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焦催化HCN还原NO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正阳 杨维结 阎维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3-1048,共6页
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均相和煤焦催化的HCN还原NO反应机理,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均相还原反应的活化能为306 kJ/mol,而煤焦催化的NO还原反应的活化能为136 kJ/mol。典型再燃温度1 400 K下,HCN异相还原NO的反应速... 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均相和煤焦催化的HCN还原NO反应机理,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均相还原反应的活化能为306 kJ/mol,而煤焦催化的NO还原反应的活化能为136 kJ/mol。典型再燃温度1 400 K下,HCN异相还原NO的反应速率略小于煤焦异相还原NO的反应速率;HCN参与下的煤焦异相还原NO反应较CO参与下的煤焦异相促还原NO反应更易发生。各组分的吸附顺序对HCN异相还原NO的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在典型再燃温度下,NO先吸附时煤焦表面的异相还原反应速率常数为5.28×10^(10),比HCN先吸附时最快反应路径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一个数量级。煤焦对NO还原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煤焦表面作为NO的还原反应位点,对反应气体具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 煤焦 NO 还原反应 吸附顺序
下载PDF
不同煤阶煤分子表面吸附水分子的机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正阳 杨维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3-759,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中包含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3),对4种不同煤阶(无烟煤、烟煤、次烟煤、褐煤)的煤分子表面吸附水分子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优化煤分子表面吸附水分子的平衡构型,对煤分子表面进行静电势分析,计算相互作用能...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中包含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3),对4种不同煤阶(无烟煤、烟煤、次烟煤、褐煤)的煤分子表面吸附水分子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优化煤分子表面吸附水分子的平衡构型,对煤分子表面进行静电势分析,计算相互作用能,并通过约化密度梯度(RDG)判断水分子在不同煤阶煤分子表面的作用类型。研究表明,煤分子与水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11.91 kcal/mol,煤吸附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且相互作用能的大小由弱相互作用力的类型和作用力个数共同决定。褐煤具有较大静电势的分子表面积最多,褐煤更易与极性水分子形成相互作用。4种不同煤阶煤分子吸附水分子的最大相互作用能大小顺序为:褐煤>次烟煤>烟煤>无烟煤。各煤阶最大相互作用能对应的平衡吸附构型下煤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类型依次为: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氢键与范德华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两个氢键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结构 吸附水 弱相互作用力 静电势 RDG分析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SCR脱硝系统喷氨优化 被引量:32
3
作者 廖永进 范军辉 +3 位作者 杨维结 季鹏 张静 冯永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31-937,共7页
为实现对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喷氨的优化控制,以广东某电厂35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法,以锅炉负荷、烟气体积流量、SCR烟气温度、脱硝进口NO_x 质量浓度以及喷氨质量流量等为输入变量,以SCR脱硝... 为实现对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喷氨的优化控制,以广东某电厂35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法,以锅炉负荷、烟气体积流量、SCR烟气温度、脱硝进口NO_x 质量浓度以及喷氨质量流量等为输入变量,以SCR脱硝效率为输出变量,建立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SCR脱硝效率及脱硝出口NO_x 质量浓度的预测.在满足NO_x 排放标准的前提下,以SCR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利用Matlab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寻求氨耗成本和电耗成本与NO_x 排放费用的临界点,得到最佳喷氨质量流量.结果表明:最佳喷氨质量流量计算值比实测值或高或低,但在满足NO_x 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其SCR系统运行成本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喷氨质量流量 NOX排放 脱硝效率 成本
下载PDF
Zigzag煤焦表面异相还原N_2O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俊 高正阳 +2 位作者 丁艺 余岳溪 杨维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28-3034,共7页
采用Zigzag型煤焦表面模型,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首先分析了Zigzag和Armchair碳基模型的差异本质,然后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比分析了Zigzag和Armc... 采用Zigzag型煤焦表面模型,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首先分析了Zigzag和Armchair碳基模型的差异本质,然后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比分析了Zigzag和Armchair两模型计算结果。研究表明,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包括吸附、还原及脱附3个过程,N2的脱附过程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在循环流化床炉温范围内是可自发的放热反应,反应平衡常数大于105,可认为是单向反应。根据决速步理论,Zigzag模型下的反应活化能为66.28 k J/mol,阿累尼乌斯表达式为1.07×1014exp(-7 972.4/T),Armchair模型下的反应活化能为160.99 k J/mol,阿累尼乌斯表达式为3.99×1015exp(-19 364.0/T)。Zigzag模型下的还原反应活化能小,反应速率常数大,反应更为活跃。两模型计算差异主要是由于Zigzag模型存在未成对电子,化学性质活跃导致的。在涉及碳基反应的理论计算时,应充分考虑计算模型对反应过程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异相还原 N2O 热力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余岳溪 高正阳 +2 位作者 季鹏 李方勇 杨维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9-374,共6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简化煤焦模型,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通过计算反应物、中间体以及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明确了反应的过程,并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深入分析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研究结... 采用两种不同的简化煤焦模型,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通过计算反应物、中间体以及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明确了反应的过程,并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深入分析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碳原子无法体现N_2O分子在煤焦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过程,不适于作为煤焦模型研究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六环苯环簇碳基模型可以成功地研究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共经历三个过渡态和两个中间体将N_2O还原成N_2,N_2O分子在煤焦表面的吸附反应的活化能为51.01 kJ·mol^(-1),煤焦表面吸附N_2O的过程容易进行。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298.15~1500 K)内为放热反应,可以自发发生,反应平衡常数大于10~5,可以完全进行,认为是单向反应。煤焦异相还原N_2O的反应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298.15~1500 K)内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活化能为43.55 kJ·mol^(-1),Arrhenius表达式为1.24×10^(10)exp(-5238.1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异相还原 N2O 吸附 热力学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烟气中NO分子对碳基吸附单质铅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岳溪 冯永新 +2 位作者 廖永进 杨维结 高正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65,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B3PW91和B2PLYP方法,研究了NO分子对碳基吸附单质铅的影响.选定五环锯齿形苯环簇为碳基表面模型,在不同活性位点进行结构优化计算,得到2种NO分子在碳基表面的吸附构型、4种单质铅在含NO分子的碳基表面的吸附...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B3PW91和B2PLYP方法,研究了NO分子对碳基吸附单质铅的影响.选定五环锯齿形苯环簇为碳基表面模型,在不同活性位点进行结构优化计算,得到2种NO分子在碳基表面的吸附构型、4种单质铅在含NO分子的碳基表面的吸附构型.计算并分析了键长、键级、电荷以及吸附能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NO分子比单质铅更容易吸附在碳基表面,会与单质铅竞争碳基表面的活性位;NO分子的加入会显著增强碳基表面对单质铅的吸附作用,吸附性能的提升主要缘于NO分子提高了其邻位活性位点的活性,而不是NO分子直接吸附单质铅;键级与吸附能呈现正相关趋势,键级越大,对应构型的吸附能也越大;Pb原子所带电荷量与吸附能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b原子所带电荷量越多,对应吸附构型的吸附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碳基 单质铅 吸附 量子化学
下载PDF
不同煤种低温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正阳 杨维结 阎维平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2-67,共6页
利用热天平对4种不同煤样进行了等温干燥脱水实验,实验表明:对于同一煤样,温度升高会导致煤样干燥速率增大。不同煤样、不同温度的干燥速率曲线趋势基本一致,经历升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对干燥实验数据使用薄层干... 利用热天平对4种不同煤样进行了等温干燥脱水实验,实验表明:对于同一煤样,温度升高会导致煤样干燥速率增大。不同煤样、不同温度的干燥速率曲线趋势基本一致,经历升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对干燥实验数据使用薄层干燥模型理论中的15种不同模型进行数据拟合,计算并比较不同模型的相关系数从而确定了Yagcioglu模型为等温干燥最为适宜的机理模型。在最佳干燥机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动力学分析,在相同干燥温度条件下,干燥速率常数k随着煤样含水量增加而减少,而在同一煤样中,k则呈现出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4种煤样在低温情况下等温干燥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E_(CZ)=37.40 kJ/mol、E_(TS)=28.41 kJ/mol、E_(DF)=53.52 kJ/mol和E_(HY)=33.5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煤干燥 干燥动力学 机理方程 活化能
原文传递
不同煤种非等温干燥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正阳 杨维结 +1 位作者 丁艺 阎维平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7,共7页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4种不同煤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干燥特性,借助干燥动力学分析方法拟合4个煤样非等温干燥数据,对比计算31种不同动力学模型对4种不同煤样干燥机理方程的适应性,并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最后确定4种煤样最适宜的非等...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4种不同煤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干燥特性,借助干燥动力学分析方法拟合4个煤样非等温干燥数据,对比计算31种不同动力学模型对4种不同煤样干燥机理方程的适应性,并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最后确定4种煤样最适宜的非等温干燥模型为三维扩散模型。在选定最佳干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动力学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CZ(潮州)、DF(大方)和HY(河源)煤样,同一温度不同升温速率的干燥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K_(20)>K_(30)>K_(10)(K_(20)、K_(30)、K_(10)分别为升温速率为20、30和10℃/min时煤样的干燥速率常数),对于TS(台山)煤样同一温度不同升温速率的干燥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K_(20)>K_(10)>K_(30)。4种不同煤种在20℃/min的升温速率下的干燥速率常数基本都最大,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可采取20℃/min为最佳的干燥升温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非等温干燥 动力学 机理方程 活化能
原文传递
燃煤电站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维结 王志峰 +1 位作者 高正阳 阎维平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燃煤电站排放的SO_2、NO和Hg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严格控制燃煤电站的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由于目前燃煤电站采用的污染物单独脱除技术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经济高效的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成为污染物控制领... 燃煤电站排放的SO_2、NO和Hg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严格控制燃煤电站的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由于目前燃煤电站采用的污染物单独脱除技术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经济高效的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成为污染物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燃煤电站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进行概述,对吸附剂法、气相氧化法、湿法氧化和气固催化氧化法的技术原理、研究现状、技术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一体化脱除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原文传递
卤素改性活性炭氧化单质汞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正阳 杨维结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1-385,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研究了单质汞在卤素改性活性炭表面的氧化反应机理。选定七环锯齿形苯环簇为活性炭表面模型,设计了两种卤素改性活性炭模型X-AC和X-AC-X(X=Cl、Br、I)。通过得到氧化反应过程的过渡态,明确了氧化...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研究了单质汞在卤素改性活性炭表面的氧化反应机理。选定七环锯齿形苯环簇为活性炭表面模型,设计了两种卤素改性活性炭模型X-AC和X-AC-X(X=Cl、Br、I)。通过得到氧化反应过程的过渡态,明确了氧化反应过程,并计算单质汞在改性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能和氧化反应的能垒。研究结果表明:单质汞在负载三种不同卤素原子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能的大小顺序均为:Cl>Br>I,且从吸附强度角度分析,氯改性活性炭表面对单质汞的吸附最稳定。单质汞在负载三种不同卤素原子活性炭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垒大小顺序均为:Cl>Br>I,且从反应发生难易角度分析,碘改性活性炭表面对单质汞的氧化反应最容易发生。单质汞在改性活性炭表面氧化反应的难易顺序可以正确解释改性活性炭脱除单质汞的实验现象。研究单质汞在改性活性炭表面氧化反应过程中的能垒,对于正确全面揭示改性活性炭脱除单质汞机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 改性活性炭 单质汞 氧化 吸附
原文传递
不同燃烧气氛条件下SCR烟气脱硝性能实验研究
11
作者 高正阳 向金茅 +1 位作者 杨维结 范军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83,共6页
以淮南烟煤为例,经计算得到富氧、O2/CO2以及空气燃烧条件下的烟气成分,通过模拟不同烟气成分,在实验室活性测试平台上研究了氨氮比α、温度(表征反应速率常数k)、表观速度(表征停留时间τ)、入口NO初始的质量浓度CNO以及烟气成分中H2O... 以淮南烟煤为例,经计算得到富氧、O2/CO2以及空气燃烧条件下的烟气成分,通过模拟不同烟气成分,在实验室活性测试平台上研究了氨氮比α、温度(表征反应速率常数k)、表观速度(表征停留时间τ)、入口NO初始的质量浓度CNO以及烟气成分中H2O和O2对SCR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实验工况下,与空气气氛相比,富氧和O2/CO2气氛下SCR烟气脱硝效率降低了8%;不同气氛下,随氨氮比、温度的增加,脱硝效率增长,且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表观速度增加时,脱硝效率减小,且减小速率也逐渐减低;CNO减小时,脱硝效率仅变化了1%左右;烟气中H2O和O2也会影响脱硝性能,但均与烟气中的CO2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SCR 脱硝性能 计算模型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铂改性石墨烯吸附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万里 崔凝 +1 位作者 高正阳 杨维结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77,共7页
为了研究铂改性石墨烯吸附烟气中汞及其化合物的吸附能以及吸附稳定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基于量子化学的理论,建立铂改性石墨烯模型,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PBE,使用量子化学软件ORCA计算铂改性石墨烯与烟气中的Hg、HgCl、HgCl2、HgBr和H... 为了研究铂改性石墨烯吸附烟气中汞及其化合物的吸附能以及吸附稳定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基于量子化学的理论,建立铂改性石墨烯模型,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PBE,使用量子化学软件ORCA计算铂改性石墨烯与烟气中的Hg、HgCl、HgCl2、HgBr和HgBr2的吸附,得到稳定的吸附构型和吸附能,并对吸附构型进行了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toms in Molecule,AIM)分析。研究表明:铂改性石墨烯吸附单质汞为物理吸附,吸附HgCl、HgCl2、HgBr、HgBr2为化学吸附;单质Hg、HgCl、HgCl2、HgBr2与铂改性石墨烯存在介于共享和闭壳层之间的金属键。铂改性石墨烯是一种可靠、良好的新型吸附剂材料,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改性石墨烯 吸附能 AIM 键临界点 金属键级
原文传递
LiBH_(4)储氢热力学和动力学调控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朝 杨维结 +1 位作者 霍开富 Leon Shaw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86-1597,共12页
为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调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框架,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结构升级的必然之路。氢能以其能量密度高、热值大、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备受关注。LiBH_(4)作为最有希望的车载... 为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调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框架,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结构升级的必然之路。氢能以其能量密度高、热值大、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备受关注。LiBH_(4)作为最有希望的车载固体储氢能源载体之一已有多年研究,但该材料当前仍无法满足工业应用需求。本文围绕LiBH_(4)放/充氢反应稳定的热力学与缓慢的动力学的调控,讨论了当前各种主流工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机械球磨激活、纳米限域、催化剂掺杂改性、离子替代、反应物失稳和高能球磨结合气溶胶喷涂(BMAS)新工艺,旨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BMAS有能力帮助LiBH_(4)+MgH_(2)复合物等热力学有利体系克服其动力学障碍,并在较低温度下提供促进释放氢气的热力学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LiBH_(4) 纳米工程 热力学优化 动力学改善 高能球磨结合气溶胶喷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