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传染病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
作者 段纯 全斌 +1 位作者 王妮 杨江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86-889,共4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的创新和升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传染病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拓宽课程思政的传播形式和辐射影响力,可实现课程思政与智慧教学相结合,扎实地推进“三全育人”。本文...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的创新和升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传染病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拓宽课程思政的传播形式和辐射影响力,可实现课程思政与智慧教学相结合,扎实地推进“三全育人”。本文分析了实施《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并结合典型思政案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染病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应用探索,为传染病学及同类医学课程更好地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传染病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段纯 全斌 +1 位作者 王妮 杨江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的128名学生,将其分为对照组(66名)和观察组(6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的128名学生,将其分为对照组(66名)和观察组(6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2组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及优秀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应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染病学
下载PDF
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在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后淋巴结复发中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江华 朱亿豪 +1 位作者 廖晓星 杨飞亚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6期605-607,共3页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5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虽然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根治性放射治疗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后,仍有27%~53%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生化复发^...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5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虽然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根治性放射治疗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后,仍有27%~53%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生化复发^([2]),30%~40%的生化复发患者将在5年内进展为可检测的转移病灶^([3])。目前,生化复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主动监测、挽救性放射治疗及雄激素剥夺疗法^([4])。已有研究表明,82%~91%生化复发前列腺癌患者的复发部位局限于前列腺窝或盆腔淋巴结内,因此,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salvage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治疗选择^([5])。通过临床检测联合影像学参数选择合适的前列腺癌患者,经SLND治疗后可以取得较好的肿瘤学结局,且可能推迟其他辅助治疗的开始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降低医疗成本。基于此,本文就近年来SLND在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后淋巴结复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 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 淋巴结复发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miR-219表达对肝细胞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杨江华 周玥 +3 位作者 程亚男 赵彬 张秋丽 陈欣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4,共5页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2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敲低其表达水平后对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20例HCC患者的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HCC细胞(Huh-7、SMMC-7721和HepG2)及正常人肝细...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2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敲低其表达水平后对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20例HCC患者的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HCC细胞(Huh-7、SMMC-7721和HepG2)及正常人肝细胞(L02)中miR-219表达水平。将si-NC、si-miR-219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中分别设为si-NC组和si-miR-219组,同时设置未转染质粒的Control组,并采用qRT-PCR实验验证miR-219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中CD133+、EpCAM+细胞比例,细胞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3组细胞中肿瘤球形成的数量,qRT-PCR检测3组细胞中c-Myc、SOX2、OCT4、Bmi-1和Nanog mRNA水平。结果HCC组织中miR-21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uh-7、SMMC-7721和HepG2细胞中miR-219表达显著高于L02细胞(P<0.05)。si-miR-219组中miR-219相对表达水平、CD133+细胞比例、EpCAM+细胞比例及细胞悬浮肿瘤球形成数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si-NC组(均P<0.05)。si-miR-219组c-Myc、SOX2、OCT4、Bmi-1和Nanog mRNA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si-NC组(P<0.05)。结论miR-219在HCC中表达水平增加,敲低其表达水平后可抑制HCC干细胞的干性表达,可能是通过降低c-Myc、SOX2、OCT4、Bmi-1和Nanog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干细胞 微小RNA-219
下载PDF
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引物的比较与验证
5
作者 母亚雯 杨江华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咏 张效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18S rDNA的1391、AD3和ANF 3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67、62、63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环境DNA宏条形码 通用引物 淡水生物多样性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基于私有云的信贷管理系统改造方案及实施路线
6
作者 杨江华 俞涛 《中国金融电脑》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云计算技术日渐成熟。本文以信贷管理系统为例,结合江西农信私有云建设目标,在剖析传统信贷管理系统痛点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信贷管理系统的上云规划路径与技术创新特点,并概括总结了阶段性应用成效。
关键词 私有云 信贷管理系统 业务迁移 云原生架构
下载PDF
切顶沿空留巷卸压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7
作者 孙利辉 纪权财 +5 位作者 王中海 张海洋 王宗泽 何勇 范宇 杨江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云驾岭矿9号煤上覆厚硬岩层,采场矿压显现强烈,采用传统的沿空留巷方法围岩控制难度大。以云驾岭矿19103工作面运巷为背景,分析了切顶沿空留巷厚硬直接顶力学平衡条件,得出巷旁需提供不小于1046 kN的支护阻力。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 云驾岭矿9号煤上覆厚硬岩层,采场矿压显现强烈,采用传统的沿空留巷方法围岩控制难度大。以云驾岭矿19103工作面运巷为背景,分析了切顶沿空留巷厚硬直接顶力学平衡条件,得出巷旁需提供不小于1046 kN的支护阻力。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沿空留巷在厚硬直接顶条件下切顶与不切顶时围岩变形及应力、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后采空区顶板更容易垮落,留巷顶板稳定时下沉量仅为同期不切顶时的28.2%,切顶后留巷侧顶板垂直应力变小、水平应力增大且围岩塑性区向顶底板深部转移,揭示了预裂切顶卸压的机理为阻断工作面动压的传递以及诱导采空区顶板提前冒落接顶承压,水平应力增大的原因为切缝两侧形成的长、短“悬臂梁”变形的结果。提出了针对厚硬直接顶切顶留巷的顶板控制理念为集中支护切缝端、适当让压和形成“组合悬臂梁”,采用了“长、短锚索+单体液压支柱+可缩性U钢梁”的综合支护技术及挂网喷浆的密闭措施。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良好,切顶后留巷顶板锚索受力峰值在350 kN左右,围岩稳定后巷道规格满足二次复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预切顶 厚硬直接顶 卸压机理 长“悬臂梁”
下载PDF
人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江华 张永祥 +3 位作者 王芳 喻荣彬 苏川 孙南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254,257,共4页
目的:分离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RT-PCR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中Foxp3的mRNA表达;与CD8+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或加入外源性IL-2及IL-4,检测其抑制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IL-4和IL-10。结果:... 目的:分离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RT-PCR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中Foxp3的mRNA表达;与CD8+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或加入外源性IL-2及IL-4,检测其抑制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IL-4和IL-10。结果:CD4+CD25+Treg细胞高表达Foxp3,主要分泌IL-10,能够抑制CD8+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的增殖,高浓度IL-2能够阻断CD4+CD25+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结论:CD4+CD25+Treg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这种抑制作用能够被高浓度IL-2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TREG细胞 免疫抑制 IL-2
原文传递
2016—2019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乙肝流行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裕晓 张敏 +4 位作者 魏良辰 胡恒 杨江华 张中花 黄月娥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目的 对2016—2019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乙肝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医院病案科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例。结果 共报告乙肝传染病1051例,... 目的 对2016—2019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乙肝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医院病案科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例。结果 共报告乙肝传染病1051例,慢性乙肝为主(95.24%);乙肝患者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7~9天(29.5%);临床治愈和好转的出院比例达91.82%;主要集中在45~59岁(32.16%),男性(76.59%),农民(28.07%);全年均有发病;89.25%的乙肝患者是采用三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患者的人数最多(55.05%)。2016—2019年中:乙肝住院人数占感染性疾病科病例数的9.87%,呈下降趋势(χ~2=26.70,P=0.001),乙肝死亡数在感染性疾病死亡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P=0.086);住院天数下降23.41%(H=198.44,P=0.023);出院情况不同(χ~2=40.53,P=0.001);不同年龄阶段的乙肝患者随着时间的变化,病例数逐年下降(χ~2=10.41,P=0.001);男女性别比3∶1。结论 2016—2019年芜湖市三甲医院乙肝住院人数呈下降趋势,慢性乙肝为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男性、农村;乙肝患者主要采用三大基本医疗支付,其中以新农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流行特征 卫生管理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极化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江华 林敏 +2 位作者 孙静 梁曼曼 王文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中度20例,重度31例)以及正常对照13例。采用Percoll分层液分离PBMCs,以CD14标记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分子CD80、C...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中度20例,重度31例)以及正常对照13例。采用Percoll分层液分离PBMCs,以CD14标记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分子CD80、CD86、HLA-DR、CD163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与IL-23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68在肝脏的分布。结果: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CD8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86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轻中度组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间HLA-DR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汇管区CD68阳性细胞浸润增加,汇管区增大(P<0.05)。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10表达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巨噬细胞参与肝脏病变的发生,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存在M1型/M2型平衡失调,向M2型极化的现象,可能参与其慢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极化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与HtrA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江华 郭夕源 +2 位作者 王光平 李明霞 刘兴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34-28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HtrA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与乳牙龋坏程度和HtrA的关系。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异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复苏,增菌,分离纯化核酸,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提取变异链球菌... 目的探讨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HtrA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与乳牙龋坏程度和HtrA的关系。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异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复苏,增菌,分离纯化核酸,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提取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总RNA,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合成cDNA,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记录结果,将目的基因HtrA及内参的电泳图像利用凝胶定量分析软件Gel-Pro analyzer 4.0进行灰度扫描,分析计算基因相对表达值;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总蛋白,结果用Bio-Rad凝胶摄像分析系统扫描入计算机中,凝胶定量分析软件Quantity One 4.4.0分析其灰度值,计算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高龋、中龋及无龋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HtrA mRNA的表达和HtrA蛋白的表达均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为高龋组、中龋组、无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HtrA mRNA的表达和HtrA蛋白的表达均存在差异,龋敏感性越高,HtrA mRNA的表达和HtrA蛋白的表达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乳牙 变异链球菌 HTRA 龋敏感 mRNA 蛋白
下载PDF
氯化钆对血吸虫肉芽肿期肝脏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江华 贺蕾 +3 位作者 王涛 杨进孙 侯为顺 苏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w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其中氯化钆为15 mg/kg,尾静脉注射,每w2次;感染第8w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 目的探讨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w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其中氯化钆为15 mg/kg,尾静脉注射,每w2次;感染第8w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3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细胞因子IL-4、IL-5、IL-10、TGF-β1与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3.8%,感染/氯化钆组为9.3%(p<0.05),对照组为6.4%;IL-10在感染组为41.4 pg/mL,感染/氯化钆组22.6 pg/mL;此外,氯化钆还能下调Foxp3的分布以及减轻血吸虫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结论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的功能后可减少日本血吸虫感染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产生以及减轻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CD4+CD25+T细胞 氯化钆 KUPFFER细胞
下载PDF
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江华 陈国亮 +1 位作者 张茂芬 王美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460-2462,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危险分层以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26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7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和心、...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危险分层以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26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7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和心、肾损害情况,对心变异性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中的高频成分较对照组降低,低频成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从低危、中危、高危到极高危险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中高频成分逐渐降低,低频成分升高(P<0.05);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与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相比,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中高频成分降低,低频成分升高(P<0.05);高血压病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或氮质血症期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其损害程度随高血压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痛 心率变异性 危险分层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江华 候为顺 +1 位作者 喻艳林 孙南雄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免疫学与病理学特点。结果在25例PBC患者,ALP均明显升...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免疫学与病理学特点。结果在25例PBC患者,ALP均明显升高(524.9±214.4U/L),17例γ-GT升高(431.1±248.9U/L),8例总胆红素升高(274.1±161.6μmol/L),均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21例抗核抗体(ANA)阳性;12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其中11例符合PBC;8例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走行僵直。结论PBC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血清ALP、γ-GT水平升高,AMA阳性以及病理学与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吡嗪酰胺化疗对肺结核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苯溴马隆的干预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江华 王伟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84-386,共3页
目的调查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患者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苯溴马隆治疗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来该院治疗的1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84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8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 目的调查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患者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苯溴马隆治疗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来该院治疗的1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84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8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样本血尿酸水平的差异;观察肺结核患者接受吡嗪酰胺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以及苯溴马隆干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人群入院时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280);入院时三组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41);19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0例初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对187例正常尿酸水平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治疗后140例(74.87%)患者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5,P<0.001);对其中血尿酸持续性增高的31例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后26例(83.87%)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24)。结论肺结核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增高明显,但不影响多数患者继续治疗。对于持续性增高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血尿酸 吡嗪酰胺 苯溴马隆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CD4^+CD25^+ 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江华 贺蕾 +1 位作者 侯为顺 苏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IL-4、IL-10与IFN-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静脉血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4.7%,对照组为7.4%;实验组IL-10为29.2pg/ml,对照组为11.0pg/ml。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主要合成IL-10及少量IFN-γ。CD4+CD25+T细胞显著抑制CD4+T细胞增殖。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可能通过诱导CD4+CD25+T细胞和IL-10下调机体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抗原 CD4^+CD25^+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168例手足口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江华 喻艳林 +2 位作者 李志鸿 杨进孙 王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4月底~7月初来我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168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胸片和血生化检查。结果:168例手足口患儿中...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4月底~7月初来我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168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胸片和血生化检查。结果:168例手足口患儿中136例有发热;尿液分析,10例尿中有微量蛋白,6例隐血阳性,6例有少量的白细胞;血常规检测,52例血白细胞数增高;生化检查提示,3例AST升高,58例ALT升高,128例LDH升高,127例HBDB升高,16例CK升高;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持续发热患儿,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多累及4岁以下儿童,常合并有心肌损伤,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生化 发热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江华 张丹丹 +1 位作者 高琴 白矾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082-1084,1090,共4页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方式,设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血液毒性...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方式,设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血液毒性相关指标及放化疗后2、4周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2、4周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前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2、4周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SCC-AG、CEA、CA50、CA724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2、4周观察组SCC-AG、CEA、CA50、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宫颈癌 血液毒性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187例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的构成分析与实验室检查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江华 杜志祥 +2 位作者 玄坤 王文节 盛皓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11-814,共4页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病是否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及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87例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期2597例单纯结...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病是否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及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87例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期2597例单纯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并统计分析。结果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02),平均年龄为(64.79±10.91)岁,显著大于单纯结直肠癌组(61.63±11.86)岁(P=0.001),尤其在60岁以后(P=0.007)。两组红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值(P=0.01);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中粪便隐血阳性数为119例(63.64%),显著高于单纯结直肠癌组(51.75%)(P=0.002);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与单纯结直肠癌患者CEA与CA199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血吸虫病结直肠癌具有一定临床特征。对于血吸虫疫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建议定期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尽早发现合并消化道肿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结直肠癌 CA199
下载PDF
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减轻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肉芽肿炎症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江华 孙静 +2 位作者 梁曼曼 盛浩宇 王文节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通过制备氯磷酸二钠脂质体(LE-Cl2MDP),选择性剔除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Kupffer细胞,研究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包裹CL2MDP;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PBS组,日本血吸... 目的通过制备氯磷酸二钠脂质体(LE-Cl2MDP),选择性剔除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Kupffer细胞,研究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包裹CL2MDP;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PBS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日本血吸虫感染联合LE-Cl2BMP组;对于联合组,小鼠尾静脉注射LE-Cl2MDP(0.1mL/10g),每周2次,连续6周;感染后第12周,剥杀小鼠,留取血清及肝脏,用于细胞因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过LE-Cl2MDP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感染肉芽肿周围Kupffer细胞细胞明显减少;无论是感染第8周,还是第12周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同时降低感染第12周小鼠血清IL-10水平,LE-Cl2MDP组为(42.6±10.4)pg/mL,感染组为(67.4±12.9)pg/mL(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LE-Cl2MDP剔除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抑制了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KUPFFER细胞 氯磷酸二钠 脂质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