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素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的铁死亡
1
作者 朱婷 岳婷婷 +3 位作者 崔悦 鲁悦 李伟 杭春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坏死等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主要由累积的脂质过氧化引起,已被证实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过程。黄芩素是一种铁螯合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缓解神经元...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坏死等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主要由累积的脂质过氧化引起,已被证实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过程。黄芩素是一种铁螯合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缓解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仍未明确。目的:探讨黄芩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孕16-17 d C57BL/6L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运用血红蛋白刺激原代神经元模拟体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5,15,25,50,100μmol/L黄芩素作用24 h后原代神经元细胞的活力,确定黄芩素的最适浓度。然后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黄芩素组,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RT-PCR检测铁死亡相关标记物PTGS2、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RNA表达;进一步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SLC7A11抑制剂Erastin组、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黄芩素组、血红蛋白+黄芩素+Erastin组,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标记物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选取25μmol/L黄芩素作为后续实验浓度;(2)与血红蛋白组相比,血红蛋白+黄芩素组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P <0.05);(3)与血红蛋白组相比,血红蛋白+黄芩素组PTGS2的m RNA表达显著下降,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 RNA表达显著升高(P <0.000 1);(4)SLC7A11抑制剂Erastin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黄芩素改善的铁死亡作用(P <0.05);(5)结果表明,黄芩素可通过SLC7A11/GPX4通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黄芩素 铁死亡 神经元 Erastin 小鼠
下载PDF
兔垂体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分化
2
作者 岳婷婷 朱婷 +2 位作者 毛剑男 李伟 杭春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42-3946,共5页
背景: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多种疾病可引起脑垂体损伤,如脑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垂体干细胞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修复受损的垂体。目的: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分离培养垂体干细... 背景: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多种疾病可引起脑垂体损伤,如脑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垂体干细胞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修复受损的垂体。目的: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分离培养垂体干细胞,鉴定其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从新生新西兰白兔垂体中分离培养垂体干细胞,观察其形态特征;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垂体干细胞标志蛋白SOX2及Nestin的表达;采用EdU标记法检测垂体干细胞增殖能力;经贴壁及诱导分化后,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的激素水平。结果与结论:通过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可成功分离得到垂体干细胞球,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OX2和Nestin阳性表达;经诱导分化后培养基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生长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素、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干细胞 垂体 悬浮细胞球培养 鉴定 分化
下载PDF
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孙家庆 吴未 +6 位作者 盛斌 高永月 丁鹏飞 张珍 李伟 庄宗 杭春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79-383,390,共6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DAR)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D-二聚体,白蛋白,C反应蛋白等血清... 目的探究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DAR)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D-二聚体,白蛋白,C反应蛋白等血清指标。根据随访出院后1个月内疾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马歇尔CT分级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ROC的AUC来分析DAR等入院时的指标对sTBI患者短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在收住入院的84例sTBI患者中,死亡20例,病死率为23.8%,与生存组患者相比较,死亡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年龄、DAR指标、D-二聚体以及更低的马歇尔CT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6,P<0.05)、DAR(OR=1.034,P<0.01)是sTB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死亡风险较低的马歇尔CT分级(Ⅰ、Ⅱ、Ⅴ)是sTBI的保护因素(OR=0.082,P<0.01)。ROC显示DAR、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AUC分别为0.86、0.85、0.70,但DAR、年龄和马歇尔CT分级三者联合的预测具有更高的效能(AUC为0.90)。结论入院时高DAR是sTBI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 GCS评分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2
4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黎介寿 吴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 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出现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然后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后 3、12和 24h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伤后 72h达到高峰,第 7天开始下降。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3h和 72h出现两个峰值。脑损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 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可引起明显的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损害,至伤后 72h达高峰,此损害可持续 7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创伤性脑损伤 屏障功能 血浆内毒素 肠黏膜通透性 对照组 病理改变 水平 高峰 结论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被引量:56
5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4期232-235,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后代谢变化包括高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急性相反应和免疫功能抑制等。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调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减少感染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代谢功能 营养支持 预后 急性相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胃肠功能障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交感神经 细胞因子 迷走神经
下载PDF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1例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4 位作者 王汉东 成惠林 谢韦华 潘云曦 樊友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本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及大小便失禁。均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及术后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结果...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本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及大小便失禁。均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及术后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短时间内症状改善8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本病根据术前典型的影像资料均可确诊。术中尽可能避免活检或分块切除肿瘤,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和盲目止血引起的脊髓损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脊髓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肿瘤 显微外科手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血液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杭春华 丁美修 +2 位作者 罗其中 郭尚志 李善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4-286,共3页
脑血管造影和 CT 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常用方法,但很难评价其血液动力学。1979年 Nornes 首次在外科手术时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1982年 Aaslid 研制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非损伤性地记录脑动脉的血流速度。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 血液力学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核因子-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吴伟 印红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73-1076,I0018,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肠黏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大鼠右侧顶叶脑挫裂伤。W istar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TB I后3、12...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肠黏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大鼠右侧顶叶脑挫裂伤。W istar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TB I后3、12、24、72 h和7 d组,每组各6只。采用凝胶电泳迁移(EMSA)法测定NF-κB的活性,免疫组化测定MMP-9的表达。结果:TB I后肠组织NF-κB的活性和MMP-9的表达逐渐增强,TB I后72 h达高峰,至伤后7 d仍保持较高水平。NF-κB和MMP-9在表达时相和强度上基本一致。MMP-9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固有膜、隐窝和黏膜下层,阳性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TB I可引起肠组织NF-κB活性和MMP-9的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肠黏膜屏障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肠黏膜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急性脑损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714-715,717,共3页
急性脑损伤常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系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介导的一种病理过程 ,对损伤的脑组织和脑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 ,可加重脑水肿 ,增加全身感染的机会 ,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作者简要... 急性脑损伤常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系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介导的一种病理过程 ,对损伤的脑组织和脑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 ,可加重脑水肿 ,增加全身感染的机会 ,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作者简要综述SIRS的诊断标准、病理过程及其与急性脑损伤、感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fos表达及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1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吴伟 印红霞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c-f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探讨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12、24、72小时和7天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c-f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探讨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12、24、72小时和7天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测c-fos的表达。结果TBI后3小时创伤组各组脑组织即出现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随伤后时间逐渐增强,至伤后72小时达高峰,伤后7天仍有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其分布区域为脑挫伤区、挫伤周围皮质和海马,累及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c-fos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在时序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引起脑组织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c-fos表达增加在神经细胞凋亡和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基因 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细胞凋亡和c-fos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吴伟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5期281-284,287,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及c-fos基因表达,探讨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在破坏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 h、12 h、24 h、72 h和7 d组...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及c-fos基因表达,探讨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在破坏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 h、12 h、24 h、72 h和7 d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在各时相点取空肠近端,应用TUNEL法观测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凋亡细胞以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②脑损伤后3 h肠黏膜上皮即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细胞的数量以伤后72 h最多,分布于绒毛顶端,后延伸至绒毛中下部;③脑损伤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c-fos基因表达逐渐增强,主要出现在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伤后24 h、72h和7d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引起大鼠小肠黏膜细胞明显凋亡和c-fos基因的显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C-FOS基因表达
下载PDF
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杭春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9-432,共4页
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对胶质瘤标准治疗方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出现多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其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外科治疗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基因治疗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被引量:1
14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3 位作者 谭启富 孙克华 邬祖良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类型、CT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至199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情况,分别对动脉瘤发生部位、大小、SAH次数、Hun...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类型、CT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至199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情况,分别对动脉瘤发生部位、大小、SAH次数、Hunt-Hess分级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良好14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以脑室外引流治疗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杭春华 刘承基 +3 位作者 谭启富 邬祖良 史继新 孙克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治疗原则和预后。  方法 :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 2 0 6例 ,其中颅内多发动脉瘤 16例 ,占总数的 7.8%。 15例有两个动脉瘤 ,1例有 3个动脉瘤。 33个动脉瘤中 ,后交通动脉瘤占 75.8% ,眼动脉...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治疗原则和预后。  方法 :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 2 0 6例 ,其中颅内多发动脉瘤 16例 ,占总数的 7.8%。 15例有两个动脉瘤 ,1例有 3个动脉瘤。 33个动脉瘤中 ,后交通动脉瘤占 75.8% ,眼动脉瘤占 12 .1% ,前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别占 9.1%和 3.0 %。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 14例 ,分期手术处理 2个动脉瘤 1例 ,另 1例仅处理 1个动脉瘤。  结果 :优良 15例 ,轻残 1例。  结论 :尽可能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1022例椎管内肿瘤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浩 陆天宇 +4 位作者 俞天赋 段梦莲 金伟 倪红斌 杭春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2-56,61,共6页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病理学诊断的1 02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以及组织...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病理学诊断的1 02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022例患者中,男507例(49.6%),女515例(50.4%),男女比例1∶1.02;接受手术治疗时平均年龄(47.19±16.98)岁。常见的七类椎管内肿瘤中,神经鞘瘤557例(54.51%),脊膜瘤145例(14.19%),脂肪瘤34例(3.33%),神经纤维瘤32例(3.13%),海绵状血管瘤32例(3.13%),室管膜瘤31例(3.03%)和星形细胞瘤29例(2.84%);男女比例分别为神经鞘瘤1.15,脊膜瘤0.21,脂肪瘤0.89,神经纤维瘤2.56,海绵状血管瘤1.67,室管膜瘤1.07和星形细胞瘤2.63。结论 既往国内外报道椎管内肿瘤男性较女性多发不同,本研究发现椎管内肿瘤发病总体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脊膜瘤女性占明显优势。与西方人群中脊膜瘤占优势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四位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类型依次为神经鞘瘤、脊膜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本研究的临床数据反映了国内椎管内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流行病学 肿瘤部位 神经鞘瘤 脊膜瘤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核因子-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吴伟 印红霞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损伤区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大鼠右侧顶叶脑挫裂伤,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伤后3、12、24、72小...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损伤区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大鼠右侧顶叶脑挫裂伤,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伤后3、12、24、72小时和7天组。采用EMSA测定NF-κB的活性,免疫组化测定MMP-9的表达。结果TB I后NF-κB的活性和MMP-9的表达逐渐增强,至伤后72小时达高峰,伤后7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NF-κB和MMP-9在表达时相和强度上呈正相关关系。MMP-9表达阳性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少数神经元细胞及侵入的中性粒细胞。结论TB I可引起损伤区脑组织NF-κB活性和MMP-9的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自酶-9 炎症
下载PDF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医教研全面发展——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技创新大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4
18
作者 杭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21-1122,共2页
关键词 创新 医疗 教学 科研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杭春华 刘承基 +4 位作者 谭启富 邬祖良 史继新 孙克华 王汉东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影像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使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更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由于侧脑室周围结构的特殊性.必须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择手术人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达到病变的充分切除。我院自1984年至1... 影像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使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更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由于侧脑室周围结构的特殊性.必须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择手术人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达到病变的充分切除。我院自1984年至1995年共收治侧脑室肿瘤33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肿瘤 治疗 外科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20
作者 杭春华 刘承基 +3 位作者 谭启富 邬祖良 史继新 孙克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颅内多发动脉瘤16例,其中15例有2个动脉瘤,1例有3个动脉瘤。33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占75.8%,眼动脉瘤占12.1%,前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别占9.1%...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颅内多发动脉瘤16例,其中15例有2个动脉瘤,1例有3个动脉瘤。33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占75.8%,眼动脉瘤占12.1%,前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别占9.1%和3.0%。一期手术夹闭所有动脉瘤12例,分期手术夹闭2个动脉瘤1例,一侧瘤颈结扎或包裹十另一侧顿外颈动脉结扎2例,另1例仅处理一个动脉瘤。结果:优良15例,轻残1例。结论:尽可能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预后 颅内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