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以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为例
1
作者 耿锋 杨瑞召 +4 位作者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微观组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环境、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开阔台地的台内洼地沉积,中上部发育一套厚约12.3 m的深灰色含泥质条带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泥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粒径大、丰度高。核心为早期台缘生屑、团块;包壳厚度大,富含细菌纹层;基质中多充填灰泥、细生屑,普遍发育泥质条带;代表了一种水体搅动及搬运作用不强烈的原地或近距离搬运沉积成因。核形石可分为球状、帽状、板条状、椭球状等四类,以帽状、球状为主。垂向上为三个核形石发育段,单个旋回含量、粒度呈变大趋势。【结论】球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水体搅动和静止相交替状态的环境,板条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低能环境。中15井核形石的产出受奥陶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大辐射影响,具体为丰富的核心物质来源(相邻台缘带生屑、团块)、发育程度高的细菌黏附生长、稳定或弱波动的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有机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形成环境 中15井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西部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作者 陈井瑞 杨瑞召 +3 位作者 韩枫涛 许超 孙梦迪 张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一种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可以缓解由于在地上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助力碳减排社会效益,对于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获... 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一种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可以缓解由于在地上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助力碳减排社会效益,对于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为出发点,介绍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历程、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对我国发布的关于煤炭资源利用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解读。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3个维度对煤炭地下气化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可以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同时,在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确保技术实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基于PESTEL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5个方面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阐述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的不利因素。最后根据PESTEL模型分析结果,从技术、政策和环境3个方面对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性建议。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环境优势,需加强国内高校、企业与能源公司的协同合作,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并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措施,以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实现可持续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开发利用 PESTEL模型 “双碳”目标
下载PDF
产状控制蚂蚁体预测微裂缝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瑞召 李洋 +6 位作者 庞海玲 仇念广 接铭丽 马彦龙 霍超 刘文峰 王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于Petrel和OpendTect两个软件平台,总结出一套在倾角和方位角控制下的蚂蚁体追踪技术,并在油田和煤田进行了微裂缝预测的实例研究。研究认为,蚂蚁体技术在油田勘探上能有效地识别普通方法显示不出的微裂缝,实现断裂系统精细分析和裂... 基于Petrel和OpendTect两个软件平台,总结出一套在倾角和方位角控制下的蚂蚁体追踪技术,并在油田和煤田进行了微裂缝预测的实例研究。研究认为,蚂蚁体技术在油田勘探上能有效地识别普通方法显示不出的微裂缝,实现断裂系统精细分析和裂缝性储层的有效预测;而在煤田勘探中对小断裂有较好识别,并可对煤层导水性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断裂系统 产状控制 蚂蚁追踪 蚂蚁体 储层预测 导水性 倾角控制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微地震监测中的裂缝成像方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瑞召 李德伟 +3 位作者 庞海玲 马天翔 程金浪 孟令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7,共7页
微地震监测是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改造过程中的关键配套技术,但目前国内微地震监测技术还不能直观描绘水力压裂改造储层的裂缝网络。为此,将地面微地震层析成像和细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人工压裂裂缝反演方法——细化地震发射层析成... 微地震监测是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改造过程中的关键配套技术,但目前国内微地震监测技术还不能直观描绘水力压裂改造储层的裂缝网络。为此,将地面微地震层析成像和细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人工压裂裂缝反演方法——细化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方法 (TSET),即将图像处理中的骨架提取算法引入到地面微地震监测结果中,提取能量最强位置的骨架结构来反演压裂裂缝的位置及形态。将该方法应用于河南中牟页岩气区块MY1井的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1)对原始微地震数据进行滤波,应用基于Semblance算法的地震发射层析成像(SET)技术对微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压裂区域储层的能量叠加结果 ;(2)采用克里格网格化将能量图插值为连续的图像,并对网格化结果进行奇异值分解降噪(SVD);(3)应用细化算法提取叠加能量图的骨架结构,得到能直观显示的水力压裂裂缝或裂缝带成像结果。结论认为:(1)水力压裂活动可以改变天然裂缝的应力状态,即激活天然裂缝并在远离作业井段部位诱发破裂,在压裂液无法到达的部位形成新的"诱发破裂裂缝";(2)当压裂裂缝与天然裂缝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时,天然裂缝对人工压裂裂缝会产生延伸诱导作用,反之则产生屏障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裂缝 监测 微地震 地震发射层析成像 细化算法 蚂蚁体 诱发破裂 压裂屏障
下载PDF
页岩气富集带地质控制因素及地震预测方法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瑞召 赵争光 +3 位作者 庞海玲 李聪聪 仇念广 宋向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9-347,共9页
首先对页岩气富集带的地质控制因素及各家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页岩气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评价页岩气量的多少,即资源因素,它决定了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储量的多少,是页岩气资源评价、有利区块优选的关键指标。主要... 首先对页岩气富集带的地质控制因素及各家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页岩气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评价页岩气量的多少,即资源因素,它决定了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储量的多少,是页岩气资源评价、有利区块优选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页岩厚度、有机质(TOC)丰度、干酪根类型、成熟度(Ro)、天然气含量及状态(游离、吸附)等。另一类决定了页岩气能否经济地开采出来,以及产量的高低,即所谓的"核心区"或"甜点"区。包括埋藏深度、页岩本身的矿物成分、脆度、孔隙度(裂缝)、渗透率以及原始地应力大小、方向及差异等。这两类指标共同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和最终产量。因此,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首先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第一类指标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有利区块。在有利区块内,可以利用地震相关技术对第二类指标预测和评价,从中优选出适合钻井和开采的页岩气富集带或"甜点"区。根据对页岩气富集带(甜点)地质控制因素的讨论,可以将页岩气划分为"裂隙"型页岩气藏及"脆性"型页岩气,两种类型均需位于弱应力各向异性区,以便于压裂过程中得到理想的复杂网状裂缝系统。笔者认为,对于"裂隙"型页岩气藏,几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相干体、蚂蚁体、曲率体等)可以很好地刻画断层、隐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对这些成果的解释可以以玫瑰图的方式展示,从而可以揭示该区域的裂缝的主要发育方向及次要方向,进而推断该区的局部主应力方向,为水平井位部署提供依据。而对于"脆性"型页岩气藏,叠前反演技术、叠后反演技术可以揭示低泊松比(υ),纵横波速比等来进行有利目标(甜点)识别。曾经在常规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震技术,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震储层预测 裂缝型页岩气区带
下载PDF
倾角导向体控制的气烟囱识别技术及其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瑞召 李洋 +6 位作者 庞海玲 赵争光 文小龙 邵建欣 孙玉凤 李聪聪 王少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230,共8页
在调研了国内外气烟囱研究成果与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地震解决方案——OpendTect平台提供的基于属性多层感知器(MLP)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方法预测气烟囱的发生概率体,并利用倾角导向体对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倾角控制下的地震气烟囱... 在调研了国内外气烟囱研究成果与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地震解决方案——OpendTect平台提供的基于属性多层感知器(MLP)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方法预测气烟囱的发生概率体,并利用倾角导向体对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倾角控制下的地震气烟囱识别技术,很好地补充并发展了模式识别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通常该技术一方面可以解释运移通道和浅层气成藏的原因;另一方面,形成的气烟囱地震数据体还可以预测源岩的发育情况;此外,对于判别断层封闭性也非常适用。最后应用这一技术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一含油区块的运移通道和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该研究区的断裂发育特征和运移通道类型,总结了油源、通道、储层和盖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倾角控制 多层感知器 人工神经网络 油气运移通道 断层封闭性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三维地震属性及微地震数据在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的综合应用(英文)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瑞召 赵争光 +3 位作者 彭维军 谷育波 王占刚 庄熙勤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157-169,235,236,共15页
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要求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诸多工程问题来获得经济产能。不同类型数据如三维地震和微地震数据所揭示出的储层非均质性能,更深入全面地揭示储层特性并优化钻井和完井程序。本文研究中,首先... 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要求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诸多工程问题来获得经济产能。不同类型数据如三维地震和微地震数据所揭示出的储层非均质性能,更深入全面地揭示储层特性并优化钻井和完井程序。本文研究中,首先利用三维地震曲率属性预测了储层局部应力方向及天然裂缝闭合状态,获得了储层非均质性信息及地质力学性质;利用蚂蚁体预测了储层裂缝网络以及利用曲率和蚂蚁体结合预测了潜在的影响水力裂缝延伸的压裂屏障。其次利用三维地震获得的上述信息指导压裂方案设计及施工参数调整。最后,综合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和微地震成像结果解释了压裂施工过程中出现砂堵的原因,明确了致密砂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及天然裂缝开启闭合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数据 微震 致密气藏 应用 开发 储层预测 致密砂岩 工程问题
下载PDF
多频率域不连续性检测在蚂蚁体追踪断裂中的优选与应用
8
作者 杨素举 张诗杰 +3 位作者 杨瑞召 沈向存 李玉兰 夏永涛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地震解释中展现了对断裂刻画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地震资料质量的限制、输入数据的选择、单一属性的多解性等问题,提高蚂蚁体预测精度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1井区为研究对象...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地震解释中展现了对断裂刻画的优越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地震资料质量的限制、输入数据的选择、单一属性的多解性等问题,提高蚂蚁体预测精度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1井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混沌、方差、最大正曲率属性的本质差异与断裂检测能力;基于广义S变换频谱分解,逐一比较3种属性在不同频率下的不连续性检测效果,并进行蚂蚁追踪与优选;结合产状控制进行RGB融合,形成了一套多频率域、多属性的蚂蚁体追踪解释断裂方法。研究表明,低频混沌属性适用于大断层的解释,中频方差属性可识别中等尺度断裂,高频曲率属性对小尺度断裂反映较好;结合分频与不连续性检测技术的蚂蚁体能多尺度显示工区断裂展布特征与细节,充实地下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多尺度断裂识别 蚂蚁体优选 不连续性检测 频谱分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钻测井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瑞召 王萍 +2 位作者 张志强 陈叔阳 刘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7,共7页
利用钻测井沉积相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孜尔塔格组主要形成于浪控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环境,前滨亚相包括砂滩、沟槽和砂坝3种微相。单井实钻油气显示:砂滩微相含油气性最... 利用钻测井沉积相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孜尔塔格组主要形成于浪控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环境,前滨亚相包括砂滩、沟槽和砂坝3种微相。单井实钻油气显示:砂滩微相含油气性最好,其次为靠近砂滩的沿岸砂坝,处于上临滨的沿岸砂坝尽管物性较差,但由于与下临滨构成频繁的互层,非常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克孜尔塔格组 泥盆系 巴什托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双语教学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瑞召 王占刚 苑春方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双语教学是工科院校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了将常规教学方法与基于团队学习(TBL)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课程双语教学的途径。作者... 双语教学是工科院校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了将常规教学方法与基于团队学习(TBL)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课程双语教学的途径。作者认为,常规方法与TBL教学法的结合可以解决课时与教学内容、专业学习与专业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并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全面学习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及相关领域的国外研究进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地球物理学 团队学习教学法
下载PDF
煤田三维地震采区小断层解释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瑞召 王媛媛 +2 位作者 王兴元 崔凡 刘波 《矿业工程研究》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煤田三维地震采区,现代机械化综采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小断层的精确解释.介绍了煤田三维采区小断层的3种解释方法:彩色变密度剖面识别法、连续的多线对比识别法、断层立体解释法.以山西省寺河煤矿为例,对这3种... 在煤田三维地震采区,现代机械化综采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小断层的精确解释.介绍了煤田三维采区小断层的3种解释方法:彩色变密度剖面识别法、连续的多线对比识别法、断层立体解释法.以山西省寺河煤矿为例,对这3种解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表明,彩色剖面显示技术、倾角控制下的相干体技术,配合断层立体解释技术和连续多线对比识别技术,可以较精确地解决煤田三维采区小断层的预测问题,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层 彩色变密度剖面 连续多线对比 断层立体解释
下载PDF
缝网压裂技术研究及在大庆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瑞召 赵百顺 +3 位作者 赵晓莉 赵争光 王金良 卢昊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5期18-20,共3页
面对低渗透油气藏难于开采的问题,提出了缝网压裂技术的原理及施工过程。缝网压裂技术不同于常规压裂,缝网压裂技术的目的就是开启、延伸和沟通天然裂缝,增大裂缝网络的复杂性和比表面积。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施工时当裂缝内净压力... 面对低渗透油气藏难于开采的问题,提出了缝网压裂技术的原理及施工过程。缝网压裂技术不同于常规压裂,缝网压裂技术的目的就是开启、延伸和沟通天然裂缝,增大裂缝网络的复杂性和比表面积。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施工时当裂缝内净压力大于水平主应力差值时,可在原始裂缝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分支裂缝;对于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施工时的裂缝净压力大于水平主应力差值与岩石的抗张强度之和后,可在岩石本体上形成新的分支缝。主裂缝为缝网系统的主干,分支缝可能延伸一定长度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裂缝方位,最终形成复杂的网装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缝网压裂 裂缝净压力 水平主应力 抗张强度
下载PDF
倾角控制下的三维相干体异常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瑞召 孙志朋 +1 位作者 高朵 罗誉鑫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常规的相干体技术在地震资料较好的区域能突出不连续性,压制连续性,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是,随着油气田勘探已经进入复杂断块隐蔽性油藏阶段,对地质异常体的研究,尤其是对断裂与河道的精细刻画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勘探的成功率。在某... 常规的相干体技术在地震资料较好的区域能突出不连续性,压制连续性,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是,随着油气田勘探已经进入复杂断块隐蔽性油藏阶段,对地质异常体的研究,尤其是对断裂与河道的精细刻画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勘探的成功率。在某些地质情况复杂、倾角较大的地区,利用Opend Tect软件的倾角导向体技术将倾角、方位角引入到三维相干数据体中,将极大地提高解释的精度。这对于复杂条件下精细构造解释,小断层、河道以及地质异常体的精细刻画将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相干体 倾角 方位角 倾角导向体 地质异常体
下载PDF
地面微地震监测致密砂岩储油层水力裂缝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瑞召 秦月霜 +4 位作者 冯洋洋 赵争光 谷育波 孙志朋 罗誉鑫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当前对水力压裂增产进行监测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已被国内油气工业广泛接受。微地震数据可用来评价压裂增产效果,预测储层应力状态以及引导水平井的钻进。在鄂尔多斯一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地表浅埋的12个三分量数字检波... 当前对水力压裂增产进行监测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已被国内油气工业广泛接受。微地震数据可用来评价压裂增产效果,预测储层应力状态以及引导水平井的钻进。在鄂尔多斯一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地表浅埋的12个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组成的稀疏检波器排列观测系统采集了微地震信号,并且利用微破裂向量扫描数据处理技术成功地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了成像。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破裂能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的分析,获得了水力裂缝延伸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和微地震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压穿邻井的原因及其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监测 水力裂缝 相干体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选址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描述
15
作者 杨瑞召 李聪聪 +5 位作者 赵争光 刘颖 仇念广 孙玉风 李娟 魏国骄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年第3期6-8,共3页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有效方法,"强化煤层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使其更加具有实践性,因为可以通过强化煤层气采收收回成本。由于示范项目在证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作业的安全性和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有效方法,"强化煤层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使其更加具有实践性,因为可以通过强化煤层气采收收回成本。由于示范项目在证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作业的安全性和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封存前对示范地区进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表征是适当选址的关键步骤,从长远来说使注入的二氧化碳不至于泄露。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试点区域的地质条件,包括合适的岩性(煤藏,盖层和围岩的条件以及埋藏深度)和构造(断层性质,断裂带等)。通过介绍几种在研究区能有效评估断层和裂缝的地震解释和属性分析技术,最终将有助于为强化煤层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做出决策以及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 强化煤层气开采(ECBM) 选址 地震属性
下载PDF
AVO探测煤层瓦斯富集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以淮南煤田为例 被引量:119
16
作者 彭苏萍 高云峰 +2 位作者 杨瑞召 陈华靖 陈信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5-1486,共12页
以煤层瓦斯富集地质理论为基础,根据煤层瓦斯与常规砂岩储层天然气赋存机理的对比,提出了以煤层割理裂隙为探测目标的煤层瓦斯富集AVO技术预测理论.根据AVO理论模拟,煤层顶面反射振幅通常是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结构煤体在AVO响... 以煤层瓦斯富集地质理论为基础,根据煤层瓦斯与常规砂岩储层天然气赋存机理的对比,提出了以煤层割理裂隙为探测目标的煤层瓦斯富集AVO技术预测理论.根据AVO理论模拟,煤层顶面反射振幅通常是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结构煤体在AVO响应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煤层割理裂隙发育程度的增强,煤层顶面AVO的截距和梯度都会增大;煤层厚度的调谐作用对其AVO特征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淮南煤田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探讨了煤田地震资料AVO的处理和解释方法,认为AVO梯度和伪泊松比反射系数是对煤层割理裂隙发育程度最为敏感的属性,获得了研究区内有工程使用价值的瓦斯突出区预测成果,初步证实了应用AVO技术检测煤层割理裂隙、预测煤层瓦斯富集部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含煤地层 瓦斯富集 淮南煤田
下载PDF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17
作者 杨瑞召 台静琳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年第2期26-28,共3页
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断陷带的中部,是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也是海-塔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之一,东次凹是南贝尔凹陷的三个次级构造单元中的一个。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特征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成六个三级构造单元:... 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断陷带的中部,是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也是海-塔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之一,东次凹是南贝尔凹陷的三个次级构造单元中的一个。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特征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成六个三级构造单元:南部由西向东可划分为西部断鼻带、南部洼槽带和东部断阶带;其北部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北部洼槽带、中央隆起带和断裂构造带。在此基础上认识了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演化阶段及构造变形,这有助于揭示凹陷演化规律,分析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同时对加快南贝尔凹陷的油气勘探进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贝尔凹陷 构造区带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下载PDF
WebGIS在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上的应用
18
作者 杨瑞召 王红萍 郭吉民 《山西建筑》 2006年第8期346-347,共2页
从WebGIS技术入手,在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应用上做了深入地分析研究,首次将WebGIS技术应用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 抽油机井 系统效率 WEBGIS 数据库
下载PDF
CO_(2)驱煤层气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守仁 桑树勋 +7 位作者 吴见 周效志 张兵 杨瑞召 郭建春 刘旭东 张伟祺 李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52-3964,共13页
CO_(2)驱煤层气(CO_(2)-ECBM)工业化应用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国家天然气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立足CO_(2)注入、运移、封存和产出的全过程控制和监测技术需求,结合理论和现场工程实践,提出地质适... CO_(2)驱煤层气(CO_(2)-ECBM)工业化应用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国家天然气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立足CO_(2)注入、运移、封存和产出的全过程控制和监测技术需求,结合理论和现场工程实践,提出地质适配性的CO_(2)-ECBM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表明,构建“分子—微纳米—岩心—近工程—工程”衔接的CO_(2),CH 4和H 2 O多尺度赋存和流动实(试)验体系是揭示CO_(2)-ECBM机理与技术应用的前提。实施CO_(2)-ECBM需综合考虑CO_(2)可注入性、CH 4可增产性和CO_(2)可封存性,结合高精度三维地质和数值模型优选有利井区。CH 4增产效果受CO_(2)注入方式、注入压力、注入速度和井底流压等多因素协同影响,为实现长期增产和有效封存双重目标,提出了包含“阶梯式增注提压、限压注入驱替、气驱水产能抑制、采气井增产、间歇式排采、采气井井场复垦”6个阶段的CO_(2)注-采技术体系。为监测CO_(2)运移和封存效果,形成了涵盖“注入—驱替—封存”全过程的“空-天-地-井”立体监测网络,可通过地表微形变与环境变化遥感监测、近地表被动地震裂缝层析成像、动态多向多分量VSP监测技术和深井实时温压监测装置有效跟踪CO_(2)运移路径。依托上述技术在沁水盆地柿庄TS-634井区实现CO_(2)注入2001.04 t,并有效监测了CO_(2)运移方向和增产效果。上述技术可服务于CO_(2)-ECBM,进一步推动CO_(2)-ECBM工业化进程,需从政策制定、市场机制和需求驱动等多方面综合优化,以期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双碳”战略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CO_(2)压裂 CO_(2)运移 CO_(2)封存 采收率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争光 杨瑞召 +3 位作者 张凯淞 尚优优 龙隆 孙玉凤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4,共6页
阐述了最大主曲率法用于煤层气藏储层裂缝渗透率预测的原理,运用三维地震沿层最大主曲率属性对构造裂缝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裂缝间距、构造最大主曲率值、岩层厚度及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阐述了最大主曲率法用于煤层气藏储层裂缝渗透率预测的原理,运用三维地震沿层最大主曲率属性对构造裂缝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裂缝间距、构造最大主曲率值、岩层厚度及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某区煤层气渗透率预测的结果与测井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在煤层气藏裂缝渗透率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主曲率 煤层气 煤储层 裂缝渗透率 三维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