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空气质量下河南主要城市冬季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雷淼 马嘉晖 +7 位作者 杨璐平 翟凯璐 李甜宁 许可可 陈纯 郭丽 刘丹 闫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6,共12页
为研究不同大气污染水平条件下河南区域PM_(2.5)及其载带金属的浓度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于2020年12月在河南7个主要城市(郑州市、洛阳市、信阳市、安阳市、新乡市、商丘市、许昌市)采集PM_(2.5)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元素Cu、Zn、Pb、Se... 为研究不同大气污染水平条件下河南区域PM_(2.5)及其载带金属的浓度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于2020年12月在河南7个主要城市(郑州市、洛阳市、信阳市、安阳市、新乡市、商丘市、许昌市)采集PM_(2.5)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元素Cu、Zn、Pb、Se、Mn、Fe、As、Mo、Ni、Cd、Al.结果表明,PM_(2.5)中的重金属浓度峰值集中在轻度和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条件,平均浓度顺序Zn>Fe>Al>Mn>Pb>Cu>As>Se>Mo>Cd>Ni.Zn和Fe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8.92 ng·m^(-3)和52.88 ng·m^(-3),两者之和占重金属总浓度的65.88%.重金属富集因子变化趋势与浓度变化趋势相同,Cd元素的富集因子最高(>10),表明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烧源和交通源.健康风险评估显示,所有空气质量条件下均为成年男性的致癌风险最大,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最大.空气质量条件为优时,Mo对暴露于环境中1 h的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 重金属 来源解析 人体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海人酸构建癫痫大鼠模型的剂量探讨
2
作者 郭振宇 胡蝶 +6 位作者 黄凤 杨璐平 盖聪 冯琬迪 冯婧 韩梅 孙红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397-402,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海人酸(KA)致痫效果探索大鼠癫痫模型的最佳注射剂量,为癫痫临床新药开发、日常用药指导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理想的癫痫模型工具。方法 11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 目的 通过比较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海人酸(KA)致痫效果探索大鼠癫痫模型的最佳注射剂量,为癫痫临床新药开发、日常用药指导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理想的癫痫模型工具。方法 11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KA0.5μg组20只、KA 1μg组20只、KA1.5μg组28只和KA2μg组30只,采用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KA复制癫痫模型后,观察各组大鼠的Racine分级和动物死亡率比较癫痫大鼠的造模成功率,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内损伤海马区的病理改变。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注射不同剂量KA模型组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KA 1μg剂量组的造模成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05)。水迷宫实验在定位航行实验中,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第4、5天逃避潜伏期出现明显的延长(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均出现明显损伤(P<0.05),大鼠海马区MAP2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 KA 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相比正常组海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从大鼠的造模成功率相比,注射1μg比其他组有较大优势,所以将癫痫模型脑内注射KA的最佳剂量选定为1μg,为癫痫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酸 癫痫模型 脑立体定位 最佳剂量
下载PDF
麻黄-苍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璐平 盖聪 +4 位作者 周梦琪 马浩洁 张宇昕 张锦坤 孙红梅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79-178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苍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出麻黄-苍术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2019-nCoV的预测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苍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出麻黄-苍术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2019-nCoV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Cytoscape3.7.2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再通过GOEAST、DAVID分别进行GO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共获得麻黄-苍术活性成分32个,潜在作用靶点216个;与2019-nCoV共同靶点48个,关键靶点10个;获得1303条GO生物过程,在细胞生物过程正调控、生物节律调节、细胞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靶点富集较集中;56条KEGG信号通路,靶点在甲型流感、百日咳、肺结核、乙型肝炎等通路上富集较多。结论:麻黄-苍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抗病毒、抑菌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COVID-19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苍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穿山龙总皂苷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璐平 刘方永 +2 位作者 徐凯 王荣荣 高红莉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高、低剂量组(100 mg/kg,50 mg/kg),尼莫地平组(10 mg/kg)。术...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高、低剂量组(100 mg/kg,50 mg/kg),尼莫地平组(10 mg/kg)。术前连续灌胃给药7 d后制备MCAO大鼠模型,术后用Zea Longa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穿山龙总皂苷组能降低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脑梗死范围,升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脑组织的病理形态,降低脑组织中MM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对脑缺血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血清中的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下调脑组织中MMP-2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脑缺血 大鼠 MMP-2
下载PDF
抑郁症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PNNs表达及GABA能神经元功能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宇昕 盖聪 +8 位作者 马浩洁 程翠翠 张锦坤 杨璐平 冯琬迪 周梦琪 赵海虹 胡蝶 孙红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PNNs)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取CUMS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目的:探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PNNs)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取CUMS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PNNs密度以及PNNs与小清蛋白(PV)双标阳性神经元(PNNs+PV+)占PV阳性(PV+)神经元百分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PNNs主要组分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短小蛋白聚糖(Brevican)、GABA主要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mPFC脑区PNNs密度及PNNs+PV+神经元占PV+神经元百分比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PFC脑区中Aggrecan、Brevican及GAD67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造模的抑郁症模型大鼠mPFC脑区PNNs表达及GABA主要合成酶GAD6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层 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 GAD67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干预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梦琪 杨璐平 +5 位作者 马浩洁 程翠翠 张宇昕 张锦坤 盖聪 孙红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21-729,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细胞因子风暴角度探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MSP、SymMap数据库筛选出清肺排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新冠肺炎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STRING...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细胞因子风暴角度探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MSP、SymMap数据库筛选出清肺排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新冠肺炎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再通过OmicShare云平台、David分别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52个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在靶点,17个与炎症相关的核心靶点,主要包含有IL、IFN、TNF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和26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柚皮素和汉黄芩素等;GO富集结果中与炎症相关的生物过程224条,分子功能15条,细胞组成33条;KEGG富集结果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5条,包括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结论:清肺排毒汤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抑制细胞因子风暴,从而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冠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网络药理学 核心靶点
下载PDF
不同时长应激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层CB1及GluA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张宇昕 孙红梅 +5 位作者 盖聪 程翠翠 杨璐平 郭振宇 高誉珊 胡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内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大麻素受体CB1与AMPA受体亚基GluA1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3周模型组给予3周CUMS法造模,4周模型组给予4周CUMS造模,对照组不做...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内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大麻素受体CB1与AMPA受体亚基GluA1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3周模型组给予3周CUMS法造模,4周模型组给予4周CUMS造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进行糖水偏爱、新颖抑制摄食和强迫游泳实验来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PFC脑区突触体中CB1和GluA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经历4周CUMS后糖水偏爱率降低、新颖抑制摄食测试中摄食潜伏期延长,强迫游泳测试中不动时间增加,而经历3周CUMS后大鼠行为学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4周CUMS后抑郁大鼠造模成功。4周CUMS应激后可降低4周模型组mPFC脑区突触体中CB1及GluA1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3周模型组CB1及GluA1表达水平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4周应激后制备抑郁动物模型大鼠最为稳定,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与mPFC脑区中CB1和GluA1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层 CB1 GluA1
下载PDF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宇昕 盖聪 +4 位作者 杨璐平 马浩洁 张锦坤 孙红梅 胡蝶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Proques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ASD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至2...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Proques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ASD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至2020年6月30日。应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病例组2149例,对照组22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等位基因模型(T vs.C,OR=1.51,95%CI:1.15~1.99,P=0.003)、显性模型(TT+CT vs.CC,OR=1.67,95%CI:1.21~2.29,P=0.002)中,MTHFR C677T多态性与ASD发生具有相关性。而在隐性模型(TT vs.CT+CC,OR=1.20,95%CI:0.82~1.76,P=0.340)和纯合子模型(TT vs.CC,OR=1.43,95%CI:0.92~2.22,P=0.113)中MTHFR C677T多态性与ASD易感性无关。种族亚组分析显示,高加索人MTHFR C677T多态性仅在显性模型(OR=1.30,95%CI:1.04~1.63,P=0.024)中与ASD发生相关,而亚洲人在等位基因模型(OR=1.85,95%CI:1.13~3.01,P=0.014)和显性模型(OR=1.99,95%CI:1.18~3.36,P=0.010)中和ASD发病有关。结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ASD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中药超分子化学探讨甘草与难溶性矿物药石膏配伍的科学内涵
9
作者 张瑶芝 皮雯敏 +5 位作者 吴林颖 杨璐平 姚舒畅 张翔 黄雪梅 王鹏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以甘草-石膏(gancao-shigao,GC-SG)药对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超分子化学探讨中医临床应用植物药GC配伍难溶性矿物药SG的科学内涵。①观察GC、SG单煎及共煎液的丁达尔效应、微观形貌并测定其粒径、出膏量和电导率,运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 以甘草-石膏(gancao-shigao,GC-SG)药对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超分子化学探讨中医临床应用植物药GC配伍难溶性矿物药SG的科学内涵。①观察GC、SG单煎及共煎液的丁达尔效应、微观形貌并测定其粒径、出膏量和电导率,运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和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检测GC-SG之间的相互作用。②以等SG质量的可溶性钙盐氯化钙(CaCl2)代替SG与GC共煎探究钙盐含量对水煎剂的影响,结合丁达尔效应、微观形貌、出膏量及电导率进行表征,并运用ITC和IR技术检测二者相互作用;对比研究GC-SG、GC-CaCl2共煎液zeta电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光谱差异,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共煎液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①与单煎液相比,GC-SG共煎液有更明显的丁达尔效应,且电镜下呈均匀球形纳米颗粒,出膏量、电导率等物理表征结果显示共煎促进彼此成分溶出;ITC和IR结果表明GC-SG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初步表明GC-SG共煎促使形成均匀、稳定的中药超分子体系。②以可溶性钙盐代替难溶性SG与GC共煎,出现较单煎液强但散光的光路,zeta电位降低,形成大量聚沉物;出膏量和电导率结果显示共煎较单煎成分溶出减少;ITC、UV-vis和IR结果表明GC与SG、Ca2+之间均有相互作用,GC-Ca2+聚沉物的形成表明大量可溶性钙盐会破坏中药超分子的稳定性;ICP-OES和HPLC结果显示,GC-Ca2+中的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成分明显低于GC-SG,这与随着Ca2+浓度升高形成大量聚沉物,降低GA等有效成分溶出有关。本研究表明GC-SG配伍可形成均匀、稳定的中药超分子体系,以SG中主要成分钙盐为切入点,过量的可溶性钙盐可促使GA等有效成分聚沉,以此揭示GC与难溶性矿物药SG配伍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石膏 难溶性矿物药 中药超分子 可溶性钙盐 配伍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璐平 孙红梅 +5 位作者 盖聪 程翠翠 王旭 马浩洁 张宇昕 张锦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9-1036,共8页
目的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以探讨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多因素复合模拟法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后再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 目的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以探讨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多因素复合模拟法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后再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气拆方组(10.8 g/kg)、活血拆方组(2.2 g/kg)、补阳还五汤组(13.1 g/kg)、辛伐他汀组(10.0 mg/kg),各给药组灌胃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灌胃7 d后取材并检测指标。气虚证、血瘀证及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病证结合模型是否成功;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局部脑血流量(rGB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GBF值、HDL-C水平降低(P<0.05),CHO、TG、LDL-C水平升高(P<0.01),AMPK、p-AMPK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给药7 d后,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补气拆方组气虚证、血瘀证及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rGBF值、AMPK及p-AMPK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1),血清TG水平均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及辛伐他汀组HDL-C水平升高(P<0.05),CHO、LDL-C水平降低(P<0.05,P<0.01);辛伐他汀组、补阳还五汤组及补气拆方组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通过改善脂质代谢状态,调整脑血流,从而发挥防治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方中的补气药和活血药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拆方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脑血流量 脂质代谢 大鼠
原文传递
知母皂苷B-Ⅱ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锦坤 周梦琪 +6 位作者 马浩洁 张宇昕 程翠翠 杨璐平 盖聪 高誉珊 孙红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探讨知母有效成分知母皂苷B-Ⅱ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用MPP+处理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分别采用终浓度为0.3、1.0、3.0μmol/L知... 目的探讨知母有效成分知母皂苷B-Ⅱ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用MPP+处理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分别采用终浓度为0.3、1.0、3.0μmol/L知母皂苷B-II干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拍照检测线粒体活性,Image J软件计算线粒体形态因子、网络分支平均长度及网络分支数,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AT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知母皂苷B-II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上升(P<0.05或P<0.01)、凋亡率降低、线粒体活性提高,形态因子升高、网络分支平均长度及网络分支数增多,拮抗膜电位降低、相对ATP水平均上升、细胞ROS水平均升高(P<0.01),并且观察到知母皂苷B-II中浓度组在拮抗膜电位的降低、提高ATP水平作用更为明显。结论知母皂苷B-II可改善MPP+对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损伤,拮抗膜电位的降低、增加ATP生成、降低ROS产生,修复线粒体网络形态,从而减少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B-Ⅱ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帕金森病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补阴牵正方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梦琪 冯琬迪 +6 位作者 盖聪 马浩洁 赵海虹 张宇昕 张锦坤 杨璐平 孙红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2-1916,共5页
目的:通过对补阴牵正方抗氧化应激减少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凋亡的研究,探讨中药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构建PD细胞模型,将SH-SY5Y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 目的:通过对补阴牵正方抗氧化应激减少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凋亡的研究,探讨中药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构建PD细胞模型,将SH-SY5Y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PP+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和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ROS水平、MDA含量及Cyt 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后,PD细胞模型存活率和SOD活力显著上升(P<0.01),凋亡率、ROS水平、MDA含量及Cyt 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阴牵正方可以改善氧化应激,减少PD细胞模型凋亡,从而发挥对PD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阴牵正方 帕金森病 细胞模型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