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双寡头市场的动态定价策略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晓峰 黄沛 杨雄峰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本文通过将消费者对网络大小的预期引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刻画了消费者预期如何影响市场潜量。然后,通过微分对策,分析了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的厂商如何在考虑到消费者对今后的预期时,如何动态的决定自己的价格和相应的策略。结果表... 本文通过将消费者对网络大小的预期引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刻画了消费者预期如何影响市场潜量。然后,通过微分对策,分析了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的厂商如何在考虑到消费者对今后的预期时,如何动态的决定自己的价格和相应的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对网络增长预期的增大,将导致更大的网络规模和更低的初始价格。寡头的利润受消费者对其产量的预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定价 垄断竞争 网络外部性 微分对策 开环纳什均衡
下载PDF
石粉种类及含量对C6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同辉 杨雄峰 +6 位作者 阳佳丁 钱枫华 平乐 杨腾宇 王晶 张营 冷发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研究不同机制砂粗颗粒(0.075~4.75 mm)与石粉(<75μm)的质量比(砂粉比)对岩石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岩石粉(石灰石粉和花岗岩石粉)以不同质量比取代机制砂制备高强混凝土,测试不同砂粉比条件下混凝土流动性能、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为研究不同机制砂粗颗粒(0.075~4.75 mm)与石粉(<75μm)的质量比(砂粉比)对岩石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岩石粉(石灰石粉和花岗岩石粉)以不同质量比取代机制砂制备高强混凝土,测试不同砂粉比条件下混凝土流动性能、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干燥收缩率及电通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机制砂的砂粉比不低于9时,砂粉比降低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进一步降低砂粉比对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影响较小,但对混凝土流动性、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不利。降低砂粉比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密实性,但过低的砂粉比容易造成混凝土需水量升高,游离态石粉颗粒含量增大,对混凝土性能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混凝土 石粉含量 抗压强度 电通量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体外负压培养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雄峰 姜慧娇 +9 位作者 王小义 郭黎姣 周青 韩欢欢 李林林 廖振宇 雷振 陈雪玲 张宏伟 吴向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9,共7页
背景:如何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使其移植后发挥应有的疗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体外负压培养技术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予间歇性负压培... 背景:如何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使其移植后发挥应有的疗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体外负压培养技术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予间歇性负压培养(-6.65,-13.3,-26.6kPa),2h/次,1次/12h,对照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培养12,24,36,48,60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根据上述结果,选择一个最佳负压条件和时间(-26.6kPa,24h),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负压组、负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xitinib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DU试剂盒检测EDU细胞阳性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3个负压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增殖(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3个负压干预组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③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克隆形成单位数量及EDU阳性细胞率较负压干预组明显降低;④结果表明,体外负压培养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负压培养 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克隆形成单位
下载PDF
城市软土复合地基施工钢波纹管拱涵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雄峰 吴世栋 +1 位作者 包小华 宋宇飞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1期5-9,13,共6页
软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控制施工的沉降变形是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城市路桥和地铁建设为背景,研究了建立在加固后复合地基上的超大跨度连拱钢波纹管桥的力学稳定性。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分析,钢波纹管一次性安装... 软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控制施工的沉降变形是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城市路桥和地铁建设为背景,研究了建立在加固后复合地基上的超大跨度连拱钢波纹管桥的力学稳定性。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分析,钢波纹管一次性安装完成,管周回填土分2次回填。结果表明,软土地基中使用三轴搅拌桩加固效果良好;大跨度钢波纹管受力后容易产生较大竖向变形,因此在回填管周土时,需要对钢波纹管进行临时稳定性支撑;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钢波纹管拱涵局部位置出现较大的沉降,钢波纹管截面受力主要集中在管顶及周围、管腰拐点、管底及其周围,施工期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搅拌桩 复合地基 超大直径 拱形钢波纹管 跨湖连拱桥
下载PDF
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HIF-1α、VEGFA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郭黎姣 姜慧娇 +7 位作者 韩欢欢 杨雄峰 周青 王小义 李林林 廖振宇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9-646,共8页
目的探讨HIF-1α、VEGFA在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的表达及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6只沙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60只)、模型组(60只),采用开腹直视肝脏穿刺法建立泡状棘球蚴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接种同体积的PBS,术后第3d、7... 目的探讨HIF-1α、VEGFA在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的表达及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6只沙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60只)、模型组(60只),采用开腹直视肝脏穿刺法建立泡状棘球蚴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接种同体积的PBS,术后第3d、7d、14d、28d、42d、56d、70d、84d、98d、112d随机取6只沙鼠,取临近病变的边缘区组织及正常肝组织。采用HE观察病理改变;q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HIF-1α、VEGFA表达,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HE染色根据病理特点将病程分为早期(14d内)、中期(14d^56d)、晚期(56d后)。模型组泡状棘球蚴组织随感染时间不同,其HIF-1αmRNA随感染时间呈动态改变,术后第14d其表达量高于空白组、低于假手术组(F=82.732,P<0.001);术后第42d、112d其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与假手术组(χ^2=11.536,χ^2=15.189,P<0.01);模型组术后第14dVEGFA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χ^2=15.174,P<0.01);术后第42d、112d,VEGFAmRNA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与假手术组(χ^2=15.158,χ^2=15.158,P<0.01)。模型组术后第14d、42d、112dHIF-1α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χ^2=8.627,χ^2=9.000,F=15.690,P<0.01);模型组术后第14d、42dVEGFA表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F=11.250,F=70.059,P<0.001);模型组术后第14d、42d、112d,其MVD-CD34均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χ^2=12.517,P<0.01,χ^2=13.157,P<0.01;χ^2=13.220,P<0.01)。结论沙鼠感染肝泡状棘球蚴中期,病变边缘区HIF-1α、VEGFA表达均升高,同时伴有大量微血管生成,可能存在HIF-1α转录因子激活并上调VEGFA的表达,促进肝泡状棘球蚴组织边缘区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雄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24期29-29,31,共2页
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物联网工程中其应用效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该技术的态度从以前的不相信不接受转变为了现在的普遍采用,物联网技术已渗... 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物联网工程中其应用效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该技术的态度从以前的不相信不接受转变为了现在的普遍采用,物联网技术已渗透并改变了人们当前的工作生活方式,物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可以为社会以及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本文在对物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物联网技术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欢欢 郭黎姣 +5 位作者 杨雄峰 周青 姜慧娇 王小艺 陈雪玲 吴向未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探讨体外小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条件培养基(CM)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和差速贴壁法提取培养MSCs和EPCs,流式细... 目的探讨体外小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条件培养基(CM)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和差速贴壁法提取培养MSCs和EPCs,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双荧光染色和体外成管实验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将MSCs分为0%EPCs-CM组(对照组)、25%EPCs-CM组和50%EPCs-CM组。qRT-PCR检测各组CD31、vWF、eNOS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成管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各组MSCs CD31、CD34表达情况;对各组上清中的NO进行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第3代MSCs高表达Sca-1,低表达CD34、CD11b;EPCs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可吞噬Dil-AC-LDL和结合UEA-1。在基质胶上可形成管腔样结构。qRT-PCR显示3周时50%EPCs-CM组CD31、vWF、eNOS表达(2.28±0.25, 1.76±0.71,8.27±1.6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50%EPCs-CM组MSCs可体外形成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显示50%EPCs-CM组MSCs CD31和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细胞与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8.81+3.41,20.93±9.47)μmol/L,差异显著( t =3.96, P <0.05)。结论 EPCs-CM能提高MSCs体外成管能力,并促进MSCs向ECs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分化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泡球蚴感染C57BL/6小鼠肝脏CD34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青 杨雄峰 +7 位作者 韩欢欢 郭黎姣 姜慧娇 王小义 李林林 廖振宇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4-238,244,共6页
目的观察泡球蚴(Em)感染C57BL/6小鼠肝脏CD34微血管密度(MVD)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肉眼肝叶穿刺感染泡球蚴(Em),对照组通过注射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30 d、60 d、90 d及120 d后取小鼠... 目的观察泡球蚴(Em)感染C57BL/6小鼠肝脏CD34微血管密度(MVD)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肉眼肝叶穿刺感染泡球蚴(Em),对照组通过注射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30 d、60 d、90 d及120 d后取小鼠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泡球蚴感染后CD34-MVD的动态改变。结果实验组泡球蚴组织各时间点中CD34-MVD分别为(39.10±11.84)/HP、(66.80±11.08)/HP、(111.20±8.00)/HP和(56.14±7.12)/HP,实验组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分别为(1.14±0.82)/HP、(1.56±0.92)/HP、(2.32±1.43)/HP和(1.38±0.82)/HP;对照组分别为(1.00±0.94)/HP、(1.30±1.06)/HP、(2.00±1.15)/HP和(1.10±0.87)/HP。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泡球蚴组织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3,P<0.001);实验组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4,P>0.05);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结论泡球蚴浸润性生长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可能为其生长重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CD34 MVD 动态变化
下载PDF
MSCs联合EPCs在组织工程血管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智伟 邢立行 +6 位作者 张中洲 王小义 姜慧娇 郭黎娇 杨雄峰 陈雪玲 吴向未 《农垦医学》 201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促进组织工程血管化。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差时贴壁法分离、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MSCs和EPCs,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MSCs和EPCs的表面标记物。取第3代MSCs和EPCs,分别按3×...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促进组织工程血管化。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差时贴壁法分离、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MSCs和EPCs,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MSCs和EPCs的表面标记物。取第3代MSCs和EPCs,分别按3×106个接种于无纺布聚乙醇酸支架(PGA)上后体外培养8周(MSCs+EPCs组按1.5×106个以1∶1的比例共同接种)。细胞-支架复合物常规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价CD31、CD34在各实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MSCs+EPCs组的细胞数目及组织形态较MSCs组、EPCs组多且规则,PGA代谢产物已基本完全降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1、CD34在MSCs组、EPCs组、MSCs+EPCs组中的染色得分为(1.67±0.82)、(1.33±0.52),(4.83±1.33)、(5.33±1.03),(8.67±0.52)、(8.00±2.45),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s联合EPCs体外可促进组织工程血管化,并且其增殖分化和促血管生成能力高于单一培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无纺布聚乙醇酸支架 组织工程血管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内皮祖细胞对大鼠大部分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后损伤影响
10
作者 雷振 林芷伊 +5 位作者 于云宝 杨雄峰 郭炜 张宏伟 吴向未 彭心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8-506,共9页
目的通过制造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模型,探讨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骨髓内皮前体细胞(BM-EPCs)分别经门静脉移植入模型肝内,观察其对于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修复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以及将两种细胞联合移... 目的通过制造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模型,探讨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骨髓内皮前体细胞(BM-EPCs)分别经门静脉移植入模型肝内,观察其对于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修复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以及将两种细胞联合移植观察两种细胞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促进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和肝脏再生。方法通过细胞贴壁法从骨髓液中获得BM-MSCs和BM-EPCs。利用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及红色荧光蛋白(RFP)分别对BM-MSCs及BM-EPCs进行细胞标记,为下一步将细胞移植入动物体内观察细胞的分布情况做准备。制作SD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手术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单独注射BM-MSCs(n=12)、单独BM-EPCs(n=12)、联合注射BM-MSCs+BM-EPCs组(n=12)、单独注射PBS空白对照组(n=12),按不同分组进行细胞移植,分别经大鼠门静脉注射GFP标记的BM-MSCs/200μL、RFP标记的BM-EPCs/200μL、BM-MSCs+BM-EPCs(BM-MSCs∶BM-EPCs=1∶1)/200μL、对照组注射PBS/200μL。以上四组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术后第1天(n=4),第2天(n=4),第3天(n=4)各取腔静脉血检测血清AST、ALT及TNF-ɑ水平指标。肝脏组织做冰冻切片后利用免疫荧光方法动态观察BM-MSCs和BM-EPCs在肝脏内的分布。各组肝脏组织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损害及恢复的程度。最后各组取第3天的肝组织使用Tunnel法检测肝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M-MSCs组、BM-EPCs组、BM-MSCs+BM-EPCs组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部分肝切除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大鼠血清AST及ALT、TNF-ɑ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BM-MSCs组大鼠血清AST及ALT、TNF-ɑ水平均最低(P<0.05)。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M-MSCs及BM-EPCs可以特异性分布至肝脏损伤部位促进肝脏组织修复再生。肝组织HE染色病理及评分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MSCs组、BM-EPCs组及BM-MSCs+BM-EPCs组肝内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然而与BM-MSCs+BM-EPCs组相比较,BM-MSCs组和BM-EPCs组肝内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降低(P<0.05),BM-MSCs组与BM-EPCs组相比较肝内细胞损伤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BM-MSCs组、BM-EPCs组及BM-MSCs+BM-EPCs混合组均能降低肝内细胞的凋亡数量,但BM-MSCs组肝内凋亡细胞数量最少(P<0.05)。结论单独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移植组均对肝脏大部分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但在本实验中联合移植组对肝功能以及肝内细胞的保护并未体现出协同作用。BM-MSCs和BM-EPCs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ɑ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在大部分肝切除合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肝内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肝脏缺血再灌注 内皮祖细胞 大鼠
下载PDF
小鼠肝多房棘球蚴中血管新生与病程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青 杨雄峰 +7 位作者 韩欢欢 郭黎姣 姜慧娇 王小义 李林林 廖振宇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10,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肝多房棘球蚴中血管新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6~8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小鼠经5%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后开腹,实验组小鼠肝脏注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100μl (约400个...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肝多房棘球蚴中血管新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6~8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小鼠经5%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后开腹,实验组小鼠肝脏注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100μl (约400个原头节),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无菌缝合关腹。分别于感染后30、 60、 90、 120 d,肝脏灌注法观察病变组织血管分布和新生情况;尾静脉采血,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的表达;实验组取棘球蚴组织和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相应肝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不同感染时间、不同部位肝脏组织中VEGFA、 CD34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灌注法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肝脏棘球蚴组织逐渐增大,周围可见明显的血管分布。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30、 60、 90和120 d,实验组小鼠血清中VEGFA浓度分别为269.00、 420.62、 539.00和271.7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的VEGFA浓度(194.00、 173.00、 234.00和127.00 pg/ml)(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棘球蚴组织体积逐渐增大,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核样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病变内部区域可见原头节和钙化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感染后棘球蚴组织中均可见VEGFA、 CD34和CD31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染色定位于棘球蚴组织内皮细胞。感染后30、 60、 90和120 d,棘球蚴组织中VEGFA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1.60±0.52)、(3.10±0.87)、(4.80±1.32)和(2.40±1.07)分,其中感染后30 d与感染后60 d、 9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棘球蚴组织与棘球蚴周围组织(VEGFA评分均为0)和对照组(VEGFA评分均为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感染后30、 60、 90和120 d,棘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CD34-MVD)分别为(38.70±11.06)/HP、(65.50±8.46)/HP、(109.90±9.40)/HP和(56.86±6.64)/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均高于棘球蚴周围组织和对照组(P <0.01)。棘球蚴组织中CD31-MVD分别为(19.80±3.12)/HP、(30.70±2.50)/HP、(47.90±4.77)/HP和(31.10±3.84)/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均低于Em周围组织和对照组(P <0.001)。结论多房棘球蚴浸润性生长中伴有血管新生, VEGFA的分泌刺激了血管新生,新生血管促进棘球蚴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微血管密度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VEGFA/VEGFR2在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血管生成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慧娇 桂显伟 +4 位作者 郭黎姣 杨雄峰 王小义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3-681,共9页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小鼠肝脏和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探讨VEGFA/VEGFR2在多房棘球蚴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小鼠肝脏和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探讨VEGFA/VEGFR2在多房棘球蚴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0只/组),实验组小鼠采用肝被膜注射法建立多房棘球蚴感染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感染后第0、16、37、58、81、105天,收集各组小鼠全血,分离血清。第120天安乐死小鼠后,开腹观察多房棘球蚴生长情况,取小鼠多房棘球蚴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小鼠正常肝组织。HE染色观察多房棘球蚴组织血管生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VEGFA、VEGFR2表达及分布。取肝细胞和原头节进行体外培养,36个培养皿均分为共培养组(肝细胞+原头节)、肝细胞组、原头节组,分别于培养后1、2、3 d后取各组上清、肝细胞和原头节。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4 mm处肝组织、原头节和肝细胞中VEGFA、VEGFR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A的含量、正常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共培养组上清、肝细胞组上清和原头节组上清中VEGFA蛋白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VEGFA mRN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033±0.102、1.222±0.501、0.276±0.092,多房棘球蚴组织的转录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与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P<0.05);VEGFR2 mRN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042±0.071、1.836±0.062、0.226±0.077,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的转录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多房棘球蚴组织的转录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与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多房棘球蚴组织蛋白样品中未检出GAPDH、VEGFA和VEGFR2目的蛋白。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0.961、0.816±0.129;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39±0.160、0.515±0.2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VEGFA含量分别为(6.581±0.722)、(6.363±0.638)、(0.670±0.105)pg。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VEGFA评分分别为3.552±0.683、3.355±0.807、9.450±1.292,多房棘球蚴组织VEGFA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P<0.05)。正常肝组织、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VEGFR2评分分别为0.361±0.547、4.093±1.042、5.275±1.003,多房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多房棘球蚴组织VEGFR2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第0、16、37、58、81、105天外周血VEGFA含量分别为(73.233±7.651)、(156.925±5.111)、(176.571±40.343)、(204.212±9.601)、(201.335±24.161)和(185.745±37.902)pg/ml,对照组分别为(70.355±24.751)、(56.144±14.736)、(81.094±13.753)、(76.172±5.689)、(64.393±19.060)和(70.871±23.966)pg/ml,实验组小鼠外周血VEGF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第2天,共培养组VEGFA、VEGFR2 mRN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9.380±1.165和2.764±0.871,肝细胞组分别为1.028±0.252和1.062±0.201,共培养组VEGFA、VEGFR2转录水平均高于相应肝细胞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第2天,共培养组VEGFA、VEGFR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500±0.148和1.540±0.079,肝细胞组分别为1.322±0.050和0.303±0.003,原头节组高于肝细胞组(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组上清第1、2、3天VEGFA含量分别为(24.923±1.427)、(151.760±4.282)、(223.033±10.061)pg/ml;共培养组分别为(95.218±4.932)、(240.295±15.121)、(366.148±4.822)pg/ml,共培养组各时间点VEGFA含量均高于相应肝细胞组(P<0.01)。结论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宿主细胞持续性高表达VEGFA、以分泌形式扩散至周围组织后进入血液循环,诱导周围细胞高表达VEGFR2并靶向感染部位迁移,促进多房棘球蚴组织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液压爬模在桥梁变截面薄壁空心墩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敖顺通 杨雄峰 陈立彦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第5期77-78,共2页
首先分析了液压爬模系统的原理,随后探讨其在薄壁空心墩施工中的应用模式,最后总结了液压爬模系统的应用特点和拓展点。
关键词 液压爬模 薄壁空心墩 自动喷淋养生系统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桥梁薄壁空心墩爬模内模改进研究
14
作者 陈立彦 敖顺通 杨雄峰 《运输经理世界》 2020年第16期63-64,共2页
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液压自爬升模板结构的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液压自爬升模板的安全性,结合工程实例,对液压自粘回路主要构件的应力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液压滑动模板、整体电动升降外爬架施工设计方法是一种改进的新技术,可以解决... 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液压自爬升模板结构的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液压自爬升模板的安全性,结合工程实例,对液压自粘回路主要构件的应力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液压滑动模板、整体电动升降外爬架施工设计方法是一种改进的新技术,可以解决以往高柱滑道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和垂直度问题,旨在提高传统意义上的爬模施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薄壁 空心墩 爬模 内模改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