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佛教史的历史分期及其历史线索
1
作者 杨维中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9-17,共9页
中国佛教史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最为合理。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具有中国特色,而并不完全与印度相同。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是逐渐摸索出一套处理政教关系的良性... 中国佛教史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最为合理。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具有中国特色,而并不完全与印度相同。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是逐渐摸索出一套处理政教关系的良性模式。中国佛教的发展与经济所结成的牢固关系,超乎一般的想象。寺院筹集生活和弘法费用管道的多元化以及寺院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作为传法中心甚至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的寺院有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和可能。唐代的佛教宗派实际上是“学派”基础上的“专业”分工强化的必然结果。在强化师承和分工的大背景下,宗派性的固化是一个僧人成熟的标志,也是取得弘法成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历史分期 教制中国化 佛教宗派
下载PDF
四川省1990-2000年乙型肝炎发病的队列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维中 马煦 +3 位作者 杨超美 许军红 王燕 方刚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分析四川省乙型肝炎流行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指导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队列分析方法对四川省 1990 -2 0 0 0年报告的乙型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0年的 11年间 ,0岁组儿童乙型肝炎的... 目的 分析四川省乙型肝炎流行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指导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队列分析方法对四川省 1990 -2 0 0 0年报告的乙型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0年的 11年间 ,0岁组儿童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各出生队列儿童的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都随其年龄增长而增加 ,同期 ,2 0~ 49岁妇女的平均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出生队列儿童的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均随其年龄增长而增加 ,可能与HBV经母婴传播引起儿童发病是逐渐凸现 ,一个病例被报病多次 ,儿童出生后以HBV的暴露如预防性和治疗性注射等医源性感染逐年增加有关。由于经济的原因 ,接种工作无法重点保证新生儿这个目标人群 ,接种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没有充分发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阴断HBV母婴传播的应有作用。结论 大力推广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提高 12月龄内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 ,降低不安全注射等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是遏制四川省儿童乙型肝炎发病上升趋势和降低全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在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推广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需要一定的政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发病率 队列分析 新生儿 乙肝疫苗 接种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HIV/AIDS流行趋势及防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维中 王敦志 +7 位作者 张灵麟 刘刚 刘莉 毛晓英 秦光明 马义才 郑国英 谢世宏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使四川省的艾滋病防制对策及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采用描述、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四川省的HIV/AIDS流行现状及特征、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防制对策及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目前尚属低流行区,... 为了使四川省的艾滋病防制对策及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采用描述、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四川省的HIV/AIDS流行现状及特征、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防制对策及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目前尚属低流行区,但已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在今后一个不长的时间内,HIV仍以较快速度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扩散,性传播的浪潮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需政府高度重视和全民参与。加强监测,掌握疫情动态,采取广泛的健康教育,针对吸毒者、暗娼等重点人群的行为干预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等标本兼治的措施,遏制HIV/AIDS迅速上升的势头。本文提示,四川省正处在HIV/AIDS防制的关键时期,如不把握住这为时不长的关键时期,抓早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特征 流行趋势 防制对策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性病艾滋病特点、流行现状、危险因素、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维中 张建新 +1 位作者 张灵麟 黄晓林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3-64,F003,共3页
关键词 性病 艾滋病 特点 流行现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理惑论》的成书问题及思想内容论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维中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6,共6页
《理惑论》本是中国早期佛教重要的论书,但在近代以来的疑古思路指导之下,屡受伪书之疑。从《理惑论》的成书背景、著录和流传情况、作者、成书年代及真实性方面进行考察,并且结合《理惑论》的思想内容,可以得知,汤用彤等学者所做出的... 《理惑论》本是中国早期佛教重要的论书,但在近代以来的疑古思路指导之下,屡受伪书之疑。从《理惑论》的成书背景、著录和流传情况、作者、成书年代及真实性方面进行考察,并且结合《理惑论》的思想内容,可以得知,汤用彤等学者所做出的《理惑论》为东汉末年或三国初期的作品的断定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惑论》 成书 思想内容 交州
下载PDF
“六家七宗”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维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想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乘佛教思想 本无宗 即色宗 心无宗 幻化宗 缘会宗 "六家七宗" 吉藏 《肇论》 僧肇 般考学派 识含宗 思想流派
下载PDF
加强旅游卫生工作 发展西部旅游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维中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旅游卫生 西部旅游 卫生防疫 流行病学 发展
下载PDF
梁真谛翻译《大乘起信论》的目录学考察——《大乘起信论》翻译新考之二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维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5,共8页
近代以前,中国根本不存在对《大乘起信论》的真正的"怀疑",备受学者所重视的隋代法经《众经目录》将其列入"疑惑"部,"可疑"的是译者,而不是论本身。费长房所记"太清四年"是近代认定《起信论》... 近代以前,中国根本不存在对《大乘起信论》的真正的"怀疑",备受学者所重视的隋代法经《众经目录》将其列入"疑惑"部,"可疑"的是译者,而不是论本身。费长房所记"太清四年"是近代认定《起信论》并非真谛译籍的关键"证据"。在一般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太清年号只有3年,但《梁书》等史籍中赫然记载了太清四年继续使用的缘由。道宣照抄费长房的记载,但所用"同四年"在现行本中多了"大"字。这很大可能是传抄所误。真谛弟子中,曾经存在过曹毗撰《真谛三藏历》《真谛三藏传》、智敫撰集《真谛三藏翻译历》、僧宗撰《真谛三藏行状》三种真谛翻译记录或传记。费长房对真谛翻译的记录是依据曹毗所撰《真谛三藏历》《真谛三藏传》而作出的。从现有的证据看,曹毗所撰更全面些。综合考虑,费长房记载的太清四年(550)真谛翻译《大乘起信论》有充分依据,所有质疑都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真谛三藏 法经 费长房 太清四年
下载PDF
论佛教的中国化与佛教制度的中国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维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的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化”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化的过程中 ,东晋的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的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 ,都作出了各自的贡... 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的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化”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化的过程中 ,东晋的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的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 ,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佛教仍然能够保持其主流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之时 ,佛教制度的中国化革新仍然能够遵循在“契理契机”前提下的“与时俱进”。而在元代之后 ,随着中国佛教逐渐“边缘化”与“民间化” ,中国佛教制度便同时背离了“契理契机”与“与时俱进”的原则 ,佛教无论在教义方面 ,还是在各种制度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制度 滞后性 非系统性 中国化
下载PDF
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维中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3-11,共9页
关键词 现代家庭伦理 传统孝道 家庭模式 新孝道 孟子 父子关系 社会秩序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 家族
下载PDF
唐代僧官制度考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维中 《佛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92-303,共12页
唐代朝廷对于佛教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果说隋代的中央僧官还可以算作僧官体系顶层的构成成分,而唐代一方面用频繁而多层次地给予僧人"德号"和政治待遇办法笼络人心,另一方面,唐代的僧官实际上已经沦落到由官员充任的佛... 唐代朝廷对于佛教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果说隋代的中央僧官还可以算作僧官体系顶层的构成成分,而唐代一方面用频繁而多层次地给予僧人"德号"和政治待遇办法笼络人心,另一方面,唐代的僧官实际上已经沦落到由官员充任的佛教事务机构及其官员的下属甚至附庸。贞元(785—805)之前,唯有"十大德"勉强充作僧官。作为"德号"的"大德"确实也具有"僧官"的少许味道,而其权限全凭"德号"之前所附丽的权属。贞元之后,尤其是元和之后,功德使统属之下的僧录勉强填补了僧官的权力空白。由僧人任职的僧录实际上仅仅"司于京邑","外州别立僧正"。安史之乱后,唐朝各地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僧官,现在可以考知的有"僧正"、"僧统"等,典型的地域则有浙东僧官体系、五台山僧官体系以及敦煌及其附近地区僧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德 僧录 功德使 僧正 僧统
下载PDF
大乘“三系判教”与如来藏系经典的地位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81,170,共8页
支那内学院师生将如来藏经典看作独立一系,以彰显唯识学说之纯正。在这一学派看来,印度佛学的两大系统——空、有二宗之思想是可信的,但中国所传的本觉思想是中土误传,而受此影响而成的台、贤、禅宗等当然是错上加错了。太虚大师之所以... 支那内学院师生将如来藏经典看作独立一系,以彰显唯识学说之纯正。在这一学派看来,印度佛学的两大系统——空、有二宗之思想是可信的,但中国所传的本觉思想是中土误传,而受此影响而成的台、贤、禅宗等当然是错上加错了。太虚大师之所以力倡"大乘佛教三系"说,就是为了反对内学院的主张,并且为如来藏思想及其在中土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合法化的理由。印顺法师则独辟蹊径,赞同印度"大乘佛教三系"的判教,但却仅仅说"性空论"为了义,对于如来藏思想其实是取了温和的批评态度。其实,如来藏经典、如来藏思想并非可单独地立为一个与中观学、唯识学并立的独立系统。欲为受如来藏思想深厚影响的中国化佛教诸宗的心性思想辩护,也不一定非从三系来立论。如来藏思想是在中观思想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将小乘"心性本净"说与大乘佛陀观相结合而形成的。在瑜伽行派出现以后,如来藏思想便逐渐被唯识学所吸收,失去了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 佛性 如来藏经典 真常唯心论 印顺
下载PDF
近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与日本的“批判佛教”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2,共7页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经》的真伪展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则有“批判佛教”思潮集其大成。其实,这一思潮所指责的如来藏是“实体”、“基体”,如来藏思想是受“神我”说影响而来等等观点都是站不住的。而将如来藏思想当作在印度大乘佛教独立的“第三系”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思想 近代中国佛教 批判佛教 实体 基体
下载PDF
“宗派”分野与“专业分工”——关于隋唐佛教成立宗派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维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5,共9页
汤用彤并非是要放弃佛教宗派概念,而是要从类型学的角度细化对于隋唐佛教宗派的认识。隋唐佛教界的宗派认同并不是学术界强加的,而是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的。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的描述,是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当时的僧人是有宗派归... 汤用彤并非是要放弃佛教宗派概念,而是要从类型学的角度细化对于隋唐佛教宗派的认识。隋唐佛教界的宗派认同并不是学术界强加的,而是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的。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的描述,是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当时的僧人是有宗派归属的。唐代的佛教宗派实际上是"学派"基础上的"专业"分工强化的必然结果。如同今日的大学之学科分类,一个人可以兼学,也可以改专业,但一般不会有三四个以上的转换机会。而且,在强化师承和分工的大背景下,宗派性的固化是一个僧人成熟的标志,也是取得弘法成功的必要条件。隋代之后的僧人,学有所长、修有专攻,是标准的配置。缺少这一标志,绝对难以取得成就。"解构"百年来学术界形成的宗派佛教之叙述范式的效果,缺乏明显的建设性,因而是笔者所不赞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宗派 隋唐佛教 宗派认同 专业分工 天台宗
原文传递
论隋唐道教“道性”论对于佛性思想的吸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维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9,共7页
隋唐道教关于道性起源有"本有"、"始有"、"亦本亦始"三种观点,而这些说法恰恰与佛性论的三种理论直接对应,显然是从佛教之中直接移植的。而孟安排所言的五种"道性"是将"道性因果"与&... 隋唐道教关于道性起源有"本有"、"始有"、"亦本亦始"三种观点,而这些说法恰恰与佛性论的三种理论直接对应,显然是从佛教之中直接移植的。而孟安排所言的五种"道性"是将"道性因果"与"亦本亦始"两个方面的问题合为一体的尝试,同样是在佛教思想影响之下完成的。与佛性常清净的思想相似,三种道性说都是持"道性"本来清净的立场,这样便有一个清净之本体与妄染之心的关系问题。隋唐道教对此有多种略有区别的诠释,而以"心性清净,烦恼所覆"的理论模式和"两半义"最重要。这两种理论都是在吸收佛教中观学的基础上,将道教的传统思想加以改造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道教 道性 佛性思想 本有始有 两半义
下载PDF
天台宗“性具善恶”观论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维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4,共7页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观在具体发展中是有细微变化的。作为“性具善恶”思想成立基础的“一念心”具有三层含义 :其一 ,“心”与外缘相遇而起动的瞬间。其二 ,无明与法性的相即相待。其三 ,心即实相 ,实相即心。智的“性具善恶”有“...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观在具体发展中是有细微变化的。作为“性具善恶”思想成立基础的“一念心”具有三层含义 :其一 ,“心”与外缘相遇而起动的瞬间。其二 ,无明与法性的相即相待。其三 ,心即实相 ,实相即心。智的“性具善恶”有“法门教化”的含义 ,而其哲学论证则是“三因互具”。湛然谨慎地引入了真如不变随缘的观念 ,在本体论上提出了“一念心性真如”的提法 ,但在论证“无情有性”说时仍然偏于“理体”而未能妥贴地将一念心与真如合为一体。在性具善恶问题上 ,湛然贡献出了两个理论命题 ,即“修性不二”和“染净不二”。湛然引入《起信论》之说却引发了宋代天台宗内部的争论。在“山家”、“山外”之争中 ,知礼提出了“理毒性恶”的思想 ,将佛性具恶的层面提高到了“理体”的高度 ,这是性具善恶思想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人性观 佛教文化 心性论 “一念心”学说
下载PDF
从隋唐佛道论争看道教心性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维中 《佛学研究》 2004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 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佛道 论争 “道法自然” “道生万物” 心性论 隋唐时期 推动作用 佛教思想 思想传统 基本精神 哲学方法 “道” 本体论 命题 本源论 前理解 思想家 唐初 争论 诠释 自身 范畴 道体 道家
下载PDF
论诗与禅的互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维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4-17,共4页
从宋代文字禅出发对诗禅关系作番考察,文字禅的形成可看作诗歌艺术对禅宗渗透影响的结果,禅宗内部亦形成了独特的禅家诗论。由此立论,诗禅关系并非时人所论为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而是一种双向渗透,这种互渗有其本体论、自然观及表现... 从宋代文字禅出发对诗禅关系作番考察,文字禅的形成可看作诗歌艺术对禅宗渗透影响的结果,禅宗内部亦形成了独特的禅家诗论。由此立论,诗禅关系并非时人所论为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而是一种双向渗透,这种互渗有其本体论、自然观及表现论方面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禅 诗论 诗禅互渗
下载PDF
老挝近期经济发展趋势及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维中 《东南亚纵横》 1997年第2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1995年 展趋势 货币供应量 1994年 经济发 私有化 服务业 产值增长率 商业银行
下载PDF
唐代文人李华生卒年及其家世新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维中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12,共8页
李华的生卒年,由于传世资料记载模糊,众说纷纭。2019年5月12日,有人在网络公布了《唐李华墓志铭》的录文和拓片的一部分,于是,围绕李华和萧颖士生平若干疑云就此可烟消云散。加之李华之父李虚己(669—741.12.2)、李华之弟李苕的墓志都... 李华的生卒年,由于传世资料记载模糊,众说纷纭。2019年5月12日,有人在网络公布了《唐李华墓志铭》的录文和拓片的一部分,于是,围绕李华和萧颖士生平若干疑云就此可烟消云散。加之李华之父李虚己(669—741.12.2)、李华之弟李苕的墓志都已经出土,李华生卒年和家世也随之更加清晰。《唐李华墓志铭》明确记载,李华卒于大历九年正月十二日(774.2.26),享年六十一,生年是开元二年(714)。李华最初的字是叔文,于天宝年某时候,改字为遐叔。依据李华及其父、弟的墓志,我们对李华的家世及其家庭情况的认识都会获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李华墓志铭》 李华生卒年 李虚己 李苕 萧颖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