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精氨酸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浆脂蛋白、一氧化氮和脂过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永宗 陈颜芳 +6 位作者 刘易林 林曙光 焦鸿丽 王周亮 丁翠芬 万腊香 杨和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用雄性新西兰白兔观察了L-精氨酸对高脂血症时血浆脂蛋白、血清一氧化氨、脂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结果发现2%L-精氨酸与2%胆固醇同时喂养90天,或喂养90天以后4%L-精氨酸治疗90天,均能有效地抑制高胆固... 用雄性新西兰白兔观察了L-精氨酸对高脂血症时血浆脂蛋白、血清一氧化氨、脂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结果发现2%L-精氨酸与2%胆固醇同时喂养90天,或喂养90天以后4%L-精氨酸治疗90天,均能有效地抑制高胆固醇所致的血清脂过氧化物的升高,提高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结果提示,L-精氨酸/一氧化氮可能有抗高脂血症家兔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高血脂病 脂蛋白 一氧化氮
下载PDF
L-精氨酸/一氧化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永宗 杨和平 +4 位作者 戴爱国 陈颜芳 易光辉 万腊香 林曙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8-264,共7页
内膜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重要始动环节。L-精氨酸可改善内文功能。应用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水平探索了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对动脉粥样硬... 内膜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重要始动环节。L-精氨酸可改善内文功能。应用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水平探索了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发现,L-精氨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可调节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如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其次,它能拮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第三,它抑制细胞粘附分子-1的释放。第四,它阻抑粒细胞和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第五,它通过促进组织型纤维蛋白活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和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合成及释放来调节血凝/纤溶功能。第六,它通过调节内皮细胞自分泌和/或劳分泌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从而调节血管舒缩状态及内文通透性。第七,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内股增生、斑块形成和血管闭塞等事件中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表达失衡具有调节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L-精氨酸的药效优于消心痛和硝笨吡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多层次的,L-精氨酸-一氧化氢通路的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始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药理学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一)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在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大中动脉内皮细胞结构或功能受损,导致内膜通透性增加,血脂大量沉积到内膜下为主要特征的渐进性病理过程,伴随有炎症细胞浸润,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 泡沫细胞 临床 诊断
下载PDF
消斑肽能逆转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永宗 杨小毅 袁中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培养的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与10mg·L-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72h后,细胞内蓄积胆固醇酯,使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64.1%,形成泡沫细胞。然后向泡沫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斑肽,作用24h后,发现总... 培养的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与10mg·L-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72h后,细胞内蓄积胆固醇酯,使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64.1%,形成泡沫细胞。然后向泡沫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斑肽,作用24h后,发现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下降,而且胆固醇酯小于总胆固醇的50%,提示泡沫细胞发生了逆转。在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合成增加,与对照组的差别有显著性,而在逆转过程中一氧化氨合成下降,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提示消斑肽有使一氧化氮合成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斑肽 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 药理学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十)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3-1080,共8页
1999年,Ross Russell[1]在损伤反应学说基础上,基于大量的实验证据,就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的作用做了综合论述,使得As的最古老的学说之一——炎症学说得到了更新与丰富,重新焕发出崭新的生命。上世纪80年代,临... 1999年,Ross Russell[1]在损伤反应学说基础上,基于大量的实验证据,就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的作用做了综合论述,使得As的最古老的学说之一——炎症学说得到了更新与丰富,重新焕发出崭新的生命。上世纪80年代,临床研究发现,诸多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患者,影像学上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未超过50%,而尸检发现这些因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死亡的患者大多发生了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学说 损伤反应 斑块破裂 再狭窄 病理形态学 细胞外基质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稳定斑块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敏感小鼠C_(57)BL/6J腹膜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永宗 谭健苗 杨小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泡沫细胞的出现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改变。本实验选择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较敏感的纯系小鼠C57BL/6J,取其腹膜巨噬细胞与10mg·L-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96h,建立了典型的巨噬细胞源性泡... 泡沫细胞的出现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改变。本实验选择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较敏感的纯系小鼠C57BL/6J,取其腹膜巨噬细胞与10mg·L-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96h,建立了典型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培养的泡沫样细胞与在无脂蛋白培养基中培养的C57BL/6J小鼠巨噬细胞和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中培养的昆明种小鼠巨噬细胞比较,脂质成分大量增多,出现脂质颗粒,细胞内总胆固醇增加,其中胆固醇酯含量大于游离胆固醇,符合泡沫细胞的定义。本实验从离休细胞培养方面探寻建立小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可能性,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理分析和防治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病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表达核内产物的癌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永宗 杨和平 +4 位作者 万腊香 刘革修 涂玉林 汤健 周爱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262-263,共2页
表达核内产物的癌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衡阳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杨永宗,杨和平,万腊香,刘革修,涂玉林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汤健,周爱儒fos、myc和myb原癌基因产物均位于细胞核内,为DNA结合蛋白,都伴随平滑肌... 表达核内产物的癌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衡阳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杨永宗,杨和平,万腊香,刘革修,涂玉林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汤健,周爱儒fos、myc和myb原癌基因产物均位于细胞核内,为DNA结合蛋白,都伴随平滑肌细胞生长状态变化而变化。这类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心血管病研究 平滑肌细胞 基础研究所 汤健 肌源性泡沫细胞 结合蛋白 类癌 主动脉内皮细胞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33
8
作者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1-489,共9页
近四五年来 ,中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综述这些研究论文 ,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正向小型化发展。如引进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模型 ;大量维生素D加... 近四五年来 ,中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综述这些研究论文 ,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正向小型化发展。如引进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模型 ;大量维生素D加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 ;炎症免疫相关模型 ,以及基因工程型模型等。 (2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方面的工作集中在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脂蛋白脂肪酶等相关基因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易感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等方面。 (3)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 ,许多作者认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起到主导作用 :损伤血管内皮、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致血管壁细胞凋亡等 ;此外 ,在泡沫细胞形成、血液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斑块稳定性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4 )关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研究 ,除了继续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L精氨酸—一氧化氮酶等因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外 ,还发现了ATP结合盒转运体A1、溶血卵磷脂和小凹蛋白 1等因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总之 ,中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步很大 ,但离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学的目标还有较大路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近况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模型百年回溯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25-927,共3页
自从1908年俄国病理学家Ignatowski用蛋和奶喂饲家兔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今整整一百年。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研究有了巨大发展,不仅品种增多,而且在机制研究方面有根本性突破。然而,这与临床医学相关领域的突... 自从1908年俄国病理学家Ignatowski用蛋和奶喂饲家兔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今整整一百年。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研究有了巨大发展,不仅品种增多,而且在机制研究方面有根本性突破。然而,这与临床医学相关领域的突飞猛进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值此百年之际,特撰此文,对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和方向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研究模型 泡沫细胞 自然缺陷动物 基因工程动物 易损斑块模型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纪事(十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2-1296,共5页
进入2006年以来,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国科学研究进入一个快行轨道,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也不断增多。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及占GDP比也不断增加;其次,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科学研究培养了大量新生力量;另外... 进入2006年以来,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国科学研究进入一个快行轨道,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也不断增多。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及占GDP比也不断增加;其次,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科学研究培养了大量新生力量;另外,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持续增加。具体到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研究 留学归国人员 研究生教育 跨越式发展 科研经费投入 基础研究 南华大学 国际刊物 学术交流 研究基金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八)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9-864,共6页
进入1980年代中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解剖学和动物模型研究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异军突起[1]。同时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各种学... 进入1980年代中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解剖学和动物模型研究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异军突起[1]。同时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各种学说被介绍到中国并被用以指导科研实践。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不断高涨的研究热情,不断举行的学术交流,都使得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又进一步促进队伍的壮大和交流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研究 病理解剖学 学术交流 脂质过氧化 病理形态学 科研实践 低密度脂蛋白 研究热情 全国性学术会议 医学科研成果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32,共7页
如果说,中国学者二十世纪50年代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还只是星星之火,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在临床、病理、实验研究和中医学四个方面开始呈燎原之势,但是因为"文革"却又戛然而止(图1)。在此期间,两次重要... 如果说,中国学者二十世纪50年代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还只是星星之火,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在临床、病理、实验研究和中医学四个方面开始呈燎原之势,但是因为"文革"却又戛然而止(图1)。在此期间,两次重要的会议先后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动脉 硬化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六)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2-648,共7页
[专家简介]杨永宗,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主编。曾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主席。... [专家简介]杨永宗,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主编。曾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主席。长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学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纪事 防治
下载PDF
脂蛋白(a)的生理和病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永宗 陈国强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1-19,共9页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Berg 等就自人血浆中分离出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并称之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长期以来,由于对 LP(a)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至八十年代后期,随着 LP(a)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Berg 等就自人血浆中分离出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并称之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长期以来,由于对 LP(a)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至八十年代后期,随着 LP(a)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性的进一步显示,尤其是 apo(a)和血浆素原结构间的高度同源性的发现,人们开始对 LP(a)的遗传、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二)
15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医学教育与研究开始走上崭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医学教育因教师、建校经费来源等渊源而分为英美系(如圣约翰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湘雅医学院等)、德日系(如同德医学院)和法比系(如震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医学教育与研究开始走上崭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医学教育因教师、建校经费来源等渊源而分为英美系(如圣约翰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湘雅医学院等)、德日系(如同德医学院)和法比系(如震旦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政策,1949年底出台《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2个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湘雅医学院 震旦大学医学院 同德医学 协和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主动脉内膜 西方国家 发展阶段 王振义
下载PDF
L-精氨酸/一氧化氮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永宗 易光辉 +1 位作者 万腊香 尹卫东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6期12-13,共2页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血管内稳态失衡发病机理,抗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措施应着力于使失衡的血管内稳态再度恢复平衡。一氧化氮(NO)对血管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对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均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我们从不同环节研究了L-精氨...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血管内稳态失衡发病机理,抗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措施应着力于使失衡的血管内稳态再度恢复平衡。一氧化氮(NO)对血管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对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均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我们从不同环节研究了L-精氨酸(L-Arg,NO的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十一)
17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3-1188,共6页
进入21世纪,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一样,全面进入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时代。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另一方面新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不断涌现,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无论是... 进入21世纪,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一样,全面进入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时代。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另一方面新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不断涌现,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都成为热点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论文呈现井喷式增长(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式增长 生命科学 血瘀证 易损斑块 高密度脂蛋白 斑块破裂 南华大学 载脂蛋白 编辑委员会 理事会理事长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九)
18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5-972,共8页
1991~1995年期间,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进入一个彷徨期,这具体体现在:(1)此前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比较活跃的一些单位和科研人员因为科研方向转型或人才断层逐渐淡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单位有所减少(1... 1991~1995年期间,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进入一个彷徨期,这具体体现在:(1)此前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比较活跃的一些单位和科研人员因为科研方向转型或人才断层逐渐淡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单位有所减少(1987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注册代表来自近60家单位,1991年第三次全国会议时注册代表单位只有40余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代表 基础研究 人才断层 学术会议 即刻早期基因 科研人员 学术交流 高水平学术 代表名单 全国会议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七)
19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0-756,共7页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科技界率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这颗幼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成长,进入1980后也终于破茧成蝶,展现出新一轮的发展机会。1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协作研...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科技界率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这颗幼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成长,进入1980后也终于破茧成蝶,展现出新一轮的发展机会。1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协作研究为掌握我国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状况,配合冠心病临床及流行病学人群防治研究工作和提供动脉粥样硬化自然分布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防治 中国医学 协作研究 破茧成蝶 载脂蛋白 研究性论文 研究工作 学术交流 高密度脂蛋白 树鼩
下载PDF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五)
20
作者 杨永宗 刘录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1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继1957年王德修和胡正详报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大样本研究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有多篇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论文发表在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病理学学术会议上,傅恭昌等[1]报告了《279例... 1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继1957年王德修和胡正详报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大样本研究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有多篇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论文发表在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病理学学术会议上,傅恭昌等[1]报告了《27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普查材料的分析》,杨光霖等[2]报告了《202例尸检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综合分析》,邓仲端等[3]报告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急死病例的病理变化(附12例尸检报告)》(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纪事 临床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