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1
作者 卢醒 张晓晨 +3 位作者 于焕新 翟翔 杭伟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手术后生活质量,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SF‑36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SF‑36评分中躯体健康总分之躯体疼痛维度评分与头痛(r=‑0.998,P=0.043)、复视(r=‑0.999,P=0.032)、视力障碍(r=‑0.998,P=0.037)、海绵窦症状(r=‑0.997,P=0.047)、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r=‑0.998,P=0.038)呈负相关,与术后放射治疗(r=0.998,P=0.038)、全斜坡型肿瘤(r=0.998,P=0.036)、肿瘤体积>20 cm3(r=0.999,P=0.035)呈正相关。结论脊索瘤患者可存在术前头痛、复视、视力障碍、海绵窦症状以及术中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的特征,可降低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对此类患者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 生活质量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变应原鼻腔激发试验中国专家共识(2022,北京)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洪田 于睿莉 +41 位作者 安云芳 刘锋 王天生 杨钦泰 陆美萍 邱前辉 王向东 陈建军 孟粹达 谢志海 孙悦奇 孟娟 曾明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张维天 唐隽 杨艳莉 徐睿 喻国冻 石照辉 魏欣 叶惠平 孙亚男 余少卿 张天虹 雍军 杭伟 许元腾 许昱 谭国林 孙娜 洪海裕 杨贵 李幼瑾 叶菁 左可军 张立强 王学艳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鼻腔激发试验(NPT)是诱发鼻腔出现类似变应性鼻炎(AR)症状或症状加重的临床试验。用变应原进行的NPT是诊断AR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变应原使用标准、操作标准和结果判定标准。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CRRCG)召集国内中青年鼻... 鼻腔激发试验(NPT)是诱发鼻腔出现类似变应性鼻炎(AR)症状或症状加重的临床试验。用变应原进行的NPT是诊断AR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变应原使用标准、操作标准和结果判定标准。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CRRCG)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和变态反应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变应原NPT专家共识。本共识聚焦变应原NPT的适应证、禁忌证、变应原试剂标准、操作标准、阳性判定标准、检查前后注意事项等,为NPT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激发试验 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 专家共识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青 杭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颅底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嗅神经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脊索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如CT、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的原始数据,利用“MINICS”软件读取患者影像学原始图像,应用3D打印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个性化设计颅底占位的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重建并打印15例患者的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个体化模型。依据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肿瘤周边重要血管的分布及走行,术中加以保护及预防损伤。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获得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1例大部分切除患者(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予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后好转。结论 利用3D技术打印的个体化颅底肿瘤三维模型,可用于设计和规划颅底肿瘤切除及术后修复重建,对于指导临床彻底切除肿瘤组织、保护毗邻神经、血管及术后修复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颅底重建 鼻窦 三维立体 3D打印
下载PDF
偏振导航云计算支持系统与时空分布规律模型研究
4
作者 张羽 汲万峰 +2 位作者 隋江波 杭伟 陈瑞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采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天空偏振模式图受环境影响导致的信息源误差以及载体自身测量产生的误差以提高仿生偏振导航的精度及实用性.基于仿生偏振导航单体测角误差,给出多导航单元误差分析的云计算支持系统;依据多导航单元云计算结构提供的信... 采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天空偏振模式图受环境影响导致的信息源误差以及载体自身测量产生的误差以提高仿生偏振导航的精度及实用性.基于仿生偏振导航单体测角误差,给出多导航单元误差分析的云计算支持系统;依据多导航单元云计算结构提供的信息,确定偏振模式图在不同信息源误差条件下的时空分辨率模型;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确定时空区域内满足信号源误差范围的多单体测量误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辅助偏振导航多单元系统进行高速运算,提高仿生偏振导航的精度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导航 云计算 时空分布规律
下载PDF
桉柠蒎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杭伟 张强 +1 位作者 刘钢 张金玲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桉柠蒎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将C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桉柠蒎治疗,疗程结束后予主客观的评估,分析桉柠蒎的疗效。结果常规及加用桉柠蒎治疗后,随访3、6、12个月,加用桉柠蒎组较常规... 目的探讨桉柠蒎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将C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桉柠蒎治疗,疗程结束后予主客观的评估,分析桉柠蒎的疗效。结果常规及加用桉柠蒎治疗后,随访3、6、12个月,加用桉柠蒎组较常规治疗组疗效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作为一种黏液溶解促排剂,对CRS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治疗结果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下载PDF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及磁共振成像对嗅觉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杭伟 刘钢 +2 位作者 张金玲 于焕新 王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嗅觉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1例嗅觉正常的受试者(NL组),33例嗅觉障碍患者,包括:慢性鼻窦炎伴息肉(NP组)11例;颅脑外伤(PT组)11例和上呼吸道感染后(PI组)11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耳鼻... 目的:探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嗅觉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1例嗅觉正常的受试者(NL组),33例嗅觉障碍患者,包括:慢性鼻窦炎伴息肉(NP组)11例;颅脑外伤(PT组)11例和上呼吸道感染后(PI组)11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耳鼻喉科一般检查、鼻内镜检查、T&T嗅觉计定量检查、OERP测试及MRI测量嗅球体积等检查。结果:(1)T&T嗅觉检查:NL组分数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PT、PI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ERP测试:NL组11例、NP组3例、PT组3例、PI组4例可以测出波形,失嗅者无法测出波形。NL组的各波波幅高于其他3组,潜伏期短于其他3组。(3)MRI嗅球体积成像:NL组嗅球体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T组嗅球体积明显小于NP、PI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P、P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RP能对嗅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MRI通过嗅球体积的变化,可对嗅觉进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嗅球 体积描记术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结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桂枝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杭伟 张钦德 +2 位作者 王晓 林昌虎 段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07-1810,共4页
本文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桂枝正丁醇相进行分离纯化。首先,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8∶2∶6∶4,v/v)为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将桂枝正丁醇萃取相分为两个馏分,然后结合制备高效液相,共分离得到4个高纯度化... 本文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桂枝正丁醇相进行分离纯化。首先,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8∶2∶6∶4,v/v)为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将桂枝正丁醇萃取相分为两个馏分,然后结合制备高效液相,共分离得到4个高纯度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香豆素(1)、反式-邻甲氧基桂皮酸(2)、桂皮酸(3)、反式-桂皮醛(4),这四种化合物纯度经高效液相检测均大于95%。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桂枝正丁醇相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桂枝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高速逆流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鼻髓外浆细胞瘤六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杭伟 刘钢 张金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6-726,共1页
浆细胞瘤是一组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EMP)。EMP是指来源于B淋巴细胞、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肿瘤,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4%左右[1],表现为浆细胞的单克隆增殖,多见于上呼吸道,以鼻腔、鼻窦、... 浆细胞瘤是一组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EMP)。EMP是指来源于B淋巴细胞、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肿瘤,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4%左右[1],表现为浆细胞的单克隆增殖,多见于上呼吸道,以鼻腔、鼻窦、鼻咽部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鼻EMP6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鼻肿瘤 鼻腔 鼻窦 鼻咽 内窥镜检查 放射疗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杭伟 金国威 徐开旭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术前均经鼻窦CT、MRI及鼻内窥镜检查,均用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鼻腔径路对孤立性蝶窦...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术前均经鼻窦CT、MRI及鼻内窥镜检查,均用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鼻腔径路对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行微创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侵袭性蝶窦真菌病,随访3个月至8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微创治疗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真菌病 微创手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波棱瓜子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杭伟 宋腾飞 +4 位作者 段文娟 王晓 耿岩玲 杨丙田 张钦德 《山东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对波棱瓜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2:6:3:5)为溶剂,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 mL/min,转速850 r/min,共分离得到2个高纯度化合物,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均高于95%。...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对波棱瓜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2:6:3:5)为溶剂,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 mL/min,转速850 r/min,共分离得到2个高纯度化合物,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均高于95%。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波棱瓜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波棱瓜子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鼻内镜联合神经导航经鼻入路治疗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杭伟 刘钢 张金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7,共2页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局部侵袭力强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生部位深在,常见于斜坡、鞍区等颅底中线部位,毗邻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极大。2000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鼻内镜联合神经导航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25例,效果...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局部侵袭力强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生部位深在,常见于斜坡、鞍区等颅底中线部位,毗邻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极大。2000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鼻内镜联合神经导航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2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鼻腔 内窥镜检查 神经导航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急性垂体卒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杭伟 刘钢 +2 位作者 韩彤 张金玲 张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12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急性垂体卒中的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51例经病理证实为急性垂体卒中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其中男28例,女23例,中位数年龄47岁,病程为4小时~7...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急性垂体卒中的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51例经病理证实为急性垂体卒中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其中男28例,女23例,中位数年龄47岁,病程为4小时~7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觉功能障碍、垂体功能紊乱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部CT、MRI及内分泌学检查,围手术期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记录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全切42例,次全切除9例,肿瘤全切率为82.3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术后随访1~14年,47例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术后头痛均消失或明显减轻;38例伴有视力下降的患者中,3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已失明的4例患者中,3例术后恢复到眼前指动,1例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伴发视野缺损及眼肌麻痹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28例伴有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中,22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症状改善不明显的6例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有部分残留,予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急性垂体卒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垂体卒中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砂结比对固结磨盘加工钽酸锂的影响
13
作者 杭伟 凌洋 +4 位作者 韦岚清 张翔 许良 陈泓谕 袁巨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2-388,403,共8页
目的提升钽酸锂晶圆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方法采用8000#金刚石和树脂结合剂热压制成金刚石丸片,并拼接成固结磨盘,研磨钽酸锂。针对丸片配方的砂结比展开研究,设置3组砂结比变量11∶9、7∶3、17∶3,对应磨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70%... 目的提升钽酸锂晶圆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方法采用8000#金刚石和树脂结合剂热压制成金刚石丸片,并拼接成固结磨盘,研磨钽酸锂。针对丸片配方的砂结比展开研究,设置3组砂结比变量11∶9、7∶3、17∶3,对应磨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70%、85%。通过单个磨粒晶胞模型计算磨粒裸露比,即单位面积内磨粒裸露数与总磨粒数的比值(Ng/N)。分析不同砂结比下磨粒与结合剂的分布状态变化,以及对加工钽酸锂晶圆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3组磨粒质量分数55%、70%、85%制作的金刚石丸片,其磨粒裸露比分别为1.79%、2.26%、2.47%,加工后对应的晶圆表面粗糙度分别为4.558、1.634、2.999 nm。磨粒质量分数为85%的丸片材料去除率最高,70%次之,55%最低。研究发现,磨具表面磨粒裸露比随磨粒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工表面裸露颗粒越多时,其加工效率越高,材料去除速率越大。过低的磨粒质量比使得裸露磨粒少,晶圆表面材料去除不均匀,表面出现冗起,表面质量差;过高的磨粒质量比又使得树脂对磨粒的陷阱效应削弱,加工后晶圆表面易产生明显划痕。结论提高金刚石固结丸片砂结比,能有效地改善丸片表面的磨粒裸露比,实现钽酸锂高表面质量和高材料去除率的晶圆加工,但过高的砂结比极易导致表面划痕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磨盘 砂结比 钽酸锂 磨粒裸露比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机械系统运动仿真结果的动画演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杭伟 顾文艳 +2 位作者 张旭 毛恩荣 周一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2-85,共4页
用面向对象技术与OpenGL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机械系统运动仿真结果的动画演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动画等3维图形软件的开发,具有高效、易实现、易扩充等优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图形软件开发方法。
关键词 机械系统 运动仿真 动画演示 OPENGL
下载PDF
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
15
作者 杭伟 金国威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使用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39例中 12例前期有 1~ 3次经鼻或鼻侧切开手术史。入院后常规鼻内窥镜及鼻窦CT检查 ,肿物局限于鼻腔 (鼻甲、中...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使用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39例中 12例前期有 1~ 3次经鼻或鼻侧切开手术史。入院后常规鼻内窥镜及鼻窦CT检查 ,肿物局限于鼻腔 (鼻甲、中隔、鼻道 )者 3例 ,单侧一窦或多窦受累者 35例 ,双侧鼻窦受累者 1例 ,均未发现眶内及颅内受侵。 34例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微创手术 ,5例因广泛累及上颌窦加用鼻内镜下柯 -陆氏手术 ,术中均用电刀电凝肿瘤基底部及可疑肿瘤残余处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 2~ 6 0个月。结果 :39例中 2例术后复发 ,复发率为 5 .13%。 1例术后 1年复发 ,因累及眶内故在全麻下行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 ,手术病理报告为纤维肉瘤 ,建议放疗 ,患者自动出院失访。 1例术后 9个月复发 ,门诊复查时见中鼻道有肿瘤样物质 ,在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肿瘤 ,用电刀电凝肿瘤基底部 ,病理报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随访 2年未复发。其余 37例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术中出血少 ,创伤小 ,术后不留瘢痕 ,复发率低等优点 ,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具有对正常黏膜刺激小 ,手术范围准确 ,术后并发症少 ,鼻腔上皮化修复快等优点。对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加用鼻内镜下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 鼻窦 内窥镜外科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海 杭伟 张金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该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老年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检测患者嗅觉功能并...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该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老年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检测患者嗅觉功能并加以对比分析,将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病变部位、吸烟饮酒史和过敏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老年患者中,术前9例嗅觉功能正常,49例有不同程度嗅觉功能障碍(21例嗅觉功能丧失),术后半年20例嗅觉功能正常,38例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功能障碍(6例嗅觉功能丧失),嗅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各相关因素中,仅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过敏因素与术后嗅觉功能恢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老年患者鼻内镜下治疗后嗅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嗅觉功能的恢复与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过敏因素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 嗅觉功能 鼻内镜
下载PDF
内镜颅底手术并发严重鼻出血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强 于焕新 +3 位作者 杭伟 翟翔 刘钢 亢建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70,共7页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严重鼻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鼻出血的患者共12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术(7例)、DSA辅助内镜下电凝止血术(1例)、DSA辅助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3...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严重鼻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鼻出血的患者共12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术(7例)、DSA辅助内镜下电凝止血术(1例)、DSA辅助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3例)和DSA辅助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联合内镜下电凝止血术(1例)等外科手术治疗,11例成功止血、1例死亡;平均随访(17.21±3.42)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鼻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7~14d,手术方式与出血部位和责任动脉有关。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可通过内镜下电凝止血术联合动脉栓塞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底 鼻出血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固结磨具制作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翔 王应刚 +4 位作者 陈泓谕 杭伟 曹霖霖 邓辉 袁巨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8-366,共9页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与遗传算法寻找固结磨具制作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实现固结磨具制作工艺参数的快速寻优。方法设计磨粒粒径、磨粒质量分数、成型压力、烧结温度的正交工艺参数表,按正交表工艺参数制作蓝宝石晶片加工用的Cr_(2)O_(3...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与遗传算法寻找固结磨具制作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实现固结磨具制作工艺参数的快速寻优。方法设计磨粒粒径、磨粒质量分数、成型压力、烧结温度的正交工艺参数表,按正交表工艺参数制作蓝宝石晶片加工用的Cr_(2)O_(3)固结磨具,并且设计不同固化温度下制作的固结磨具的硬度与抗压强度测试试验,验证自制的固结磨具加工的有效性以及固化温度选择的合理性。使用自制的Cr_(2)O_(3)固结磨具在抛光机上进行加工试验,测量蓝宝石晶片的去除率和Cr_(2)O_(3)丸片的磨削比。综合考虑丸片的磨削效率与使用经济性,将去除率与磨削比采用min-max方法归一化后,乘对应的权重值并相加,得到丸片综合评分Y,作为丸片的评价标准。以磨粒粒径、磨粒质量分数、成型压力、烧结温度为输入,综合评分Y为输出,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丸片制作工艺参数与丸片综合评分Y之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使用决定系数R2评价BP神经网络的训练结果。最后,设计初始化种群个体N、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的正交试验表,基于构建的神经网络,根据正交试验表,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制作工艺参数的全局寻优。依据寻优结果制作丸片并进行试验,计算综合评分Y,与预测评分对比。结果构建了4个输入层神经元、12个隐含层神经元、1个输出层神经元的三层BP神经网络。构建的BP神经网络的决定系数R2为0.9313,丸片综合评分Y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4%以下,满足工程的实际应用。在给定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在参数组合为初始化种群个体N为80、交叉概率Pc为0.6、变异概率Pm为0.06的条件下,使用遗传算法寻优得到的蓝宝石加工用Cr_(2)O_(3)固结磨具最优的制作工艺参数组合为:磨粒粒径10μm,磨粒质量分数88%,成型压力80 MPa,成型温度174℃。丸片综合评分Y的寻优值为94.09,试验得到的丸片平均综合评分Y为89.87,与寻优值的误差为5%。结论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建立固结磨具制作工艺参数与丸片综合性能的预测模型。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寻优,可以为固结模具制作工艺参数组合的优化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磨具 蓝宝石 正交试验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经济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金昭 杨建平 杭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5-1429,共5页
基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SLR(太阳能负荷比)节能设计原理,探讨房屋造价、节能率、辅助热量之间的联动关系。根据设计元素组合的多样性,借助0-1目标规划思想,建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经济优化模型和主被动结合的节能优化模型。最后,以拉... 基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SLR(太阳能负荷比)节能设计原理,探讨房屋造价、节能率、辅助热量之间的联动关系。根据设计元素组合的多样性,借助0-1目标规划思想,建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经济优化模型和主被动结合的节能优化模型。最后,以拉萨市典型住宅为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当地太阳能建筑节能的最优经济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节能率 0-1目标规划 造价增加额
原文传递
基于固结磨料盘的钽酸锂高效研磨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巨龙 张韬杰 +3 位作者 杭伟 凌洋 王洁 赵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9-354,371,共7页
目的实现钽酸锂材料的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加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作为辅料,利用树脂结合剂将3000#的金刚石磨料通过配混料、固化、压实、修整等步骤,制成金刚石固结磨料盘。以加工过程中钽酸锂工件的材料去除率、表面形貌以及粗... 目的实现钽酸锂材料的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加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作为辅料,利用树脂结合剂将3000#的金刚石磨料通过配混料、固化、压实、修整等步骤,制成金刚石固结磨料盘。以加工过程中钽酸锂工件的材料去除率、表面形貌以及粗糙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在相同粒径条件下,用游离磨料、固结磨料磨盘对钽酸锂晶片进行加工,对比加工结果。结果在压力为4 kPa、研磨盘转速为140 rad/min的条件下,3000#金刚石游离磨料铸铁盘研磨Y-36°钽酸锂晶片10 min后,材料去除率为37.89μm/h,表面粗糙度Sa由420 nm改善至233.308 nm,但是晶片表面出现深划痕,从而导致易破碎,且有少量磨粒残留在钽酸锂晶片上。而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采用3000#金刚石固结磨料盘研磨Y-36°钽酸锂晶片10 min后,材料去除率为66.19μm/h,表面粗糙度Sa降低至97.004 nm,且晶片表面划痕较浅,无磨粒残留在钽酸锂晶片上。结论采用固结磨料盘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比游离磨料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更低,表面形貌更好,材料去除率更高,达到了钽酸锂晶片精研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同时固结磨料盘研磨LT晶片时,其表面粗糙度随压力、转速增大而减小,材料去除率随压力、转速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酸锂晶片 固结磨料盘 游离磨料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