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刺参南移养殖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1
作者 朱志煌 林琪 +1 位作者 吴建绍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和proeintl(2)efl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实验组仿刺参的亚致死温度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1、31.9℃,表明高温驯化能够提高仿刺参的耐热能力。2)实验组与对照组仿刺参的5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在30℃高温刺激下,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基因表达在温度刺激1、2 h后没有明显增加,而刺激3 h后才出现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9.801±1.303)、(2.508±0.910)、(8.649±1.936)、(34.787±4.978);实验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表达在温度刺激1 h后即出现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42.000±8.798)、(20.019±6.224)、(218.750±78.701)、(93.710±5.674)。实验组仿刺参的4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仿刺参对外界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高温驯化后的仿刺参能够更早地对外界高温变化做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高温驯化 热冲击蛋白 高温耐受性
下载PDF
福建海参本土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作者 陈燕婷 杨求华 +3 位作者 刘燕飞 黄强 谢宇坪 王巧煌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了解目前福建省海参养殖产业现状以及海参本土化育苗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福建省实现海参苗种本土化。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所有动物的统称,为生活在海边...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了解目前福建省海参养殖产业现状以及海参本土化育苗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福建省实现海参苗种本土化。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所有动物的统称,为生活在海边至8000m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八大珍品之一,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门 海洋棘皮动物 海参纲 海参养殖 问卷调查 产业现状 本土化
下载PDF
平潭海域海参资源分布与资源密度估算初探
3
作者 蔡建堤 吴建绍 +5 位作者 马超 范逸龙 刘勇 徐春燕 林琪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3年第6期544-550,共7页
为探究福建平潭近岸海域海参资源的分布状况,2023年4月、5月、6月在平潭近岸海域开展海参资源现场调查和社会调查,鉴定海参种类,分析生物学特征,评估海参资源密度、捕捞量和捕捞产值等。结果表明:水下现场调查共采集到活体海参242头,经... 为探究福建平潭近岸海域海参资源的分布状况,2023年4月、5月、6月在平潭近岸海域开展海参资源现场调查和社会调查,鉴定海参种类,分析生物学特征,评估海参资源密度、捕捞量和捕捞产值等。结果表明:水下现场调查共采集到活体海参242头,经鉴定均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4月、5月和6月采集到的海参平均体长分别为(131.7±44.3)、(150.1±40.6)和(114.9±28.3)mm,平均体质量分别为(52.2±41.6)、(108.3±55.9)和(56.1±32.2)g,摄食等级分别为3~4、1~4和0~3级。4月、5月和6月6艘捕捞船的平均每艘船的海参捕获量分别为1050.0、683.3和233.3 kg。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平潭海城可能存在仿刺身自繁群体,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海参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仿刺参 资源分布 资源密度 平潭海域
下载PDF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源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分析
4
作者 黄一倍 杨求华 +5 位作者 李忠琴 王丽莉 李慧耀 肖益群 吴建绍 林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5-884,共10页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南移仿刺参肠道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乳酸菌,命名为AJC-XP-15,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6.5;其表面疏水性和自聚率分别为34.56%和35.61%,经16S 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将其鉴定为乳酸乳球...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南移仿刺参肠道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乳酸菌,命名为AJC-XP-15,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6.5;其表面疏水性和自聚率分别为34.56%和35.61%,经16S 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将其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拮抗实验结果显示,菌株AJC-XP-15及其发酵上清液对塔氏弧菌(Vibriotubiash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VP)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体外益生实验表明,菌株AJC-XP-15对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很好,在pH3.0的模拟人工胃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为71.43%,在pH 6.8的模拟人工肠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为92.1%;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AJC-XP-15的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82.67±6.92)%和(15.36±2.95)%,其发酵上清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为(26.36±2.58)%;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AJC-XP-15对四环素、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敏感,对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研究结果可为仿刺参肠道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候选益生菌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分离鉴定 生长特性 益生特性
下载PDF
斜带髭鲷内脏白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李慧耀 杨求华 +3 位作者 葛辉 何丽斌 吴丽云 吴建绍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5,共13页
本研究采用平板分离法对具有典型症状的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鱼肝脏... 本研究采用平板分离法对具有典型症状的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鱼肝脏、脾脏、鳃、头肾、心脏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白色炎性肉芽肿病灶,从患病鱼脾脏、肝脏和头肾的白色结节处均分离到单一外观的细菌菌落hn-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斜带髭鲷内脏白点病的致病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分离菌具有极生鞭毛及侧鞭毛;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携带toxR、luxR、vvh、vhh和trh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为斜带髭鲷的内脏白点病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水产养殖 斜带髭鲷 内脏白点病 哈维氏弧菌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鳗鲡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求华 郭松林 +3 位作者 关瑞章 邹文政 刘艺华 王甜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139,共6页
从养殖患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肾脏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结果显示,分离菌在4%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呈α型溶血,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氧化酶阳性,在pH6.0和1%NaCl中生长等。结合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 从养殖患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肾脏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结果显示,分离菌在4%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呈α型溶血,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氧化酶阳性,在pH6.0和1%NaCl中生长等。结合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腹腔注射感染鳗鲡的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鳗鲡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107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13种抗菌类药物中,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氟哌酸、阿奇霉素和萘啶酸等8种药物敏感,而对利福平和新生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维氏气单胞菌 病原菌分离 鉴定 药物 敏感性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生长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求华 黄种持 +3 位作者 郑乐云 李雷斌 刘银华 许朝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赤点石斑鱼(E.akaara,♂)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0.858±0.022 mm,有油球一个...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赤点石斑鱼(E.akaara,♂)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0.858±0.022 mm,有油球一个,居卵中央;在水温26±0.5℃、盐度32、pH 8.2、静水微充气的孵化条件下,胚胎可以正常发育,共经历了受精卵、卵裂、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6个阶段28个时期,历时25h 15 min完成胚胎发育。统计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7.3%、91.6%和9.5%。在仔稚幼鱼生长方面,杂交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介于云纹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之间,快于云纹石斑鱼而慢于赤点石斑鱼,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杂交 胚胎发育 生长
下载PDF
池塘养殖刺参病原菌塔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求华 葛辉 +3 位作者 方旅平 林琪 何丽斌 周宸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1,共7页
2013年春季,福建漳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感染不明病原而患病。病参表现出排脏、身体萎缩、体表溃烂等症状,俗称为"腐皮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从患病刺参病灶部位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JY001,... 2013年春季,福建漳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感染不明病原而患病。病参表现出排脏、身体萎缩、体表溃烂等症状,俗称为"腐皮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从患病刺参病灶部位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JY001,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细菌为刺参的病原菌。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多项指标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塔式弧菌(Vibrio tubiash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病原菌 塔式弧菌
下载PDF
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病原轮虫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求华 郑乐云 +3 位作者 黄种持 林琪 陆振 周宸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140,共10页
本研究分离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尾部溃烂症病原并对其理化、胞外酶和药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于患病海马肝脏的优势菌株HM-10为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病原菌,其对海马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51×10~6 CFU/g... 本研究分离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尾部溃烂症病原并对其理化、胞外酶和药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于患病海马肝脏的优势菌株HM-10为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病原菌,其对海马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51×10~6 CFU/g体重。API 20E理化分析显示,该菌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阳性,L-阿拉伯糖、杏仁苷产酸。基于形态观察、理化指标对比,以及16S rRNA和看家基因(gyrB、rpoD、rec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HM-10为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法制备该菌胞外产物(ECP),溶血及胞外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M-10的ECP对绵羊血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同时具有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脲酶活性,但不具有脂肪酶和卵磷脂酶活性。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M-10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类、酰胺醇类及多肽类等17种药物敏感。本研究确定了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的病原菌为轮虫弧菌,结果对海马养殖中弧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海马 尾部溃烂症 轮虫弧菌 病原鉴定 特性分析
下载PDF
南移池塘养殖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求华 陆振 +5 位作者 林琪 黄瑞芳 何丽斌 葛辉 周宸 杜虹 《渔业研究》 2016年第3期192-201,共10页
本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移福建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前肠(1 C_1)、中肠(1 C_2)和后肠(1C_3)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24、444和414;三组样品的菌群物种丰度没... 本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移福建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前肠(1 C_1)、中肠(1 C_2)和后肠(1C_3)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24、444和414;三组样品的菌群物种丰度没有较大差别,但优势菌种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群方面,后肠的优势菌群为Haliea属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分别占后肠总菌数的11.97%和10.37%),而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群均是乳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两者在前肠菌落中的占比分别为27.91%和6.08%,在中肠中的占比分别为33.24%和6.97%。在重复性方面,三组样品的菌落组成都有重叠,重叠率为74.35%,其中前肠与中肠相似度较高,菌株种类有90%以上重叠。本文研究为仿刺参肠道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eq高通量测序 仿刺参 池塘养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越冬亲虾黑鳃病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求华 杨章武 +4 位作者 曹英昆 林琪 陆振 何丽斌 周宸 《渔业研究》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为确定越冬凡纳滨对虾亲虾黑鳃病症病因,对患病亲虾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越冬后患病亲虾鳃部观察到大量线虫。虫体特征显微结构显示,雌、雄性线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983.6±16.69)μm和(956.9±12.14)μm,虫体表皮不均质,具有... 为确定越冬凡纳滨对虾亲虾黑鳃病症病因,对患病亲虾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越冬后患病亲虾鳃部观察到大量线虫。虫体特征显微结构显示,雌、雄性线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983.6±16.69)μm和(956.9±12.14)μm,虫体表皮不均质,具有2纵列侧分化、4根头刚毛、3个口腔实齿、5个杯形肛前附器,化感器横向扁椭圆形,食道不形成食道球;经鉴定,确定该线虫隶属于色矛科(Chromadoridae)、色矛属(Chromadorella)。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线虫感染后亲虾鳃组织坏死、溶解,黑色素沉积,游泳足基部出现黑化层。本文报道了一种由色矛线虫引起的越冬亲虾黑鳃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黑鳃病症 线虫 病理观察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求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是一种具有促进宿主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以仿刺参源肠道分离菌株乳酸乳球菌XP-15为候选益生菌,开展菌株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是一种具有促进宿主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以仿刺参源肠道分离菌株乳酸乳球菌XP-15为候选益生菌,开展菌株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以乳酸乳球菌XP-15投喂组为实验组(XP-15组),基础饲料投喂组为对照组(CK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第1—8周,XP-15组的仿刺参肠道内的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p.)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至第8周时占比为54.00%,明显高于CK组的7.33%,表明菌株XP-15可较好地在仿刺参肠道内定殖;于第6周取肠道进行免疫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XP-15组仿刺参肠道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免疫指标显著高于CK组。于第6周采用体腔注射法进行相对免疫保护率实验,计算结果表明,投喂菌株XP-15后仿刺参在塔式弧菌(Vibrio tubiashii)感染中的成活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33.33%。于第8周测定各组仿刺参体重计算增重率,结果显示,初始体重为(43.63±2.15)g的XP-15组仿刺参的增重率为122.19%,显著高于初始体重为(42.10±1.93)g的CK组(增重率为109.46%),表明菌株XP-15对仿刺参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乳酸乳球菌作为候选益生菌种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仿刺参 乳酸乳球菌XP-15 生长 免疫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推进福建省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求华 钟传明 +2 位作者 周宸 张艺 廖碧钗 《渔业研究》 2020年第5期519-526,共8页
大黄鱼作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鱼类,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产量的增加,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分析当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已取得的工... 大黄鱼作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鱼类,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产量的增加,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分析当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已取得的工作成效与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今后改善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福建省大黄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质量安全 监管对策
下载PDF
渔源解淀粉芽孢杆菌CQN-2菌株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0年第4期339-347,共9页
CQN-2是一株具有抗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的肠道内源性解淀粉芽孢杆菌。为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从而为规模化生产发酵提供依据,本文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CQN-2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Q... CQN-2是一株具有抗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的肠道内源性解淀粉芽孢杆菌。为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从而为规模化生产发酵提供依据,本文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CQN-2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QN-2菌株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细菌学蛋白胨,经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L、细菌学蛋白胨30 g/L、糖蜜50 g/L、KH 2 PO 40.5 g/L、MgSO 40.5 g/L、NaCl 0.3 g/L、Mn^2+5 mmol/L、Al 3+1 mmol/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为3%、装液接种量25 mL/250 m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将CQN-2接种于5 L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36 h后的活菌数为3.03×10^12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CQN-2 培养基 发酵条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南移仿刺参体表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求华 《福建水产》 2015年第2期98-106,共9页
从福建省霞浦县网箱吊笼养殖的患病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 从福建省霞浦县网箱吊笼养殖的患病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呋喃妥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生素类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哈维氏弧菌 溃疡症 药敏分析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和RFLP分析的病鳗分离菌株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1 位作者 冯建军 杨求华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81-88,共8页
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方法,通过与GenBank库中已递交的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对分离自发病鳗鲡(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的30株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可大致... 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方法,通过与GenBank库中已递交的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对分离自发病鳗鲡(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的30株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可大致分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7个菌属.分析认为,部分分离菌株可能是引起鳗鲡病害的疑似致病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细菌 16S RDNA RFLP 鉴定
下载PDF
毕加索小丑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丽斌 朱志煌 +6 位作者 马敏宁 张河长 吴孙龙 杨求华 周宸 林琪 黄瑞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49,共5页
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毕加索小丑鱼直至性成熟,观察其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毕加索小丑鱼的胚胎发育主要经历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等.毕加... 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毕加索小丑鱼直至性成熟,观察其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毕加索小丑鱼的胚胎发育主要经历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等.毕加索小丑鱼每次产卵量为300~600粒左右,黏性卵,成片附着于瓦盆上,种鱼具有明显的护卵行为.受精卵为橘黄色,长椭圆形,长径2.2±0.1 mm,短径0.92±0.10 mm.在26±1℃水温条件下,毕加索小丑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大约需要217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毕加索小丑鱼 胚胎发育 形态学
下载PDF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抗原决定簇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松林 王玉 +3 位作者 关瑞章 冯建军 林鹏 杨求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152,共9页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胞胞菌(A.salmonicida)的全基因组序列中钓出Ⅱ型孔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及该基因区域之外两端的序列。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胞菌这两端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扩增到鳗鱼病原库30株气单胞菌中11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经测序后获得10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序列。选择遗传距离居中菌株,对该基因推导的表达产物进行蛋白结构预测、亲水性和抗原决定簇分析后发现,这些蛋白均具有三级结构,亲水性强且具有丰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菌株的多个抗原决定簇经比对分析后,寻找到存在于多株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6个保守抗原决定簇。为养殖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 病原性气单胞菌 全长基因克隆 共同抗原决定簇 鳗鲡
下载PDF
花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海鹏 王志坚 +2 位作者 杨求华 周多夫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42-10544,10627,共4页
[目的]描述花[鱼骨]各类血细胞,为鱼类血液学、比较细胞学积累基础资料,并为花鲭人工养殖、疾病诊断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8尾花[鱼骨]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j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 [目的]描述花[鱼骨]各类血细胞,为鱼类血液学、比较细胞学积累基础资料,并为花鲭人工养殖、疾病诊断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8尾花[鱼骨]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j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和拍照,ImageProplus软件随机测量各类血细胞。[结果]试验得出,红细胞有直接分裂现象,成红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和网织红细胞关系密切;嗜中性粒细胞一般呈球形,核形多变,单个核居多,偶见二分叶核,偶见衰老解体者;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呈球形,胞核与嗜中性粒细胞胞核情况极为相似;单核细胞具伪足样突起,核较大,约占整个细胞1/2左右,较大者可达3/4;淋巴细胞呈不规则圆形,非定量地分为“大”“小”两类:血栓细胞形态多样,个别类型难以归类,有直接分裂现象;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结论]花[鱼骨]外周血中有6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血细胞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五种中草药复方体外激活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外周血白细胞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忠琴 张新艳 +3 位作者 杨求华 林茂 江兴龙 翟少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7-1493,共7页
作为典型的降河洄游鱼类,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水域。中草药作为抗生素等化学类渔药的绿色替代品,对养殖鱼类具有抗菌、消炎、促生长等多种功效。为研究中草药复方在花鳗鲡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扩大... 作为典型的降河洄游鱼类,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水域。中草药作为抗生素等化学类渔药的绿色替代品,对养殖鱼类具有抗菌、消炎、促生长等多种功效。为研究中草药复方在花鳗鲡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扩大水产养殖业渔药研制与应用的选择,采用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花鳗鲡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体系进行了优化,试验设置了密度分别为1.031、1.043、1.056、1.067、1.090 g/mL的五种分离液,分别采用染色观察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分离液中白细胞浓度;以浓度1.0 mg/mL的五种复方药液分别与105 cell/mL的白细胞悬液共孵育2 h后,分别采用NBT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白细胞的呼吸暴发活性和吞噬能力,评价五种中草药复方(多糖复方Dt,白头翁复方Btw,板蓝根复方Blg,大黄复方Dh,百里酚复方Blf)对花鳗鲡外周血白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显示:1.043 g/mL和1.056 g/mL的分离液所分离获得白细胞浓度均接近105 cell/mL,可在后续实验中叠加使用该两个浓度的分离液分离获得白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浓度比染色观察法更为灵敏准确;5种复方均能显著提高花鳗鲡外周血白细胞的呼吸暴发活性(P<0.05),大小依次为Blg>Dt>Btw>Blf>Dh;Dt和Blg能显著提高白细胞吞噬率(P<0.05),Btw、Blf、Dh也能提高白细胞吞噬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5种复方对发生吞噬白细胞比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呼吸暴发活性 白细胞吞噬能力 流式细胞术 中草药复方 花鳗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