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跃明 张少敏 +4 位作者 金涛 明盈 郭蕊莹 王兴志 韩璐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二叠系龙潭组是目前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层位。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有机碳含量测定及高压压汞分析、现场解析气实验等手段和方法,对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 二叠系龙潭组是目前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层位。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有机碳含量测定及高压压汞分析、现场解析气实验等手段和方法,对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为一套陆相曲流河沉积,河漫沉积的页岩发育,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含少量碳酸盐矿物。(2)研究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缘)孔与微裂缝,局部发育粒内孔与溶蚀孔,偶见有机质孔隙,其中黏土矿物层间微裂缝最为发育。孔隙结构表现为以微孔为主,介孔(孔径为2~50 nm)次之,孔径普遍较小,分选较差,孔隙和喉道半径差异较大,非均质性强。(3)研究区页岩储层中煤岩含气量最高,炭质泥岩与泥岩次之,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细砂岩含气量最低。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相比,龙潭组泥岩孔隙度与总含气量更好,渗透率较差,其中炭质泥岩的孔隙度和总含气量最佳。(4)研究区二叠系龙潭组勘探潜力较大,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_(2)型;其R_(o)值平均约为2.8%,达到高熟阶段;TOC含量变化范围大,炭质泥岩中的TOC一般大于15%。(5)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发育河漫平原沉积,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稳定,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估算其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4×10^(12)m^(3),有利勘探区主要位于川南古蔺—叙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微裂缝 高熟阶段 页岩气 河漫沉积 龙潭组 二叠系 古蔺—叙永地区 川南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红星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跃明 白晓亮 +8 位作者 易海永 刘冉 马华灵 韩嵩 闫柯 彭思桥 陈延贵 王尉 钟佳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1井 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 推覆带下盘原地构造 中二叠统栖霞组 工业气流 台缘带 孔隙型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跃明 文龙 +7 位作者 王兴志 洪海涛 祝海华 熊钰 李明秋 路俊刚 曾德铭 杨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2,共11页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分布的主要层系之一,但由于钻探、测试效果均较差,急需开展有利层段地质特征和勘探有利区优选等研究工作。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录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地质特...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分布的主要层系之一,但由于钻探、测试效果均较差,急需开展有利层段地质特征和勘探有利区优选等研究工作。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录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分析了页岩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优选了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为一套介壳石灰岩与黑色页岩的混积地层,页岩矿物类型以黏土为主,其次为石英、方解石,少量长石、黄铁矿,脆性矿物含量中等;②孔隙类型以无机孔隙为主,含少量有机孔,发育介壳壳缘缝、节理缝等多尺度裂缝,物性随介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③页岩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TOC平均值为1.34%,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少量腐泥型和腐殖型,R_(o)平均值为1.11%,热演化程度南低北高,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含油性中等,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为0.26%;④热解游离烃S1值平均为1.27 mg/g,OSI平均值为84.35 mg/g,页岩油气富集的烃源下限是TOC>1.5%,R_(o)>0.9%,纵向上排烃效率较低,含油指标较高段(OSI>100 mg/g)主要分布于厚层页岩中部;⑤可动油饱和度普遍小于20%,受纹理缝和页理缝影响,石灰岩—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石灰岩型样品的油可动性好于石灰岩和页岩。结论认为,大安寨段页岩层系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高生烃品质、多尺度裂缝以及高地层压力是盆地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有利油气勘探区主要分布于川中地区三台—仪陇以及南充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寨段 页岩油气 储层特征 含油性 可动流体 OSI 有利目标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致密油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跃明 杨家静 +8 位作者 杨光 陶士振 倪超 张斌 何晓东 林建平 黄东 刘敏 邹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3-882,共10页
针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致密油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油藏类型以及增产改造工艺技术开展攻关研究。通过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估算侏罗系5套油层石油资源量达16′108 t,表明侏罗系石油资源潜力大。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试井、试... 针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致密油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油藏类型以及增产改造工艺技术开展攻关研究。通过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估算侏罗系5套油层石油资源量达16′108 t,表明侏罗系石油资源潜力大。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试井、试采等静态、动态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侏罗系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储集层,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单一裂缝型储集层;油藏类型主要为近源充注、连续型分布的致密油;优质烃源岩、物性较好的储集层和裂缝是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沙一段砂岩、大安寨段介壳灰岩储集层现场试验表明,水平井体积压裂和水平井压裂酸化具有较好的增产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侏罗系 致密油 资源潜力 致密储集层 富集规律 增产改造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达州—开江古隆起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杨跃明 文龙 +10 位作者 罗冰 宋家荣 陈骁 王小娟 洪海涛 周刚 何青林 张晓丽 钟佳倚 刘冉 山述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大型古隆起是该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重要目标的认识成为共识。然而,除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之外,该盆地其他大型古隆起均被认为是后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后者对...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大型古隆起是该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重要目标的认识成为共识。然而,除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之外,该盆地其他大型古隆起均被认为是后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后者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影响则极少被论及。为此,从分析野外露头、钻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入手,剖析了川东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沉积构造背景,研究了古地貌控制下的储层、烃源岩分布规律,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成果,探讨了该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结果表明:(1)中寒武世前川东北部发育达州—开江继承性隆起,控制震旦系、寒武系滩相储层大面积发育;(2)古隆起高部位发育滩相储层,其周缘凹陷带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笻竹寺组厚层烃源岩,源储配置条件优越;(3)二叠纪以来,达州—开江古隆起区由斜坡带逐步抬升,二叠纪生油高峰期处于斜坡—低缓隆起带,三叠纪生气高峰期处于隆起高带,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4)川东地区下构造层(下寒武统及其以下地层)现今具备大型隆起构造背景,构造形态简单,其上完整的局部构造圈闭发育,保存条件好。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达州—开江古隆起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该古隆起高部位滩相储层发育区面积达8 000 km^2,是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新的、重要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达州—开江古隆起 震旦纪—早古生代 继承性隆起 油气成藏条件 天然气勘探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跃明 杨雨 +7 位作者 文龙 张玺华 陈聪 陈康 张亚 狄贵东 汪华 谢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2,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力度的不断加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成果,在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以及天然气成藏演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新认识,并且在该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等多层系、...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力度的不断加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成果,在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以及天然气成藏演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新认识,并且在该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等多层系、多领域都取得了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展现出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归纳总结该盆地近期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成果表明:①栖霞组沉积受加里东末期古地貌的控制,在川西海盆边缘和川中地区环古隆起周缘发育了规模分布的台缘滩和环带状台内滩,滩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白云岩储层发育,含气性好;②盆地内茅口组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储渗体——一种是叠加白云化作用的受相带控制沿台缘和台内高带发育的滩体,另一种是茅口期末受大规模侵蚀作用在岩溶斜坡带分布的有效岩溶储层;③在成都—简阳地区发现了火山岩气藏,其优质储层为火山岩爆发相,厚度大、物性好、分布面积广,该种新类型气藏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领域。结论认为,中二叠统多层系、多领域天然气规模勘探潜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海相碳酸盐岩 峨眉山玄武岩 沉积相 白云化作用 天然气勘探潜力 新进展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跃明 陈聪 +6 位作者 文龙 陈骁 粱瀚 刘冉 关旭 罗冰 谢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5,共8页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部 龙门推覆构造带 隐伏断裂下盘 隐伏构造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型古隆起斜坡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演化特征与天然气规模成藏模式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跃明 王文之 +5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张旋 陈曦 贾敏 龙虹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7,共10页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探讨了该斜坡区巨厚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灯影组沉积分异作用强,区域构造运动奠定了该区南高北低的沉积古地貌,川中至川北沉积环境由局限向开阔转变,沉积水动力条件较高石梯—磨溪地区更强,其次,在拉张背景下发育的大量同沉积断层控制该区微古地貌,在缓坡背景上形成似阶梯状沉积古地貌,进一步加剧了该区的沉积分异;②储层纵向跨度大,横向受古地貌或同沉积断层控制,蓝藻菌的趋光性促使微古地貌高部位的碳酸盐岩具有更高的沉积速率,古地貌高地的丘滩体厚度更大,低洼区以沉积低能细粒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沉积期内海平面周期性短暂下降,为丘滩体早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晚期台地大范围暴露,在低洼区形成汇水区,侵蚀掉低洼区顶部的储层,残留下致密层,为低部位的丘滩相储层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形成岩性圈闭;④生烃高峰期,该区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断裂系统发育,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结论认为,该区较强的沉积分异作用是岩性圈闭发育的主控因素;该古隆起斜坡区在四川盆地生烃高峰期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是天然气规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斜坡区 震旦系灯影组 微生物碳酸盐岩 岩性圈闭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思路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跃明 段勇 +2 位作者 何鲤 李跃纲 李幸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33-134,共5页
为寻找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区块、新领域,通过分析区内10余条地质露头剖面、4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大联片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露头、钻井和地震3套构造层序、6套沉积层序。提出区内经历了陆缘海湾型沉积、海陆过渡型沉积和封闭... 为寻找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区块、新领域,通过分析区内10余条地质露头剖面、4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大联片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露头、钻井和地震3套构造层序、6套沉积层序。提出区内经历了陆缘海湾型沉积、海陆过渡型沉积和封闭—半封闭的前陆盆地型沉积,在上述盆地中分别发育了不同的沉积体系和砂体,构成不同的含油气组合与油气藏类型。进而建议:①勘探重点应从目前的主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转移到须家河组四、六段;②从主攻须家河组转移到海陆并举,兼顾陆相(侏罗系红层);③从背斜圈闭转移到探索非背斜圈闭与页岩气藏。勘探区块也相应从邛西、平落坝、白马、松华区块转移到雾中山、莲花山区块,以及大邑、灌口、苏码头、盐井沟、眉山、汉王区块。勘探方法、研究思路、工程及工艺措施也相应需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地区 勘探方针 新区块 新领域 重点转移 工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潜力与展望 被引量:55
10
作者 杨跃明 陈玉龙 +6 位作者 刘燊阳 邓宾 徐浩 陈丽清 黎丁源 殷樱子 李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8,共17页
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中浅层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阶段,综合评价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是关乎四川盆地能否建成"天然气大庆"的关键。为了给下一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 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中浅层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阶段,综合评价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是关乎四川盆地能否建成"天然气大庆"的关键。为了给下一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系统总结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成效,分析了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与潜力,预判了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南地区4 500 m以浅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页岩气资源量为3.7×10^12m^3,其中可采储量超过2×10^12m^3,具备建成1 000×10^8m~3页岩气年产规模并稳产10年以上的开发潜力,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累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061×10^12m^3,并建成百亿立方米年产量页岩气大气区;②渝东北—鄂西地区、川西南—滇东北复杂构造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好,亦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③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具有三套后备页岩气层系,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其中筇竹寺组海相页岩在绵阳—长宁拉张槽内优质页岩厚度较大、压力较高、孔隙较发育,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而川中—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也具有一定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页岩气 后备层系 下寒武统 上二叠统 下侏罗统 勘探开发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认识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杨跃明 黄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3,共12页
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国内外能源公司相继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开展了油气勘探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湖相页岩油气的相关勘探开发工作,针对该盆地侏罗系湖相油气资源量与储量不匹配、致密储层物性与油气产... 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国内外能源公司相继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开展了油气勘探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湖相页岩油气的相关勘探开发工作,针对该盆地侏罗系湖相油气资源量与储量不匹配、致密储层物性与油气产量不匹配等矛盾,综合岩心、露头、钻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侏罗系湖相油气系统开展了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对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侏罗系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以及凉高山组上段共计3套优质页岩层系,具有源储一体、源储紧邻的特点,是典型的页岩油气发育层系,其中又以大安寨段为典型代表;②大安寨段页岩层系具有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生烃能力强、页岩物性好、储集性能优、脆性矿物含量高、源储配置关系好、页岩厚度大、含油气性好等特征,是典型的页岩油气藏;③通过对大安寨段万吨井的解剖以及页岩有机质含量、热解参数、储层物性等试验数据揭示,该页岩油气藏存在着页岩与介壳灰岩两类储层的油气补给,并且前者的补给能力可能更强,故而页岩层系是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储量有效动用的主要对象;④基于目前的新认识,以页岩油气为勘探对象,通过非常规油气的技术手段,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该层系一定会取得新的油气勘探突破。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可以为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的资源发现以及储量有效动用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自流井组大安寨段 湖相 页岩油气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新认识
下载PDF
油气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及防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跃明 刘奎强 +2 位作者 应丹琳 卢新 邓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油气企业广泛使用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认识和防控这些用工方式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油气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清晰界定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并总结了劳务派遣及其替代...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油气企业广泛使用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认识和防控这些用工方式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油气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清晰界定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并总结了劳务派遣及其替代形式的法律风险,认为油气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时,对其定义理解不够准确,存在不符合法定使用条件及用工比例等现象。结合油气企业当前的发展形势,提出以下建议:1油气企业应该在法律边界内规范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的比例及使用条件,调整用工时间;2依法科学地理解和运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同工同酬"要求,规范岗位和工种的划分与认定,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3正确认识业务外包和劳务分包等用工方式的使用条件,明确使用这些用工方式的业务领域,谨慎使用业务外包和劳务分包等用工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企业 劳务派遣 业务外包 劳务分包 法律风险 防控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杨跃明 黄东 +3 位作者 杨光 李育聪 戴鸿鸣 白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工程技术的进步,页岩油气已经正式进入我国储量序列,正在有序开发。通过岩心、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的形成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工程技术的进步,页岩油气已经正式进入我国储量序列,正在有序开发。通过岩心、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的形成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湖相页岩主要发育在大一三亚段浅湖、半深湖泥,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5%,有机质类型均以Ⅱ型干酪根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8%~1.4%,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页岩厚度大,生烃能力强,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②大安寨段页岩以黑色、灰黑色页岩与生物介壳灰岩不等厚互层为主,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63.4%含量较高;页岩孔隙度平均为5.92%,储集条件好,储层发育微米—纳米级孔隙,具备储集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有利于页岩储层的改造。③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具有埋藏浅、保存条件好、压力系数高等优越条件,按照有机碳含量大于1.5%的范围,计算页岩油资源量为70×10^8 t,页岩气的资源量为3.5×10^12 m^3,结合大安寨段页岩油气评价指标,优选出射洪—遂宁—南充—蓬安—仪陇—南部页岩油气勘探有利区近1×10^4 km^2,并建议在公山庙、龙岗地区开展先导试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侏罗世-大安寨期 湖相 页岩油气 地质条件 资源量 有利区 先导试验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184
14
作者 徐春春 沈平 +5 位作者 杨跃明 罗冰 黄建章 江兴福 谢继容 岑永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富集成藏的基础,表现为:①纵向上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古隆起高部位存在一个生烃中心,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②发育3套优质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丘滩相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砂屑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储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③大型鼻状隆起背景下发育的构造、岩性及复合型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结论指出,该古隆起继承性发展及其与烃源岩演化相匹配是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大面积富集的关键因素,古隆起高部位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其背景上的继承性构造及地层、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场所,近源的古今构造叠合区是天然气富集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震旦纪—早寒武世 油气藏形成 富集规律 甜点 烃源岩 构造调整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认识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57
15
作者 徐春春 沈平 +7 位作者 杨跃明 赵路子 罗冰 文龙 陈康 冉崎 钟原 彭翰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共9页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安岳气田被发现后,在与其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现今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寻求天然气勘探发现便成为努力的目标。随着风险探井PT1井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以下简称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安岳气田被发现后,在与其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现今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寻求天然气勘探发现便成为努力的目标。随着风险探井PT1井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以下简称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及JT1井在灯四段和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发现天然气勘探新苗头,证实了北斜坡同样具备形成规模大气区的优越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并指导后续勘探部署,对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北斜坡震旦系灯二段、灯四段两期台缘带在平面上基本分离,并且无论是台缘宽度还是沉积厚度均优于高磨地区,具备天然的沉积优势;②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储层储集条件较高磨地区更优,并且震旦系—寒武系纵向上发育多套优质储层;③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较好,岩性圈闭发育且累计面积较大,JT1井、PT1井已分别证实灯四段、灯二段岩性圈闭内含气,发育斜坡背景下的大型岩性圈闭气藏。结论认为,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比高磨地区更佳,并且具备纵向上多层系立体勘探的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该盆地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战略新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北斜坡 震旦系—下古生界 天然气勘探突破 勘探潜力 JT1井 PT1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陈世加 张焕旭 +10 位作者 路俊刚 杨跃明 刘超威 王力 邹贤利 杨家静 唐海评 姚宜同 黄囿霖 倪帅 陈莹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储集层荧光、油气地化特征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以及致密灰岩均含油;不仅介壳灰岩中溶蚀孔和裂缝...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储集层荧光、油气地化特征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以及致密灰岩均含油;不仅介壳灰岩中溶蚀孔和裂缝含油,而且致密灰岩基质孔(微裂隙和晶间孔)也均含油,呈现大面积普遍含油特征,其是油气井低产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大面积普遍含油基础上,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为川中低幅度无水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集层中石油运聚提供了动力,驱动致密灰岩基质孔中分散原油的运移聚集,使得高气油比井分布较多的川中西部构造石油富集程度较高,而川中东部受华蓥山大断裂的影响,断裂普遍断穿大安寨段,导致储集层中的天然气沿断裂运移到大安寨段以上地层富集或者散失,储集层缺乏天然气驱动,导致其油气富集程度不如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四川盆地中部 侏罗系大安寨段 富集高产 天然气驱动 断裂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45
17
作者 王文之 杨跃明 +4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罗文军 夏茂龙 孙赛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6-318,共13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属于新元古界最后一套地层,也是四川盆地第一套沉积岩盖层。岩性以质纯色浅的白云岩为主,并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因此其沉积环境始终是研究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本文以盆地周缘的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属于新元古界最后一套地层,也是四川盆地第一套沉积岩盖层。岩性以质纯色浅的白云岩为主,并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因此其沉积环境始终是研究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本文以盆地周缘的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以岩石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叠层石沉积特征,对灯影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灯影组的岩石类型可分为3个亚类和12个微类,其中贫藻段主要由晶粒云岩、凝块状云岩、粒屑云岩等组成,通常发育于一个完整沉积旋回的早—中期;富藻段主要由层纹状云岩、叠层状云岩、泡沫状云岩组成,通常形成于一个沉积旋回中—晚期;2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相主要为浅水局限台地相,可细分为藻丘、颗粒滩、台坪、潟湖4个亚相。研究区以藻丘亚相为主,藻丘可进一步细分为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3优质储层受相控特征明显,台内颗粒滩相和藻丘相储集物性最好,尤其是两者叠合形成的"丘滩复合体"。总之,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天然气勘探将围绕着微生物岩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沉积特征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下载PDF
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文龙 杨跃明 +5 位作者 游传强 张玺华 彭瀚霖 王文之 罗冰 罗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7,共10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气藏形成 沉积构造背景 地层层序 沉积充填 储集层 源储配置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杨雪飞 王兴志 +4 位作者 杨跃明 李兴彦 姜楠 谢继荣 罗文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一个全新的含油气层,尤其是随着近期川中地区该层位取得重大突破,龙王庙组展现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结合常规储层物性分析方法等对川中龙王庙组储层成岩作...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一个全新的含油气层,尤其是随着近期川中地区该层位取得重大突破,龙王庙组展现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结合常规储层物性分析方法等对川中龙王庙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龙王庙组储层发育良好,储集岩以砂屑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为主,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洞较为发育,孔隙度集中在2%~6%间,渗透率集中在0.001×10^-3~0.1×10^-3μm2间,结合孔渗相关关系分析认为龙王庙组储层包括中孔中渗的孔隙型储层及低孔高渗的裂缝-孔洞型储层两类。储层在成岩阶段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多期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大幅度减少,对储层的形成具有破坏性作用;白云石化及重结晶作用造成孔隙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提高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研究表明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主要与同生-准同生阶段局限高盐度海水有关;而多期溶蚀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洞成为现今主要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 成岩作用 龙王庙组 下寒武统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杨雪飞 王兴志 +4 位作者 唐浩 姜楠 杨跃明 谢继荣 罗文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2-982,共11页
结合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区域沉积背景,本文对川中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磨溪地区主要... 结合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区域沉积背景,本文对川中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磨溪地区主要位于局限台地内,包括澙湖、颗粒滩和云坪三个亚环境,沉积产物以晶粒云岩及颗粒云岩为主。纵向上,龙王庙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旋回底部以澙湖沉积为主,中上部以颗粒滩沉积为主,顶部以云坪沉积为主。其中,颗粒滩亚相根据不同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颗粒岩累计厚度、单滩体颗粒岩厚度等可划分为滩主体(滩核)、滩翼以及滩间洼地三个微相。平面上,龙王庙组上下两段的沉积相展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较龙王庙组下段而言,上段沉积时滩体的沉积范围、规模均有所扩大,同时颗粒滩具有向东迁移的趋势。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的展布主要受沉积期微古地貌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本文最后建立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颗粒滩 演化模式 龙王庙组 磨溪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