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轧板磷化和硅烷前处理工艺及形貌对比分析
1
作者 杨维宇 刘妍 +1 位作者 刘恩泽 谷鑫 《包钢科技》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磷化及硅烷处理是冷轧板常用的表面前处理技术。文章从工艺流程、成膜机理、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转化膜技术,并采用扫描电镜对两种转化膜的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研究了前处理工艺对冷轧汽车钢DC04表面粗糙度和峰值密度的影... 磷化及硅烷处理是冷轧板常用的表面前处理技术。文章从工艺流程、成膜机理、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转化膜技术,并采用扫描电镜对两种转化膜的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研究了前处理工艺对冷轧汽车钢DC04表面粗糙度和峰值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磷化工艺相比,硅烷处理工艺省去表调及磷化后两道水洗,工艺流程短且环保;磷化采用磷酸盐沉淀方式成膜,而硅烷处理采用共价键成膜。由于磷化相为晶体结构,可采用X射线衍射仪评价其相组成及占比。扫描电镜分析磷化膜由2~4μm的磷酸盐组成,而硅烷膜由更加细小的圆形或不规则颗粒组成。冷轧板DC04经磷化或者硅烷处理后,试样表面粗糙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峰值密度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 硅烷处理 表面形貌 冷轧汽车钢DC04
下载PDF
环境土壤样品中6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2
作者 赵宏翠 薛玲 +2 位作者 张建新 杨维宇 吴家荣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依据《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采用吹扫捕集作为前处理步骤,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环境土壤中65种VOCs,采用内标法定量,65种VOCs的检出限为0.2~1.7 n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48.71%... 依据《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采用吹扫捕集作为前处理步骤,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环境土壤中65种VOCs,采用内标法定量,65种VOCs的检出限为0.2~1.7 n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48.71%,加标回收率为70.5%~112.3%。符合环境土壤中VOCs的测定中HJ 605—2011、《环境监测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420 MPa级轮辋用钢焊接变形失效原因浅析
3
作者 张智刚 宿成 +1 位作者 杨维宇 李鹏 《包钢科技》 2023年第5期61-65,共5页
某车轮厂冬季采购一批420CL钢加工汽车轮辋过程中保留钢卷“轧制圆边”的轮辋边缘发生焊接变形开裂。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检测轮辋开裂边缘和对应未开裂边缘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分析开裂原因。保留钢卷“轧制圆边”的轮辋边缘... 某车轮厂冬季采购一批420CL钢加工汽车轮辋过程中保留钢卷“轧制圆边”的轮辋边缘发生焊接变形开裂。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检测轮辋开裂边缘和对应未开裂边缘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分析开裂原因。保留钢卷“轧制圆边”的轮辋边缘的焊缝、热影响粗晶区、热影响细晶区以及母材显微硬度分别为217、215、223、150,没有钢卷“轧制圆边”的轮辋边缘的焊缝、热影响粗晶区、热影响细晶区以及母材的硬度分别为222、230、235和220,发生开裂的轮辋边部焊接热影响区与母材显微硬度相差约70,这是导致轮辋开裂的主要原因。闪光对焊后,沿轮辋边缘焊接热影响细晶区与未受焊接热影响的材料硬度相差太大,破坏了轮辋边缘变形协调能力,在结合处产生应力集中引发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CL钢 闪光对焊 变形开裂 显微硬度 金相组织
下载PDF
高强韧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维宇 张凤明 +2 位作者 何建中 李智丽 刘岩军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1,共4页
研究正火-回火和等温热处理工艺对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正火+300℃回火后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1 396 MPa,伸长率为16.0%,冲击吸收功K_(U2)为57J,HB硬度值402;试验钢经870~930℃... 研究正火-回火和等温热处理工艺对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正火+300℃回火后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1 396 MPa,伸长率为16.0%,冲击吸收功K_(U2)为57J,HB硬度值402;试验钢经870~930℃加热空冷至300℃等温处理后,抗拉强度基本保持在1 300 MPa左右,伸长率为17.0%,冲击吸收功K_(U2)≥80 J,HB硬度值375~395;和传统的正火+回火工艺相比,优化的等温热处理工艺可以大幅提高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的冲击韧性,室温冲击吸收功由57 J提高到80 J以上,提高40%~56%,而断后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抗拉强度和踏面硬度略有降低。最佳优化工艺为:870℃正火后空冷至300℃保温4 h后空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韧U20Mn2SiCrNiMo 贝氏体钢轨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1200 MPa新型Nb-V微合金化贝氏体钢轨钢的组织转变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维宇 张凤明 +1 位作者 李智丽 何建中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1,共4页
利用膨胀仪并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测定了新型Nb-V微合金化贝氏体钢轨钢20mm板(/%:0.24C,0.39Si,1.86Mn,0.007S,0.002P,1.36Cr,0.33 Mo,0.04Nb,0.11V)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冷却速度0.04~4.0℃/s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 利用膨胀仪并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测定了新型Nb-V微合金化贝氏体钢轨钢20mm板(/%:0.24C,0.39Si,1.86Mn,0.007S,0.002P,1.36Cr,0.33 Mo,0.04Nb,0.11V)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冷却速度0.04~4.0℃/s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Bs点温度低于400℃,当冷却速度在0.1~0.8℃/s,试验钢可获得全贝氏体组织,符合贝氏体钢轨的合金设计原理;试验钢的轧态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还有少量的马氏体,其强度、塑性、韧性、硬度各指标匹配较好,满足现行贝氏体钢轨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微合金化贝氏体钢 钢轨 静态CCT曲线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固溶温度对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维宇 丁雅莉 +1 位作者 杨卓越 李保成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2,共2页
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0.002C、14.06Ni、3.19Cr、3.06Mo、1.32Ti)750~1 050℃固溶处理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900℃固溶处理,该钢奥氏体晶粒和强度无明显变化,固溶温度超过900℃时钢的奥氏体晶粒显著增大,钢的... 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0.002C、14.06Ni、3.19Cr、3.06Mo、1.32Ti)750~1 050℃固溶处理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900℃固溶处理,该钢奥氏体晶粒和强度无明显变化,固溶温度超过900℃时钢的奥氏体晶粒显著增大,钢的强度呈下降趋势。当固溶温度由750℃增加至900℃时,随固溶处理温度提高,钢中Fe_2Mo相量降低,810℃时完全溶解,钢的冲击功由32 J提高至61 J,当固溶温度由900℃增至1 050℃,随奥氏体晶粒增大,钢的冲击功由61 J降至26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 同溶处理 奥氏体晶粒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轮辋用车轮钢380CL焊后扩口开裂原因分析
7
作者 薛兴隆 杨维宇 张智刚 《包钢科技》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对闪光焊接的轮辋用车轮钢380CL开裂试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车轮钢380CL中C元素含量超内控上限,闪光焊接时焊缝区域为快速高温加热,焊后冷却速度快,焊缝区淬透性提高,出现粗大的贝氏体组织;基体和热...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对闪光焊接的轮辋用车轮钢380CL开裂试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车轮钢380CL中C元素含量超内控上限,闪光焊接时焊缝区域为快速高温加热,焊后冷却速度快,焊缝区淬透性提高,出现粗大的贝氏体组织;基体和热影响区显微硬度(HV0.1)为303~310,而焊缝区的显微硬度(HV0.1)为346,比基体和热影响区的硬度高12%~14%,硬度差异较大,轮辋扩口变形时各组织变形协调能力差,导致在焊缝和粗晶热影响区的交界处开裂。通过严控车轮钢380CL的化学成分,同时降低焊接热输入量,可细化焊缝组织,降低焊缝和基体、热影响区的硬度差,保证焊缝具有良好的塑性,降低轮辋成形开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0CL车轮钢 轮辋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扩口开裂
下载PDF
稀土元素镧对BT100H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白雅琼 马爱清 杨维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
利用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不同稀土含量BT100H钢的临界点A_(c1)、A_(c3),并绘制BT100H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使BT100H试验钢的临界点A_(c1)升高了27℃,M_s升高了12℃,并且抑制了该试验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 利用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不同稀土含量BT100H钢的临界点A_(c1)、A_(c3),并绘制BT100H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使BT100H试验钢的临界点A_(c1)升高了27℃,M_s升高了12℃,并且抑制了该试验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由于镧的加入,BT100H钢贝氏体相变的冷速区间变宽,可以在极慢的冷速下获得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100H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固溶温度对新型无钴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艳茹 刘周利 +1 位作者 杨维宇 赵卫东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研究了固溶温度750~1050℃对00Ni14Cr3Mo3Ti新型马氏体时效钢冲击性能和硬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验钢冲击断口的形貌和固溶态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钢的固溶温度低于900℃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基体中未溶的Laves相逐渐溶解,... 研究了固溶温度750~1050℃对00Ni14Cr3Mo3Ti新型马氏体时效钢冲击性能和硬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验钢冲击断口的形貌和固溶态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钢的固溶温度低于900℃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基体中未溶的Laves相逐渐溶解,固溶态和510℃5 h时效态的冲击性能均随着固溶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固溶温度高于900℃,固溶态冲击性能随着固溶温度的上升而提高,该钢固溶态冲击功由900℃的215 J增加至1050℃固溶的226 J,但时效态冲击性能随着固溶温度上升而降低,5105 h时效钢的冲击功由900℃最大值62 J降至1050℃固溶的25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冲击性能 LAVES相
下载PDF
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文亚 杨维宇 金自力 《包钢科技》 2013年第6期20-24,共5页
主要介绍了贝氏体钢轨的合金设计原理和各元素的作用,分析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的成分设计、力学性能和回火工艺,并展望了抗拉强度为1 400 MPa的贝氏体钢轨生产。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硼对Q690D钢CCT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雅琼 张娜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利用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不同硼含量Q690D钢的临界点Ac1、Ac3,并绘制Q690D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硼的加入,使Q690D钢的Ac3、Ac1略有提高,使Ms点及Bs点有所降低,使Q690D钢的临界冷速降低,淬透性明显提高。硼对Q690D... 利用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不同硼含量Q690D钢的临界点Ac1、Ac3,并绘制Q690D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硼的加入,使Q690D钢的Ac3、Ac1略有提高,使Ms点及Bs点有所降低,使Q690D钢的临界冷速降低,淬透性明显提高。硼对Q690D钢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作用,抑制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在很宽的冷速范围可以得到完全的贝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元素 Q690D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一种空冷贝氏体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亚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6年第5期55-57,86,共4页
采用Formasto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一种空冷贝氏体钢的静态CCT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04℃/s≤冷速〈0.35℃/s,室温组织为贝氏体;当0.35℃/s≤冷速〈1℃/s时,室温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采用Formasto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一种空冷贝氏体钢的静态CCT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04℃/s≤冷速〈0.35℃/s,室温组织为贝氏体;当0.35℃/s≤冷速〈1℃/s时,室温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当冷速≥1℃/s时,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当冷速小于1℃/s时,硬度呈线性增长,当冷速在1~10℃/s时,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大约为60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CCT曲线 冷却速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60mm厚Q690D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亚 杨维宇 刘泽田 《包钢科技》 2016年第3期31-34,共4页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经一定温度淬火后60mm 厚Q 690D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 3 0 ℃淬火,500 - 6 6 0℃回火后,60 mm厚Q 690D 的淬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强度逐渐降低,出现了第二类回火脆性,当回火温度为640℃时强韧性配合最好,...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经一定温度淬火后60mm 厚Q 690D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 3 0 ℃淬火,500 - 6 6 0℃回火后,60 mm厚Q 690D 的淬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强度逐渐降低,出现了第二类回火脆性,当回火温度为640℃时强韧性配合最好,此时Rp0.2=791 MPa, Rm =845 MPa, A = 18 . 0 % ,KV2( - 2 0 ℃)= 1 5 4 J,KV2( - 4 0 ℃) =126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D 回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功能开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峰 李智丽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4年第4期42-45,共4页
文章简述了Tecnai G2 F2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组成和基本参数,并详细说明了该透射电镜和能谱的功能开发,主要有:TEM+EDS功能、HTEM功能、STEM+EDX点、线、面扫描功能、STEM高分辨功能,并举例说明此设备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 透射电镜 STEM 析出物 微观分析
下载PDF
U75V钢轨总脱碳层深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莉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6年第2期43-45,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U75V钢轨总脱碳层深度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采用综合评定法对总脱碳层深度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最终得出U75V钢轨总脱碳层深度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光学显微镜 总脱碳层深度
下载PDF
正火工艺对65mm厚Q345E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亚 杨维宇 卢晓禹 《包钢科技》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正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65 mm厚Q345E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轧控冷(TMCP)态钢板相比,经900℃正火的钢,其晶粒细小,全断面组织最均匀。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晶粒长大不明显,但珠光体含量减少,有球化... 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正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65 mm厚Q345E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轧控冷(TMCP)态钢板相比,经900℃正火的钢,其晶粒细小,全断面组织最均匀。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晶粒长大不明显,但珠光体含量减少,有球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E 正火处理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图像拼接及景深扩展技术在金相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亚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1年第6期25-26,共2页
文章分析了显微镜图像拼接及景深扩展技术的特点及在金相检验中的应用,该技术主要用于金属材料中特殊显徽组织、边缘异常组织的全貌观察。试验结果证明,图像拼接和景深扩展技术能够全面、准确、清晰地展现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对试样的... 文章分析了显微镜图像拼接及景深扩展技术的特点及在金相检验中的应用,该技术主要用于金属材料中特殊显徽组织、边缘异常组织的全貌观察。试验结果证明,图像拼接和景深扩展技术能够全面、准确、清晰地展现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对试样的分析检验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景深扩展 图像处理技术 白亮层
下载PDF
钼对N80级ERW石油套管用钢相变规律的影响
18
作者 白雅琼 杨维宇 张晓磊 《包钢科技》 2022年第6期37-40,89,共5页
采用Formaste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含Mo和不含Mo的N80级ERW石油套管用钢的静态CCT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钢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N80级ERW石油套管试验钢的临界点Ac_(1)、Ac_(3)基本不受Mo元素的影响,试验钢1和... 采用Formaste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含Mo和不含Mo的N80级ERW石油套管用钢的静态CCT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钢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N80级ERW石油套管试验钢的临界点Ac_(1)、Ac_(3)基本不受Mo元素的影响,试验钢1和试验钢2开始生成马氏体组织的临界冷速均为8℃/s。由于Mo元素的加入,扩大了N80级ERW石油套管试验钢贝氏体相变的冷速区间范围,并且使该试验钢的组织得到了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级ERW石油套管用钢 相变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工程机械用钢BT600MC性能影响
19
作者 魏淼 卢晓禹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8年第2期73-75,共3页
文章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BT600MC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冶轧实验室,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的3块钢坯,最终卷取温度分别控制在500℃、550℃和600℃,将轧制后的钢板放到模拟卷取炉保温2 h,自然... 文章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BT600MC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冶轧实验室,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的3块钢坯,最终卷取温度分别控制在500℃、550℃和600℃,将轧制后的钢板放到模拟卷取炉保温2 h,自然降温。实验结果表明:当卷取温度为600℃时,铁素体晶粒更为细小均匀,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取温度 工程机械用钢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厚规格高强度钢Q690D的淬透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利明 李德刚 杨维宇 《包钢科技》 2013年第4期31-33,72,共4页
通过端淬试验、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2种成分不同厚度Q690D的淬透性。结果表明:1#50mm厚Q690D淬火态边部和厚度1/2处硬度HRC差值为12,淬透性较差;通过调整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极大地改善了厚规格Q690D的淬透性,2#50~70mm厚... 通过端淬试验、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2种成分不同厚度Q690D的淬透性。结果表明:1#50mm厚Q690D淬火态边部和厚度1/2处硬度HRC差值为12,淬透性较差;通过调整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极大地改善了厚规格Q690D的淬透性,2#50~70mm厚Q690D淬火、回火态边部和厚度1/2处硬度差值较小,50mm厚两者硬度HRC差值最大也只有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D 淬透性 硬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