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化痰通脉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临床观察
1
作者 杨进平 袁磊 王敏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西药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补肾化痰通脉颗粒。观察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性斑块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脂指标水平以及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最大斑块大小明显改善,但两组间的最大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化痰通脉法可能通过改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水平,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肾虚痰瘀证 补肾化痰通脉法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对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蕊 陈后勤 +4 位作者 杨进平 肖国栋 张谨枫 石冬燕 徐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7-61,6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动脉溶栓,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 h、24 h、7 d及3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及30 d,观察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动脉溶栓能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动脉溶栓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丙二醛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储量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德超 王雨山 +3 位作者 祁晓凡 王旭清 安永会 杨进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3-1992,共10页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查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储量及污染程度,系统开展了氮磷营养盐调查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层总氮含量为528.5~10566.5 mg/kg,均值为2859.91 mg/kg,总磷含量为425.7~2446.0 mg/kg...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查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储量及污染程度,系统开展了氮磷营养盐调查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层总氮含量为528.5~10566.5 mg/kg,均值为2859.91 mg/kg,总磷含量为425.7~2446.0 mg/kg,均值为789.22 mg/kg;过渡层总氮含量为318.5~4662.0 mg/kg,均值为1706.7 mg/kg,总磷含量为315.05~976.30 mg/kg,均值为598.97 mg/kg;表层沉积物总氮总储量为15.86×10^(4)t,其中底泥层总氮储量为3.76×10^(4)t,过渡层总氮储量为12.10×10^(4)t;总磷总储量为5.54×10^(4)t,其中底泥层总磷储量为1.02×10^(4)t,过渡层总磷储量为4.52×10^(4)t。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白洋淀湿地底泥层氮磷污染程度均为重度,过渡层除烧车淀为重度外,其余各淀泊均为中度或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表层沉积物 氮磷 储量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温脾通络开窍汤对AD大鼠海马GSK-3和PP2A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进平 吴林 +5 位作者 陈炜 郑福奎 蔡鑫昆 温惠娟 王青碧 毕信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研究温脾通络开窍汤对AD大鼠海马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和蛋白质磷酸酶2A(PP2A)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右侧海马注射冈田酸,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造模14d后,采用经典的Morris水迷... 目的研究温脾通络开窍汤对AD大鼠海马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和蛋白质磷酸酶2A(PP2A)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右侧海马注射冈田酸,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造模14d后,采用经典的Morris水迷宫进行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筛选,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温脾通络开窍汤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组。于造模后第20天开始治疗,各治疗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26d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P2A和GSK-3β的活性。结果模型组GSK-3β的活性较空白组均有提高(P<0.05),而PP2A表达两者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GSK-3β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PP2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尤以中药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存在一定量效关系。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可能机制是抑制GSK-3β的活性和提高PP2A的活性,从而降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达到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温脾通络开窍汤 糖原合酶激酶-3Β 蛋白质磷酸酶2A
下载PDF
五虫通络汤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MBP、H-FABP血清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进平 袁磊 +1 位作者 闻瑛 王敏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7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汤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汤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汤,共治疗2周。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MBP、H-FABP)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日常生活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BP、H-FA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程度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RP、IL-10、IL-6血清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程度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增高、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阻力及外周阻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增高(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均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与对照组(11.32%)相近(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五虫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体内炎性反应程度,下调MBP、H-FABP表达,提升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疾病良好转归,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五虫通络汤 阿司匹林 MBP H-FABP
下载PDF
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进平 闻瑛 +8 位作者 王敏玲 高星 杜中亮 江雯涵 周海燕 徐丹 杨磊 陈后勤 袁磊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卒中二级预防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病例组)与不存在不稳...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卒中二级预防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病例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照组),测定各患者血脂、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并对其进行体质辨别。结果:两组患者倾向体质、偏颇体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以兼夹体质为多,提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体质调理时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颈动脉斑块 体质
下载PDF
浅议从中医五脏理论调治帕金森病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进平 吴林 +1 位作者 温慧娟 王青碧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根据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之归属于“振震”、“颤振”、“颤证”等范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根据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之归属于“振震”、“颤振”、“颤证”等范畴。其病位在筋,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复杂,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是其基本病机,诸多医家多从脏腑探讨其病因病机,据此对其辨证论治。本文将从五脏浅谈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五脏 震颤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分布式电导率监测仪在海水入侵灾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进平 吴悦 杨卓静 《电子产品世界》 2012年第12期45-47,共3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分布式电导率电极结构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海水入侵监测中;以LPC2378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搭配相应的存储芯片和外围功能芯片,组成系统的硬件部分;以自动控制和电导率换算算法为核心,进行相应硬件模块的驱动... 设计了一个基于分布式电导率电极结构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海水入侵监测中;以LPC2378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搭配相应的存储芯片和外围功能芯片,组成系统的硬件部分;以自动控制和电导率换算算法为核心,进行相应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开发与系统应用程序的编制,组成系统的控制软件与数据处理成图的软件部分;目前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南戴河地区监测中,实践证明,分布式电导率监测仪符合设计指标,性能可靠,安装简便,非常适合于野外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分布式电导率传感器 LPC2378 电导率换算
下载PDF
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进平 闻瑛 +8 位作者 王敏玲 高星 杜中亮 江雯涵 周海燕 徐丹 杨磊 陈后勤 袁磊 《广西中医药》 201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每个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每个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两组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及痰蒙神窍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素比较,内火证、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气虚痰瘀互阻证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证候 证素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近5年来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进平 郜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538-540,共3页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辅治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进平 闻瑛 +2 位作者 周海燕 杨磊 袁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2034-2035,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辅治脑梗死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辅治脑梗死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研究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增高(P<0.05),改良mRS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FM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R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治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葛友庆补肾化痰通脉方辨治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进平 葛友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6-7,49,共3页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可归属为"眩晕""头痛""痴呆""中风""偏枯"等范畴。葛友庆教授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多见于老年人,多伴有口干黏滞,舌暗红苔腻、脉沉细...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可归属为"眩晕""头痛""痴呆""中风""偏枯"等范畴。葛友庆教授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多见于老年人,多伴有口干黏滞,舌暗红苔腻、脉沉细等肾虚痰浊血瘀互结之象。认为老年人体质虚弱,旧病寄身,加之情绪波动,脏腑气机失调;饮食结构变化,过食肥甘厚腻,脾胃运化障碍,聚湿、生痰化热,痰、瘀、热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形成以肾虚为主,痰、瘀、热病理因素的恶性循环。痰、瘀是产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肾虚痰浊瘀结互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创立补肾化痰通脉方(制首乌、仙灵脾、白芥子、生山楂、生黄芪、红花、川芎、地龙、决明子、泽泻等组成)。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达到稳定斑块等作用,尤其是对西药无法耐受者。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眩晕 头痛 痴呆 中风 偏枯 补肾化痰通脉方 中药复方 葛友庆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脑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进平 葛友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脑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采用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及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脑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采用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及症状积分评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临床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30/40),临床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两组治疗后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慢性脑缺血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积分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脑缺血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脉 慢性脑缺血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杨进平 闻瑛 +3 位作者 王敏玲 高星 杜中亮 袁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9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布特点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辩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提高脑卒中预防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2比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布特点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辩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提高脑卒中预防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2比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测定血脂、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并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两组痰湿证、血瘀证及阴虚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火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火证比例较高,B组内火证比例较低,提示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2组患者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两组内风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A组内风证患者例数较少,不能进行临床判断。两组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虛风动及痰蒙神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两组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到缺血性中风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中医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证候 动脉斑块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1
15
作者 袁磊 杨进平 +8 位作者 闻瑛 江雯涵 周海燕 徐丹 杨磊 陈后勤 祁晓 王敏玲 沈逸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5-197,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及检测血脂、Hcy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验证。结果:实验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脂水平、Hcy水平,提高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血脂及Hcy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HCY
原文传递
低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党生 焦凯英 +2 位作者 唐大荣 李洪涛 杨进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针对地质灾害浅层地震勘探受人文噪声和地质噪声干扰较大的状况,提出一种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处理技术方法。应用实践表明,处理效果理想。拓宽了地质灾害调查中浅层地震勘探应用范围。
关键词 地质灾害调查 全息编辑 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信噪比
下载PDF
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温惠娟 吴林 +7 位作者 杨进平 陈炜 郑福奎 蔡鑫昆 王清碧 毕信亚 赵海涛 麻小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研究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株,Aβ1-42诱导BV-2细胞活化,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组(10×10-3 kg/L、0.1×10-3 kg/L、1×10-6kg/L)温脾通络开窍... 目的研究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株,Aβ1-42诱导BV-2细胞活化,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组(10×10-3 kg/L、0.1×10-3 kg/L、1×10-6kg/L)温脾通络开窍汤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温脾通络开窍汤组细胞上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均有降低,以高浓度(10×10-3 kg/L)温脾通络开窍汤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法对活化后BV-2细胞分泌IL-1β、IL-6及TNF-α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良好的抗炎作用可能是温脾通络开窍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温脾通络开窍法 小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海燕 袁磊 +6 位作者 闻瑛 江雯涵 杨磊 陈后勤 徐丹 杨进平 张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组均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在此基...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组均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低频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量表评估患者语言功能,计算AQ指数;运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的交流亚项评估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AQ指数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WAB各项评分、AQ指数、FIM量表的理解和表达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02%,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联合言语训练能够帮助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快速重建语言功能,改善失语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言语训练 脑卒中 失语 语言功能
下载PDF
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血清Hcy、M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磊 杨进平 +7 位作者 沈逸幸 徐丹 江雯涵 周海燕 闻瑛 杨磊 王敏玲 万伟祖 《陕西中医》 201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cy、M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两...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cy、M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两组疗程均4周。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运用HAMD抑郁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临床评估,治疗后予TESS副反应量表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并检测Hcy、Mrcp水平。结果:两组HAMD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Hcy、Mrc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减分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后两组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的缩短卒中后抑郁的疗程,降低Hcy、Mrc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 卒中 逍遥散 @艾司西酞普兰
下载PDF
声波检测穿透信号波形变化规律和量化的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庆曾 李洪涛 杨进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4-148,共5页
超声检测应用声学信息(声时、波幅、频率、波形)来判断被测介质的物性。前三个信息均有定量或半定量数学表达式为依据,波形还无法有定量解释。为寻求波形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试块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符合声学边界条件的均匀介质,接... 超声检测应用声学信息(声时、波幅、频率、波形)来判断被测介质的物性。前三个信息均有定量或半定量数学表达式为依据,波形还无法有定量解释。为寻求波形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试块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符合声学边界条件的均匀介质,接收信号的波形基本与发射的子波具有相似性,当介质中存在异物(缺陷)接收信号发生变异,可由斯奈尔定律、叠加定律作出解释,总结出一定规律,提出定量的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检测 穿透信号 波形变异 定量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