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早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述华 李进 +4 位作者 刘国辉 许伟华 杨操 叶树楠 胡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他4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5岁。单节段置换16例,双节段2例,3节段1例。[结果]术中或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分增加到15.8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RI随访表明2/23节段的假体偏移〈1.5mm。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的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没有骨化。[结论]1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年的长期随访来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 颈椎间盘突出症 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述华 傅德皓 +6 位作者 刘昌胜 李进 刘国辉 许伟华 杨操 李鲲 汪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 :评价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phosphatecement ,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6具新鲜老人骨质疏松的脊柱标本 ,从T11~L4 共 36个椎体 ,随机选取其中 32个 ,分为 4组 ,每组 8个。A组 :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放置直... 目的 :评价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phosphatecement ,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6具新鲜老人骨质疏松的脊柱标本 ,从T11~L4 共 36个椎体 ,随机选取其中 32个 ,分为 4组 ,每组 8个。A组 :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放置直径为 6 .5mm的椎弓根螺钉 ,另一侧以直径为 3.5mm的钻头导孔。向两侧椎弓根孔道注入配制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CPC) 3~ 5ml ,体温下 ( 37℃ )放置 2 4h后 ,再行前述拔出实验。B组 :应用PMMA进行修复和强化 ,作为对照 ,操作方法同A组。C组 :植入椎弓根螺钉 ,添加或不添加CPC ,进行周期抗屈实验。D组 :相同方法 ,应用PMMA作为对照。结果 :CPC骨水泥强化组和修复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在植入椎弓根螺钉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酸钙 (C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磷酸钙骨水泥 椎体骨折 CPC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髓心减压及异体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述华 吴星火 +3 位作者 杨操 许伟华 李进 叶树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本院于2000年2月~2006年8月间收治早期股骨头坏死76例(78髋),均采用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本院于2000年2月~2006年8月间收治早期股骨头坏死76例(78髋),均采用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后预防性的静脉给予抗生素及抗凝治疗,并限制负重。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定期行X线检查。[结果]76例均获得随访(24—68个月),术后进行疗效评估。参考Harris评分系统,术前的平均Harris评分为62.8分,术后平均评分为81.6分。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结论]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适合于Ⅰ期和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笼 髓心减压 脱钙骨基质 自体骨
下载PDF
髋臼缺损重建及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述华 李进 +2 位作者 刘国辉 许伟华 杨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寻找全髋置换术髋臼缺损处理的方法。并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比较。方法 :采用切下的股骨头 ,保留软骨修成帽状 ,软骨面位于腹腔侧 ,然后将假臼杯用骨水泥与重建的髓臼相嵌。同时将一组髋臼采用非骨水泥 ,而... 目的 :寻找全髋置换术髋臼缺损处理的方法。并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比较。方法 :采用切下的股骨头 ,保留软骨修成帽状 ,软骨面位于腹腔侧 ,然后将假臼杯用骨水泥与重建的髓臼相嵌。同时将一组髋臼采用非骨水泥 ,而骨水泥固定股骨干假体 ,另一组采用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进行了临床和放射学随访。随访时间为 1~ 3 .5年 (平均为 2 .4年 )。发现非骨水泥组 16例优良率为 94% ,采用骨水泥置换组 16例优良率为 95 .6%。随访期间两者均未发现假体有松驰象。但非骨水泥组中有 2例行走时觉轻微疼痛。 98%随访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 60岁以下用非骨水泥。 70岁以上用骨水泥为佳。对 60~ 70岁之间髋臼采用非骨水泥 ,而骨水泥固定股骨干假体效果更好。本文对选择人工关节类型、掌握骨水泥和非骨水泥适应证及术中出现髋臼缺损的处理有其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股骨头 骨水泥 非骨水泥 全髋置换
下载PDF
液氮冷冻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被引量:46
5
作者 杨述华 杨操 +2 位作者 许伟华 李进 张银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 :用液氮将股骨头冷冻坏死 ,术后定期拍X线片 ,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术后 3d切片见股骨头完全坏死 ,术后半月见股骨头自股骨颈开始修复 ,术后 1月X线... 目的 :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 :用液氮将股骨头冷冻坏死 ,术后定期拍X线片 ,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术后 3d切片见股骨头完全坏死 ,术后半月见股骨头自股骨颈开始修复 ,术后 1月X线片见股骨头密度增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系统和Vega的实时雨雪模拟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述华 廖守亿 +1 位作者 王仕成 张金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238-240,共3页
在分析粒子系统实现原理的基础上,基于Vega提出了一种在大型场景漫游系统中实时模拟雨、雪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基于Vega特效模块粒子属性的设置,采用一种始终面向视点的多边形来表示雨、雪粒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交互性强,能够有... 在分析粒子系统实现原理的基础上,基于Vega提出了一种在大型场景漫游系统中实时模拟雨、雪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基于Vega特效模块粒子属性的设置,采用一种始终面向视点的多边形来表示雨、雪粒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交互性强,能够有效地再现三维场景中的降雨、降雪景象,在实时交互漫游的前提下表现出较强的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系统 雨雪 Vega特效模块 实时模拟
下载PDF
肩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述华 梁袁昕 +4 位作者 李进 杨操 许伟华 叶哲伟 傅德皓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557,F0005,共4页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8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4个...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8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4个月,7例无疼痛,1例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100°(90°~110°),前屈95°(80°~100°),外旋35°(30°~40°),内旋65°(60°~70°).SSMH评分平均为26.9分(24~29分).7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关节置换 肩关节 肱骨近端骨折 假体 肩关节置换 复杂性骨折 肱骨近端 置换治疗 半关节 平均年龄
下载PDF
自体髌骨外侧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述华 李进 +3 位作者 杜靖远 罗怀灿 夏志道 汪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2-252,共1页
自体髌骨外侧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杨述华李进杜靖远罗怀灿夏志道汪岚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是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软骨移植治疗软骨缺损仍处于实验阶段,且多数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因取材困难以及排异反应仍不能用于... 自体髌骨外侧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杨述华李进杜靖远罗怀灿夏志道汪岚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是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软骨移植治疗软骨缺损仍处于实验阶段,且多数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因取材困难以及排异反应仍不能用于临床。作者设计自体髌骨外侧软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移植 治疗
下载PDF
应用Vega模块的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建模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述华 廖守亿 +1 位作者 王仕成 张金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6,共5页
利用计算机仿真生成逼真、实时的红外导引头视场图像对于红外成像制导仿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红外成像理论和仿真建模特点,列举了以飞机为目标的实时图像生成系统中仿真建模的关键技术;从目标3D建模、飞机尾焰建模、目标和背景辐... 利用计算机仿真生成逼真、实时的红外导引头视场图像对于红外成像制导仿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红外成像理论和仿真建模特点,列举了以飞机为目标的实时图像生成系统中仿真建模的关键技术;从目标3D建模、飞机尾焰建模、目标和背景辐射建模和大气传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外成像建模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应用Vega软件专用模块进行红外辐射特性建模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Sensor Vision模块生成红外图像的过程。目前,该方法已成功运用于某型红外目标模拟器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建模方法 红外辐射 仿真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及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述华 李进 +2 位作者 杨操 许伟华 肖宝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09-511,共3页
目的 :观察采用SBCharit啨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椒?:左下腹部腹直肌旁切口 ,切断腹直肌鞘及后层 ,钝性分离腹主动脉和静脉 ,并游离到右边用棉垫加以保护。然后作一“H”型切口切开纤维环 ,用刮匙和咬骨钳清... 目的 :观察采用SBCharit啨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椒?:左下腹部腹直肌旁切口 ,切断腹直肌鞘及后层 ,钝性分离腹主动脉和静脉 ,并游离到右边用棉垫加以保护。然后作一“H”型切口切开纤维环 ,用刮匙和咬骨钳清除椎间盘组织特别是髓核。将SBCharit啨人工椎间盘植入?峁?:8例中有 7例 (87.5 % )的临床效果为相当好 ,1个病人 (12 .5 % )为一般 ,有背疼或腿部症状需偶尔服药。椎体活动范围平均为 9°。没有发现有假体松动、下沉入椎体。结论 :若适应证选择得当 ,将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附64例报告)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2 位作者 刘基仁 罗怀灿 刘世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9-80,共2页
我院自1985年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法治疗64例髌骨骨折。固定效果及功能恢复极其满意。经生物力学分析、证实此法优越于其它方法。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并讨论了优点及适应证。
关键词 张力带钢丝 髌骨骨折 固定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述华 许伟华 +5 位作者 叶树楠 李进 刘国辉 杨操 王晶 刘先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68例81髋,男32例40髋,女36例41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68例81髋,男32例40髋,女36例41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rface arthroplasty,MMSA),随访6~25个月,平均1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分(3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分(84~98分),其中优70髋,良11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严格的临床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表面髋特性的清晰认识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骨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 金属对金属
下载PDF
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述华 肖宝钧 +4 位作者 李进 杨操 许伟华 孟春庆 郜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比较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2例患者采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对所有患者拍摄了X线片和髋臼顶部的比较性CT。结果 :对2 5例进行了随访 ,时间为 12... 目的 :比较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2例患者采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对所有患者拍摄了X线片和髋臼顶部的比较性CT。结果 :对2 5例进行了随访 ,时间为 12~ 42个月 (平均 40个月 ) ,发现陶瓷头对陶瓷髋臼的全部病例骨结构正常 ,无骨质溶解和无骨外囊肿。陶瓷—聚乙烯组影像学表现、骨盆和关节置换的X线片 ,头部位于中心者 7例 ,偏离中心者 1例 ( 1mm) ,在新一代陶瓷—聚乙烯压配式技术固定证实 ,关节置换术后磨损 1mm(直线磨损率 0 .2mm/年 )。CT表现 :8例骨结构正常 ,无骨外囊肿或骨化表现。髋臼顶部假体周围的X线和CT表现都正常。结论 :陶瓷—陶瓷假体植入后未发现颗粒存在 ,而在陶瓷—聚乙烯假体中则存在。陶瓷—陶瓷的关节置换在植入后的 4年里无任何骨质溶解的表现 ,也无磨损和骨质融合的证据。陶瓷—陶瓷人工关节摩擦系数最小及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头 陶瓷髋臼 聚乙烯髋臼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应用 X线诊断 CT
下载PDF
空心钛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述华 杨操 +4 位作者 王锐英 许伟华 李进 叶哲伟 肖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钛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方法11例12个股骨头采用从转子下经转子至股骨头坏死区域钻相应隧道,清除坏死骨,取自体髂骨松质骨装入空心钛支架内后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域隧道内,隧道远端采取生物材料填...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钛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方法11例12个股骨头采用从转子下经转子至股骨头坏死区域钻相应隧道,清除坏死骨,取自体髂骨松质骨装入空心钛支架内后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域隧道内,隧道远端采取生物材料填充.结果患者均获得1~3年随访,7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症状改善.结论采用空心钛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Ficat Ⅰ~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空心钛支撑架 隧道 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述华 李宝兴 +7 位作者 唐欣 许伟华 李进 杨操 叶哲伟 孙世荃 张育敏 康悦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板覆盖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方面的疗效.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观察临床症状及CT、MRI表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CT、MRI椎管扩...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板覆盖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方面的疗效.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观察临床症状及CT、MRI表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CT、MRI椎管扩大,骨板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无排异反应;术后椎管内容物形态良好,骨板两侧已与相邻接触骨组织融合,密度相等.结论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和诱导成骨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防止椎管术后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管覆盖成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移植 同种骨板 硬膜粘连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骨骺牵伸和改良式干骺端截骨肢体延长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2 位作者 朱通伯 李进 刘国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作者从1986年10月~1992年4月采用骨骺牵伸及干骺端“T”形截骨延长术的新方法治疗下肢短缩患者30例。平均年龄11.9岁,患肢短缩为4~12cm,平均为5.0cm,术后1周开始延长,以1~1.5mm/d速度分2... 作者从1986年10月~1992年4月采用骨骺牵伸及干骺端“T”形截骨延长术的新方法治疗下肢短缩患者30例。平均年龄11.9岁,患肢短缩为4~12cm,平均为5.0cm,术后1周开始延长,以1~1.5mm/d速度分2次进行延长。本组平均延长5.5cm。平均X线骨愈合时间为10.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骨不愈合病例,患肢功能及外观均良好。是一种优越于其它方法值得推荐的一种理想的肢体延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骺端 肢体延长 新方法
下载PDF
髂内动脉栓塞后切除骶骨肿瘤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述华 刘通顺 +4 位作者 肖宝钧 李进 杨操 许伟华 孟春庆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动脉栓塞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 ,并同期与另外 2 7例骶骨脊索瘤和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采用腹主动脉阻断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进行比较。结果 髂内动脉栓塞后 12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术前血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80 0ml,未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170 0ml。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骶骨肿瘤术前采用血管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相对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正外伤性肘内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6 位作者 邵增务 王洪 肖宝钧 刘国辉 李进 杨操 许伟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 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 采用外侧直切口 ,截骨之前将 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 ;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 ,保留内侧骨皮质 ,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 ,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 ,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 ;在... 目的 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 采用外侧直切口 ,截骨之前将 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 ;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 ,保留内侧骨皮质 ,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 ,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 ,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 ;在外翻位加压 ,同时前臂旋后和肘关节屈曲位直到角度满意后将远端克氏针送入近侧截骨线至内侧骨皮质。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屈肘 90°位l~l 5个月。结果  6 4例患者畸形均矫正并有平均 4 2°提携角。无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随访 1~ 5年 (平均 3 6年 ) ,无一例再次复发。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单 ,损伤小 ,手术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外伤 儿童 肘部骨折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克氏针
下载PDF
髌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及治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罗怀灿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3期34-35,共2页
本文分析了髌骨及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强力带钢丝固定法的生物力学。对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4例进行观察。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此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等明显优越于其它诸多方法之特点... 本文分析了髌骨及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强力带钢丝固定法的生物力学。对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4例进行观察。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此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等明显优越于其它诸多方法之特点。同时还介绍了用2枚空心螺丝钉加钢丝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生物力学 张力钢丝 治疗
下载PDF
枕颈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6 位作者 邵增务 刘国辉 李进 杨操 刘勇 叶哲伟 梅荣成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介绍Cervifix枕颈内固定系统及同种异体骨板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2例新鲜创伤和5例陈1日性创伤引起的枕颈不稳病例,采用Cervifix系统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板植骨融合,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目的 介绍Cervifix枕颈内固定系统及同种异体骨板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2例新鲜创伤和5例陈1日性创伤引起的枕颈不稳病例,采用Cervifix系统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板植骨融合,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4个月。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取得骨性融合。有脊髓压迫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全部病例未出现脑脊液漏及椎动脉损伤现象。亦无术后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加重病例。结论 Cervifix系统固定可靠,器械安装方便,是枕颈融合内固定较好的方法;同种异体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和诱导成骨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枕颈部植骨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fix系统 枕颈融合术 同种骨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