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元及定义
1
作者 杨丽红 张超 +4 位作者 李泽芳 杨趁 王飞 杜宇征 史慧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3-2032,共10页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理和挖掘提供保障,病例注册登记属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元素的一致性是保证计划实施、数据质量高效、临床研究证据可信的必备要素之一。因此,课题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制订了本课题的数据元及定义,以期优化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针灸治疗 注册登记 数据元素 数据质量 研究范式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趁 刘健 王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41-1143,共3页
综述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夜间血压升高或晨间血压过高所致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导致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其具体机... 综述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夜间血压升高或晨间血压过高所致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导致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其具体机制可从神经因素、体液因素、活动睡眠因素等几方面加以阐述。通过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提示了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不仅要注意控制患者白天的血压水平,也应考虑到夜间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临床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左心室肥厚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穴位频次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丽丽 康华 +5 位作者 杨趁 班海鹏 栗振杰 岳聪聪 张一颖 王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评价国内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并总结常用穴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7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纳入所有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评价... 目的:评价国内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并总结常用穴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7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纳入所有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降压最常用穴位有太冲、曲池、风池、足三里。单独针刺收缩压降低程度为7mmHg;在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8mmHg。单独针刺降低舒张压程度为3mmHg;在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5mmHg。结论:针刺可不同程度降低血压,无不良反应,但纳入研究质量上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轻度原发性高血压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趁 刘健 王舒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32-33,共2页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心、脑、肾功能,而且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的治疗多以西药对症降压为主。但越来越多的临床...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心、脑、肾功能,而且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的治疗多以西药对症降压为主。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也是一种有效的降压治疗方式,同时可调理患者整体状况,使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笔者在进行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中治疗1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 太冲
原文传递
灸法在治疗卵巢早衰中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飞 张亚男 +1 位作者 杨趁 房繄恭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目的整理古今文献中灸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代文献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古籍文献检索范围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中医文献学》推荐妇... 目的整理古今文献中灸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代文献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古籍文献检索范围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中医文献学》推荐妇科相关文献及针灸文献为主,从用穴归经、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最终获得现代文献23篇,古籍11部。灸疗部位现代文献主要集中在腰骶、背部、下腹部以及下肢,古籍文献主要集中在全腹部,下肢、骶部、上肢;涉及到的经脉现代文献主要在任脉、督脉、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古籍中文献中有足三阴经、足三阳、任脉、督脉、手少阴、手阳明,研究发现现代文献用穴范围明显少于古代,且现代取穴阳经偏多,而古籍中阴经反而偏多。结论灸法合并其他治疗POF疗效显著,但艾灸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不明,缺少作为单一干预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研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卵巢早衰 归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