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BA处理对水稻根系中后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知建 徐庆国 +2 位作者 朱春生 王旭军 张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2-465,共4页
为探寻超级杂交稻根系早衰的解决方法,采用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三系杂交稻组合)与湘洲8号(常规中稻品种)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于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20mg/L6-苄氨基腺... 为探寻超级杂交稻根系早衰的解决方法,采用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三系杂交稻组合)与湘洲8号(常规中稻品种)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于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20mg/L6-苄氨基腺嘌呤(6-BA)叶面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在孕穗期适当地喷施6-BA,能够增加其不定根数量,在抽穗期喷施能够减缓不定根的衰老,喷施6-BA,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促进前期根系最长根长的增加(后期效果不明显);激素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单株根干重和根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腺嘌呤 水稻 根系
下载PDF
低温下土壤水分对籼稻及粳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知建 成诗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用籼稻品种浙 92 48,湘早籼 2 4号和粳稻品种胆振早稻 ,早雪 ,探讨低温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及与根系活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如下 :低温下籼稻品种湿润处理的增加根数、种子根伸长量、种子根的一次侧根、粗大一次分枝根增加... 用籼稻品种浙 92 48,湘早籼 2 4号和粳稻品种胆振早稻 ,早雪 ,探讨低温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及与根系活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如下 :低温下籼稻品种湿润处理的增加根数、种子根伸长量、种子根的一次侧根、粗大一次分枝根增加数以及根系伤流量优于淹水区 ,并且籼稻品种少于粳稻品种 ,根系生理活性的大小与根的生长量具有密切关系 .恢复常温后的增加根数、剪根移栽后的发根数、伤流量的恢复程度也以湿润处理的为优 ,这与低温时根的生长及伤流量的变化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认为在根的生长界限温度条件下 ,由于湿润处理增加了分枝根的数量 ,特别是粗大分枝根的数量 ,提高了根的生理活性维持能力 ,这与低温处理后生长恢复的优势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伤流强度 低温 土壤水分 根系生长 生理活性
下载PDF
湖南省杂交水稻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Ⅱ.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生态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知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15-324,共10页
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因海拔、纬度和季节而异。海拔在500~1300m之间,全生育期天数与海拔呈直线回归关系;播种至齐穗天数,海拔在730 m以下的变化较小,海拔升高,变化增大,无论早、晚稻,随纬度增加,齐穗期推迟,每度的延迟率为1.68~2.51 d,... 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因海拔、纬度和季节而异。海拔在500~1300m之间,全生育期天数与海拔呈直线回归关系;播种至齐穗天数,海拔在730 m以下的变化较小,海拔升高,变化增大,无论早、晚稻,随纬度增加,齐穗期推迟,每度的延迟率为1.68~2.51 d,杂交晚稻略大于早稻,不同播期间的生育日数变化较大,不同组合间也有差异;以播种至幼穗分化阶段的变异最大,齐穗至成熟阶段次之,穗分化阶段较为稳定,杂交稻生育期间的有效积温值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 m,齐穗和成熟所需积温值分别减少20~40℃和35~55℃;不同栽培季节,不同纬度及年份间的积温值差异较大,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几个杂交稻组合生长发育的气象生态模式,并结合各地的气候生态条件进行生育期预测,确定了湖南省不同稻作区杂交稻的安全栽培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候因子 气候影响 适应性 湖南
下载PDF
湖南省常绿草坪建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知建 向佐湘 +1 位作者 张志飞 陈仕贵 《作物研究》 2006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2003年于长沙开展了在杂交狗牙根(Cynd on d acty lon×C.transvad lensis)天堂草328草坪上交播冷季型草种草地早熟禾(P oa p ra tensisL.)自由2号与匍茎翦股颖(A g rostis stolon if era L.)L 93的试验,观测草坪质地、色泽、青绿... 2003年于长沙开展了在杂交狗牙根(Cynd on d acty lon×C.transvad lensis)天堂草328草坪上交播冷季型草种草地早熟禾(P oa p ra tensisL.)自由2号与匍茎翦股颖(A g rostis stolon if era L.)L 93的试验,观测草坪质地、色泽、青绿期、草坪密度、种群数量,并对草坪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上述草种混播可以建成常绿草坪,草坪综合质量极佳,为草坪过渡带地区建植常绿草坪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草坪 建植 杂交狗牙根 草地早熟禾 匍茎翦股颖
下载PDF
早晚稻混栽(播)技术体系及综合效益研究——Ⅲ.栽培处理对早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杨知建 余铁桥 +3 位作者 陈焕承 邹应斌 肖光玉 杨友才 《作物研究》 1993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研究了早晚稻混栽中不同密度和插植规格及早稻的收获高度、晚稻的施肥时期对早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早稻群体的分蘖发生速度以宽行密植的较快,有效穗数多。密度相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插植的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较... 本文研究了早晚稻混栽中不同密度和插植规格及早稻的收获高度、晚稻的施肥时期对早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早稻群体的分蘖发生速度以宽行密植的较快,有效穗数多。密度相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插植的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较高:(2)早稻收获前7d追施氮肥,可促进晚稻分蘖的发生。早稻收获时留桩20cm,混栽晚稻的分蘖发生速度快于撩穗收获的,且有效穗数多,但每穗的结实粒数少,穗型小;(3)从产量水平来看,以早稻收获前7d追肥、留柱高20cm收获的晚稻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作 早稻 晚稻 栽培
下载PDF
早晚稻混栽(播)技术体系及综合效益研究——Ⅳ.不同留桩高度对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杨知建 余铁桥 陈焕承 《作物研究》 1993年第4期5-8,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1)混裁早稻比单作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减少。(2)早稻收获时留桩10cm晚稻的分蘖发生速度快,有效穗数较多,抽穗整齐一致,产量较高;留柱30cm以上,晚稻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增多,产量潜力大,但抽穗整齐度较差。
关键词 水稻 晚稻 混栽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4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王久荣 李盛华 夏艳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782,共5页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茶园连续4年进行稻草覆盖与白三叶草间作对茶园地温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位相滞后现象,与茶树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各阶段的最适温度非常吻合.稻草覆盖与白三叶草间作改变了...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茶园连续4年进行稻草覆盖与白三叶草间作对茶园地温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位相滞后现象,与茶树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各阶段的最适温度非常吻合.稻草覆盖与白三叶草间作改变了土壤热量交换层(地表层)的性质,具有升温时降温和降温时增温、保温的双向动态调控作用,降低了日较差,增强了同一土层温度的稳定性,其调控效果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13:00>19:00>7:00,降温大于增温和保温,降温幅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增温和保温随气温的下降而加强,间作白三叶草的降温效果大于稻草覆盖,保温效果则相反.茶园地温时空变化转换点得到调节,显著地降低了有害高温的出现次数,明显地降低了持续高温期的土壤温度,有效地缩短了极限高温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地温 稻草覆盖 白三叶草间作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不同类型镉积累水稻细胞镉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和分子分布 被引量:51
8
作者 于辉 杨中艺 +1 位作者 杨知建 向佐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21-2226,共6页
利用水培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和凝胶过滤等技术,研究了水稻根和叶中镉的化学结合形态及其亚细胞和分子分布,比较了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和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升... 利用水培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和凝胶过滤等技术,研究了水稻根和叶中镉的化学结合形态及其亚细胞和分子分布,比较了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和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升高,根和叶亚细胞镉含量显著上升,大部分镉积累在细胞壁(FⅠ)和细胞可溶部分(FⅢ).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根和叶中可溶部分镉含量显著高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根和叶各种形态镉中,以氯化钠提取态占优势,其次是醋酸提取态,盐酸提取态镉含量最低.与"广源占No.3"相比,"珍桂矮"中迁移性较强的去离子水和乙醇提取态镉比例较高.凝胶过滤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水稻可溶部分镉的出峰位置与样品流份中可溶性蛋白的出峰位置大致相同.可溶部分中的镉大多与分子量为3 kD的物质结合,属于植物鳌合肽(PCs)或低分子量物质."广源占No.3"根系中镉与PCs配合的组分(Cd-PCs)含量远小于"珍桂矮"."广源占No.3"细胞可溶部分较低的镉含量以及根系中较少的Cd-PCs形成量,降低了镉的移动及其向地上部转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形态 亚细胞 分子分布
下载PDF
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收割管理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余红兵 杨知建 +3 位作者 肖润林 张树楠 刘锋 向佐湘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4-299,共6页
为了探讨水生植物收割对沟渠湿地氮、磷去除的影响。在生态沟渠中选用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狐尾藻和灯心草为试验材料,对其氮、磷吸收能力以及收割和不收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氮、磷吸收量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水生... 为了探讨水生植物收割对沟渠湿地氮、磷去除的影响。在生态沟渠中选用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狐尾藻和灯心草为试验材料,对其氮、磷吸收能力以及收割和不收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氮、磷吸收量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水生美人蕉值最高,其氮、磷吸收量峰值分别为75.97和13.52g/m2;多次收割收获的生物量、总氮、总磷量均是单次收割的几倍,其变化范围为3.62~6.72倍;除黑三棱外,收割措施能够提高湿地底泥氮、磷的去除率。各植物收割区的底泥氮、磷削减率一般在1月份时达到最大值,5种植物的平均总氮、总磷削减率均依次为:水生美人蕉>狐尾藻>铜钱草>灯心草>黑三棱。因此,合适的收割措施既能转移出植物中的营养物质,又能利于植物的恢复和生长,提高底泥氮、磷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水生植物 收割
下载PDF
五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生态沟渠氮、磷吸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余红兵 肖润林 +2 位作者 杨知建 张树楠 刘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802,共5页
为明确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吸收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生态沟渠中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狐尾藻和灯心草为试验植物,对5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吸收、累积的氮、磷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生物量有差异,平均... 为明确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吸收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生态沟渠中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狐尾藻和灯心草为试验植物,对5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吸收、累积的氮、磷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生物量有差异,平均总生物量在1.10~2.43kg/m2之间,其中以水生美人蕉的生物量最大,达2.43kg/m2。5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的氮、磷浓度分别在8.41~20.67g/kg和1.41~3.40g/kg之间,狐尾藻氮、磷浓度最高;而地下部分的氮、磷浓度分别在4.41~10.47g/kg及1.08~1.90g/kg之间,不同水生植物间差异显著,以狐尾藻氮浓度和铜钱草磷浓度为最高;地上部分氮、磷累积量的变化范围分别7.40~28.23g/m2和1.13~4.49g/m2,其中以水生美人蕉对氮的累积量为最大,狐尾藻对磷的累积量为最大。5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氮、磷累积量均高于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收割后,5种水生植物单次可带走氮、磷分别在7.40~28.23g/m2和1.13~4.49g/m2,水生美人蕉带走的氮最多;全年可带走的总氮和总磷量分别为20.34~109.12g/m2a和3.41~17.95g/m2a,狐尾藻带走的最多。水生植物地上部分通过收割的方法可有效去除沟渠中的氮磷,还能解决水生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态沟渠 生物量 吸收效果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丘陵茶园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任全 单武雄 +3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徐华勤 罗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0,共3页
2006年在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茶园(施肥试验从2002年开始实施)开展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5年的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的呼吸强度,并显著增强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间... 2006年在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茶园(施肥试验从2002年开始实施)开展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5年的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的呼吸强度,并显著增强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间种三叶草能明显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纯施有机肥也能增强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纯施用化肥和完成不施肥不利于土壤生物的活动,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等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都低于全部施有机肥、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和间种三叶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茶园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酶 土壤呼吸强度
下载PDF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的调控效果 被引量:35
12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4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李盛华 夏艳珺 汤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125,共6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覆盖与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和其他生态因子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年动态变化可分为饱和稳定期(2~6月)、急剧... 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覆盖与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和其他生态因子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年动态变化可分为饱和稳定期(2~6月)、急剧下降期(7~10月)和逐步回升期(11月至次年1月)3个时期,与茶树的全年生长发育时期(春茶采摘期、夏秋茶采摘期及休眠越冬期)的需水规律非常吻合;随着土层的加深,茶园土壤的含水量逐渐增大,变异幅度减小,在高温干旱和持续干旱时期,各层次的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0~20 cm的表土层下降趋势明显,20~40 cm,40~60 cm土层下降缓慢,且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分别滞后了8 d和13 d;间作白三叶和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调控效果表现为:提高了关键土层(0~20 cm)和关键时期(4~10月春夏秋茶采摘期)的土壤水分,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同时加强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产量,清耕、白三叶间作和稻草覆盖的产量分别为149.08 g/m2,199.75 g/m2和188.12 g/m2,其中以间作白三叶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覆盖 白三叶间作 土壤含水量 调控效果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狗牙根激素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勇 娄燕宏 +3 位作者 杨知建 向佐湘 徐庆国 胡龙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以杂交狗牙根品种天堂419,天堂328,老鹰草,运动百慕大和普通狗牙根品种保定狗牙根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人工模拟昼夜温度为适温(30℃/25℃)、亚适温(18℃/10℃)、冷害(8℃/4℃)和冻害(4℃/-4℃)等4种梯度降温冷驯化条件下,低温胁迫对狗牙... 以杂交狗牙根品种天堂419,天堂328,老鹰草,运动百慕大和普通狗牙根品种保定狗牙根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人工模拟昼夜温度为适温(30℃/25℃)、亚适温(18℃/10℃)、冷害(8℃/4℃)和冻害(4℃/-4℃)等4种梯度降温冷驯化条件下,低温胁迫对狗牙根叶片细胞膜稳定性、叶绿素含量、内源激素(ABA、IAA,GA3和tZR)以及可溶性糖、淀粉、果聚糖、总非结构性糖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狗牙根叶片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而IAA,GA3和tZR含量均下降;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糖、果糖和总非结构性糖含量在5个品种中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不同品种在冷驯化过程中不同温度处理下其变化差异较大,如天堂328、老鹰草和运动百慕大的淀粉含量下降;天堂419的淀粉含量变化不大,而保定狗牙根的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各生理指标的变化,5个狗牙根品种的抗寒能力强弱为:保定狗牙根最弱,而天堂419,老鹰草、天堂328和运动百慕大耐寒能力依次较强。低温胁迫下积累或维持较高的内源激素ABA、GA3、IAA、tZR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果聚糖可能是耐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这些代谢物的积累或维持有助于狗牙根细胞内渗透平衡和细胞膜稳定性的维持,延缓叶片的枯黄衰老和诱导抗性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了狗牙根品种的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品种 低温胁迫 内源激素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强 刘宁芳 +3 位作者 向佐湘 杨知建 蒋元利 胡龙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7-76,共10页
以两个耐盐碱性差异较大的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Midnight,耐盐碱性强)和‘旅行者Ⅱ号'(VoyagerⅡ,耐盐碱性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生长箱水培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两种条件下,盐碱胁迫对早熟禾生长、电导率、叶绿素、光合特性... 以两个耐盐碱性差异较大的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Midnight,耐盐碱性强)和‘旅行者Ⅱ号'(VoyagerⅡ,耐盐碱性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生长箱水培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两种条件下,盐碱胁迫对早熟禾生长、电导率、叶绿素、光合特性、脯氨酸和有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早熟禾两个品种的生长率下降,叶片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尤其是在碱胁迫下,但在耐性强的品种中变化程度均小于耐性弱的品种;两个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主要在盐胁迫下升高,碱胁迫下无显著变化甚至下降;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为草酸,且仅在碱胁迫下升高;盐碱胁迫下草酸在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根系在碱胁迫下;叶片和根系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在盐胁迫下无显著变化,在碱胁迫下则显著升高,其中‘午夜'显著高于‘旅行者Ⅱ号'。由此可见,碱性盐比中性盐对草地早熟禾的伤害更大,中性盐胁迫下主要以积累脯氨酸等物质来调节渗透压,而在碱性盐胁迫下主要通过加强有机酸的代谢、积累和分泌来调节植株体内和根际环境的p H值;耐盐碱的品种在盐碱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和有机酸代谢,提高了植株内和根际环境p H的调节能力,因此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盐碱胁迫 有机酸 生理代谢
下载PDF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 被引量:30
15
作者 余红兵 王仁才 +1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4,357,共5页
分析、测定了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126片柑橘园的植株叶片和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柑橘园植株叶片营养状况整体较好,柑橘叶片N,P,Mg,Ca,Fe,Mn等元素含量适宜,K含量严重缺乏,Cu,Zn含量不同程度缺乏.柑橘园土壤存在酸性过强、有效F... 分析、测定了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126片柑橘园的植株叶片和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柑橘园植株叶片营养状况整体较好,柑橘叶片N,P,Mg,Ca,Fe,Mn等元素含量适宜,K含量严重缺乏,Cu,Zn含量不同程度缺乏.柑橘园土壤存在酸性过强、有效Fe含量较高、交换性盐基(Ca,Mg,K)含量严重偏低的问题;土壤有机质,速效P,水解N含量适宜,而有效Cu,Zn含量缺乏.探讨了柑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土壤相应养分的质量分数很少存在显著相关,而叶片K,P,Ca,Fe,Mn,Zn质量分数与土壤多种养分质量分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土壤养分与叶片元素含量间关系的复杂性.土壤P与叶片P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在生产中应讲究P肥施用,也表明土壤分析与叶片分析在营养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片 土壤 环境移民示范区 桂西北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2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李盛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降温及降温时保温的综合动态调控效果,增加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有效缩短高温和干旱时间,改善茶叶品质,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增幅为39.04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稻草覆盖 土壤环境 茶叶品质 茶叶产量 亚热带丘陵区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红壤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华勤 肖润林 +4 位作者 杨知建 宋同清 夏艳君 罗文 李盛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9-1013,共5页
研究了经过4年不同培肥措施后红壤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变化。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后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间作三叶草以及全施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均有明显提高;全年土壤微生物量碳年变化都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且在不同... 研究了经过4年不同培肥措施后红壤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变化。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后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间作三叶草以及全施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均有明显提高;全年土壤微生物量碳年变化都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且在不同时期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不同;与对照(CK)相比,稻草覆盖+100%有机肥(T1)、稻草覆盖+75%有机肥+25%化肥(T2)、稻草覆盖+50%有机肥+50%化肥(T3)、稻草覆盖+25%有机肥+75%化肥(T4)、100%化肥(T5)和间作三叶草+不施肥(T6)土壤微生物量碳全年平均值分别高出17·05%、32·38%、32·05%、24·30%、26·23%和24·63%,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活性有机质、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不显著;与单施化肥和全量投入有机物料相比,有机物和化肥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不同培肥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遮荫处理对丘陵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付晓青 陈佩 +2 位作者 秦志敏 肖润林 杨知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0-46,共7页
以遮光率分别为75%、56%和30%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可有效改善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与不遮光茶园相比,75%、56%和30%遮光率处理的茶... 以遮光率分别为75%、56%和30%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可有效改善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与不遮光茶园相比,75%、56%和30%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降低,日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低1.7℃、1.1℃、0.7℃,日平均地表温度分别比对照低8.2℃、5.7℃、3.5℃,日平均5cm土壤温度分别低5.4℃、3.4℃、2.3℃。空气相对湿度则分别比对照高2.7%、1.6%、0.9%。75%遮光率处理与空白达显著差异,新梢1芽3叶含水量比对照高21.8%,第3片成熟叶的平均叶面积比对照高8.96cm2。75%和56%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呈现单峰曲线,30%遮光率处理和不遮光处理的茶园为双峰曲线,各处理全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56%遮光率>75%遮光率>30%遮光率>不遮光。同时,蒸腾速率随遮荫率的增加而上升,56%和75%遮荫率下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30%和未遮荫处理茶园则呈双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丘陵茶园 光合有效辐射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下载PDF
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9
作者 王旭军 徐庆国 杨知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187-190,210,共5页
总结了近年有关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衡量水稻叶片衰老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变化以及水稻叶片衰老调节等研究成果,进而对今后水稻叶片衰老研究中着重应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衰老生理 水稻叶片 生理生化指标 量水 生理机制 调节 研究进展 问题 变化 衡量
下载PDF
花叶芦竹光合特性日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红兵 曾磬 +3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张树楠 赵志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以生态沟渠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为材料,采用便携式CID–340光合仪,在晴朗天气测定花叶芦竹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温(Tl)、叶周围气温(Ta)和蒸腾速率(Tr)等... 以生态沟渠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为材料,采用便携式CID–340光合仪,在晴朗天气测定花叶芦竹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温(Tl)、叶周围气温(Ta)和蒸腾速率(Tr)等影响因子,对花叶芦竹光合特性日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花叶芦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峰值为19.76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主要受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叶温和气温的影响;③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也是影响花叶芦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且胞间CO2浓度的影响比蒸腾速率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芦竹 光合特性 挺水植物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