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满栋 李闽峰 +2 位作者 姜立新 郝平 米宏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11-216,共6页
介绍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该系统建设采用全新思路 ,将地震前兆数据接收、管理、处理、共享融为一体 ,解决了前兆数据量大、结构复杂、难于管理的历史现状。文中从系统的组成、网络结构、技术特点介绍了地震前... 介绍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该系统建设采用全新思路 ,将地震前兆数据接收、管理、处理、共享融为一体 ,解决了前兆数据量大、结构复杂、难于管理的历史现状。文中从系统的组成、网络结构、技术特点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接收、管理、处理、共享四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地震前兆数据库建设 ,摒弃了当前常规数据库设计思路 ,突破了结构化数据类型的约束 ,使数据库中字段长度随时可调 ,字段中数据位数随时可变。文中还介绍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 Internet网络基础上建立的 Web服务器 ,使各地分析预报人员随时获取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和最新前兆数据 ,为地震前兆数据共享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数据 信息网络 网络结构 WEB服务器
下载PDF
挑选任意多边形内地震的方法
2
作者 杨满栋 周胜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5-78,共4页
地震工作者在其科研活动中,许多工作是对地震目录进行研究、计算、绘图。通过这些工作,可方便地显示出全球、全国或某个局部地区,在某一时间段中地震活动情况;也可预测未来某一时间、某一空间将要发生的地震。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对地震目... 地震工作者在其科研活动中,许多工作是对地震目录进行研究、计算、绘图。通过这些工作,可方便地显示出全球、全国或某个局部地区,在某一时间段中地震活动情况;也可预测未来某一时间、某一空间将要发生的地震。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对地震目录的选择。根据工作习惯,处理的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多边形 挑选法
下载PDF
地震信息网在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宣传作用
3
作者 杨满栋 吴敏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170-170,共1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来袭,举国震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了Ⅰ级响应地震应急预案。为满足公众对大地震信息的需要,保证面向公众的信息即时发布,信息网络部按照预案要求,所有人员马上进入岗位开展相应工作,在中国地...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来袭,举国震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了Ⅰ级响应地震应急预案。为满足公众对大地震信息的需要,保证面向公众的信息即时发布,信息网络部按照预案要求,所有人员马上进入岗位开展相应工作,在中国地震信息网站中采用专题形式,推出“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专辑”,集中对四川汶川地震全面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息网 信息公开 汶川 应急预案 地震台网 信息网络 信息网站 中国
下载PDF
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与服务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圣强 杨满栋 +4 位作者 米宏亮 李闽峰 姜立新 宋喜先 赵育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4,共6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及其前兆数据来源和特点 ,重点分析了该中心的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及应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剖析地震前兆数据的结构和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 ,选择了自行研制的基于双表数据结构的 CAPOmen...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及其前兆数据来源和特点 ,重点分析了该中心的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及应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剖析地震前兆数据的结构和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 ,选择了自行研制的基于双表数据结构的 CAPOmen平台来管理和维护各种前兆数据 ,并枚举了该平台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前兆台网中心还运用 Web和 FTP等网络传输手段与用户及研究单位进行各种数据交换和共享 ,提供以 CAPOmen平台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的基于浏览器的前兆数据查询、浏览、下载及其他服务等。并对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数据 CAPOmen平台 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 数据管理 数据服务
下载PDF
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被引量:42
5
作者 焦远碧 吴开统 杨满栋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的小区域,计算了台网对M_L=1.0,1.5,2.0,2.5,3.0,3.5,4.0地震...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的小区域,计算了台网对M_L=1.0,1.5,2.0,2.5,3.0,3.5,4.0地震的监测能力和观测条件质量,讨论了目前我国台网对首都圈、华北地区、东部地区和全国范围的地震检测情况,提出了一些地区改善观测条件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监测能力 观测条件 质量
下载PDF
基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前兆数据共享及其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米宏亮 李圣强 +4 位作者 杨满栋 李闽峰 姜立新 宋喜先 赵育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简要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的现状及其实现数据共享的必要性 ;分析了常用的二种通用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应用技术 ,它们是基于通用网关接口 CGI的体系结构和基于服务器扩展 API的体系结构。考虑到前兆台网中心硬件设备的条件、所运行的... 简要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的现状及其实现数据共享的必要性 ;分析了常用的二种通用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应用技术 ,它们是基于通用网关接口 CGI的体系结构和基于服务器扩展 API的体系结构。考虑到前兆台网中心硬件设备的条件、所运行的数据库平台和地震前兆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 ,前兆数据在 Internet上的共享服务采用基于通用网关接口 CGI的体系结构编写应用程序来实现。以 WWW服务器为平台 ,通过 Web服务器方式在浏览器上实现共享 ,可检索任意台站、任意观测方法、任意地点、任意时段的前兆数据 ,实现地震前兆数据信息网络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数据 数据共享 通用网关接口 INTERNET 服务器
下载PDF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计算机方法和程序 被引量:6
7
作者 姜立新 傅征祥 +1 位作者 杨满栋 李闽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文中介绍—种在微机上实现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应用软件:DISEV(Disaster Evaluation),DISEV由地震输入系统、图形显示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数据输出系统等4部分组成。采用确定性的的地震灾害评估方法,用C语言设计完成。DISEV操作简单、快... 文中介绍—种在微机上实现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应用软件:DISEV(Disaster Evaluation),DISEV由地震输入系统、图形显示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数据输出系统等4部分组成。采用确定性的的地震灾害评估方法,用C语言设计完成。DISEV操作简单、快速,对震后快速反应工作以及救灾工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快速评估 程序设计 微机
下载PDF
全国重力联网和精度评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雪芳 陈益惠 +6 位作者 李辉 华昌才 欧阳飙 沈建华 杨满栋 孙汉荣 张勇志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2-98,共7页
本文以收集现有全国各省地震局流动重力测量资料和图件为主,结合大区域联测资料,用绝对重力点控制联网并进行统一平差。平差程序采用经典相关间接平差方法,以压缩存贮方式解算法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全国重力网段差平均精度为0.0... 本文以收集现有全国各省地震局流动重力测量资料和图件为主,结合大区域联测资料,用绝对重力点控制联网并进行统一平差。平差程序采用经典相关间接平差方法,以压缩存贮方式解算法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全国重力网段差平均精度为0.0107×10-5ms-2。辽宁地区点值精度最高为0.019×10-5ms-2,一般为0.020×10-5-0.030×10-5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联测 平差法 精度 平差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布局的优化方案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开统 焦远碧 杨满栋 《地震学刊》 CSCD 1991年第1期22-37,共16页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边缘地区增加十个地震台站后,可以...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边缘地区增加十个地震台站后,可以增强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从而达到地震预报对资料的要求。最后还讨论了地震台网优化原则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台网 布局 优化方案
下载PDF
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立新 杨满栋 +2 位作者 帅向华 杨天青 张建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03-109,共7页
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综合研究、整理已有的历史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用GIS系统把以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整理和更新,结合开展的相关项目获得的数据,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料。根据其他课题地震预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 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综合研究、整理已有的历史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用GIS系统把以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整理和更新,结合开展的相关项目获得的数据,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料。根据其他课题地震预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结果,建立首都圈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分析其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地震灾害损失状况,建立相应的易损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数据库 灾害损失分析 GIS 地震灾害
下载PDF
WDC-D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抢救和整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圣强 李闽峰 +4 位作者 王斌 杨满栋 米宏亮 宋喜先 赵育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概述了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抢救和整编的必要性;介绍了前兆观测数据库的选取及特点;系统收集了首都圈范围内(包括5省2市)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编并入库。通过WDC D项目支持,本专题共抢救和整编了8个单位共304个台站... 概述了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抢救和整编的必要性;介绍了前兆观测数据库的选取及特点;系统收集了首都圈范围内(包括5省2市)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编并入库。通过WDC D项目支持,本专题共抢救和整编了8个单位共304个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其中专业台121个,地方台183个,共计1709个测项的344M前兆综合观测数据。同时,通过局域网和Internet为研究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服务和数据共享。文中分析了WDC D项目数据共享服务的几种方式,即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的应用、广域网上基于B/S结构的数据下载服务及图形服务方式,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数据服务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在总结和分析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数据分析 WDC-D
下载PDF
在数据库中采用双表结构表述地震前兆数据结构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闽峰 王斌 +1 位作者 李圣强 杨满栋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47-52,共6页
地震前兆观测涉及到电磁学科、地下流体学科、形变学科等众多观测种类和方法,其相应产出的观测数据种类和构成十分繁杂,给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制定带来巨大困难。文中提出双表结构的方法,即在数据库中采用相互关联的二个表结... 地震前兆观测涉及到电磁学科、地下流体学科、形变学科等众多观测种类和方法,其相应产出的观测数据种类和构成十分繁杂,给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制定带来巨大困难。文中提出双表结构的方法,即在数据库中采用相互关联的二个表结构(索引表和数据表)来表述一个观测数据项的方法。与现行的其他结构表示相比较,双表结构法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长处。首先,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观测数据表示方法,目前实际工作所获取的各种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均可采用此方法加以表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构建庞大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的复杂度;其次,它有效地解决了支持可变采样率这样的技术难题,对延长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生命周期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与现实的地震前兆观测的需求相吻合的。另外,双表结构法还有效地降低了数据存储冗余,提供了快速检索数据的机制。总之,双表结构法是以有限增加单个数据表示复杂性来大大降低整个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构成复杂性的方法。文中提出用具有树形特征的主表结构来阐述采用双表结构构建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双表结构 地震前兆 数据结构
下载PDF
基于ODBC的地震前兆数据批量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圣强 王斌 +3 位作者 杨满栋 米宏亮 宋喜先 赵育浦 《华北地震科学》 2002年第2期22-27,共6页
介绍了 CDBC技术、工作流程及数据传递方式 ;分析了研制数据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 ;描述了程序的组织结构。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程序在全国前兆台网中心卸载与转换地震前兆数字化的观测数据中的应用。
关键词 批量卸出与转换 地震前兆数据 ODBC
下载PDF
MS SQL SERVER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圣强 米宏亮 +2 位作者 杨满栋 宋喜先 赵育浦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基于WINDOWS NT 网络操作系统的MS SQL SERVER复制环境,分析并探讨了SQL SERVER复制技术、 复制模块的参数设置及其在地震前兆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说明了SQL SERVER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数据集成中应用的可行性。 同时,对复制... 基于WINDOWS NT 网络操作系统的MS SQL SERVER复制环境,分析并探讨了SQL SERVER复制技术、 复制模块的参数设置及其在地震前兆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说明了SQL SERVER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数据集成中应用的可行性。 同时,对复制过程中常出现的事务日志空间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分析结果表明,应用SQL SERVER复制技术进行数据交换、 共享及应用是较为有效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技术 SQL SERVER WINDOWS NT 地震前兆数据 复制模块 数据共享
下载PDF
地理坐标下网格化数据等值线的处理及编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圣强 姜立新 +2 位作者 李闽峰 杨满栋 米宏亮 《山西地震》 2002年第2期20-23,共4页
分析了均匀网格化数据等值线处理的具体步骤 ,介绍了非均匀网格分布数据的均匀网格化处理中的 3种方法 :按距离加权的最小二乘法 (N— P法 )、按方位取点加权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法 (M— S法 ) ,提供了 N— P法和 M— S法的
关键词 地理坐标 地震数据处理 网格化数据 等值线处理 N-P法 M-S法
下载PDF
中国经济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中宇 陈颙 +4 位作者 陈鑫连 唐旭 陈英 傅征祥 杨满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6-33,共8页
本文分析了地震对经济系统功能的破坏。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用于定量分析地震对经济的破坏。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动态区域经济模型的原理和基本结构,当数据条件具备即可建立模型。这样一个动态模型可确切地描述地震对... 本文分析了地震对经济系统功能的破坏。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用于定量分析地震对经济的破坏。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动态区域经济模型的原理和基本结构,当数据条件具备即可建立模型。这样一个动态模型可确切地描述地震对经济系统的破坏及破坏后的恢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系统 地震 损失分析 易损性
下载PDF
全国地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胜奎 严蔼芬 +2 位作者 杨满栋 田世华 张久柱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建立全国地震数据库系统的目的、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系统的构成、功能和技术特点等。此系统是由地震目录数据库及地震活动性处理子系统、全国综合前兆数据库及其应用子系统、地理底图和地质构造数据库及计算机制图子系统...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建立全国地震数据库系统的目的、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系统的构成、功能和技术特点等。此系统是由地震目录数据库及地震活动性处理子系统、全国综合前兆数据库及其应用子系统、地理底图和地质构造数据库及计算机制图子系统、全国台站信息库及其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它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联机共享、冗余度小、检查速度快、处理功能丰富、安全性能好及使用简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数据库 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库
下载PDF
地震预报实用化系统概况
18
作者 周胜奎 申裕 +3 位作者 王贵宣 黄伟 杨满栋 李彦巧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8,共6页
近年来,国家地震局分析中心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有地震预报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为了使这些计算机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为了把这些分散的系统连接在一起,发挥整体效益,我们已把有关的系统连接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整体,称作地震预报实用化系统。... 近年来,国家地震局分析中心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有地震预报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为了使这些计算机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为了把这些分散的系统连接在一起,发挥整体效益,我们已把有关的系统连接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整体,称作地震预报实用化系统。本文介绍此系统的主要构成及主要功能,数据流程及全国数据库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报 计算机 信息系统
下载PDF
地震综合预报对台网调整、优化布局的基本需求
19
作者 罗咏生 张肇诚 +2 位作者 罗兰格 戴淑铃 杨满栋 《地震学刊》 CSCD 1991年第1期2-21,共20页
本文在分析全国地震观测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利用震例资料的研究结果和1989年10月为止的台站资料对全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了评定,从而为全国台网和区域台网调整、优化布局提供了基本技术原则及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 地震 综合预报 台网 调整 布局
下载PDF
使用小震记录模拟大地震的强运动:洛马普列塔主震试验情况
20
作者 A.Frankel 吕培苓 杨满栋 《世界地震译丛》 1998年第2期41-55,共15页
发展了一种用小震记录求和和滤波预报特定地点未来大地震地面运动的简便方法,并用洛马普列塔地震(M=7.0)同一地点的余震(M=3.7~4.0)记录模拟主震强运动试验了这一方法。选用凹凸体破裂模型,其中断层面上平均的均方根应力降不随地震矩... 发展了一种用小震记录求和和滤波预报特定地点未来大地震地面运动的简便方法,并用洛马普列塔地震(M=7.0)同一地点的余震(M=3.7~4.0)记录模拟主震强运动试验了这一方法。选用凹凸体破裂模型,其中断层面上平均的均方根应力降不随地震矩改变而改变。观测谱表明从3级余震直到7级主震的应力降均不变,而地震矩相差约6个量级。每次模拟对一个个余震图引入与传播破裂相对应的时间延迟后求和,并体现方向性和场地响应。模拟方法遵循常数应力降和振幅谱ω^(-2)滚降模型。当与主震滑动速度函数褶积时,余震拐角频率以上的余震和高频能量不减少,这和早期的求和方法有所不司。尽管每次模拟只用一个余震波形,但大多数情况是模拟的主震记录谱(0.6~20Hz)、峰值加速度以及持续时间与观测的强运动记录比较符合。这种一致性表明:主层的场地响应在加速度约0.3g以内保持基本线性特征。求和余震记录表明具有和主震记录一样的依赖于场地的f_(max)值。因此,f_(max)是场地效应,不是主破裂过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小震记录 大地震模拟 地震活动 地震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