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
作者 杨贺棋 何楠 《陕西建筑》 2023年第3期92-95,共4页
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资料管理更是占据重要地位,其真实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分析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 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资料管理更是占据重要地位,其真实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分析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安装工程 资料管理 问题 改进措施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投加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亚利 刘永军 +3 位作者 刘喆 程祯 李星 杨贺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8-284,共7页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1∽7天和第8∽14天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方式,分析颗粒的形成过程,并研究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其各组分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第8∽14天投加PAC的反应器形成颗粒时间提前了6天,且形成的...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1∽7天和第8∽14天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方式,分析颗粒的形成过程,并研究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其各组分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第8∽14天投加PAC的反应器形成颗粒时间提前了6天,且形成的颗粒外形规则,大小均匀,去除污染物性能良好;反应器中胞外多聚物和蛋白质含量总体较多,且随颗粒的形成而增加,之后略有下降并在颗粒成熟后维持稳定,蛋白质/多糖的值在颗粒形成期均增加超过2.5倍,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多重荧光染色表明:两个反应器中PAC投加时间不同,β-D-呋喃葡萄糖、脂类和活细胞均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但对蛋白质和α-呋喃葡萄糖、α-甘露糖分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空间分布 操作条件 荧光染色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投加时期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星 刘永军 +3 位作者 刘喆 程祯 王亚利 杨贺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研究了在微生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进程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在1~7 d处于适应期,8~14 d处于对数增长期;在对数期、适应期投加PAC,成熟颗粒... 研究了在微生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进程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在1~7 d处于适应期,8~14 d处于对数增长期;在对数期、适应期投加PAC,成熟颗粒形成于第21d、26 d,分别比不加混凝剂的对照组提前了14 d及9 d;对数期投加PAC所形成颗粒的强度、密度、含水率(98.53%、1.059 1 g/cm3、92.76%)明显优于适应期投加PAC的(97.68%、1.038 0 g/cm3、94.36%)及对照组的(97.81%、1.045 5 g/cm3、95.04%)。研究表明,选择在对数期向反应器内投加PAC强化造粒可以显著加快颗粒化进程,并提高污泥颗粒的稳定性和沉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好氧颗粒污泥 微生物生长周期 污泥特性 混凝剂
原文传递
不同操作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贺棋 刘永军 +3 位作者 刘喆 李星 程祯 王亚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1,47,共6页
分别在微生物生长适应期和对数期向3个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分析在此不同操作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程、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适应期(第0-7天)对R1和对数期(第8-14天)对R2投加... 分别在微生物生长适应期和对数期向3个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分析在此不同操作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程、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适应期(第0-7天)对R1和对数期(第8-14天)对R2投加混凝剂的颗粒形成时间分别比对照组R3提前8 d和14 d;R1形成的颗粒粒径较大,完整系数(IC)为97.68%,R2颗粒污泥粒径均匀,完整系数为98.53%,R1、R2颗粒强度分别比R3高0.43%和1.31%,含水质量分数分别低0.38%和1.71%,污泥特性较好;R1和R2的成熟颗粒污泥COD去除率平均均在93%以上,分别比R3高1.94%和2.73%,R1、R2和R3的NH4+-N去除率平均分别为80.85%、90.22%和88.19%,R2对NH4+-N去除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操作条件 污泥特性 COD NH4^+-N
原文传递
可食性褐藻纤维素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贺棋 何沁峰 +7 位作者 董秀瑜 周新 李欣蔚 赵梓印 周慧 何云海 汪秋宽 武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以我国主要可食性褐藻海带和裙带菜为对象,对其中的纤维素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分析纤维素的结构属性。海带的纤维素含量明显高于裙带菜,二者纤维素的提取率分别达原料干质量的5.59%及2.61%。通过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 以我国主要可食性褐藻海带和裙带菜为对象,对其中的纤维素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分析纤维素的结构属性。海带的纤维素含量明显高于裙带菜,二者纤维素的提取率分别达原料干质量的5.59%及2.61%。通过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提取的纤维素的纯度分别达99.86%及98.91%。海带纤维素的平均聚合度为813,高于裙带菜纤维素的315。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2种褐藻纤维素均具有天然高度结晶性结构,结晶度指数分别达72.06%和71.48%,与市售高等植物来源微晶纤维素的水平相当。对X射线衍射图谱的进一步解析表明:褐藻纤维素的结晶性区域以单链三斜晶系(Iα)为主,显著区别于高等植物纤维素的双链单斜晶系(Iβ)为主的结构。研究结果以期为优质膳食纤维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 细胞壁 多糖 多晶型 膳食纤维
下载PDF
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表征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新 唐世英 +6 位作者 杨贺棋 董秀瑜 李欣蔚 张曦文 周慧 汪秋宽 武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66,372,共9页
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为了开发兼顾营养、感官与健康的膳食纤维强化食品,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分离提取与改性研究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运用物理作用力、化学反应或酶解等手段,对样品组成、结构以及性质进行改造,以强化其在... 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为了开发兼顾营养、感官与健康的膳食纤维强化食品,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分离提取与改性研究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运用物理作用力、化学反应或酶解等手段,对样品组成、结构以及性质进行改造,以强化其在食品加工与营养健康方面功能特性。改性产物作为添加成分对于食品的加工过程、产品品质及健康功效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各类膳食纤维强化产品的开发。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改性及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调控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开发高品质健康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改性技术 食品加工 营养健康
下载PDF
功能性肽的分离及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欣蔚 廖佳 +5 位作者 董秀瑜 周新 杨贺棋 武龙 汪秋宽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7-276,共10页
功能性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功能性肽类统称为内源性功能肽,与生命体的生长、代谢、免疫、信号传导等生理活动息息相关;人体以外的功能性肽类称为外源性功能肽,可以通过蛋白质降解或者氨基酸合成得到,具有抗肿... 功能性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功能性肽类统称为内源性功能肽,与生命体的生长、代谢、免疫、信号传导等生理活动息息相关;人体以外的功能性肽类称为外源性功能肽,可以通过蛋白质降解或者氨基酸合成得到,具有抗肿瘤、降血压、促进骨骼健康等多种功能活性。然而内源性功能肽大多以低丰度形式存在,富集过程中极易受到高丰度蛋白的影响;蛋白质降解或氨基酸合成得到的外源性功能肽中混有其他复杂的成分。因此外源性功能肽的分离和内源性功能肽的富集以获得目标肽,是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前提。本文分别介绍了外源性功能肽的分离方法和内源性功能肽的富集手段,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对象、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功能性肽的结构分析和功能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肽 内源性功能肽 外源性功能肽 富集 分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秀瑜 唐世英 +7 位作者 杨贺棋 周新 李欣蔚 赵梓印 汪秋宽 周慧 丛海花 武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4-444,共11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素一般以高等植物、海藻及微生物由来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运用酸水解、机械处理、氧化处理及酶降解等纳米化工艺而制备。原料与制备技术对于产物的微观形态、化学结构与聚集态结...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素一般以高等植物、海藻及微生物由来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运用酸水解、机械处理、氧化处理及酶降解等纳米化工艺而制备。原料与制备技术对于产物的微观形态、化学结构与聚集态结构影响显著。纳米纤维素的理化结构赋予其独特的宏观性质以及功能特性;加之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安全性高等优势;近年来,纳米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食品添加剂以及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并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国内外在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质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基于纳米纤维素的食品科技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纳米技术 理化性质 食品工业 高值化利用
下载PDF
食用海藻膳食纤维的分离与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思岐 杨贺棋 +2 位作者 周慧 汪秋宽 武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46-352,共7页
膳食纤维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我国海藻资源丰富,食用经济海藻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研究表明可食性海藻富含不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类成分;海藻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我国海藻资源丰富,食用经济海藻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研究表明可食性海藻富含不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类成分;海藻膳食纤维主要由多糖类物质组成,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以及显著的生理功效。因此,从大型可食性海藻中提取膳食纤维并用于健康食品加工具有高度的发展潜力。本文重点对可食性红藻、褐藻及绿藻中的典型可溶性与不溶性膳食纤维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我国健康食品及经济海藻精深加工领域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海藻 膳食纤维 多糖 提取分离 表征
下载PDF
五子棋大战
10
作者 杨贺棋 王丽杰(指导) 《小学生作文》 2024年第9期8-9,共2页
我家经常“硝烟弥漫”。要问是怎么回事,当然是在进行五子棋大战啦!第一场我vs弟弟。“石头剪刀布!”弟弟赢了,他先出招。看他的样子,我断定他会在棋盘中间下第一颗棋子。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信心十足,正面迎战。几个回合后,我仔细观察棋... 我家经常“硝烟弥漫”。要问是怎么回事,当然是在进行五子棋大战啦!第一场我vs弟弟。“石头剪刀布!”弟弟赢了,他先出招。看他的样子,我断定他会在棋盘中间下第一颗棋子。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信心十足,正面迎战。几个回合后,我仔细观察棋局,发现我有三颗棋子连成了一条直线,胜利正向我招手!没想到弟弟打碎了我的美梦——他用一颗棋子堵住了我的路。你以为我会伤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棋 棋子 仔细观察 棋局 回合
下载PDF
好氧污泥强化造粒过程中EPS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祯 刘永军 +3 位作者 刘喆 李星 王亚利 杨贺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33-2040,共8页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生长前期投加混凝剂的方式,考察混凝剂的投加对颗粒生长的影响,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胞外多聚物(EPS)在颗粒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强化造粒条件下的污泥完全颗粒化的时间比对照组提...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生长前期投加混凝剂的方式,考察混凝剂的投加对颗粒生长的影响,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胞外多聚物(EPS)在颗粒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强化造粒条件下的污泥完全颗粒化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2 d,其强度和比重也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05%和0.032。对各形态EPS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生长期松散型胞外多聚物(LB-EPS)的峰点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少量的芳香蛋白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颗粒成熟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蛋白类物质的荧光强度均减小,腐殖酸类物质消失,而溶解型胞外多聚物(S-EPS)和紧密型胞外多聚物(TB-EPS)的峰点及强度在两阶段无明显变化。在颗粒生长过程中,LB-EPS中的蛋白质含量随颗粒生长逐渐升高,颗粒成熟后逐渐降低至稳定,而多糖含量基本保持在1~5 mg/g MLSS。与S-EPS、TB-EPS相比较,LB-EPS和污泥颗粒化有密切关系,且与SVI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与相对疏水性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三维荧光光谱 好氧颗粒污泥 强化造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