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病人转出ICU过渡期护理循证实践
1
作者 侯冰倩 杨经文 +6 位作者 陆惠慧 罗丹华 郭钰 熊丽 刘楚欣 黄淑仪 牟丹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总结危重症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ICU)过渡期护理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危重症病人转出ICU过渡期护理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纳入相关文献16篇,其中指南5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9篇,汇总35条... 目的:总结危重症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ICU)过渡期护理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危重症病人转出ICU过渡期护理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纳入相关文献16篇,其中指南5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9篇,汇总35条最佳证据。同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了20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指标,并在重症监护病房、脑血管病房开展临床质量审查。结果:证据应用前后,危重症病人转出ICU后重返率降低,转运护士最佳证据应用依从性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提升,病房护士转运满意度提高。结论:基于证据的危重症病人转出ICU过渡期护理最佳证据应用,能有效提高转运护士应用证据的依从性,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改善病房护士对于转运交接前后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病人 重症监护病房 过渡期护理 循证实践
下载PDF
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55对肝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张明 李悦 +3 位作者 杨经文 施学智 肖吉彪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研究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外泌体miR-155的关系。方法将单核细胞THP-1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乌司他丁组,分别提取3组细胞的外泌体,将其孵育肝细胞系HepG2细胞后,检测肝细胞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T)... 目的研究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外泌体miR-155的关系。方法将单核细胞THP-1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乌司他丁组,分别提取3组细胞的外泌体,将其孵育肝细胞系HepG2细胞后,检测肝细胞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肝细胞存活率,以及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评估外泌体对肝细胞的作用;采用RT-qPCR检测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55含量的变化;通过数据库检索、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miR-155的潜在靶点;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对肝细胞miR-155的影响,以及使用乌司他丁或miR-155抑制剂处理对这些外泌体功能的影响。结果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使肝细胞上清ALT及LDH水平、TNF-αmRNA及IL-6 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1),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热打击能增加单核细胞及其释放外泌体内含的miR-155水平;miR-155可能以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分子1(SOCS1)作为靶基因发挥作用;采用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孵育肝细胞可使后者miR-155水平增高,乌司他丁或miR-155抑制剂能降低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miR-155水平并减少肝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打击单核细胞可上调肝细胞炎性因子导致的炎症损伤,这可能是通过释放外泌体miR-155至肝细胞并以SOCS1为潜在靶点实现的;乌司他丁可能缓解此条件下肝细胞内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外泌体 单核细胞 乌司他丁 肝细胞 MIR-155
下载PDF
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
3
作者 张明 杨经文 +3 位作者 李悦 施学智 李华楚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0-675,共6页
目的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方法制备中暑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与中暑组(n=6),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对外泌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采用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描述;采... 目的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方法制备中暑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与中暑组(n=6),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对外泌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采用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描述;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验证中暑大鼠及患者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HMGB1的表达变化;将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中暑组以及中暑+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组,分别添加来自对照组、中暑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上清中提取的外泌体及EP,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健康志愿者及中暑患者外泌体NLRP3及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暑组大鼠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数量(×104/单核细胞)明显增多(11.24±2.66 vs.1.52±0.21,P<0.001)。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中暑组外泌体HMGB1表达较对照组上调18.63倍(P<0.001),且在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富集。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中暑组大鼠外泌体内含HMGB1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13±0.22 vs.1.00±0.15,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中暑组患者外泌体内含HMGB1水平(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29±0.11 vs.0.12±0.04,P=0.006)。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暑组内皮细胞中NLRP3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中暑组比较,中暑+EP组NLRP3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打击可提高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HMGB1水平,并可能通过HMGB1介导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外泌体 单核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鼾症手术中运用的安全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经文 蔡艳芳 +2 位作者 李光婷 刘卫华 秦廷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50-225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鼾症手术中运用的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鼾症手术的患儿,根据是否泵注右美托咪定,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在气管插管不同时点时HR、MAP和SpO2,并测定血糖,记录麻醉中用药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鼾症手术中运用的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鼾症手术的患儿,根据是否泵注右美托咪定,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在气管插管不同时点时HR、MAP和SpO2,并测定血糖,记录麻醉中用药量、麻醉恢复时间、术后躁动程度和疼痛情况。结果 D组和C组丙泊酚的使用量分别为(6.1±1.6)mg/kg和(9.9±2.4)mg/kg,麻醉恢复时间分别为(10.0±3.1)min和(6.0±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C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1±0.3和6.0±1.2(P<0.05);D组和C组躁动评分分别为2.2±0.41和6.0±1.2,躁动率分别为6.7%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MAP和HR较C组低,气管拔管即刻和气管拔管后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C组血糖气管插管即刻分别为(6.30±0.85)mmol/L和(8.75±0.75)mmol/L,气管拔管前分别为(6.56±0.71)mmol/L和(8.17±0.3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鼾症手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减少镇痛药和镇静药的用量,抑制血糖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小儿 鼾症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剂量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经文 谭玲 +2 位作者 孙丽丽 刘进 小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00-801,共2页
关键词 小儿术后镇痛 氯诺昔康 合适剂量 术后疼痛治疗 医护人员 抑制作用 呼吸循环 镇痛药物
下载PDF
氯诺昔康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经文 谭玲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686-687,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氯诺昔康 甾体类 药理 治疗 抗炎镇痛药 首次 分子量 分子式
下载PDF
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经文 易明量 +2 位作者 柴云飞 张文胜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的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以及芬太尼同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25只分为5组,以翻正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通过尾静脉穿刺给药,采用序贯法测定芬太尼的ED50,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的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以及芬太尼同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25只分为5组,以翻正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通过尾静脉穿刺给药,采用序贯法测定芬太尼的ED50,并根据实验结果,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合用芬太尼7.2μg/kg(1/4ED50)、14.3μg/kg(1/2ED50)、21.5μg/kg(3/4ED50)以及不用芬太尼时乳化异氟醚的ED50。用Dixon-Mood法计算药物的ED50,用等辐射方法和algebraic分析法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各组间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芬太尼的ED50为(28.7±2.1)μg/kg,合用芬太尼7.2μg/kg、14.3μg/kg、21.5μg/kg和不用芬太尼时乳化异氟醚的ED50分别为(0.525±0.032)mL/kg、(0.108±0.019)mL/kg、(0.075±0.011)mL/kg和(0.670±0.054)mL/kg;随着芬太尼剂量增加,乳化异氟醚ED50逐渐呈非线性下降;等辐射和algebraic分析显示芬太尼-乳化异氟醚能产生协同效应。结论芬太尼能增强乳化异氟醚的作用;乳化异氟醚同芬太尼在催眠效应上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芬太尼 相互作用 催眠作用 等辐射分析
下载PDF
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行骶尾部巨大脊索瘤切除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经文 张兰 刘进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 球囊阻断 骶尾部巨大脊索瘤切除 治疗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与芬太尼麻醉作用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经文 陈燕 +2 位作者 高安量 张文胜 刘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乳化异氟醚在大鼠给予夹尾刺激时,其麻醉作用的相互影响。方法7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芬太尼+乳化异氟醚组、乳化异氟醚组,以夹尾是否有四肢或躯体发生逃避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各组药物...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乳化异氟醚在大鼠给予夹尾刺激时,其麻醉作用的相互影响。方法7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芬太尼+乳化异氟醚组、乳化异氟醚组,以夹尾是否有四肢或躯体发生逃避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各组药物的ED50,用Dixon-Mood法计算药物的ED50,用等辐射方法和algebraic分析法分析药物的相互影响。结果3组间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通过等辐射分析和algebraic分析显示芬太尼和乳化异氟醚是协同作用(P<0.01)。结论乳化异氟醚与芬太尼在麻醉作用上能产生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芬太尼 麻醉作用 等辐射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EC_(50)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经文 包凯蓓 +3 位作者 谭志敏 徐海燕 刘卫华 李光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时EC50的影响。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肢及下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56岁,体重48~7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混合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时EC50的影响。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肢及下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56岁,体重48~7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混合组)。采用序贯法测定各组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阻滞时皮肤钳夹反应的EC50,并记录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利多卡因组的利多卡因EC50为1.29%~1.49%,混合组的利多卡因EC50分别为1.03%~1.14%,0.75%~0.84%,0.71%~0.81%,混合组与利多卡因组相比,EC50有统计学差异(P<0.05),Ramsay评分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0.75μg/kg混合组有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时的EC50,并且在浓度0.50μg/kg时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氯诺昔康对小儿尿道手术围术期血糖、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经文 李光婷 谭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和杜冷丁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治疗中对血糖、皮质醇的影响。方法拟行尿道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术毕随机分成两组,即杜冷丁1mg/kg肌注组和氯诺昔康0.25mg/kg肌注组。记录患儿注药前VAS评分及用药后2h、4h和6h的VAS评分...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和杜冷丁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治疗中对血糖、皮质醇的影响。方法拟行尿道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术毕随机分成两组,即杜冷丁1mg/kg肌注组和氯诺昔康0.25mg/kg肌注组。记录患儿注药前VAS评分及用药后2h、4h和6h的VAS评分及此期间患儿恶心、呕吐及头晕情况,并记录4h和6h的疼痛减轻程度评分(注药前VAS、注药后4hVAS/6hVAS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4天测定血糖、皮质醇。结果两组术前血糖、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项氯诺昔康组术后第2天、杜冷丁组术后第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皮质醇项氯诺昔康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杜冷丁组术后第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氯诺昔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h和6h内疼痛减轻评分(TOTPAR0—4和TOTPAR0—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诺昔康组1例效果不好;两组组内TOTPAR0—4和TOTPAR0—6比较无显著差异。氯诺昔康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杜冷丁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杜冷丁组头晕、嗜睡高于氯诺昔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以降低围术期患者血糖、皮质醇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氯诺昔康0.25mg/kg单次肌注与杜冷丁1mg/kg单次肌注作用相当,副反应比杜冷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氯诺昔康 哌替啶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高乌甲素术后镇痛对鼾症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经文 李光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用于鼾症儿童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鼾症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高乌甲素术后镇痛组(L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15例,L组于术毕气管导管拔出后静脉滴注高乌甲素0.2 mg/kg,必要时可以追加0.1...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用于鼾症儿童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鼾症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高乌甲素术后镇痛组(L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15例,L组于术毕气管导管拔出后静脉滴注高乌甲素0.2 mg/kg,必要时可以追加0.1 mg/kg,C组不给予止痛药,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1)、术后6 h(T2)、24 h(T3)和48 h(T4)4个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gAI、gMI、gG、C3和C4浓度,于术后24、6、、8 h进行疼痛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术后2、4、6、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T3~T4时L组IgA浓度升高,T2~T3时IgG浓度升高,T3时IgM浓度升高(P<0.05);C组内,与T1比较,T2~T4时IgA浓度降低,T2~T3时IgMI、gG、C3浓度降低(P<0.05)。结论高乌甲素镇痛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并可改善小儿术后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小儿 高乌甲素
下载PDF
生态设计方法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杨经文 郝洛西 《时代建筑》 1999年第3期61-65,共5页
文中以生态设计的技术与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建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框架,阐述了其相互作用的内部关系。列表对各种有关生态系统层次作用的要素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建筑物及环境的生态设计的目标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 生态设计 建成环境 生态环境 建筑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同咪唑安定的麻醉相互作用
14
作者 杨经文 柴云飞 +2 位作者 甘净 张文胜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与乳化异氟醚在大鼠麻醉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均分为咪唑安定组(A组)、咪唑安定+乳化异氟醚组(B组)和乳化异氟醚组(C组),以夹尾是否有四肢或躯体发生逃避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各组药物...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与乳化异氟醚在大鼠麻醉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均分为咪唑安定组(A组)、咪唑安定+乳化异氟醚组(B组)和乳化异氟醚组(C组),以夹尾是否有四肢或躯体发生逃避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各组药物的ED50,用Dixon-Mood法计算药物的ED50,用等辐射方法和Algebraic分析法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咪唑安定和乳化异氟醚的ED50分别为(58.3±8.2)mg/kg和(1.275±0.205)ml/kg,在B组ED50分别为咪唑安定(22.5±3.2)mg/kg+乳化异氟醚(0.450±0.063)ml/kg;通过等辐射分析和代数分析显示咪唑安定同乳化异氟醚产生协同效应(P<0.01)。结论乳化异氟醚单次给药能安全的产生麻醉作用;乳化异氟醚同咪唑安定在麻醉效应上能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咪唑安定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分钟通气量对小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的影响
15
作者 杨经文 谭玲 +1 位作者 孙丽丽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不同分钟通气量对小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上升速度的影响。方法45例行四肢、下腹部及会阴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例,潮气量设置分别为8 ml/kg(A组)1、0 ml/kg(B组)、12 ml/kg(C组),呼吸频率均设置为15次/分,挥...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不同分钟通气量对小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上升速度的影响。方法45例行四肢、下腹部及会阴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例,潮气量设置分别为8 ml/kg(A组)1、0 ml/kg(B组)、12 ml/kg(C组),呼吸频率均设置为15次/分,挥发罐所开浓度为2%,持续观察PETCO2、吸入及呼气末异氟醚浓度(Fi,Fa)的变化,并以Fa/Fi作为平衡速度。结果三组的Fa/Fi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的PETCO2分别为(44.33±1.09)、(38.67±1.29)和(34.80±0.78)mmHg,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儿Fa随着分钟通气量的增加,平衡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吸入麻醉 小儿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单次静脉注射清醒后的镇痛作用
16
作者 杨经文 易明量 刘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在大鼠苏醒后是否有持续镇痛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乳化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两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测定其热痛阈(甩尾潜伏期)的基础值,两组通过尾静脉10 s分别给予乳化异氟醚0.861 mL/kg或异丙酚7.41 mg/kg(两...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在大鼠苏醒后是否有持续镇痛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乳化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两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测定其热痛阈(甩尾潜伏期)的基础值,两组通过尾静脉10 s分别给予乳化异氟醚0.861 mL/kg或异丙酚7.41 mg/kg(两组均为1.3ED50),观察大鼠前爪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测定翻正反射恢复后2、6、10和14 min热痛阈。比较两组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同时比较组间各个时间点的热痛阈以及组内各个时间点的热痛阈和痛阈提高值(%MPE)。结果两组大鼠体重和热痛阈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所有大鼠翻正反射均消失,异丙酚组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分别为(10.0±2.5)s和(412.5±152.0)s,而乳化异氟醚组为(6.5±2.2)s和(22.7±11.0)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苏醒后2 min和6 min时热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和14 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异丙酚组内各时点热痛阈无统计学差异;而乳化异氟醚组内比较,2 min和6 min时热痛阈和痛阈提高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min和14 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给药时,乳化异氟醚的起效和恢复均较快,而且清醒后仍有残余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甩尾实验 乳化异氟醚 镇痛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大小对肾盂内压及取石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鹏 邵琳 +4 位作者 吴小伟 莫鉴锋 黄立 杨经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皮肾通道大小对肾盂内压变化及取石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66mL/min,平均灌注压196mmHg(1mmHg=0.133kPa),监测153例不同大小通道下采用8.5/12F...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皮肾通道大小对肾盂内压变化及取石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66mL/min,平均灌注压196mmHg(1mmHg=0.133kPa),监测153例不同大小通道下采用8.5/12F微创肾镜行PCNL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每秒钟采集一次数据,并测量取出结石体积及取石时间,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18、20、22以及24F通道下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分别为38.97、32.26、29.19、20.62及16.75cmH2O(1cmH2O=0.098kPa),碎石取石速度分别为10.6、16.3、20.6、23.5及21.1mL/h。16F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高于20、22及24F通道(P<0.05),18、20、22及24F通道之间碎石取石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快于16F通道(P<0.05)。结论不同大小通道下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低于引起肾实质反流的压力安全值(40cmH2O),但16F通道采用8.5/12F微创肾镜行PCNL肾盂内压较高,容易超过40cmH2O。取石效率并不随通道增大而提高。通道大小的选择应考虑结石体积及肾积水情况。18~20F可作为微创肾镜PCNL的首选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肾盂内压 肾内压
下载PDF
单通道与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曾鹏 吴小伟 +3 位作者 杨经文 莫鉴锋 黄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皮肾通道数目对肾盂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46mL/min,平均灌注压196mmHg(1mmHg=0.133kPa),监测102例不同数目通道下PCNL术中肾盂内压...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皮肾通道数目对肾盂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46mL/min,平均灌注压196mmHg(1mmHg=0.133kPa),监测102例不同数目通道下PCNL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每秒钟采集一次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单通道、双通道、三通道以及四通道下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分别为(31.25±6.52)、(17.51±3.66)、(16.28±3.92)及(14.33±2.71)cmH2O(1cmH2O=0.098kPa)。单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均高于多通道(P<0.001),而双通道、三通道和四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数目通道下PCNL术中肾盂内压均较低,小于引起肾实质返流的压力安全值(40cmH2O)。单通道PCNL术中肾盂内压高于多通道,而双通道和三通道、四通道PCNL术中肾盂内压无显著差异。通道数目的选择取决于结石形状及位置,处理铸型结石采用多通道PCNL,可降低因肾盂内高压状态累积致使返流达到一定限度而引起菌血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肾盂内压 肾内压
下载PDF
不同低流量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琴湘 杨经文 +4 位作者 梁秀生 李恒 张耀之 郭训 邵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新鲜气流量对七氟烷吸入小儿麻醉中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3~10岁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全部病例选择七氟烷吸入法诱导,气管插管后2%~3%七氟烷维持,A组小儿术中用新鲜气流量0... 目的探讨不同新鲜气流量对七氟烷吸入小儿麻醉中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3~10岁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全部病例选择七氟烷吸入法诱导,气管插管后2%~3%七氟烷维持,A组小儿术中用新鲜气流量0.3L/min,B组新鲜气流量为0.6L/min,C组新鲜气流量为0.9L/min,连续监测BIS,PETCO2,MBP,HR,ECG,SPO2观察术前,术后24,48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各组年龄,体重,手术,麻醉时间,M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点PETCO2有明显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3组病例均无肺部并发症及肾功能损害。结论低流量吸入七氟烷麻醉在小儿也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量麻醉 七氟烷 小儿
下载PDF
氯沙坦通过HMGB1抑制热打击大鼠肝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明 杨经文 +4 位作者 陈怀生 李悦 施学智 梁泳欣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热打击大鼠肝细胞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接受热打击)、中暑组(中暑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中暑氯沙坦组(中暑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氯沙坦50 mg/kg... 目的观察氯沙坦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热打击大鼠肝细胞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接受热打击)、中暑组(中暑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中暑氯沙坦组(中暑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氯沙坦50 mg/kg)。于模型建立9 h后取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HMGB1水平及肝组织白介素(IL)-1β、IL-18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体外实验中,将大鼠HBL3A肝细胞系分为对照组(不接受热打击)、热打击组及热打击氯沙坦组(热打击后在上清中加入10μmol/L氯沙坦)。于模型建立9 h后检测细胞活力,上清乳酸脱氢酶及HMGB1水平,肝细胞胞质及总HMGB1表达,活化的半胱天冬酶-1表达,上清IL-1β、IL-18及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并分别观察添加梯度浓度的重组HMGB1和0.2 mmol/L H2O2对氯沙坦干预的热打击肝细胞上清IL-1β、IL-18及HMGB1水平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中,与中暑组比较,中暑氯沙坦组血清ALT、肝组织MPO、血清HMGB1、肝组织IL-1β和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中,与热打击组比较,热打击氯沙坦组胞质HMGB1,上清HMGB1、IL-1β和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HMGB1抑制剂后,热打击肝细胞的IL-1β及IL-18水平均下降;加入HMGB1后,氯沙坦干预的热打击肝细胞的IL-1β与IL-18水平均上升(P<0.05)。氯沙坦干预后热打击肝细胞中的活性氧簇水平降低,加入H2O2后,氯沙坦干预的热打击肝细胞上清HMGB1水平增高(P<0.05)。结论氯沙坦可通过HMGB1抑制热打击大鼠肝细胞中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肝损伤 氯沙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