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迎平 罗晓东 +1 位作者 蔡国雄 肖光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了解ICU患者中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CR-GNB)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梅州3家医院2014-2018年ICU中CR-GNB所致VAP患者299例,进行呼吸道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鉴定,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 目的了解ICU患者中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CR-GNB)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梅州3家医院2014-2018年ICU中CR-GNB所致VAP患者299例,进行呼吸道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鉴定,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ICU中CR-GNB所致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CR-GNB所致VAP的发生率为9.23%(299/3241),CR-GNB所致VAP患者病死率为36.45%(109/299);共分离CR-GNB菌株313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32.91%(103/31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APACHEII评分、合并基础疾病≥3和住ICU时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确诊后联合用药为患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ICU中CR-GNB所致VAP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CR-GNB菌株的监测和患者相关死亡危险因素重视,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 耐碳青霉烯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比较谈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迎平 姚晓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新感觉派作家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都市作家,他们都表现了都市的不宁静情绪,但他们以自己不同的都市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抒写着都市的风景,从而使中国不仅有了都市,而且有了都市文学。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描写 风格特征 差异 都市文学
下载PDF
科技孵化器机制的创新——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孵化实践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迎平 李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0年第5期42-46,共5页
对北航科技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孵化模式进行分析 ,讨论了企业型科技孵化器出现的合理性 ,由科技创业的多种形式导致的孵化模式的多样性 ,科技孵化器直接介入风险投资的可能性等问题。
关键词 科技孵化器 运行模式 机制创新 科技产业化
下载PDF
施蛰存同鲁迅的交往与交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迎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6-96,共11页
关键词 施蛰存 鲁迅 交往过程 <<现代>> <<文饭小品>>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施蛰存——为纪念施蛰存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迎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他的“独辟蹊径”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创造了一支中国的现代派,...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他的“独辟蹊径”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创造了一支中国的现代派,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出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从而形成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施蛰存长达六十年、近一千万字的外国文学翻译,不仅仅使他的现代主义创作有了广泛借鉴和参照,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有了借鉴和参照,对世界文学进入中国、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及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立下了汗马功劳。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也因为它的兼收并蓄和开放现代而成为中国现代杂志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施蛰存 诞辰一百周年 《现代》杂志 纪念 现代主义 外国文学翻译 现实主义 交流与沟通 生命历程
下载PDF
论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迎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6,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施蛰存 小说创作 外国文学研究 现代主义 性爱描写 《上元灯》 《将军底头》 《善女人行品》
下载PDF
《茶馆》:“驰骋古今,综合中外”的戏剧艺术——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迎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9,共5页
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茶馆》,使我再次深感老舍是一位"驰骋古今,综合中外"的高超艺术家,他为我们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作品。在《茶馆》里,老舍不仅仅运用了现实主义,而且进行了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一方面是... 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茶馆》,使我再次深感老舍是一位"驰骋古今,综合中外"的高超艺术家,他为我们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作品。在《茶馆》里,老舍不仅仅运用了现实主义,而且进行了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的继承,一方面是对西方超现实戏剧的借鉴,真正做到"驰骋古今,综合中外,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史诗剧 人物的单粒感 舞台假定性
下载PDF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迎平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4年第3期1-3,共3页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 社会生产力 应用范围 高校管理体制 市场需求量 初级产品 科技商品 推广应用 转化工作
下载PDF
论施蛰存的现代编辑思想及《现代》的现代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迎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作为编辑的施蛰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于他创办了非同人杂志《现代》,以及他编辑《现代》杂志所具有的现代编辑思想。为了使《现代》杂志既能为现代书局赚钱,又能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大集合,施蛰存在《现代》努力创造编者、作者... 作为编辑的施蛰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于他创办了非同人杂志《现代》,以及他编辑《现代》杂志所具有的现代编辑思想。为了使《现代》杂志既能为现代书局赚钱,又能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大集合,施蛰存在《现代》努力创造编者、作者、读者交流的和谐平台,他既有"中西合璧"的世界性眼光,又有"兼收并蓄"的开放性思想,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杂志之最。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编辑工作 现代性
下载PDF
施蛰存的翻译工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迎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9-262,共14页
关键词 施蛰存 中国现代文学 广泛 外国文学 文学创作 封建 读者 贡献 西方文化 翻译工作
下载PDF
1569例女性HPV基因分型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迎平 丘媚妮 +1 位作者 罗慈雁 肖光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1569例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PV基因检测及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结果:HPV总感染率1...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1569例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PV基因检测及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结果:HPV总感染率16.76%(263/1569),高危型HPV感染率13.64%(214/1569),单纯感染11.60%(182/1569),感染前5位为HPV58、HPV16、HPV33、HPV52、HPV18。年龄段感染居前3位是≥60岁、20~29岁、30~39岁,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因素调查及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伴侣数>1、性生活频率>4次/月等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定期进行本地区女性HPV感染筛查及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对本地区女性生殖器疣、宫颈癌的防治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潜意识:收敛与逸出——鲁迅、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比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迎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58,共3页
鲁迅与施蛰存都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并且都赞同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理论,将其体现在作品中。但由于他们思想性格和艺术追求的差异,使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施蛰存在表现潜意识时直率而显露,鲁迅则含蓄而隐蔽;施蛰存的小说大多是... 鲁迅与施蛰存都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并且都赞同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理论,将其体现在作品中。但由于他们思想性格和艺术追求的差异,使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施蛰存在表现潜意识时直率而显露,鲁迅则含蓄而隐蔽;施蛰存的小说大多是对自己潜意识的表现,鲁迅则不仅常常解剖自己,也常常解剖别人;施蛰存体现出都会青年的感伤情怀,鲁迅则体现出思想启蒙者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潜意识 心理分析 比较
下载PDF
现代派作家施蛰存的左翼倾向——兼谈与鲁迅、冯雪峰的交往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迎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62,39,共7页
关键词 左翼作家 代表作家 施蛰存 现代派 冯雪峰 鲁迅 交往 30年代
原文传递
《呼兰河传》:融汇各种文体艺术的奇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迎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
萧红的《呼兰河传》不像小说,它吸收诗、戏剧、散文的一些长处,甚至还具有电影化特征,可谓融汇各种文体艺术。《呼兰河传》通过戏剧艺术的讽刺批判、散文艺术的怀念倾诉、诗歌艺术的吟唱咏叹、电影艺术的影像书写这些陌生化叙述,使读者... 萧红的《呼兰河传》不像小说,它吸收诗、戏剧、散文的一些长处,甚至还具有电影化特征,可谓融汇各种文体艺术。《呼兰河传》通过戏剧艺术的讽刺批判、散文艺术的怀念倾诉、诗歌艺术的吟唱咏叹、电影艺术的影像书写这些陌生化叙述,使读者对呼兰河小城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国民惰性产生惊讶和好奇心。萧红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真实地表现了呼兰河人的生活,但她的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她在《呼兰河传》中运用夸张、象征和反讽手法,创造了超现实的现实主义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戏剧性 诗化 散文化 电影化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的陌生化叙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迎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8-242,共5页
中国新感觉派以"陌生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用陌生化的都市呈现、陌生化的影像抒写和陌生化的异国情调,为我们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深刻意义。新感觉派的叙事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新,也是对作品主题... 中国新感觉派以"陌生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用陌生化的都市呈现、陌生化的影像抒写和陌生化的异国情调,为我们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深刻意义。新感觉派的叙事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新,也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刻彰显,艺术与内容归根到底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不能看到新感觉派对现代都市的揭示与批判,我们就失去了理解新感觉派艺术技巧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陌生化叙事 审美现代性 社会批判性
下载PDF
施蛰存的诗歌翻译及其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迎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是从诗开始的,他的文学翻译工作也是从诗开始的。施蛰存的文学翻译主张兼收并蓄,但他更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他所翻译的外国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一直影响到新时期的朦胧诗。
关键词 施蛰存 诗歌翻译 现代主义 当代诗歌
下载PDF
新时期施蛰存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迎平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1期89-92,共4页
新时期对施蛰存的研究 ,由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逐渐深入 ,范围逐渐拓宽 ;这一研究 ,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前进脚步。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这一研究必将结出新的硕果。
关键词 当代 文学研究 施蜇存研究 综述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施蛰存包装出来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迎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4,共7页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创作了与和谐潇洒、飞动飘逸、自然天成的新月派诗完全不同的现代派诗歌。戴望舒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还得力于朋友施蛰存的推崇与帮助。施蛰存一方面将戴望舒的现代派诗集中刊出,并亲自发表...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创作了与和谐潇洒、飞动飘逸、自然天成的新月派诗完全不同的现代派诗歌。戴望舒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还得力于朋友施蛰存的推崇与帮助。施蛰存一方面将戴望舒的现代派诗集中刊出,并亲自发表关于现代派诗歌的宣言书;一方面鞭策戴望舒克服一切困难多写诗,并鼓励戴望舒说,只要他努力就可以成为第二个徐志摩。施蛰存的推崇与包装,成就了一位现代派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戴望舒 现代派诗歌 包装
下载PDF
一个高校科技业企的经验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迎平 刘怿平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6年第3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技企业 产业发展 经验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老舍的《茶馆》与布莱希特戏剧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迎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老舍在《茶馆》里进行的"新尝试",与布莱希特的戏剧观有着很多近似的地方,当然也有明显的不同。《茶馆》具有布莱希特"史诗剧"的叙事特点,但又融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具有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 老舍在《茶馆》里进行的"新尝试",与布莱希特的戏剧观有着很多近似的地方,当然也有明显的不同。《茶馆》具有布莱希特"史诗剧"的叙事特点,但又融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具有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但更多的是继承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假定性";将布莱希特的理性思考运用于剧中,并追求典型化与类型化的融合,从而创造了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中国话剧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老舍 布莱希特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