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狼疮性肾炎外周血IL-6、血沉、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米凤 廖亚彬 +3 位作者 蒋雪梅 崔晶晶 毕欣 赵波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 目的 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外周血IL-6、ESR、CD4^(+)/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评价外周血IL-6、ESR、CD4^(+)/CD8^(+)对LN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IL-6、ESR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LN患儿外周血IL-6、ES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CD4^(+)/CD8^(+)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外周血IL-6、ESR高于预后良好,CD4^(+)/CD8^(+)低于预后良好(P<0.05);SLEDAI评分、IL-6、ESR、CD4^(+)/CD8^(+)均为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IL-6、ESR、CD4^(+)/CD8^(+)预测LN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77、0.751、0.788,联合预测AUC为0.921(均P<0.001);进一步对各预测方案预测价值比较显示,外周血IL-6、ESR、CD4^(+)/CD8^(+)联合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LN患儿外周血IL-6、ESR水平较高,CD4^(+)/CD8^(+)水平下降,且与SLEDAI评分及预后有关,临床检测其水平,可作为LN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血液生化指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儿童 SLEDAI评分 IL-6 血沉 CD4^(+)/CD8^(+) 预后
下载PDF
脑脊液TNF-α和IFN-γ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芬 杨米凤 +4 位作者 郝婷婷 蒋鸿超 赵朋娜 熊飞 冯星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45-2047,20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P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NPM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脑脊液检测,将脑脊液常规... 目的探讨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P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NPM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脑脊液检测,将脑脊液常规检测及生化检查符合NPM诊断的50例患儿作为NPM组,将脑脊液常规检测及生化检查均正常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脑脊液TNF-α和IFN-γ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脑脊液TNF-α和IFN-γ水平对NPM的诊断价值。结果NPM组和对照组WBC、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NPM组脑脊液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TNF-α和IFN-γ水平检测对NPM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并且有助于对脑脊液培养阴性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的化脓性脑膜炎进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下载PDF
IL-10基因多态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
3
作者 赵晓芬 杨米凤 +3 位作者 赵朋娜 熊飞 朱双燕 张丽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分析2020年6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汉族足月新生儿,根据是否确诊为败血症将其分为败血症组(败血症新生儿,56例)和对照组(咽下综...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分析2020年6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汉族足月新生儿,根据是否确诊为败血症将其分为败血症组(败血症新生儿,56例)和对照组(咽下综合征、非感染性腹泻的新生儿,51例)。采用一代测序技术检测IL-10基因rs1800872、rs1800896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15例,其中大肠埃希菌9例,葡萄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屎肠球菌各1例。对照组血培养均为阴性。败血症组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可能不是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婴儿 新生 疾病 白细胞介素10/遗传 基因表达 多态现象 遗传
原文传递
云南省多民族儿童夜遗尿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波 毕欣 +4 位作者 杨米凤 廖亚彬 崔晶晶 李艳芳 蒋雪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6期150-152,共3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多种民族儿童夜遗尿症(PNE)的患病率,为进一步推广PNE诊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云南省不同的8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PNE... 目的调查云南省多种民族儿童夜遗尿症(PNE)的患病率,为进一步推广PNE诊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云南省不同的8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PNE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部分现场发放调查问卷(2016年4~12月),部分微信问卷调查、网络回收(2017年3~12月)的方式。结果实际共发放调查问卷10 023份,回收9252份,有效问卷9133份,有效回收率为91.1%。云南省5~18岁儿童PNE的患病率为2.4%,其中汉族2.0%,彝族2.1%,白族1.6%,纳西族1.8%,藏族5.6%,傣族1.3%,回族3.9%,哈尼族1.2%。5岁时的患病率为6.5%,7岁3.6%,10岁2.1%,18岁0.3%,有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本组资料中48.7%有家族史,15.6%有便秘史,9.0%有日间尿频,65.0%有睡前饮水、喝奶习惯。结论云南省少数民族5~18岁的儿童PNE的患病率2.4%,但就诊率低,应引起重视。调查中患病率最高的藏族5.6%,除生活习惯、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外,是否与民族、地域环境、海拔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夜遗尿症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2~12岁儿童癫痫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米凤 肖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7-60,共4页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过度或同步化的电活动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或体征[1]。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6],儿童癫痫的患病率为2.98‰~8.80‰,约60%起源于婴幼儿时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抗...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过度或同步化的电活动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或体征[1]。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6],儿童癫痫的患病率为2.98‰~8.80‰,约60%起源于婴幼儿时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抗癫痫药物治疗是儿童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2013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治疗指南[7]和2012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机构(NICE)癫痫诊疗指南[8]推荐首选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其目的为控制癫痫发作、减少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拉莫三嗪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癫痫 单药治疗 拉莫三嗪 认知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抗癫痫药物 国际抗癫痫联盟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风险的相关性
6
作者 赵晓芬 杨米凤 +3 位作者 赵朋娜 熊飞 和灿琳 郝婷婷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80例同期住院、无感染指征的新生儿。比较两...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80例同期住院、无感染指征的新生儿。比较两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并对两组患儿的血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WBC、CRP及PC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5.30±16.35)、(53.07±17.49) nmol·L^(-1);对照组新生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57.94±16.94)、(61.49±19.50) nmol·L^(-1);病例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其母亲(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的血清CRP、PCT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WBC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病例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血清25-(OH)D水平降低可增加新生儿患感染性肺炎的风险。推荐母孕期及新生儿补充足量维生素D,以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呼吸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下载PDF
儿童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米凤 肖农 《癫痫杂志》 201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EPTS)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1例EPTS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等资...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EPTS)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1例EPTS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等资料.电话随访颅脑外伤后至少1年,根据是否发生外伤后晚期癫痫发作(Late post-traumatic seizure,LPTS),将患儿分为LPTS组和对照组.使用SAS 9.2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①101例EPTS患儿中,男性占60.4%,女性占39.6%,男女比例为1.5∶1.74.3%的患儿<6岁,年龄越小比例越大.癫痫首次发作的高峰期为伤后1d,55.4%为全身性发作,34.7%为单纯局灶性发作,9.9%为局灶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②随访至伤后至少1年,LPTS的发生率为26.7%,其中3例为脑电图记录到痫性放电而无临床发作.③LPTS组和对照组相比,GCS评分≤8(P =0.006 4)、并发脑软化萎缩(P<0.000 1)和颅内手术(P=0.002 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损伤(P=0.021 0)和硬膜下出血(P =0.015 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既往史、癫痫发作类型、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早期使用抗癫痫药物(AEDs)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EPTS多发生于6岁以下患儿,年龄越小比例越大,男孩多于女孩,首次癫痫发作大多集中在伤后3d内,伤后1d为高峰期,占63.4%,癫痫以全身性发作为主.EPTS患儿伤后1年内LPTS的发生率为26.7%,定期随访脑电图可减少LPTS的漏诊.GCS评分≤8和并发脑软化萎缩可显著增加EPTS患儿发生LPTS的风险,影像学提示多发性脑损伤和硬膜下出血同样是儿童EPTS预后的危险因素.早期使用AEDs不能降低EPTS患儿发生LPTS的风险,但有可能改善患儿的认知和脑功能发育.颅内手术对EPTS预后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脑外伤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