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小鼠CD4^(+)T细胞的脂质组学研究
1
作者 张小雨 谭海波 +2 位作者 黄敏仪 贝伟剑 杨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4^(+)T免疫细胞纯度,LC-MS/MS技术检测CD4^(+)T免疫细胞非靶向脂质组学,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C-MS法检测出463个代谢产物;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代谢组分明显分离;筛选出24种差异代谢物。KEGG及富集分析可知差异代谢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紊乱。结论:CD4^(+)T细胞磷脂类代谢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DKD CD4^(+)T细胞的磷脂类代谢可能是DKD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糖尿病肾病 脂质组学 磁珠分选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通过TLR4/NF-κB通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2
作者 林子扬 林泉酉 +5 位作者 刁礼聪 陈洁雯 陈耿娜 杨祎琦 贝伟剑 郭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Normal)组、模型(Model)组、FTZ低剂量(FTZ-L)组、FTZ中剂量(FTZ-M)组、FTZ高剂量(FTZ-H)组和阳性对照(Positive con... 目的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Normal)组、模型(Model)组、FTZ低剂量(FTZ-L)组、FTZ中剂量(FTZ-M)组、FTZ高剂量(FTZ-H)组和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组,每组8只。Normal组和Model组灌胃给予0.5%CMC-Na,FTZ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1、2 g·kg^(-1)的FTZ混悬液,Positive control组给予1.3 mg·kg^(-1)的醋酸泼尼松龙。所有动物进行灌胃给药1周后,采用腹腔注射LPS(5 mg·kg^(-1))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6 h后取血和肝脏标本。采用酶标仪测定血清ALT、AST、TNF-α、IL-1β、IL-6、IL-8、IL-17和内毒素水平;HE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性粒细胞(Ly-6G+)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p-NF-κB、IκB和p-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odel组相比,FTZ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ALT、AST、TNF-α、IL-1β、IL-6、IL-8、IL-17和内毒素水平,改善肝静脉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Ly-6G+中性粒细胞数量,抑制TLR4、p-NF-κB和p-IκB蛋白的表达。结论FTZ能有效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毒素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 脂多糖 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炎症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骨、生殖系统组织病理学与形态计量学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祁珊珊 王永吉 +3 位作者 庞田田 杨祎琦 吴婕 辛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生殖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和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将40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20只实施卵巢去除手术,20只实施假手术。术后3个月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抽取7只,解剖后进行胫骨、股骨、子宫和阴道组织样品...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生殖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和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将40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20只实施卵巢去除手术,20只实施假手术。术后3个月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抽取7只,解剖后进行胫骨、股骨、子宫和阴道组织样品的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观察。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胫骨、股骨、子宫和阴道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组大鼠胫骨、股骨干骺端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平均厚度均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去势组骨小梁间距较假手术组增大(P<0.05);去势组大鼠子宫萎缩,子宫管径、子宫黏膜上皮厚度、子宫肌层厚度、以及子宫腺数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阴道黏膜上皮的厚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去除卵巢后3个月大鼠呈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生殖系统萎缩等。结论去卵巢大鼠除骨组织结构改变外,子宫和阴道组织学形态变化证实雌性动物子宫、阴道黏膜的形态受雌激素的直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 大鼠 生殖系统 组织病理学 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去卵巢法建立SD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手术探讨 被引量:22
4
作者 祁珊珊 杨祎琦 +1 位作者 庞田田 王永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9,共3页
以维生素D类药物防治SD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探讨了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一种手术方法。试验对21只3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了去除卵巢的手术,手术均采用腹正中切口,以利于卵巢的摘除。试验结... 以维生素D类药物防治SD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探讨了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一种手术方法。试验对21只3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了去除卵巢的手术,手术均采用腹正中切口,以利于卵巢的摘除。试验结果表明,该卵巢去除方法具有切口小,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文中归纳了卵巢去除手术的操作程序、术后护理,以及注意事项等,讨论了利用大鼠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关键技术环节,为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工作提供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大鼠 卵巢去除术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中的定位表达分析
5
作者 程佳 刘少伟 +2 位作者 曹婉莹 杨祎琦 姚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为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中的定位与表达,研究维生素D系统与肠道发育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 PCR)、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 目的为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中的定位与表达,研究维生素D系统与肠道发育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 PCR)、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的检测技术,对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中VDR定位表达做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 VDR的mRNA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组织中的表达在其出生的第21天达到峰值。此外,VDR主要分布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胞质中。对组织样品的WB检测显示,C57BL/6小鼠十二指肠发育过程中,VDR没有发生明显的核转位。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VDR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为了解和完善VDR在肠道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十二指肠 表达 小鼠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在体外培养SD大鼠脂肪细胞中的表达
6
作者 程佳 杨祎琦 庞田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了探索维生素D受体(VDR)在SD大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SD大鼠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别在细胞生长至单层汇合后的第0、4、8、12、16天收集细胞样品。对VDR和脂滴进... 为了探索维生素D受体(VDR)在SD大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SD大鼠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别在细胞生长至单层汇合后的第0、4、8、12、16天收集细胞样品。对VDR和脂滴进行荧光染色,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VDR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采用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VDR表达量。结果显示,随SD大鼠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中脂滴逐渐增加,V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与脂质积累过程呈负相关性,表明VDR的表达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可能以负反馈的调节机制参与了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脂肪细胞 脂滴 SD大鼠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方法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祎琦 程佳 王永吉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5-50,共6页
建立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人十二指肠组织中VDR进行测定。采用石蜡包埋的方法对组织进行永久性固定、并制作组织石蜡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方法鉴定组织形态结... 建立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人十二指肠组织中VDR进行测定。采用石蜡包埋的方法对组织进行永久性固定、并制作组织石蜡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方法鉴定组织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利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方法对组织中VD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确定抗体使用最佳浓度范围并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人十二指肠VDR在绒毛上皮细胞的胞质中高表达,一抗D-6的最佳稀释比率为1∶100,二抗A594的最佳稀释比率为1∶250,抗原最佳复性条件为0.01 mol/L p H 6.0柠檬酸缓冲液中850 W功率微波煮沸20 min。按照此方法制作的石蜡切片组织形态结构完整,VDR染色特异性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维生素D受体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海波 张小雨 +4 位作者 任宇晴 杨祎琦 贝伟剑 兰天 郭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27-3136,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ufang Zhenzhu Tiaozhi Capsule,FTZ)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Comparativ...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ufang Zhenzhu Tiaozhi Capsule,FTZ)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STRING 11.0和DAVID 6.8数据库,综合分析FTZ在DKD中的潜在作用靶点;其次采用链脲佐菌素合并高脂饮食诱导的DKD模型小鼠为载体,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尿蛋白、肌酐、肾脏病理及潜在靶点的蛋白表达,初步验证FTZ改善DKD的作用机制。结果生物信息学初步筛选出FTZ干预DKD的潜在靶点为STAT3、PI3K及AKT等。动物实验进一步发现FTZ能有效降低DKD小鼠空腹血糖(P<0.05)、尿蛋白(P<0.01)、肌酐(P<0.01),缓解肾脏病理损伤,下调肾脏组织中PI3K、p-AKT和STAT3的表达(P<0.05)。结论FTZ改善DK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及STAT3信号通路相关。本研究初步探讨了FTZ干预DKD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防治DKD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PI3K/AKT通路 STAT3
下载PDF
大鼠清醒状态下单人尾静脉注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婉 杨祎琦 +3 位作者 王若绮 韩晓东 徐方方 刘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为了介绍大鼠清醒状态下单人尾静脉注射方法及操作技巧,并观察在该种方法指导下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采用经验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进行单人尾静脉注射,观察第1针成功只数(率)、穿刺成功只数(率)及完成时间。... 为了介绍大鼠清醒状态下单人尾静脉注射方法及操作技巧,并观察在该种方法指导下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采用经验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进行单人尾静脉注射,观察第1针成功只数(率)、穿刺成功只数(率)及完成时间。结果显示,第1针成功9只,成功率90%;穿刺成功10只,总成功率100%;固定及注射时间平均89 s。表明借助大鼠固定器进行单人操作,简单易学,成功率高,可重复,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尾静脉注射 单人 固定器
下载PDF
田黄方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敏仪 陈可纯 +3 位作者 罗朵生 贝伟剑 杨祎琦 郭姣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探究田黄方(THF)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田黄方组,高脂饮食诱导5个月及给药干预6周;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情况;生化检测试剂盒检... 目的探究田黄方(THF)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田黄方组,高脂饮食诱导5个月及给药干预6周;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情况;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肾脏匀浆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状态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小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原位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检测PI3K、p-AKT、Bax、Cleaved 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球囊黏连,肾脏TC、TG、LDL-C、LDH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亦显著增加,抗凋亡通路蛋白PI3K、pAKT、Bcl2和Bcl2/Bax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THF组可有效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并显著抑制高脂诱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THF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黄方 高脂饮食 肾损伤 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张玉珍 黄敏仪 +2 位作者 陈可纯 蔡永铭 杨祎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5-2522,共8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4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12月龄后分成普通饮食组(N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HFHFD),每组6只,普通饮食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饲喂高...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4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12月龄后分成普通饮食组(N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HFHFD),每组6只,普通饮食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饲喂高脂高果糖饲料,18月龄取眼球,左眼球用眼球固定液固定,右眼球冻存备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表达,采用免疫荧光(IF)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p-ACC、p-AMPK、SR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视网膜组织出现视杆和视椎层厚度不均匀,局部增生,延伸入外颗粒层,细胞排列疏松等现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p-AC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SREB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p-AMPK和p-A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R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脂高果糖饮食可诱导老年小鼠视网膜病变,抑制AMPK的活化,降低p-ACC的表达,升高SREBP1的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高脂高果糖饮食影响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果糖饮食 视网膜损伤 脂质沉积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三醇通过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减轻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碧丹 王晓婉 +4 位作者 王思玉 杨祎琦 王凯 徐鹏 刘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目的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雷公藤内酯三醇对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及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三醇组。雷公藤内酯三醇(28 mg·kg^... 目的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雷公藤内酯三醇对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及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三醇组。雷公藤内酯三醇(28 mg·kg^(-1))灌胃预处理7 d,最后1次灌胃后,单次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1 mg·kg^(-1))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使用苏木素-伊红(HE)综合评估小鼠的肝损伤程度;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脏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肝脏氧化应激状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评估炎症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氧合酶(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实验中,给予雷公藤内酯三醇(200μg·mL^(-1))及雷公藤甲素(80 ng·mL^(-1))干预小鼠正常肝细胞(alpha mouse liver 12,AML12)24 h,观察相关指标变化。CCK-8法确定雷公藤甲素的模型复制条件和雷公藤内酯三醇的给药浓度并观察AML12细胞的形态变化。ELISA及化学试剂盒检测AML12细胞中IL-10、IL-6、ROS、GSH、MDA和SOD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L12细胞核Nrf2、细胞Keap1、HO-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雷公藤内酯三醇及雷公藤甲素与Keap1进行分子对接观察药物靶点。结果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三醇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ROS(P<0.05)、MDA(P<0.01)水平明显降低,GSH(P<0.05)、SOD(P<0.01)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肝脏组织中细胞核Nrf2、HO-1、NQO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在细胞水平上,确定雷公藤甲素复制AML12细胞损伤模型的浓度为80 ng·mL^(-1),雷公藤内酯三醇给药浓度为200μg·mL^(-1);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内酯三醇(100~400μg·mL^(-1))明显提高了AML12细胞的活力(P<0.05,P<0.01),明显改善了AML12细胞的形态,AML12细胞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ROS(P<0.01)、MDA(P<0.05)水平明显降低,GSH(P<0.05)、SOD(P<0.01)水平明显升高,AML12细胞中细胞核Nrf2(P<0.01)、HO-1(P<0.05)、NQO1(P<0.05)水平明显升高。雷公藤内酯三醇和雷公藤甲素与Keap1结合能相当,最小结合能分别为-9.7 kJ·mol-1和-9.4 kJ·mol-1。结论雷公藤内酯三醇可以在一定程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三醇 雷公藤甲素 肝损伤 Nrf2/Keap1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 小鼠 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与糖尿病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佳 杨祎琦 王永吉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8期634-637,共4页
维生素D(vitamin D)属于脂溶性甾醇类化合物,其不仅能够调节机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且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由于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它的缺乏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流行病学... 维生素D(vitamin D)属于脂溶性甾醇类化合物,其不仅能够调节机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且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由于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它的缺乏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缺乏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在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佳 杨祎琦 +2 位作者 祁珊珊 魏夏媛 王永吉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定位及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a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对正常SD雌鼠和SD雄鼠的内脏、皮下和肾...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定位及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a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对正常SD雌鼠和SD雄鼠的内脏、皮下和肾周的脂肪组织,进行形态学分析和VDR定位研究;同时提取各脂肪组织的RNA,利用RT-PCR技术定量分析大鼠各脂肪组织间VDR的表达差异。[结果]大鼠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在形态学上具有一定的差异;VDR主要集中分布在大鼠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VDR基因在雌雄SD大鼠各个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为脂肪细胞的分化以及VDR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为今后肥胖的发病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脂肪组织 大鼠
原文传递
SD大鼠维生素D受体真核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15
作者 杨祎琦 程佳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151,共6页
[目的]构建SD大鼠维生素D受体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将其在癌细胞中表达及分析不同癌细胞VDR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从p UC18-rat-VDR质粒载体上通过PCR扩增得到了大鼠VDR片段全长,并构建CD513-VDR-EGFP真核超表达载体;经常规... [目的]构建SD大鼠维生素D受体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将其在癌细胞中表达及分析不同癌细胞VDR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从p UC18-rat-VDR质粒载体上通过PCR扩增得到了大鼠VDR片段全长,并构建CD513-VDR-EGFP真核超表达载体;经常规PCR、XbaⅠ和Bam 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提取重组质粒CD513-VDR-EGFP并进行细胞转染。利用Western Blot和q PCR方法分析蛋白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单独转染CD513-EGFP和单独转染CD513-VDR-EGFP的293T细胞和He La细胞表达强烈的绿色荧光蛋白,并检测到蛋白及基因表达差异性的存在。[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CD513-VDR-EGFP并在目的细胞中过表达(P<0.01),本底水平表达的VDR在He La细胞中的表达略高于293T细胞(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超表达载体 CD513 癌细胞
原文传递
阿霉素诱导足细胞凋亡模型的研究
16
作者 张蓓 杨祎琦 +4 位作者 张乐宁 韩晓东 田瑞敏 徐鹏 刘博 《生物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建立由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模型,深入了解不同浓度阿霉素对足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肾病综合征及相关抗足细胞凋亡药物的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温度敏感型足细胞在33℃完全培养基... [目的]建立由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模型,深入了解不同浓度阿霉素对足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肾病综合征及相关抗足细胞凋亡药物的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温度敏感型足细胞在33℃完全培养基中(含IFN-γ)进行增殖培养,在37℃完全培养基中(不含IFN-γ)诱导培养14 d后形成终末分化足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DM(0.1、0.2、0.3、0.4、0.5、0.6、0.8、0.9μg/mL)在24 h时对足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ADM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cl-2/Bax、Caspase-3和Podocin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阿霉素在0.2~0.3μg/mL时即可显著影响足细胞活力(p<0.05),且相关蛋白表达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0.2~0.3μg/mL范围内的阿霉素即可有效诱导足细胞凋亡,为后期建立阿霉素肾病的细胞模型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阿霉素 肾病综合征 凋亡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意 韩丽乔 +5 位作者 杨祎琦 王凯 张露 王晓婉 刘博 黄宪章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衍生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以及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方法通过对TPL进行化学修饰,获得2种新型衍生物:雷公藤内酯三醇(TP-3-OH)和丙烯酸雷公藤甲素酯(TPO)。通过体外培养人胚胎肝细胞LO... 目的研究新型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衍生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以及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方法通过对TPL进行化学修饰,获得2种新型衍生物:雷公藤内酯三醇(TP-3-OH)和丙烯酸雷公藤甲素酯(TPO)。通过体外培养人胚胎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ep G2、Hep3B、SMMC-7721,分为DMSO对照组,TPL/TP-3-OH/TPO低、中、高浓度组(25、50、100 nmol·L^(-1))。通过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来评价TP-3-OH、TPO对肝细胞的毒性;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TPL组比较,50、100 nmol·L^(-1)浓度条件下TP-3-OH、TPO组的LO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与DMSO对照组比较,TPO中、高浓度(50、100 nmol·L^(-1))组的LO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P<0.01),TPO低、中、高浓度(25、50、100 nmol·L^(-1))组的Hep G2、Hep3B、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TPO高浓度(100 nmol·L^(-1))组的LO2、Hep G2和SMMC-7721细胞的早期、晚期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TPO中、高浓度(50、100 nmol·L^(-1))组SMMC-7721、Hep G2细胞的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TPO中浓度(50 nmol·L^(-1))组SMMC-7721细胞的24 h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化学修饰获得的2种新型TPL衍生物对肝细胞的毒性降低,其中TPO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 雷公藤内酯三醇 丙烯酸雷公藤甲素酯 肝癌 凋亡 迁移
原文传递
鸡蛋清溶菌酶的提取纯化及抗菌活性的检测
18
作者 雒志恒 杨祎琦 王永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5-137,294,共4页
为了探索鸡蛋清中溶菌酶的提取、纯化方法及抗菌活性检测方法,试验首先采用724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鸡蛋清溶菌酶进行提取,再通过(NH4)2SO4盐析、透析、调整透析液pH值等步骤对溶菌酶进行纯化,最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白色溶菌酶... 为了探索鸡蛋清中溶菌酶的提取、纯化方法及抗菌活性检测方法,试验首先采用724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鸡蛋清溶菌酶进行提取,再通过(NH4)2SO4盐析、透析、调整透析液pH值等步骤对溶菌酶进行纯化,最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白色溶菌酶成品;进一步将提纯后的样品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并进行了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经离子交换层析和盐析纯化后,样品电泳条带清晰,抑菌圈清晰可见,通过该提取方法提纯的溶菌酶纯度达到电泳纯,且抑菌作用较好,特别是针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 溶菌酶 盐析 (NH4)2SO4 阳离子交换层析 抗菌活性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