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杨继凯 王连锴 +1 位作者 王国政 王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在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全面人才的背景下,以长春理工大学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课程内容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课内实验及竞赛联合项目设置,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测试与评价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几方面对产学研协同... 在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全面人才的背景下,以长春理工大学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课程内容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课内实验及竞赛联合项目设置,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测试与评价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几方面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最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自身就业竞争力。同时,其也是培养合格员工且缩短人才培养周期的最佳途径,另外,也为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课堂教学改革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育人 薄膜物理与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理工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探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2
作者 杨继凯 王连锴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7期121-124,共4页
产学研协同育人可以实质性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脱离、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脱离的问题。针对地方理工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中实践教育与企业实际脱节太大的问题,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通过修订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培养方案、... 产学研协同育人可以实质性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脱离、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脱离的问题。针对地方理工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中实践教育与企业实际脱节太大的问题,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通过修订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培养方案、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及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实践实习基地等几方面,对地方理工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经过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改革,高校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及自身就业竞争力,并且为企业缩短培养合格员工周期、丰富企业活力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也为产学研协同育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育人 理工院校 企业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围绕学科竞赛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旭磊 王兰 +5 位作者 刘艳阳 曹嘉冀 于海洪 宦克为 岳丹 杨继凯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1期34-37,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关键在于创新发展,在传统专业基础上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高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长春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秉承新工科专业创新建设思路,坚持OBE理念,围绕学科竞赛开展国家一流专... 新工科背景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关键在于创新发展,在传统专业基础上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高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长春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秉承新工科专业创新建设思路,坚持OBE理念,围绕学科竞赛开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模式研究,在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及企业协同育人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OBE理念 学科竞赛 一流专业建设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下载PDF
基于WO_(3)-MoO_(3)和TiO_(2)/CdS复合电极的光电致变色器件
4
作者 郑刘梦晗 夏团结 +1 位作者 杨继凯 彭兵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5,共9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过率测试方法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将性能最好的WO_(3)-MoO_(3)薄膜和TiO_(2)/Cd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阴极、光阳极构建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结果表明,与WO_(3)-TiO_(2)/CdS器件相比,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大的光学调制范围(630nm处为41.99%)、更高的着色效率(35.787cm^(2)/C),且光电转换效率(0.126%)为WO_(3)-TiO_(2)/CdS器件(0.053%)的2.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WO_(3) MoO_(3) TiO_(2) 光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MoO_(3)/WO_(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5
作者 成明 杨继凯 +6 位作者 郝志旭 赵东旭 王云鹏 王飞 王新 王国政 宦克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采用水热法与电化学沉积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导电玻璃为基底制备不同MoO_(3)沉积周期的MoO_(3)/WO_(3)复合薄膜。利用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光谱测试,得到了MoO_(3)/WO_(3)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可逆性、光密度值(ΔOD)、着色效率、稳定性和响应... 采用水热法与电化学沉积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导电玻璃为基底制备不同MoO_(3)沉积周期的MoO_(3)/WO_(3)复合薄膜。利用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光谱测试,得到了MoO_(3)/WO_(3)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可逆性、光密度值(ΔOD)、着色效率、稳定性和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电沉积8个周期MoO_(3)的MoO_(3)/WO_(3)复合薄膜与单一WO_(3)纳米棒薄膜和MoO_(3)薄膜相比具有最佳的电致变色性能,其电致变色可逆性为62.19%,光密度为0.61,着色效率为153.16 cm^(2)/C,着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8.37 s和4.77 s,同时,具有更窄的带隙和更高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薄膜 MoO_(3)薄膜 水热法 电致变色 电化学测试
下载PDF
WO_(3)/CuW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于舒睿 杨继凯 +2 位作者 杨雪 王国政 尹笑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本工作以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三维立体结构的WO_(3)/CuWO_(4)复合薄膜,通过调整CuWO_(4)的水热时间得到了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WO_(3)/CuWO_(4)复合薄膜进行吸收光谱测试、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 本工作以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三维立体结构的WO_(3)/CuWO_(4)复合薄膜,通过调整CuWO_(4)的水热时间得到了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WO_(3)/CuWO_(4)复合薄膜进行吸收光谱测试、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O_(3)/CuWO_(4)-5 h复合薄膜的带隙介于CuWO_(4)和WO_(3)之间,为2.44 eV,具有更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在1.5 V的偏压下,WO_(3)/CuWO_(4)-5 h复合薄膜表现出2.11 mA/cm 2的高光电流密度;WO_(3)/CuWO_(4)-5 h复合薄膜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电催化降解效率为58.5%,高于WO_(3)薄膜(降解效率为41.4%);电化学阻抗谱表明,WO_(3)/CuWO_(4)薄膜电荷转移电阻比单一WO_(3)薄膜小,对应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CuWO_(4) 复合薄膜 光电流 光电催化
下载PDF
WO_(3)/BiV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刘昱麟 杨继凯 +1 位作者 肖楠 王国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导电玻璃作为基底制备WO_(3)纳米片薄膜,通过改变旋涂BiVO_(4)次数,以WO_(3)纳米片薄膜为基底成功制得不同厚度的WO_(3)/BiVO_(4)复合薄膜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WO_(3)/BiVO_(4... 导电玻璃作为基底制备WO_(3)纳米片薄膜,通过改变旋涂BiVO_(4)次数,以WO_(3)纳米片薄膜为基底成功制得不同厚度的WO_(3)/BiVO_(4)复合薄膜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WO_(3)/BiVO_(4)复合薄膜样品进行吸收光谱、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WO_(3)/BiVO_(4)复合薄膜样品的光电流密度和光电催化降解效率相较于单一WO_(3)纳米薄膜都得到了提高,具有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且旋涂两次BiVO_(4)的WO_(3)/BiVO_(4)复合薄膜样品有最高的光电流密度值(1.79 mA/cm^(2))和光电催化降解效率(约为60.5%),比单一WO_(3)材料的光电流密度(1.30 mA/cm^(2))提高了27.4%,光电催化降解效率也比单一WO_(3)材料的光电催化降解效率(约为47.9%)提升了26.3%,具有最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BiVO_(4) 光电流 光电催化
下载PDF
基于WO_(3)/Ag和TiO_(2)/NiO/CdS复合电极的高性能电光双方式调控变色器件
8
作者 柳春蕾 杨继凯 +2 位作者 刘昱麟 李思远 刘昊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96,共12页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水热法结合电沉积法制备了WO_(3)/Ag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水热法、电沉积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转换性能.将WO_(3)/Ag复合薄膜和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变色阴极和光阳极构建了电光双方式调控的WO_(3)/Ag-Cd S/Ni O/Ti O_(2)变色器件.WO_(3)/Ag-Cd S/Ni O/Ti O_(2)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具有较为迅速的光调控响应时间(着色/褪色为82.4 s/135.6 s)和良好的光调制范围(630 nm处为30.4%),将其作为变色智能窗在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致变色器件 光电转换 氧化钨/银复合薄膜 二氧化钛/氧化镍/硫化镉复合薄膜
下载PDF
密度及干湿循环影响下的煤系土土-水特征曲线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继凯 郑明新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91-96,共6页
利用PF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仪,测定了不同干密度的重塑非饱和煤系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对其中一组试样进行3次干湿循环试验,并利用VG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初步研究了煤系土土-水特征曲线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PF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仪,测定了不同干密度的重塑非饱和煤系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对其中一组试样进行3次干湿循环试验,并利用VG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初步研究了煤系土土-水特征曲线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密度对煤系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有较大影响,干密度越大的试样饱和含水率越低,失水速率也越慢,持水能力越好,土-水特征曲线也越平缓;干湿循环作用使得煤系土孔隙相互贯通扩张,孔隙率增大,土体的持水能力减弱,干湿循环对煤系土SWCC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1次干湿循环,3次干湿循环后煤系土SWCC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煤系土 干密度 干湿循环
下载PDF
TiO_2/Graphene多孔微球对亚甲基蓝和乙醛的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继凯 杨馥瑜 +3 位作者 亢嘉琪 陈张笑雄 寇艳强 王国政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5-109,共5页
通过喷雾高温分解的方法制备了TiO_2多孔微球和TiO_2/Graphene多孔微球。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能够增强TiO_2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另外,石墨烯的引入提高了TiO_2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TiO_2/Graphene多孔微球对亚甲基蓝... 通过喷雾高温分解的方法制备了TiO_2多孔微球和TiO_2/Graphene多孔微球。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能够增强TiO_2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另外,石墨烯的引入提高了TiO_2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TiO_2/Graphene多孔微球对亚甲基蓝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然而其对乙醛的降解和CO_2的生成均显示了较低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石墨烯 多孔微球 光催化
下载PDF
喷雾高温分解法制备TiO_2/WO_3多孔微球的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继凯 成名 +2 位作者 成丽波 寇艳强 亢佳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2-85,共4页
为了增强TiO_2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通过喷雾高温分解的方法制备了TiO_2多孔微球、TiO_2/WO_3多孔微球。多孔微球样品通过SEM和XRD进行表征。TiO_2/WO_3多孔微球与TiO_2多孔微球进行比较显示出较低的发光强度,这说明WO_3的引入能够增... 为了增强TiO_2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通过喷雾高温分解的方法制备了TiO_2多孔微球、TiO_2/WO_3多孔微球。多孔微球样品通过SEM和XRD进行表征。TiO_2/WO_3多孔微球与TiO_2多孔微球进行比较显示出较低的发光强度,这说明WO_3的引入能够增强TiO_2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TiO_2/WO_3多孔微球无论是对乙醛的降解速率影响还是生成CO_2的速率都显示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电子、空穴复合的抑制所导致的。通过此方法合成的TiO_2/WO_3多孔微球在能量、环境保护、生物及其他重要领域将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WO3 多孔微球 光催化
下载PDF
当前大学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标准化范式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继凯 潘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86-88,共3页
大学物理课是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物理课在学生中的热度有所下降。本文通过系统对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物理的教学理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外物理教学差异化问题,依托标准化研究思路,从统筹协... 大学物理课是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物理课在学生中的热度有所下降。本文通过系统对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物理的教学理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外物理教学差异化问题,依托标准化研究思路,从统筹协调、标准规范和多样选择等三个方面提出以标准为引领,推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教学范式,以期为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标准化
下载PDF
学生翘课和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3
作者 杨继凯 高瑞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5期41-42,共2页
避免学生翘课和杜绝考试作弊是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基于此,以高校学生为对象,从在校大学生的翘课和考试作弊的角度出发,详尽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为大学学科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翘课 考试作弊
下载PDF
偏压隧道洞口段坡体钢花管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明新 伍明文 +3 位作者 胡国平 郭杰森 黄钢 杨继凯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通过对3种加固方案的对比及坡体测点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对边坡施作工况3(对坡面挂网喷浆支护、坡体施作锚杆支护和局部钢花管注浆)的支护方式加固后坡体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工况1与工况2这2种坡体加固方案,工况3加固方案不仅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洞口段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坡体的稳定性 钢花管注浆
下载PDF
硅微通道板微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国政 袁云龙 +5 位作者 杨超 凌海容 王蓟 杨继凯 李野 端木庆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4-1810,共7页
微通道板(MCP)是二维通道电子倍增器,广泛用于电子、离子、紫外辐射和X-射线的探测与成像。提出一种硅微通道板(Si-MCP)制备工艺,分别采用干法刻蚀和电化学腐蚀微加工技术制备了硅微通道阵列(SMA)。重点研究了硅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和... 微通道板(MCP)是二维通道电子倍增器,广泛用于电子、离子、紫外辐射和X-射线的探测与成像。提出一种硅微通道板(Si-MCP)制备工艺,分别采用干法刻蚀和电化学腐蚀微加工技术制备了硅微通道阵列(SMA)。重点研究了硅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和光电化学腐蚀的特性,结果表明:硅光电化学腐蚀技术易于制备高长径比微通道,微通道侧壁更光滑、可制备倾斜通道、更适合制备Si-MCP.制备出通道周期为6μm、长径比大于50的SMA结构。采用厚层氧化实现了Si-MCP基体绝缘,采用原子层沉积工艺制备了连续倍增极,制作出Si-MCP样品。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半导体微加工技术制备的Si-MCP电子增益特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通道板 光电化学腐蚀 原子层沉积 微加工技术
下载PDF
TiO_2/MoO_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亢嘉琪 杨继凯 +3 位作者 杨馥瑜 陈张笑雄 王国政 端木庆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7,共9页
在导电玻璃上水热生长TiO_2纳米线,随后利用电沉积技术涂覆MoO_3薄膜,制备出TiO_2/MoO_3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证实了TiO_2/MoO_3复合薄膜的形成.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在LiClO_4/PC溶液中对Li+的注入/抽出进行了研... 在导电玻璃上水热生长TiO_2纳米线,随后利用电沉积技术涂覆MoO_3薄膜,制备出TiO_2/MoO_3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证实了TiO_2/MoO_3复合薄膜的形成.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在LiClO_4/PC溶液中对Li+的注入/抽出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着色、退色状态的光透过率进行测试.得到了切换时间、循环可逆性、光调制和着色效率等参数.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与单一TiO_2和Mo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相比,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有明显增强.同时研究了不同厚度MoO_3薄膜对复合薄膜变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6个循环MoO_3薄膜的TiO_2/MoO_3复合薄膜具有最佳的电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电致变色 电化学测试 光透射率 TIO2 MOO3
下载PDF
克尔介质中艾里孤子的形成及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旭磊 李雪健 +2 位作者 陈卫军 李野 杨继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1-1286,共6页
利用分步傅里叶法,数值研究了艾里光束在自聚焦克尔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结果表明,当较强的非线性作用于艾里光束时,主瓣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脱落形成具有周期振荡的空间孤子。随着非线性的增强,该孤子的振荡周期与半高宽都减小。调... 利用分步傅里叶法,数值研究了艾里光束在自聚焦克尔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结果表明,当较强的非线性作用于艾里光束时,主瓣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脱落形成具有周期振荡的空间孤子。随着非线性的增强,该孤子的振荡周期与半高宽都减小。调节艾里光束的入射角度时,脱落孤子的传输轨迹随之发生变化,不同于艾里光束的是,艾里孤子的传输始终保持直线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克尔介质 艾里孤子
下载PDF
墩台基坑开挖过程中列车动载对路堤的动变形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明新 刘家桦 +1 位作者 杨继凯 胡国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5,共6页
大量新建桥梁桥墩基坑工程位于铁路路基保护范围以内,使得铁路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既有铁路的列车动载加剧这种不良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确保邻近铁路的安全,以孙渡特大桥上跨丰洛铁路桥墩施工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 大量新建桥梁桥墩基坑工程位于铁路路基保护范围以内,使得铁路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既有铁路的列车动载加剧这种不良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确保邻近铁路的安全,以孙渡特大桥上跨丰洛铁路桥墩施工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在客车和货车不同速度下邻近既有线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堤的动变形规律:随着基坑不断向下开挖,路基中心处的竖向动位移和水平向动位移均增大,且水平动位移增长率大于竖向动位移增长率。60 km/h客车和40 km/h货车动荷载下路基中心的竖向最大动位移分别为3.32 mm和3.42 mm,其他情况均大于3.5 mm。最后基于铁路路基动变形3.5 mm的控制标准,提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客车限速60 km/h和货车限速40 km/h的控制措施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动载 基坑开挖 动变形 路堤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明新 伍明文 +3 位作者 胡国平 郭杰森 黄钢 杨继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81,共5页
在构造破碎带地层中隧道开挖掌子面易失稳。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模拟上下台阶法开挖,研究掌子面失稳机理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8种掌子面加固方案。结合洞内掌子面与拱顶监测数据,研究各加固方案下掌子面挤出位移、拱顶沉降位... 在构造破碎带地层中隧道开挖掌子面易失稳。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模拟上下台阶法开挖,研究掌子面失稳机理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8种掌子面加固方案。结合洞内掌子面与拱顶监测数据,研究各加固方案下掌子面挤出位移、拱顶沉降位移及掌子面塑性应变。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破碎带掌子面挤出位移过大,地层软弱易进入塑性状态致使掌子面失稳;上台阶掌子面的中下侧为最容易失稳部位;采用原始支护+注浆加固4 m的方案对掌子面注浆加固能降低掌子面挤出位移、拱顶沉降位移及塑性应变,该方案支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破碎带 掌子面失稳 上下台阶法 注浆加固 支护效果
下载PDF
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的导波模式
20
作者 刘春阳 鞠莹 +3 位作者 宋德 母一宁 杨继凯 陈卫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72-1578,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对扩散非线性机制下由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导模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布傅里叶法对导模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通过求解本征方程,对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存在的导波模式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调... 利用数值模拟对扩散非线性机制下由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导模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布傅里叶法对导模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通过求解本征方程,对光折变表面波诱导的薄层波导中存在的导波模式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调节传播常数和波导参数的方法,可以控制导模的阶数和传播波形。随着阶数的增加,导模轮廓的对称性越来越差;随着波导参数的增加,导模的峰值振幅单调递增。导模的能量主要聚集在晶体薄层波导中靠近-c轴的一侧,随着传播常数的增大,导模能量先减小后增大,且导模可以稳定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光折变表面波 薄层波导 导波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