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性低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黄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大动物及人降低体温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外伤性损伤的恢复。低温治疗的效果受体温降低类型的影响(调节性和非调节性)。许多不同病理生理性伤害可引起啮齿类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目前认为,调节性低体温可能是取得低温治疗最... 大动物及人降低体温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外伤性损伤的恢复。低温治疗的效果受体温降低类型的影响(调节性和非调节性)。许多不同病理生理性伤害可引起啮齿类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目前认为,调节性低体温可能是取得低温治疗最好的手段。本文就调节性低温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低温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调节性降温 病理生理性伤害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胆碱能阻断剂对梭曼引起大鼠降温效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永录 支东学 +1 位作者 王绪明 方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本研究使用胆碱能阻断剂探讨梭曼引起降温作用的胆碱能途径。方法 :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大鼠的结肠温度 ,每次间隔 60min ,观察了外周性毒蕈碱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和中枢性毒蕈碱阻断剂东莨菪碱对梭曼引起大鼠降温效应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本研究使用胆碱能阻断剂探讨梭曼引起降温作用的胆碱能途径。方法 :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大鼠的结肠温度 ,每次间隔 60min ,观察了外周性毒蕈碱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和中枢性毒蕈碱阻断剂东莨菪碱对梭曼引起大鼠降温效应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梭曼 (60 μg·kg- 1)后可引起体温快速的降低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1mg·kg- 1)可明显阻断梭曼的降温作用 ,注射甲基东莨菪碱 (1mg·kg- 1)对其降温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拮抗剂 索曼 低温 大鼠 降温效应 胆碱能阻断剂 甲基东莨菪碱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低温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永录 杨镇 +1 位作者 景志敏 李晓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3-7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温度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与尾部皮肤散热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大鼠的结肠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60 min,观察中性(25℃)、冷(16℃)和热(32℃)环境温度中口饲CHP引起大鼠...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温度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与尾部皮肤散热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大鼠的结肠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60 min,观察中性(25℃)、冷(16℃)和热(32℃)环境温度中口饲CHP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在32℃环境中大鼠的基线体温和尾部皮肤温度高于25℃和16℃环境中的大鼠。分别给置于25℃和16℃环境中的大鼠口饲CHP(20 mg/kg)后,均可引起结肠温度快速降低,尾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但CHP对置于32℃环境中大鼠却引起了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对尾部皮肤温度无明显影响。结论①CHP能引起中性环境和冷环境中的大鼠明显低温反应,而使热环境中的大鼠体温升高。②不同环境温度对CHP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杀虫剂 低温 尾部皮肤温度 环境温度
下载PDF
老年人体温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陈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体核温度较健康青年男性和女性低0.4℃,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生理学上对机体没有影响。老年人暴露于冷环境或热环境中均会引起低温或体温过高,也会给... 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体核温度较健康青年男性和女性低0.4℃,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生理学上对机体没有影响。老年人暴露于冷环境或热环境中均会引起低温或体温过高,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体温 温度敏感性 散热 产热
下载PDF
调节性低温对机体病理生理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永录 樊萌 何彦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1-573,共3页
关键词 低温 调节性 低温 非调节性 病理生理性伤害 保护反应
下载PDF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录 赖雁 +2 位作者 唐瑜 孟立 林友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45-2350,共6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棕色脂肪(BAT)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 目的: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棕色脂肪(BAT)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精氨酸加压素V1a(AVP 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昼光期和暗光期大鼠血浆中AVP浓度。给AVP 60 min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变化。给予AVP后间隔10 min记录大鼠的理毛活动。结果:(1)在昼光期中AVP 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Tc和BAT温度。(2)在昼光中Tc和BAT温度处于低温期时,血浆中AVP水平则明显提高。(3)腹腔注射AVP引起Tc快速降低时,伴有BAT温度明显降低和大鼠的理毛行为明显增加。(4)AVP可以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甘油浓度,提高血清甘油三酯的浓度。结论:(1)内源性AVP通过AVP V1a受体参与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过程,因为在昼光期中不仅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暗光期,而且AVP V1a受体阻断剂也能明显升高Tc和BAT温度。(2)AVP能降低BAT温度、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提高理毛活动,证明AVP引起低温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分解、降低BAT产热和提高散热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紧张性体温调节 棕色脂肪组织温度 脂代谢 理毛行为
下载PDF
AVPV_1受体阻断剂对昼光和暗光中正常大鼠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永录 方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 (AVP)是否参与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方法 :用无线体温遥测仪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 ,观察腹腔注射AVPV1 受体阻断剂对昼光和暗光中 (明∶暗 =1 2∶1 2 )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AVPV1 受体阻断剂可明... 目的 :研究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 (AVP)是否参与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方法 :用无线体温遥测仪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 ,观察腹腔注射AVPV1 受体阻断剂对昼光和暗光中 (明∶暗 =1 2∶1 2 )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AVPV1 受体阻断剂可明显提高大鼠的正常体温 ,在昼光中 (6 :0 0AM - 6 :0 0PM)体温升高持续的时间长达 6h ,雄性大鼠的体温明显高于雌性的体温。在暗光中 (6 :0 0PM - 6 :0 0AM) ,AVPV1 受体阻断剂只使进入暗光初期的大鼠体温升高 ,持续的时间为 2h ,雄性和雌性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AVPV1 受体阻断剂可使正常大鼠体温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PV1受体阻断剂 昼光 暗光 精氨酸升压素 体温 大鼠
下载PDF
衰老对冷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永录 赖雁 李博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66-2268,共3页
体温调节不依赖于某一个器官或系统〔1~4〕。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证明,当机体在热中性温度区以下和热应激条件下,维持体温恒定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系统〔1,3,4〕。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会自然衰退,包括体温调节功能〔1,5〕。例如... 体温调节不依赖于某一个器官或系统〔1~4〕。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证明,当机体在热中性温度区以下和热应激条件下,维持体温恒定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系统〔1,3,4〕。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会自然衰退,包括体温调节功能〔1,5〕。例如,骨骼肌的衰老不仅会出现力量和功能减退,也会出现战栗产热减少,可导致体温降低;外周动脉硬化不仅危害心脑功能,同时由于其收缩力降低可引起体内的热量散发过多而致体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体温调节 温度敏感性 散热 产热
下载PDF
5-HT_(1A)受体阻断剂对乙醇引起大鼠低体温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永录 昝旺 +2 位作者 卜舒 罗蓉 胥建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5-羟色胺1A(5-HT_(1A))受体阻断剂p-MPPI对乙醇引起大鼠低体温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记录成年雄性SD大鼠体核温度和活动的变化。用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监测大鼠体核温度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活动,将... 目的:观察5-羟色胺1A(5-HT_(1A))受体阻断剂p-MPPI对乙醇引起大鼠低体温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记录成年雄性SD大鼠体核温度和活动的变化。用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监测大鼠体核温度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活动,将大鼠置于15℃~40℃的温度梯度箱内,并允许动物自由选择箱内温度,观察乙醇(3 g/kg)引起低体温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反应以及5-HT_(1A)受体阻断剂p-MPPI(1 mg/kg)对其效应的影响。结果:(1)乙醇能引起大鼠快速的体温降低反应,同时动物选择较低的环境温度。(2)5-HT_(1A)受体阻断剂p-MPPI能明显阻断乙醇引起的低体温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变化。结论:(1)乙醇能使体温调定点降低,因为乙醇引起低体温时,大鼠选择较冷环境温度区;(2)5-HT可能参与乙醇引起低体温与行为性体温调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低体温 大鼠 行为性体温调节 5-HT1A受体阻断剂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对精氨酸加压素引起的大鼠低温的影响及其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2 位作者 杨春涛 张洁 汪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2-167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及其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外周给予AVP能提高大鼠尾部散热反应。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12℃、22℃和32℃)下,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体核温...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及其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外周给予AVP能提高大鼠尾部散热反应。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12℃、22℃和32℃)下,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体核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同时观察AVP或V1a受体阻断剂对大鼠背斜方肌微血管直径和理毛行为的影响。结果:(1)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中,AVP引起大鼠低温均伴有尾部皮肤温度降低反应。(2)V1a受体阻断剂能够阻断AVP引起低温和尾部皮肤温度降低效应。(3)AVP能明显引起背斜方肌微血管收缩反应。(4)AVP能提高大鼠的理毛行为(唾液理毛),而且这种作用也能被外周给予V1a受体阻断剂所阻断。(5)内源性AVP不参与正常大鼠尾部散热过程。结论:外周给予AVP引起大鼠低温,不是由于其降低了体温调定点,可能是由于其抑制了体温调节性产热和提高唾液理毛活动以增加体表蒸发散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低温 尾部皮肤温度 散热 理毛行为
下载PDF
同步遥测分析大鼠棕色脂肪产热与体温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2 位作者 唐瑜 王念 孙兵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同步遥测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与体核温度昼夜律变化的时间曲线,分析二者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BAT温度(T... 目的:同步遥测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与体核温度昼夜律变化的时间曲线,分析二者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BAT温度(TBAT)、腋窝温度(Tax)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①在昼光中,TBAT较Tc低0.67℃,而在暗光中二者则相似。大鼠从昼光进入暗光时,TBAT升高的速率较Tc升高速率快,开始上升的时间较Tc提前8 min;而从暗光进入昼光时,TBAT开始下降的时间则较Tc提前4 min。②Tax的昼夜节律幅度与Tc相似,但无论动物在明光期或暗光期中,Tax均低于同步测量的Tc。③从昼光期转入暗光期时,动物的行为活动出现增加反应先于TBAT和Tc开始上升的时间。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在暗光期中大鼠Tc升高与BAT产热增加有关,说明BAT昼夜节律性产热的变化在维持体温昼夜生理节律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昼夜节律 无线遥测 棕色脂肪组织产热
下载PDF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3 位作者 王念 唐瑜 呼海燕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精氨酸加压素 V1a受体阻断剂 昼夜节律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发热中枢神经回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胥建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42-646,共5页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和外来细菌感染的一种复杂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性防御性反应,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反应主要是由菌壁脂多糖(LPS)所致[1-3]。LPS能引起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致热性细胞因子(IL-...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和外来细菌感染的一种复杂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性防御性反应,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反应主要是由菌壁脂多糖(LPS)所致[1-3]。LPS能引起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致热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经血液循环到下丘脑视前区(POA),分别与各自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下丘脑视前区 延髓头端中缝苍白核 棕色脂肪 战栗 交感神经
下载PDF
行为性体温调节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李博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85-489,共5页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与动物(包括恒温和变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了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可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或人工改变环境温度等方法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和降低机体代谢,这种通过行为活动来...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与动物(包括恒温和变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了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可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或人工改变环境温度等方法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和降低机体代谢,这种通过行为活动来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称为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alation)。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有意识的调节机体热平衡的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温 最适环境温度 行为活动
下载PDF
外周胆碱能神经在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永录 杨镇 +2 位作者 赖雁 王绪明 李雨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7-1018,1021,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胆碱能神经在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观察皮下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大鼠在开放环境中应激性体温过高和活动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技术测定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外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 目的:探讨外周胆碱能神经在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观察皮下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大鼠在开放环境中应激性体温过高和活动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技术测定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外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能明显抑制开放环境中大鼠的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外周抗胆碱酯酶剂吡啶斯的明能提高开放环境中大鼠的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而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52%;吡啶斯的明几乎可以抵消甲基东莨菪碱对开放应激性体温过高的抑制作用。这两种药物对暴露在开放环境大鼠的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吡啶斯的明和甲基东莨菪碱可以影响暴露到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调节反应,提示外周胆碱能神经参与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周围神经系统 高温 诱发
下载PDF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永录 汪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96-500,共5页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觉 损伤性温度 非损伤性温度 温度转导 温觉传入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与血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永录 王念 +2 位作者 孟立 林友胜 唐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率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1)将大鼠置于16℃环境温度中,其在昼光期和暗光期中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25℃环境中的大鼠;而30℃环境温度能使大鼠体核温度明显升高。(2)在25℃环境温度中,给大鼠口饲毒死蜱能引起体核温度快速降低和血压升高反应。(3)在25℃和30℃环境中,毒死蜱能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而16℃环境对其无影响。结论实验表明:(1)冷环境能引起血压升高,而热环境可导致体温过高。(2)毒死蜱能使中性环境温度和热环境中大鼠血压升高,而冷环境对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环境温度 体温 血压 毒死蜱
下载PDF
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永录 黄涛 +2 位作者 孟立 沈字玲 韩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以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观察连续5天重复注射小剂量烟碱(0.5 mg/kg)对SD大鼠体温、活动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第一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以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观察连续5天重复注射小剂量烟碱(0.5 mg/kg)对SD大鼠体温、活动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第一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 h的降温反应;但第三次注射烟碱后,雄性和雌性大鼠体温则与对照组相似。②重复给烟碱可以明显降低体重。③每次注射烟碱和生理盐水可引起动物的活动出现短暂的增加反应;从第二次到第五次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多于雄性大鼠。结论重复注射烟碱可导致雄性和雌性大鼠出现降温耐受性反应,但连续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大于雄性大鼠。另外,重复给烟碱可降低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低温 体温过高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杏仁内侧核注射AVP和AVPMcAb对家兔ET性发热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永录 王先鸣 +1 位作者 石胜刚 范华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和方法:在大脑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精氨酸加压素单克隆抗体(AVPMcAb),观察其对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效应以及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①杏仁内侧... 目的和方法:在大脑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精氨酸加压素单克隆抗体(AVPMcAb),观察其对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效应以及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①杏仁内侧核微量注射AVP能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效应,注射AVPMcAb能明显易化家兔ET性发热效应;②杏仁外侧核分别注射AVP和AVPMcAb则对家兔ET性发热效应无明显影响;③杏仁内侧核分别注射AVP和AVPMcAb后POAH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活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家兔杏仁内侧核也是AVP抗热效应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杏仁内侧核 抗热作用
下载PDF
重复注射烟碱引起大鼠体温过高反应与性别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2 位作者 孟立 黄涛 李欣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8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对大鼠体温和活动的影响与性别差异。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连续观察5天重复注射烟碱((0.5mg/kg)对雄性和雌性SD大鼠体温和活动的影响。结果第1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h的降温...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对大鼠体温和活动的影响与性别差异。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连续观察5天重复注射烟碱((0.5mg/kg)对雄性和雌性SD大鼠体温和活动的影响。结果第1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h的降温反应。第4次注射烟碱后,雄性大鼠体温较对照组提高0.5℃;而雌性大鼠在第5次注射烟碱后,体温升高0·25℃。每次注射烟碱和生理盐水也可引起动物的活动出现短暂地升高反应,但雌性大鼠从第2次到第5次注射烟碱后活动反应明显大于雄性大鼠。结论重复注射烟碱可导致雄性和雌性大鼠出现体温过高反应,但雄性大鼠对烟碱引起的体温过高反应比雌性大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低温 体温过高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