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行为学和结肠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婷婷 张擎宇 +5 位作者 赵香顺 石运来 于燕南 王正文 陈少宗 杨添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情绪和结肠功能影响,初步探讨天枢配伍上巨虚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情绪和结肠功能影响,初步探讨天枢配伍上巨虚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采用慢性和急性应激相结合方法连续干预10 d制备模型,将制备成功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天枢组(8只)、天枢配伍上巨虚组(8只);天枢组、天枢配伍上巨虚组连续电针干预治疗14 d;干预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肠痛敏阈值测定,检测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以及结肠5-羟色胺4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4 receptor,5-HT 4 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电针天枢配伍上巨虚组进入开放臂(open arm entry,OE)次数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open arm time,OT)百分比增加(P<0.01);结肠痛敏阈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5-HT含量减少(P<0.05);结肠5-HT 4 R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两电针组之间比较,OE%、OT%、结肠痛敏阈值、血清5-HT含量以及结肠5-HT 4 R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均能调节大鼠情绪心理行为的异常和改善结肠功能紊乱症状,但电针“天枢”配伍“上巨虚”相较于电针“天枢”未表现明显的穴位协同或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天枢配伍上巨虚 高架十字迷宫 结肠功能
下载PDF
眩晕相关评价量表研究进展及应用
2
作者 王玉琳 张钰 +5 位作者 刘佳 林春盛 彭婉莹 刘同岩 沈江 杨添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眩晕是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可使用问卷或量表量化患者的严重程度,应用合适的量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眩晕相关量表,并将其分成三类:症状评估量表、日常生活... 眩晕是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可使用问卷或量表量化患者的严重程度,应用合适的量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眩晕相关量表,并将其分成三类:症状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质量问卷和特异性筛查问卷,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眩晕量表在临床使用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评估工具 量表
下载PDF
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于国强 孙婧妍 +8 位作者 关莹 唐祎周 杨添淞 石光煜 冯秋菊 曹燚 吴壮 张良 李红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4只)和造...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4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建立VaD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常规针刺组(14只)和经颅重复针刺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TAS)组(14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rTAS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常规针刺组仅给予常规针刺手法;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以同等条件抓取及固定,不予针刺。采用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旷场实验评价大鼠探索行为和自主活动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SYP、MAP-2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中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改变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电镜下,模型组突触结构欠清晰,突触间隙模糊不清,突触小泡较少,突触前致密物质减少,胞浆内细胞器稀疏,线粒体变形肿大明显;而rTAS组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分界清晰,突触前膜内囊泡较多,突触后膜均匀增厚,周边线粒体丰富、结构完整。结论 经颅重复针刺较常规针刺可能通过调控SYP、MAP-2表达,更有效促进突触再生,改善突触可塑性,修复受损神经元,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颅重复针刺 痴呆 血管性 突触 海马 认知功能 大鼠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辰庚 兰闻禹 +5 位作者 赵鑫宇 张红 杨世伟 杨添淞 冯楚文 李书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28-31,60,共5页
心肌肥厚作为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迄今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手段遏制其发生、发展。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肥厚,针灸临床均选用“内关”作为重要腧穴处方,但其背后机制仍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近年针刺单穴“内关”治疗心肌肥... 心肌肥厚作为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迄今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手段遏制其发生、发展。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肥厚,针灸临床均选用“内关”作为重要腧穴处方,但其背后机制仍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近年针刺单穴“内关”治疗心肌肥厚的文献,发现针刺“内关”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肌超微结构、调节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压,减轻心肌纤维化、控制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从而改善心肌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本文为深入探讨针刺“内关”治疗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提供有效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针刺 “内关”穴 机制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及针刺干预研究概况
5
作者 张淼 马帅 +1 位作者 张思琪 杨添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3,127,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先天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而自噬的激活可以减少神经...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先天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而自噬的激活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炎症。针刺对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显著,且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能抑制中枢性炎症、激活自噬功能、调节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针刺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自噬 突触可塑性 退行性疾病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秦鸿宇 杨添淞 +4 位作者 巴特 孙忠人 冯楚文 张淼 王玉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50只C57BL/6J小鼠中随机筛选12只为空白组,予以正常饮食,剩余38只小鼠予以高脂饮食饲养1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治疗4周...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50只C57BL/6J小鼠中随机筛选12只为空白组,予以正常饮食,剩余38只小鼠予以高脂饮食饲养1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治疗4周后,对小鼠的体质量、脂肪重量、血脂水平及病理改变等进行评价,观察电针对肥胖小鼠的治疗效果。并通过16S rDNA高通测序技术分析小鼠微生物的变化,分析电针治疗肥胖小鼠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体质量、脂肪重量及TC、TG、LDL显著下降(P<0.01),TG降低(P<0.05),电针明显改善肥胖小鼠的病理损伤情况。肠道菌群检测显示,电针干预后,小鼠的肠道菌群数量明显回升,高脂饮食饲养小鼠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门丰度,提高拟杆菌门丰度下降,Muribaculaceae_norank占比明显上升(30.74%)。结论:电针对肥胖小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降低肥胖小鼠体质量、脂肪重量与血脂水平,改善肥胖小鼠的病理损伤情况,具有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高脂饮食 肥胖 小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电针干预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生态”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屈媛媛 杨添淞 +6 位作者 孙忠人 冯楚文 林楚华 王庆勇 马帅 秦鸿宇 鲍圣涌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电针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模型组(Mod)、电针A组(MA)和电针B组(MB)。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目的: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电针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模型组(Mod)、电针A组(MA)和电针B组(MB)。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MA、MB大鼠接受电针治疗,1次/d,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MA治疗4周,MB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进行胫骨三点抗弯实验、椎骨压缩实验和粪便16S rRNA测序。结果:与Con比较,Mod大鼠胫骨和椎骨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MA和MB大鼠胫骨和椎骨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MB的椎骨最大载荷、椎骨弹性模量、胫骨最大载荷和胫骨弹性模量均优于M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各组排名前3的菌门。与Con比较,Mod厚壁菌门、放线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减少,电针干预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综合LEfSe和DESeq2结果分析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优势菌属,Con为考拉杆菌属、耐盐咸海鲜球菌属,MA为螺杆菌属、颤螺菌属,MB为假单胞菌属、Dysgonomonas属与紫色杆菌属。Beta多样性分析示微生物组间丰度有差异。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和组成结构来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去势大鼠 电针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冯楚文 屈媛媛 +3 位作者 孙忠人 孙维伯 王铁刚 杨添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近20年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2002~2022年期间发表于CNKI的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实验研究为文献来源,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近20年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2002~2022年期间发表于CNKI的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实验研究为文献来源,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9篇,来源于73种期刊,《针刺研究》发文量最高;涉及作者421位,以孔立红为代表;研究机构148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关键词325个,电针出现频次最高;关键词聚类效果显著,主要包括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的干预手段、研究疾病、作用靶点及机制;近年来突现词聚焦于针药结合、认知功能、长时程增强,且持续性可观。结论:近20年我国针灸调节突触可塑性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突触可塑性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PET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中枢机制现状
9
作者 李彬彬 冯楚文 +8 位作者 孙忠人 陈涛 屈媛媛 孙维伯 王玉琳 王庆勇 邵玉莹 鲁菁 杨添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9-463,共5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中枢系统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常伴认知困难、焦虑抑郁及痛觉改变等,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PET可为研究CFS中枢系统异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就PET研究CFS中枢机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聪 王添一 +4 位作者 李文鑫 孙晓伟 杨添淞 秦鸿宇 张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于治疗脑...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偏瘫、吞咽困难、抑郁和尿失禁等病症,通过机制研究发现,其可通过减轻炎性损伤、抑制凋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和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等方面发挥作用。然而,目前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还存在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低、针刺方案不标准、针刺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提高质量和水平,采用科学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探索合理的针刺方案和干预时机,揭示针刺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遗症 临床研究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帕金森病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患者心肌损伤产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世伟 杨添淞 +5 位作者 冯楚文 王辰庚 赵鑫宇 兰闻禹 张红 李书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69-572,共4页
心肌损伤是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及感染心肌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也是目前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并发症之一。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代谢的重要能量供应者,其自噬激活在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 心肌损伤是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及感染心肌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也是目前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并发症之一。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代谢的重要能量供应者,其自噬激活在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介导是线粒体自噬的经典途径之一,也是目前研究最清楚的线粒体自噬途径。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激活程度不同会导致其在心肌损伤发生中的作用不同,适度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过度激活会促进心肌损伤发生,或加重心肌损伤。因此,了解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心肌损伤中具体调控机制,对心肌损伤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自噬 线粒体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 帕金森病蛋白
下载PDF
卒中后疲劳的结构性和功能性MRI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若冰 孙晓伟 +3 位作者 杨添淞 王浩宇 杨毅 蒋希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卒中后疲劳(PSF)作为脑卒中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网络失常与PSF存在重要联系。MRI作为监测脑结构及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为PSF发病机制的分析提供影像学依据。... 卒中后疲劳(PSF)作为脑卒中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网络失常与PSF存在重要联系。MRI作为监测脑结构及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为PSF发病机制的分析提供影像学依据。就PSF脑结构及功能变化的MRI研究进展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疲劳 磁共振成像 大脑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玉琳 彭婉莹 +3 位作者 张亚珂 孙维伯 林春盛 杨添淞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及治疗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医学不断发展,中医治疗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日趋增多...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及治疗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医学不断发展,中医治疗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日趋增多,并取得确切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的文献总结,重点从病因病机及临床疗效两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现有成果并展望未来前景,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现代研究及针刺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玉琳 王宗兴 +3 位作者 刘同岩 赵健 孙维伯 杨添淞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PSD的现代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发病原因主要与一般因素、病变位置、疾病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有社会心理应激机制和神经生物学机制两种学说,...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PSD的现代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发病原因主要与一般因素、病变位置、疾病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有社会心理应激机制和神经生物学机制两种学说,其中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内分泌障碍、炎症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异常等。针刺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SD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中主要采用常规针刺、头针、电针、眼针、揿针、耳针等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方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生物医学研究 针刺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结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婷婷 陈少宗 +3 位作者 赵香顺 石运来 于燕南 杨添淞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干预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体质量(200±20)g的雄性清洁型Wistar大鼠61只,分为空白组(11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干预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体质量(200±20)g的雄性清洁型Wistar大鼠61只,分为空白组(11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和急性应激相结合方法连续干预10 d制备IBS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通过腹壁撤回反射半定量评分结合应激后大便颗粒数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筛选制备成功的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天枢组(10只)和上巨虚组(10只);天枢组毫针直刺3 mm,上巨虚组毫针直刺5 mm,分别连接电针;模型组同电针组每天抓取并束缚固定20 min,不针刺;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在浅麻状态下,运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不同扩张压力下诱发腹外斜肌放电所产生相对应的结肠痛敏阈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P含量以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远端结肠中SP-神经激肽1型受体(NK-1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痛敏阈值明显降低,血清SP含量以及远端结肠NK-1R受体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干预治疗后结肠痛敏阈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SP含量以及远端结肠NK-1R受体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可以通过降低血清SP含量和结肠SP受体NK-1R表达,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升高痛敏阈值,调节肠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内脏敏感性 肠道运动功能 P物质
下载PDF
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现状分析
16
作者 陈涛 孙忠人 +5 位作者 李彬彬 冯楚文 屈媛媛 王庆勇 李超然 杨添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2期782-785,共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持续不缓解的病态性疲劳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既往关于CFS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成年人,较少开展对青少年群体的针对性研究。研究显示,青少年CFS患者患病率逐年增高,...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持续不缓解的病态性疲劳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既往关于CFS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成年人,较少开展对青少年群体的针对性研究。研究显示,青少年CFS患者患病率逐年增高,由于诊断困难、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加大对青少年CFS的研究力度极为必要。本文对青少年CFS的诊断标准、漏诊原因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青少年CF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青少年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铁刚 孙忠人 +7 位作者 杨添淞 冯楚文 戴缙 王海 王军 屈媛媛 李彬彬 陈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5期259-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1次针刺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疲劳量表-14(FS-14)积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得分、完成MoCA评测耗时,并在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6月后随访,治疗组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临床效果更好,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申田 头针 腹针 经颅重复针刺激 慢性疲劳综合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探索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屈媛媛 冯楚文 +8 位作者 孙忠人 范桢亮 王玉琳 李彬彬 鲁菁 陈涛 邵玉莹 郭述豪 杨添淞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52-60,共9页
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选穴规律。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PSUI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PSUI的选穴规律... 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选穴规律。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PSUI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PSUI的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2篇,针灸处方22个,涉及腧穴24个,腧穴出现总频次116次。其中,应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与三阴交;腧穴归属以任脉为主;分布以腹部、下肢及骶部为主。集合可视化分析、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腧穴组合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与三阴交是针灸治疗PSUI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治疗PSUI腧穴处方以温阳化气利水为主,重点应用特定穴,选穴以病变脏腑膀胱近部(腹部及骶尾部)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佐以下肢脾胃经腧穴,契合本病的病机及女子生理特点,运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有助于总结PSUI针灸处方选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集合可视化分析 APRIORI算法 选穴规律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思琪 杨添淞 +1 位作者 马帅 张淼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炎症因子CD11b、TNF-α以及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百会”“神庭”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疾病的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各7只。选用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造...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炎症因子CD11b、TNF-α以及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百会”“神庭”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疾病的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各7只。选用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方法复制模型。治疗组选取百会穴以及神庭穴,疏密波,30 min/次/d,共治疗14 d。参照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测定大鼠神经损伤情况,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GFA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Elisa检测脑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D11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6 h、24 h和72 h比较,治疗6 h、24 h与72 h后脑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细胞排列整齐,表达正常,未出现坏死现象;模型组大鼠部分神经元变性,细胞排列紊乱无规则,胞核与胞浆界限模糊,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出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现象,海马椎体细胞层数减少,排列异常,随时间延长症状加重;治疗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细胞核固缩深染减轻,海马锥体细胞层基本正常,电针治疗72 h效果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GFAP细胞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降低。6 h、24 h和72 h模型组CD11b、TNF-α蛋白表达均增多,其中24 h模型组表达含量最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CD11b、TNF-α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CD11b、TNF-α以及GFAP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炎症因子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SD-95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秦玲玲 孟祥磊 +1 位作者 梁力泳 杨添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涌泉和百会穴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损伤状态和血清突触后致密区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癫痫儿童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 目的观察温针灸涌泉和百会穴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损伤状态和血清突触后致密区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癫痫儿童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涌泉和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Ⅳ,WISC-Ⅳ)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癫痫发作频率、癫痫持续时间、脑电图指标以及血清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SD-95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WISC-Ⅳ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癫痫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电图β功率、δ功率、θ功率和α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和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SD-9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服拉莫三嗪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涌泉和百会穴治疗儿童癫痫可改善神经损伤状态,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上调血清PSD-95表达量,降低血清S100β和GFA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涌泉 百会 癫痫 儿童 神经功能 突触后致密区9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