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
作者 邵杰 杨欣杰 +9 位作者 陈喜庆 滕超 易锦俊 董美玲 张泽琛 曹军 朱宁 肖登 孙思远 吕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研究区地表水水中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易贡湖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Mg^(2+),K^(+)和Na^(+)含量较低,4种阳离子的含量关系为:Ca^(2+)>Mg^(2+)>Na^(+)>K^(+),阴离子主要为HCO_(3)^(-)、SO_(4)^(2-)和Cl-,NO_(3)^(-)和F^(-)含量较低,阴离子含量关系为:HCO_(3)^(-)>SO_(4)^(2-)>Cl->NO_(3)^(-)>F^(-),H_(2)SiO_(3)浓度值变化平稳,围绕6.9 mg·L^(-1)上下波动变化,pH值沿程变化平稳,在7.84~8.37之间,水体属于弱碱性。Ca^(2+)、Mg^(2+)和HCO_(3)^(-)是构成易贡湖流域地表水中的3种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或HCO_(3)^(-)Ca型为主。岩石溶滤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均相当微弱,人为活动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相关性分析 物质来源 易贡湖流域
下载PDF
拉月曲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邵杰 滕超 +7 位作者 陈喜庆 杨欣杰 张泽琛 曹军 朱宁 肖登 孙思远 吕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28,共11页
为深入研究藏东南拉月曲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25组、收集雨水样品2组。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Ca/Na和TDS对数关系模型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3组样品中,4种阳离子... 为深入研究藏东南拉月曲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25组、收集雨水样品2组。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Ca/Na和TDS对数关系模型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3组样品中,4种阳离子Ca^(2+)、Mg^(2+)、Na^(+)、K^(+)的平均值分别为13.90、1.43、1.65和1.56 mg/L,5种阴离子HCO_(3)^(-)、SO_(4)^(2-)、NO_(3)^(-)、Cl^(-)、F^(-)的平均值分别为27.57、14.88、2.92、5.40和0.24 mg/L,pH位于7.05~7.96,水体呈弱碱性。2组雨水样品中,4种阳离子Ca^(2+)、Mg^(2+)、Na^(+)、K^(+)的平均值分别为1.94、0.01、0.12和0.18 mg/L,5种阴离子HCO_(3)^(-)、SO_(4)^(2-)、NO_(3)^(-)、Cl^(-)、F^(-)的平均值分别为0.10、4.38、2.48、5.26和0.00 mg/L,pH位于7.56~7.60,雨水样品的阴阳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23组地表水样品的平均值。来自地下深处的2组温泉水样除NO_(3)^(-)含量显示为0.00 mg/L以外,阴阳离子含量明显高于23组地表水样的平均值。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或HCO_(3)-Ca·Mg型,TDS与Ca^(2+)和HCO_(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0.924。控制因素以岩石风化溶解作用为主、大气降水作用为辅,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均相当微弱,地表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仍然处于自然演化阶段,人类活动干扰因素可忽略不计。地表水主要离子受到硅酸盐岩、碳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控制较强,蒸发盐岩风化溶解作用控制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月曲流域 水化学 相关性分析 Piper三线图 离子来源 Gibbs模型
原文传递
藏东川西交通廊道波密至林芝段重大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问题研究
3
作者 邵杰 滕超 +5 位作者 陈喜庆 杨欣杰 曹军 朱宁 肖登 吕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为研究藏东川西波密至林芝段重大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关键钻孔岩心地质编录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等研究工作,得出了相关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沿线具有高寒、高陡、高地震烈... 为研究藏东川西波密至林芝段重大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关键钻孔岩心地质编录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等研究工作,得出了相关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沿线具有高寒、高陡、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水压等复杂的地质环境特征,主要存在深埋长大隧道高水压涌突水、断裂带基岩裂隙高压突水、高温热水热害、隧道排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等四类水文地质问题。易贡隧道外水压力预测值在0.80~3.47 MPa之间,易贡隧道和色季拉山隧道预测涌水量最大值接近或超过10×10^(4)m^(3)/d,拉月隧道附近沿线25个钻孔实测孔底温度在12.5℃~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密至林芝段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水文地质问题 高压涌突水 高温热水热害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早泥盆世Ⅰ型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程天赦 杨文静 +5 位作者 滕超 张学斌 杨欣杰 来林 吴荣泽 周长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4-1633,共10页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位于贺根山古生代结合带南部,是研究古亚洲洋分支洋贺根山古洋盆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岩浆岩发现较少,对泥盆纪贺根山古洋盆的演化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对新发现的西乌旗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学、L...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位于贺根山古生代结合带南部,是研究古亚洲洋分支洋贺根山古洋盆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岩浆岩发现较少,对泥盆纪贺根山古洋盆的演化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对新发现的西乌旗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95.8±7.5)Ma(MSWD=1.4,n=8),指示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全岩元素组成具有高硅、富钠和偏铝质特征;Rb、Ba、Th、U、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Eu弱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系I型花岗岩成因;结合Y-Nb和(Y+Nb)-Rb判别图解,反映其形成于与洋板片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乌和日楚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指示贺根山古洋盆在早泥盆世时期仍然存在,并可能发生了朝锡林浩特微陆块的南向俯冲消减作用,此认识有别于传统认为的贺根山古洋盆仅存在北向俯冲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根山泥盆纪古洋盆 洋盆双向俯冲 Ⅰ型花岗岩 火山弧
下载PDF
晚古生代冰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兵 夏浩东 +1 位作者 杨欣杰 韦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晚古生代冰期作为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事件,已成为目前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表现不同,其沉积响应及相应的地质变化也就有明显的差异。国际上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对高纬度地区... 晚古生代冰期作为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事件,已成为目前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表现不同,其沉积响应及相应的地质变化也就有明显的差异。国际上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对高纬度地区的冰成岩地层学、中低纬度地区海平面变化及旋回地层学,以及低纬度地区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系统总结了全球晚古生代3次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沉积响应及其他地质变化规律,主要冰期记录包括冈瓦纳大陆冰成岩,中、低纬度地区全球冰川型海退事件,无机碳同位素全球同步性正漂移事件,以及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并进一步阐述了晚古生代冰期事件规模、演替规律及与全球气候和地质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冰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冰期 冰成岩 海平面变化 同位素
下载PDF
环境同位素在识别伊犁河谷地下水补给来源中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杰 李瑛 +4 位作者 李树才 滕超 杨欣杰 曹军 陈喜庆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4期547-552,共6页
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潜水、浅层承压水、泉水及地表水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对5组水文钻探井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潜水δD变化范围为-97.32‰~-67.51‰,平均值为-80.34‰;δ(18)^O为-15.85‰~-10.66‰,平均值为-12.08‰.浅层承压水δD... 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潜水、浅层承压水、泉水及地表水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对5组水文钻探井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潜水δD变化范围为-97.32‰~-67.51‰,平均值为-80.34‰;δ(18)^O为-15.85‰~-10.66‰,平均值为-12.08‰.浅层承压水δD为-111.93‰~-68.38‰,平均值为-84.79‰;δ(18)^O为-16.01‰~-10.52‰,平均值为-12.30‰.泉水δD为-102.06‰~-71.63‰,平均值为-84.10‰;δ(18)^O为-14.21‰~-9.70‰,平均值为-12.24‰.地表水δD为-90.53‰~-60.99‰,平均值为-72.58‰;δ(18)^O在-13.20‰~-9.54‰,平均值为-11.21‰.地下水δ(13)^C为-9.4‰~-5.6‰,平均值为-8.3‰,极差为3.8‰.结果表明:地下水与地表水均起源于当地大气降水.潜水与浅层承压水水力联系较强,潜水与浅层承压水属于同一含水系统.与浅层承压水相比,深层承压水年龄较大,在20 ka左右,属于沉积埋藏水.深层承压水与浅层承压水的水力联系较弱.潜水与浅层承压水的δ(13)^C值较为接近,且接近大气CO_(2)的δ(13)^C值-7‰.研究区地下水中碳的主要来源为大气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含水系统 δD-δ(18)^O关系 δ(13)^C 伊犁河谷 新疆
下载PDF
新疆赛里木湖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杰 李瑛 +3 位作者 滕超 杨欣杰 曹军 陈喜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42-44,共3页
在野外调查查明赛里木湖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集样品并室内测试赛里木湖及临近果子沟河流水样的水化学指标,将其水化学指标与前人在1965、1985、2004、2014年测试的主要化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首次对赛里木湖水样进行室内测试氢... 在野外调查查明赛里木湖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集样品并室内测试赛里木湖及临近果子沟河流水样的水化学指标,将其水化学指标与前人在1965、1985、2004、2014年测试的主要化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首次对赛里木湖水样进行室内测试氢氧稳定同位素值。结果表明,近50年来赛里木湖主要阴阳离子保持稳定。赛里木湖水中的矿化度近50年来维持在2500~2900 mg/L,其水化学类型为SO_(4)·Mg-Na型,湖水水质偏碱性,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值非常接近当地大气降水线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而引起氢氧重同位素的富集,其δ^(18)O值约为-20.63‰,δD值约为-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变化特征 赛里木湖 果子沟河流
下载PDF
激电中梯测量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石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欣杰 李树才 王磊 《中国锰业》 2019年第3期68-71,共4页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角力格太一带发现的石墨矿赋存于乌拉山岩群,通过激电中梯测量,进行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提取及资料解译,基本圈定了区内激电异常,在进一步缩小找矿远景区后,进行了实地调查及山地工程验证,发现矿体走向与激电异常基本一...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角力格太一带发现的石墨矿赋存于乌拉山岩群,通过激电中梯测量,进行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提取及资料解译,基本圈定了区内激电异常,在进一步缩小找矿远景区后,进行了实地调查及山地工程验证,发现矿体走向与激电异常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方法对石墨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中梯测量 晶质石墨矿 找矿靶区 物探异常
下载PDF
锡林浩特地区白垩系大磨拐河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欣杰 周永洪 +4 位作者 李沅柏 甘晓露 王涛 李树才 张亮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Barrem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磨拐河组 早白垩世 孢粉组合 叶肢介 锡林浩特地区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新元古代热事件及其构造意义:来自甘肃北山南带两期花岗质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沅柏 李海泉 +4 位作者 周文孝 王波 常风 李树才 杨欣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7-1139,共23页
北山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南缘一个重要的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多阶段、多地体的增生-拼合过程。北山造山带内具有广泛的前寒武纪基底分布,且古生代地壳显著增生。因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厘定北山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这一重要... 北山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南缘一个重要的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多阶段、多地体的增生-拼合过程。北山造山带内具有广泛的前寒武纪基底分布,且古生代地壳显著增生。因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厘定北山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北山造山带内前寒武纪基底的归属,探讨其在古亚洲洋演化乃至更大尺度构造演化中的地位。在甘肃北山南带铜矿道班—红沟山—大湾铁矿厂一带分别采集了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流纹岩,并对2套样品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的主量元素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过铝质、低镁、低钙特征。稀土元素均表现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现象,以及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均表现出Nb、Ta元素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特征。岩石的U-Pb测年结果非常接近,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92.3±5.1 Ma,流纹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70.4±4.5 Ma。所有证据表明,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且源岩(浆)来自于古老地壳沉积物质再循环;流纹岩则具有A 2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且源岩(浆)来自于深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这2套岩石的形成表明,北山造山带在890~870 Ma经历了板块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转换过程。约890 Ma之前的板块碰撞代表了对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响应,约870 Ma的伸展则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内开始孕育,且这次伸展作用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U-Pb年龄 北山造山带 古亚洲洋 罗迪尼亚超大陆
下载PDF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早白垩世介形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兵 李树才 +2 位作者 魏乃颐 杨欣杰 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41,共9页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ishanensis组合和上部Cypridea concina-Cypridea justa-Darwinulla leguminella组合,根据区域对比,将下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上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根据2个介形类组合的属种分布及化石形态特征的演化特征,对赤金堡组三段沉积期古生态、古气候进行讨论,认为湖盆在Barremian期较Hauterivian期更深广,气候具有变温暖湿润的趋势,这与全球早白垩世气候波动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早白垩世 古环境 赤金堡组 甘肃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兵 张雄华 +1 位作者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3-1690,共8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斯动物群 哲斯组 中二叠世 凉水型 颗粒组合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林西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树才 张雄华 +2 位作者 李沅柏 杨欣杰 张亮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于古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老龙头组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陆相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乌兰地区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沅柏 杨欣杰 +2 位作者 汪艳芸 王磊 李树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7-238,共12页
为了解华北克拉通北缘乌兰晶质石墨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3C同位素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进行测定。石墨δ13C含量平均为-27.17‰,略高于世界各地不同时代有机质δ^(13)C平均值(-26‰)。石墨最大放热峰... 为了解华北克拉通北缘乌兰晶质石墨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3C同位素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进行测定。石墨δ13C含量平均为-27.17‰,略高于世界各地不同时代有机质δ^(13)C平均值(-26‰)。石墨最大放热峰值为726~1030℃,主要分布于900~1030℃,证实石墨矿区域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碳质来源于同源生物有机质,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组合特征,判断石墨矿的含矿建造为一套典型的高温变质富铝沉积岩组合;含有机质沉积物经区域变质作用,有机质被分解重结晶形成石墨矿源层;华力西期侵入体提供热源促使石墨片度增大,后期遭受韧性剪切造成石墨富集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有机碳 内蒙古乌兰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万宝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一 杨兵 +1 位作者 葛梦春 杨欣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9-607,共9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公社果勒半沟剖面原大磨拐河组上部首次发现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82种,可确定为Cyathidites-Quadraeculina-Neoraistrickia组合,该组合见较多的中侏罗世早期常见分子,通过对比确定其时代...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公社果勒半沟剖面原大磨拐河组上部首次发现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82种,可确定为Cyathidites-Quadraeculina-Neoraistrickia组合,该组合见较多的中侏罗世早期常见分子,通过对比确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并据此将该套岩石组合从原白垩纪大磨拐河组解体出来。通过地质时代对比,结合岩石地层特征,将该套地层重新厘定为中侏罗统万宝组上部。通过对万宝组孢粉组合的生态习性的研究,该时期研究区的古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古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偏湿润。此外,该孢粉组合与中国北方侏罗纪第一次升温事件期间的孢粉在面貌特征上极相似,为古植被在中国北方侏罗纪第一次升温事件上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中侏罗世 古植被 古气候 锡林郭勒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新生代阿巴嘎期火山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树才 杨欣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60-163,共4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第四纪更新世沿裂隙呈中心式火山喷发产生的玄武岩,该区与世界玄武岩相比,具有高碱、富钛、贫铝的特点。其喷发间断沉积夹层的发现为新生代阿巴嘎旗期玄武岩的划分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新生代 阿巴嘎 地质特征
下载PDF
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的改建工程——总体思路与应用展望
17
作者 邵杰 曹军 +2 位作者 董美玲 滕超 杨欣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期0083-0087,共5页
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中三个野外试验场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北地质环境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文章详细论述了改建工程的总体思路、各实施环节的具体做法、运行效果... 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中三个野外试验场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北地质环境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文章详细论述了改建工程的总体思路、各实施环节的具体做法、运行效果、研究进展及其监测成果应用前景。改建项目以始建于1981年的秦皇岛海平面观测站为基础,充分利用监测站所处位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丰富监测要素,拓宽监测领域,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及传输等全过程的自动化。在改建总体思路指导下,对监测井内外壁、进水孔和井底的淤泥沙、生物附着物及化学沉积物等进行吹淤或铲除。监测井内更新国产SCA11-3A型浮子式水位计,建立海上小型气象观测站。建成了一个涵盖海平面、海水温盐、大气降水、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八项监测指标并且能够实现远程实时传输监测数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综合监测站。建成五年来,综合监测站运行结果表明,改建工程非常成功,运行效果明显,达到了改建工程的预期目的。获取的连续高质量监测数据将为秦皇岛乃至环渤海湾地区地下水循环演化、海水入侵、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及地下水污染治理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地下水循环演化 海平面变化 潮位及温盐监测 气象数据采集
下载PDF
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
18
作者 柳少鹏 李树才 +3 位作者 杨欣杰 黄福勇 王涛 李沅柏 《中国科技成果》 2018年第22期77-78,共2页
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项目针对全国主要构造带和成矿区带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了锡林浩特地块温都尔庙群的分布及地质特征、地层层序及时代归属研究;对林西组建组剖面层序及构造特征调查,初步确定林西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针对大兴安岭中生代... 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项目针对全国主要构造带和成矿区带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了锡林浩特地块温都尔庙群的分布及地质特征、地层层序及时代归属研究;对林西组建组剖面层序及构造特征调查,初步确定林西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针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建组剖面进行调查与修测,建立示范性多元数据剖面资料.对晚更新世阿巴嘎期玄武岩分布及火山作用特征、剖面成果综合表达.研究牛圈子-马鬃山、月牙山-旱山、二连-贺根山蛇绿(岩浆)构造混杂岩带代表性地段蛇绿构造混杂岩剖面层序及构造特征、岩石宏观与显微特征等.针对重要构造带蛇纹石-透闪石化蚀变岩的分布和产出地质特征、岩石类型、显微构造、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成因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多元数据地质剖面的构成、制作、成果表述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层序 中生代火山岩 温都尔庙群 河湖相沉积 地质问题 成矿区带 地质特征 锡林浩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