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奈唑胺在败血症新生儿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构建
1
作者 冯宗太 唐莲 +4 位作者 杨祖铭 高楚楚 李家慧 蔡燕 段露芬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2-1168,共7页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在新生儿中的药动学模型并优化给药方案。方法前瞻性收集64例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药浓度,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建立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在新生儿中的药动学模型并优化给药方案。方法前瞻性收集64例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药浓度,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建立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PK)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和评价不同特征患儿的最佳给药方案。结果利奈唑胺在新生儿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可用一个具有一级消除的单室模型来描述,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79 L和0.34 L/h。拟合优度、可视化验证及自举法结果表明,模型稳健,参数估算及预测结果可靠。蒙特卡洛模拟显示新生儿利奈唑胺最佳给药方案,胎龄(gestational age,GA)28周6 mg/kg,q8h;GA 32周8 mg/kg,q8h;GA 34~37周9 mg/kg,q8h;GA 40周11 mg/kg,q8h。结论该研究建立的PPK模型可为新生儿利奈唑胺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GA和用药时体重是影响新生儿利奈唑胺清除率的显著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利奈唑胺 群体药动学 治疗药物监测 蒙特卡洛模拟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败血症死亡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崔铭玲 冯宗太 +1 位作者 杨祖铭 张霞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分(nSOFA)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性研究。收集2018—2021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首次患有晚发败... 目的评价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分(nSOFA)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性研究。收集2018—2021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首次患有晚发败血症的9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确诊感染时及感染6 h后的nSOFA评分,上述患者以持续使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后6 h晚发败血症死亡组nSOFA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确诊感染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6 h nSOFA评分预测模型ROC的AUC=0.873(95%CI 0.729~1.00,P=0.000),而确诊感染时AUC=0.541(95%CI 0.32~0.77,P=0.69)。感染后6 h nSOFA评分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87,最佳截断值为6.5分。结论确诊败血症后6 h nSOFA能较好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风险。监测nSOFA对改善新生儿脓毒症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晚发败血症 死亡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49
3
作者 杨祖铭 王三南 +3 位作者 杨晓路 张文瑛 朱梅英 马月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研究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出生体质量≤1 500 g且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3例新生儿随机分配到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在无创通... 目的研究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出生体质量≤1 500 g且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3例新生儿随机分配到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胸及BP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时间,HHFNC组为(4.43±3.42)d;NCPAP组(3.95±3.23)d;机械通气使用,HHFNC组6例(30%);NCPAP组6例(26.1%);气胸,HHFNC组1例(5%),NCPAP组3例(13%);BPD,HHFNC组2例(10%),NCPAP组3例(1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作用与NCPAP相当,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胸发生率和BP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鼻导管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祖铭 冯星 +6 位作者 朱国际 孙斌 王莹 朱海娟 丁欣 季正华 王兴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T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选用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按给药时间分为HIBD前组、0h组、1h组和2h组),即治疗组在各不...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T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选用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按给药时间分为HIBD前组、0h组、1h组和2h组),即治疗组在各不同时间给予腹腔注射1次MT10mg/kg,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6h、12h、24h、48h、72h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的表达变化。结果HIBD模型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MT各治疗组(P<0.01),HIBD模型组皮质NSE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MT各治疗组(P<0.01或P<0.05);MT治疗组各组间比较,HIBD前组、0h组、1h组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它们与后2h组在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组织中NSE的变化与血清中NSE的变化显著负相关(r=-0.92)。结论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有效地保护NSE的活性。褪黑素在HIBD的治疗上存在时间窗,预防用药和HIBD后2h内给药效果明显,而且HIBD后1h内给药优于HIBD后2h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脐静脉置管1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祖铭 周景 +3 位作者 王三南 马月兰 杨晓路 朱梅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脐静脉置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新生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134例(97.8%)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另外3例为Rh血型不...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脐静脉置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新生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134例(97.8%)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另外3例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1例、难治性低血糖1例和重度窒息复苏1例。106例(77.4%)导管位置在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连接处,正常使用7~14d,27例(19.7%)置管不顺利,留置深度在4~5cm,短期使用3~5d,4例(2.9%)置管失败。133例送检导管末端培养,5例(3.8%)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血培养为同一细菌生长3例(2.3%)。5例阳性导管留置时间均较长,置管平均时间10.8d。结论脐静脉置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用途广泛,尤其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早期(7~10d)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
下载PDF
855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祖铭 冯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掌握住院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对策,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1989年至2003年苏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来苏州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下降显著,1989年至1993年为10.19%,1994年至1... 目的掌握住院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对策,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1989年至2003年苏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来苏州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下降显著,1989年至1993年为10.19%,1994年至1998年为7.37%,1999年至2003年为2.20%,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死亡疾病谱发生变化,新生儿肺炎(含早产儿肺炎)为首位死因,早产儿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早产儿死因顺位前移,其中新生儿硬肿症已经退出死因前5位,先天性畸形排在死因第5位。结论进一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要加强对新生儿肺炎的管理,提高早产儿的监护和治疗水平,增强先天性畸形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死率 死亡原因
下载PDF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7
作者 杨祖铭 冯星 +1 位作者 朱国际 孙斌 《苏州医学》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T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选用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按给药时间分为HIBD前组、HIBD后0h组、HIBD后1h组和HIBD后2h组...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T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选用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按给药时间分为HIBD前组、HIBD后0h组、HIBD后1h组和HIBD后2h组),即治疗组在各不同时间给予腹腔注射一次MT10mg/kg,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6h、12h、24h、48h、72h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的表达变化。结果HIBD模型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MT各治疗组(P〈0.01),HIBD模型组皮质NSE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MT各治疗组(P〈0.01或P〈0.05);MT治疗组各组间比较,HIBD前组、HIBD后01h组、HIBD后1h组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它们与HIBD后2h组在血清NSE和皮质NSE阳性细胞数的变化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对新生大鼠HIBD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有效地保护NSE的活性。MI在HIBD的治疗上存在时间窗,预防用药和HIBD后2h内给药效果明显,而且HIBD后1h内给药优于HIBD后2h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不同起始时间应用咖啡因对早产儿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一项江苏省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洋 程锐 +7 位作者 吴琦 乔立兴 杨祖铭 顾红兵 李双双 姜善雨 刘松林 蒋曙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 目的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因13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晚期应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应用组和晚期应用组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胎龄、入院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起始日龄和撤除日龄小于晚期应用组(P<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0.05)。两组之间入院时呼吸支持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晚期应用组(P<0.05);早期应用组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0.05)。早期应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家庭氧疗率显著低于晚期应用组(P<0.05)。两组出院时新生儿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和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应用咖啡因可显著缩短咖啡因应用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有效性 安全性 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病28例诊疗体会
9
作者 杨祖铭 《中国厂矿医学》 2003年第2期113-114,共2页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分为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病理性GER也称为食管返流病(GERD),有返流症状以及由返流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新生儿期与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并可引起窒息而...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分为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病理性GER也称为食管返流病(GERD),有返流症状以及由返流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新生儿期与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并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胃食管返流病 GER 诊断 治疗 西沙必利 生理性 病理性 蒙脱石散剂
下载PDF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在早产儿脑组织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宏 秦明明 +4 位作者 汤文琳 钱伟亮 杨祖铭 颜博秋 许建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91-896,共6页
目的通过多体素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了解围产期缺氧窘迫、感染对早产儿脑内各特定区域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60例早产儿在36 w<矫正胎龄≤37 w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1 H-MRS检查,共有48... 目的通过多体素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了解围产期缺氧窘迫、感染对早产儿脑内各特定区域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60例早产儿在36 w<矫正胎龄≤37 w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1 H-MRS检查,共有48例早产儿被纳入本研究并分为4组:围产期正常组13例、围产期缺氧窘迫组10例、围产期感染组12例、围产期缺氧窘迫伴感染组13例,4组早产儿分别测定基底节及丘脑(basal ganglia and thalami,BGT)、两侧脑室周围白质(white matter,WM)的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化合物(choline,Cho)/Cr、乳酸(lactate,Lac)/Cr的比值。(1)围产期正常组早产儿在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就NAA/Cr、Cho/Cr比值进行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α=0.05作为检验标准;(2)4组间各代谢产物数据先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再行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SNK法),α=0.05作为检验标准。结果 (1)围产期正常组早产儿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的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BGT区域,围产期正常组分别与缺氧窘迫组、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缺氧窘迫组与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NAA/Cr、Cho/Cr、Lac/C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期正常组与感染组、缺氧窘迫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NAA/Cr、Cho/Cr、Lac/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WM区域,围产期正常组分别与缺氧窘迫组、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NAA/Cr、Cho/Cr、Lac/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产期正常组与感染组比较,缺氧窘迫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Cho/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窘迫组与感染组比较,NAA/Cr、Lac/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早产儿脑白质神经纤维髓鞘化存在前后梯度,侧脑室后角周围白质髓鞘化较前角周围白质更完善;(2)围产期缺氧直接影响髓鞘化进程及轴突、神经元的完整性;(3)围产期感染仅对脑白质区神经纤维髓鞘化进程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早产儿 围产期缺氧窘迫 围产期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
下载PDF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旭莉 杨祖铭 +1 位作者 顾丹凤 冯宗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1例临床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以半随机原则分为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研究组)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 目的探讨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1例临床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以半随机原则分为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研究组)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有效率、无创通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气漏、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继发感染、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的鼻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经鼻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暂停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褪黑素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莹 杨祖铭 +4 位作者 朱海娟 何军 孙斌 丁欣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半定量测定各组肾上腺组织中MR1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S的浓度。结果HIBD后2h肾上腺组织中MR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此时血浆CS水平显著升高,4h达高峰(P<0.05),与应激程度相符;MT干预后CS浓度以及MR1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MT可能通过自身受体调控应激激素,抑制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1 皮质酮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
下载PDF
褪黑素对HIBD新生大鼠皮质酮及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莹 杨祖铭 +4 位作者 朱海娟 何军 孙斌 丁欣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使用外源性褪黑素(MT),观察血浆皮质酮(CS)和肾上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 目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使用外源性褪黑素(MT),观察血浆皮质酮(CS)和肾上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的CS浓度,RT-PCR法检测肾上腺组织中GRmRNA表达。结果HIBD后血浆CS水平显著升高,肾上腺组织中GRmRNA表达下调,外源性MT逆转了两者的变化。结论血浆CS和肾上腺组织中GR参与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源性MT可能通过降低内源性CS的浓度,使GR表达上调,减轻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褪黑素 皮质酮 糖皮质激素受体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褪黑素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莹 杨祖铭 +4 位作者 朱海娟 何军 孙斌 丁欣 冯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8-370,374,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S)浓度的变化。方法新生7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和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半定量测定各组肾上腺组织中MR1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S的浓度。结果HIBD后2 h肾上腺组织中MR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此时血浆CS水平显著升高,4 h达高峰(P<0.05),与应激程度相符;MT干预后CS浓度以及MR1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MT可能通过自身受体调控应激激素,抑制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1 皮质酮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晓萍 杨祖铭 蔡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胎龄≤30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1例(最终纳入25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生后30 min内即予气管内滴入PS,并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维持等待转运;将同期同级别... 目的分析胎龄≤30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1例(最终纳入25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生后30 min内即予气管内滴入PS,并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维持等待转运;将同期同级别同地区的另一家医院转运至同一家医院的52例(最终纳入40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转运前未使用PS,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作为治疗性使用PS。比较2组早产儿出院前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2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患病率、机械呼吸使用率、氧疗天数均有显著差异,2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PS可降低RDS的发生率及机械呼吸的使用率,同时缩短氧疗时间,降低BPD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预防性使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17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外周静脉PICC置管困难的护理与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月兰 周大勇 +2 位作者 杨祖铭 蒋玲 胡晓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外周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的护理措施。方法17例发生外周静脉PICC置管困难的VLBW/ELBW新生儿,制定并采用困难置管流程,由血管外科医生与新生儿PICC专...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外周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的护理措施。方法17例发生外周静脉PICC置管困难的VLBW/ELBW新生儿,制定并采用困难置管流程,由血管外科医生与新生儿PICC专职护士协同置管,采用床旁超声引导股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17例患儿均成功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82.35%(14/17),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穿刺置管前后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置管操作时间(52.94±20.77)min,与常规外周静脉PICC置管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1.76±8.91)d。结论采用困难置管流程可以为外周静脉PICC置管困难的VLBW/ELBW新生儿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新生儿PICC专职护士应做好VLBW/ELBW新生儿的静脉保护,制定合理有序的静脉输液通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外周静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困难置管
下载PDF
新生儿院内转运现状调查及措施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馨文 杨祖铭 +2 位作者 刘嘉 马月兰 王三南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4期110-111,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院内出生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18例危重新生儿资料。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共1018例,转运成功率100%,其中需要气管插管63例(6.2%)。入NICU时新生儿体温不升175例(17.2%),其中32周以下95...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院内出生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18例危重新生儿资料。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共1018例,转运成功率100%,其中需要气管插管63例(6.2%)。入NICU时新生儿体温不升175例(17.2%),其中32周以下95例(52.2%);呼吸情况恶化或出现新的呼吸问题72例(7.1%),其中45例(62.5%)发生在羊水Ⅲ度污染的新生儿窒息患者。1018例新生儿治愈986例(96.9%),7例死亡,死亡率0.7%。认为新生儿院内转运需要产儿科无缝衔接,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以及及时处理变化的呼吸状况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有效的改进措施有望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院内转运
下载PDF
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妊娠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馨文 杨祖铭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8期41-43,共3页
总结了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妊娠期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高龄经产妇孕期的高危妊娠规范管理、分娩期的产时指导、分娩后的个体化护理、产后的健康宣教。认为在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凸显了许多临床新问题,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医疗矛... 总结了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妊娠期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高龄经产妇孕期的高危妊娠规范管理、分娩期的产时指导、分娩后的个体化护理、产后的健康宣教。认为在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凸显了许多临床新问题,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医疗矛盾的焦点,实施系统化、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护理,使产妇在整个孕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面对妊娠和分娩,能够有效地解决二胎政策下高龄经产妇妊娠期的新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经产妇 妊娠期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气胸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宇 杨祖铭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34例气胸患儿中20例给予镇静面罩吸氧等保守治疗,14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机械通气8例,n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7例,nCPAP后机械通气3例。结果34例患儿治愈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34例气胸患儿中20例给予镇静面罩吸氧等保守治疗,14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机械通气8例,n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7例,nCPAP后机械通气3例。结果34例患儿治愈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气胸主要与病理性因素(如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及医源性因素有关,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治疗术,在原发病严重合并呼吸衰竭时,HFOV(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机械通气 NCPAP HFOV
下载PDF
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1例报告
20
作者 冯宗太 杨晓路 +2 位作者 杨祖铭 蔡燕 王三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于24周胎龄时即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胎儿心动过缓,出生后检测患儿及其母亲的抗SS...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于24周胎龄时即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胎儿心动过缓,出生后检测患儿及其母亲的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均为阳性,确诊为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1 g/kg治疗。6月龄随访提示仍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当发现胎儿或新生儿心动过缓且排除心脏结构异常时,应完善自身免疫抗体检查并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A/Ro抗体 抗SSB/La抗体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