸氯化钠及藤黄提取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4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斑蝥酸钠、华蟾素及藤黄提取物干预HCT116细胞的IC50值和干预SW480细胞的IC50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砷酸氯化钠干预两细胞株的IC50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天南星、黄药子这6种中药的提取物在本实验条件下无效。结论藤黄提取物、斑蝥酸钠、亚砷酸氯化钠及华蟾素可有效抑制不同途径的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其中斑蝥酸钠、华蟾素、藤黄提取物可能具有特异性抗错配修复基因缺失所致结、直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中药 人结肠癌 HCT116细胞 SW480细胞 MTT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联合连续缝合悬吊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慧 徐速 +3 位作者 丁超 陈红锦 陈邑岐 杨柏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8期3079-3081,311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联合连续缝合悬吊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40例脱垂性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行DG-HAL联合连续缝合悬吊术,对照组行Milligan-M...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联合连续缝合悬吊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40例脱垂性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行DG-HAL联合连续缝合悬吊术,对照组行Milligan-Morgan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2组临床疗效、排便困难及肛门坠胀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DG-HAL联合连续缝合悬吊术治疗脱垂性痔具有住院时间短、有效、微创、术后疼痛及水肿轻等优点,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治疗脱垂性痔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连续缝合悬吊术 MILLIGAN-MORGAN术
下载PDF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林秋 竺平 +1 位作者 孙桂东 杨柏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428-3431,共4页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导致的一种高死亡率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疾病初期,全身症状和局部的表现常不一致,延迟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治疗仍以外科手术清创为主,如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创面及联合使用大剂...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导致的一种高死亡率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疾病初期,全身症状和局部的表现常不一致,延迟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治疗仍以外科手术清创为主,如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创面及联合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等.我们就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促结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霜 孙桂东 +2 位作者 陈玉根 吴本升 杨柏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439,共6页
慢性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之一,对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各国医疗支出中占比例高.便秘受多种肠道动力以及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慢性便秘的药物治疗靶点趋向于肠肌层神经、神经传导介质及其受体改变、盆底... 慢性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之一,对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各国医疗支出中占比例高.便秘受多种肠道动力以及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慢性便秘的药物治疗靶点趋向于肠肌层神经、神经传导介质及其受体改变、盆底肌和肛提肌收缩不协调等.本文搜集归纳国内外近年便秘治疗常用药,尤其是促结肠动力药物,包括无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尿鸟苷素和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阿片拮抗剂等,就其疗效和安全性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促结肠动力药物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祝新 于小利 +1 位作者 张碧云 杨柏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对95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95例肛瘘中,Park's分类显示:...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对95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95例肛瘘中,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1 7例,括约肌间肛瘘50例,括约肌外肛瘘13例,括约肌上肛瘘15例。该结果与术后结果一致。MRI对内口检出符合率为90.52%;原发主管、支管/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 00%和100%。结论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的MRI检查方法,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利于显示病灶周围组织结构和提高影像学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直肠腔内水囊 相控阵线圈
下载PDF
从“腑病脏治”思路以益气养阴润肠法论治慢传输型便秘30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超 占海思 +4 位作者 王慧 王浩 陈红锦 陈玉根 杨柏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从腑病脏治的思路治则,观察用益气养阴润肠法组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疗效的评价,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对"腑病脏治"理论进行探讨,总结中医临床经验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对30例便秘患者以益气养阴润肠法加减治疗。结果... 目的:从腑病脏治的思路治则,观察用益气养阴润肠法组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疗效的评价,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对"腑病脏治"理论进行探讨,总结中医临床经验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对30例便秘患者以益气养阴润肠法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7例,明显改善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6%。结论:益气养阴润肠法组方对慢传输型便秘症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 腑病脏治 益气养阴润肠法
原文传递
黄葵总黄酮对TNBS诱导克罗恩病小鼠肠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丹 钱海华 +1 位作者 杨柏霖 陈玉根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黄葵总黄酮(TFA)对克罗恩病(CD)模型小鼠肠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葵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CD小鼠模型。造模开始时黄葵总黄酮... 目的:观察黄葵总黄酮(TFA)对克罗恩病(CD)模型小鼠肠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葵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CD小鼠模型。造模开始时黄葵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25、250、500mg/kg黄葵总黄酮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8d。实验第2、3、4周统计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实验结束统计并比较各组小鼠的结肠长度/重量比值、结肠组织纤维化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Masson胶原染色评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A组小鼠DAI评分明显降低,结肠重量/长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肠组织炎症明显减轻,结肠病理评分和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Masson胶原染色百分比明显降低。TFA各剂量组组间比较,中剂量组略具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A对TNBS诱导的CD小鼠模型结肠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可用于CD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黄蜀葵花 黄葵总黄酮 肠纤维化 病理学 小鼠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薛亮 王晓鹏 +2 位作者 文科 甄曙光 杨柏霖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94-696,共3页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完成17例次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3d疼痛评分2—4分,平均(2.9&...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完成17例次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3d疼痛评分2—4分,平均(2.9±0.8)分,术后7d疼痛评分0~4分,平均(0.9±1.1)分。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4个月,3例术后单纯括约肌间沟切口感染,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痊愈;1例括约肌间沟切口经内口与肛管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换药痊愈;1例术后复发形成括约肌间瘘。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漏气现象(Wexner评分2分),其余15例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临床治愈率为94.1%。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保留括约肌手术
原文传递
养阴润肠方对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Cajal间质细胞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本升 周锦勇 +4 位作者 王海丹 吴霜 朱萱萱 杨柏霖 陈玉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 :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造模组(24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造模组采用大黄递增灌胃法制作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 目的 :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造模组(24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造模组采用大黄递增灌胃法制作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养阴润肠方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予以一期处死,并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观察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kit基因表达的变化。其他组继续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干预30 d,之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模型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正常组多(P<0.01),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模型组少(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碳末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养阴润肠方组碳末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而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ki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恢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均有所改善(P<0.01,P<0.05),但莫沙必利组较养阴润肠方组表达水平低(P<0.05),莫沙必利组较恢复组表达量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养阴润肠方具有较好的增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传输功能的作用,其通便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Cajal间质细胞的再生及修复而达到促进肠动力,从而实现通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润肠方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薛亮 林秋 杨柏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22-1925,共4页
目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普遍存在复发率高、肛门功能保护不足的现状.传统的肛瘘切开术和切割挂线术损伤肛门括约肌,易致肛门失禁,已逐渐被保留括约肌术式,如推移瓣、肛瘘栓、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等所取代.本文将对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 目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普遍存在复发率高、肛门功能保护不足的现状.传统的肛瘘切开术和切割挂线术损伤肛门括约肌,易致肛门失禁,已逐渐被保留括约肌术式,如推移瓣、肛瘘栓、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等所取代.本文将对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保留括约肌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肛瘘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曹亮 杨柏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系统阐述瘘管造影、腔内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利弊。MRI是近年来公认的肛瘘诊断"金标准",文中论述了肛瘘内口、主管和支管的MRI读片方法及其相对于其他诊断技术的优点,认为MRI能够为临床手... 系统阐述瘘管造影、腔内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利弊。MRI是近年来公认的肛瘘诊断"金标准",文中论述了肛瘘内口、主管和支管的MRI读片方法及其相对于其他诊断技术的优点,认为MRI能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客观的资料,对肛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黄蜀葵花乌梅复方提取物对TNBS诱导克罗恩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琼 周锦勇 +3 位作者 曲丁好 周正璇 杨柏霖 陈玉根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乌梅复方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CD)实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BABL/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乌梅复...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乌梅复方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CD)实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BABL/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乌梅复方组,后3组应用TNBS诱导建立小鼠CD模型。造模开始时,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乌梅复方组分别给予0.5g/kg柳氮磺吡啶和6g/kg黄蜀葵花乌梅复方提取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28d。实验终点时分析实验动物的存活率、结肠长度/重量比值、结肠组织病理,以及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FN-γ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蜀葵花复方组小鼠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肠重量/长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肠组织炎症和隐窝损害明显减轻,结肠病理评分和结肠组织TNF-α、IFN-γ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黄蜀葵花和乌梅复方提取物可用于CD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FN-γ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黄蜀葵花乌梅复方提取物 结肠 病理学 炎症因子 存活率 小鼠
下载PDF
藤黄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竺平 谷云飞 +2 位作者 杨柏霖 林秋 丁义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目的:研究藤黄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建立的裸鼠外科原位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外科原位移植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40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1),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目的:研究藤黄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建立的裸鼠外科原位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外科原位移植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40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1),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G2),10、20 mg/kg藤黄组(G3、G4),每组10只.G1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1次/d;G2组用25 mg/kg的5-FU进行腹腔灌注,3次/wk;G3、G4组分别予相应剂量的藤黄提取物灌胃,1次/d.每天观察受试裸鼠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2次/wk在体外荧光影像系统下观察移植肿瘤大小并测量裸鼠体质量,实验终点处死所有受试裸鼠在开放荧光系统下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切除移植肿瘤进行称体质量.结果:药物干预后,20 mg/kg藤黄组各观察点的平均肿瘤体积(mm3)均小于对照组(d4:104.5±35.5 vs 164.1±66.1;d7:102.6±53.8vs 286.2±132.0;d11:137.6±70.5 vs 324.4±115.8;d14:207.2±101.7 vs 434.2±169.3;d21:229.8±99.8 vs 480.4±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20 mg/kg藤黄组的平均肿瘤质量轻于对照组(0.58 g±0.26 g vs 0.92 g±0.26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kg藤黄组与5-FU组之间比较,10 mg/kg藤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各观察点平均肿瘤体积还是实验终点肿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开放体内荧光成像显示各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胰腺及淋巴结转移,比较组间淋巴结及胰腺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各组荷瘤裸鼠的平均体质量未出现明显波动.结论:藤黄在达到一定干预剂量(20 mg/kg)后能安全有效地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抗结直肠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 HCT116 裸鼠 原位移植模型 结直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