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和层次分析法的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
1
作者 宗志栓 张逸飞 +4 位作者 林作忠 陈晨 杨航 邱泽刚 申玉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5,共9页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计施工和管理4个一级风险因素,23个风险控制指标,建立针对硐室群施工的风险指标体系。收集典型样本数据后,基于PNN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评判,同时采用AHP定量分析风险因素权重,迅速捕捉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优化施工方案。运用研发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站硐室群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得到风险概率等级为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和控制地下水、围岩等级和支护及时性等带来的影响,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评估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针对硐室群施工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有效预测风险级别,实时指导施工过程,确保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硐室群 概率神经网络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价 软件开发
下载PDF
某引发地铁隧道变形的深基坑抢险复工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作忠 《铁道勘察》 2014年第4期40-43,共4页
位于即将开通运营某地铁线路一侧的商务中心大型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由于基坑大范围开挖至基底,围护结构产生了较大位移,导致临近的地铁盾构隧道发生了严重变形。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立即对基坑进行了回填土反压处理。通过监测,在明... 位于即将开通运营某地铁线路一侧的商务中心大型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由于基坑大范围开挖至基底,围护结构产生了较大位移,导致临近的地铁盾构隧道发生了严重变形。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立即对基坑进行了回填土反压处理。通过监测,在明确隧道的变形和基坑的位移趋于稳定后,设计方编制了基坑的抢险复工方案,施工方根据该方案,采取了分块开挖的方式,完成了商务中心地下室结构的施工。隧道的后续变形控制在设计方提出的建议值之内,隧道管片经过加固处理后能够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变形 回填土反压 分块开挖 抢险措施
下载PDF
基于A*算法的深部地下空间火灾疏散路径动态规划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昕 靳健 +2 位作者 林作忠 车轮飞 刘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2-709,共8页
为了考虑地下空间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动态性,结合温度、CO体积分数等各类人体生理耐受性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基于A*算法建立了一种能够考虑火灾场景演化的地下空间逃生疏散路径动态规划方法.采用Pathfinder软件、A*算法、蚁群算法分别对... 为了考虑地下空间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动态性,结合温度、CO体积分数等各类人体生理耐受性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基于A*算法建立了一种能够考虑火灾场景演化的地下空间逃生疏散路径动态规划方法.采用Pathfinder软件、A*算法、蚁群算法分别对虚拟小尺寸模型和某地铁车站足尺模型进行逃生路径规划并对比分析,验证了A*算法在逃生疏散路径规划方面的高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建立火灾场景关键指标的时程数据库,并根据人体耐受性指标限值识别可逃生区域,然后进行不同时刻火灾逃生场景的动态重构,采用A*算法对重构后的场景进行逃生疏散路径识别,实现了地下空间火灾疏散路径的动态规划.利用上述方法,基于某深埋地铁车站,根据火灾模拟软件提取的特定区域处温度、CO体积分数的时程数据,实时判断最优疏散路线及需要尽快撤离的区域,并给出了最大容许逃生疏散时间.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静态路径规划的局限性,可为深地空间火灾疏散路径的实时动态规划和消防救援应急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火灾 疏散路径动态规划 Pathfinder软件 A*算法 蚁群算法 火灾模拟
下载PDF
基于plaxis的超深基坑开挖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付先进 林作忠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4期190-192,共3页
针对基坑设计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利用Plaxis软件在考虑地下水、土、结构相互作用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深圳地铁某地下3层换乘车站超深基坑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计算出支挡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基坑附近地表沉降、基坑底开挖面隆起... 针对基坑设计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利用Plaxis软件在考虑地下水、土、结构相互作用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深圳地铁某地下3层换乘车站超深基坑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计算出支挡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基坑附近地表沉降、基坑底开挖面隆起量等结果,为以后深基坑的计算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计算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XIS 超深基坑 弹塑性有限元
下载PDF
考虑时变效应的堆载引发邻近单桩水平变形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闵鹏 申玉生 +2 位作者 林作忠 董俊 雷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29-3143,共15页
为研究桩-土间相互作用的时变效应,提出一种预测黏弹性条件下地面堆载诱发邻近单桩水平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研究地面堆载对桩基产生的影响,首先,忽略既有桩体的存在,基于三维Burgers模型推导Boussinesq的黏弹性解,计... 为研究桩-土间相互作用的时变效应,提出一种预测黏弹性条件下地面堆载诱发邻近单桩水平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研究地面堆载对桩基产生的影响,首先,忽略既有桩体的存在,基于三维Burgers模型推导Boussinesq的黏弹性解,计算由地面堆载引发的既有桩体处的地层附加应力;其次,将桩体简化为搁置在黏弹性Pasternak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建立桩体水平变形微分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和Laplace逆变换求解得到单桩水平变形的黏弹性解,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已有解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分析Burgers黏弹性模型参数、堆载宽度、堆载载荷以及堆载-桩体水平距离对既有单桩水平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体水平变形有明显的时变效应,Maxwell弹性模量G越小,桩体水平变形越大,Kelvin弹性模量G主要反映由时变效应产生的黏弹性变形,Maxwell黏滞系数η越小,桩体水平变形速率越快,而Kelvin黏滞系数η越大,变形进入稳定阶段所需的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水平变形 黏弹性地基 地面堆载 时变效应
下载PDF
大跨度无柱地铁车站的建筑特点及结构选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作忠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4年第4期89-92,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州市地下铁道二号线首期工程的五个大跨度无柱车站的建筑特点和结构选型,并探讨了大跨度无柱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难点和应采取的构造措施。
关键词 地铁 大跨度 无柱车站 建筑特点 结构选型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广州地铁二号线鹭江站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作忠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4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在介绍广州地铁二号线鹭江站的站位概况、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址条件与所面临的设计难点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站的结构设计及施工处理方法,并对今后类似车站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广州地铁 结构设计 施工方法 车站
下载PDF
马德里地铁延伸线的土工监测
8
作者 林作忠 《交通工程科技》 1999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马德里地铁延伸线工程中,大面积的地层勘察,处理和在软地层隧道工程中运用监控程序对其成功起了重要作用。现在该工程已完成。
关键词 地下铁路 延伸线 土工监测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深部空间火灾灾害链分析及智慧减灾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昕 靳健 +2 位作者 林作忠 车轮飞 刘俊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0-1291,共12页
火灾的控制是城市深部空间防灾减灾的重点.针对地下空间火灾动态链式发展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火灾案例总结出19个关键致灾因子并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地下空间火灾致灾因子具有... 火灾的控制是城市深部空间防灾减灾的重点.针对地下空间火灾动态链式发展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火灾案例总结出19个关键致灾因子并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地下空间火灾致灾因子具有高群聚效应和高耦合度、相互影响大且致灾路径短的特点.通过整体和个体属性性能指标分析确定了火灾网络中对其他结点影响大、中介性强及与其他结点距离更近的重要结点(致灾因子)和中介能力强的关键边(耦合关系).构建了城市深部空间火灾灾害链风险评估模型,获得了不同边的风险度指标.火灾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对重要结点进行积极管控,可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火灾发生后对关键边进行及时断链,可迅速阻断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研究成果可指导城市深部空间火灾关键致灾因子的识别及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智慧和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空间 火灾 复杂网络 社会化网络分析 性能指标 风险度评估 灾害链
原文传递
城市地下大空间网络化安全拓建关键技术与应用
10
作者 雷升祥 +13 位作者 黄双林 谭忠盛 丁正全 邹春华 张明聚 王立新 唐达昆 杜孔泽 毛忠良 唐崇茂 何庆奎 高宪民 林作忠 梁尔斌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5期67-68,共2页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资源集约利用,解决"大城市病",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扩充规模能力、重构城市空间、提升空间品质及规划接续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需要对...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资源集约利用,解决"大城市病",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扩充规模能力、重构城市空间、提升空间品质及规划接续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更新改造、品质提升.地下空间更新是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是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十四五"期间,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复合利用与融合开发,构建多维、安全、高效、便捷的立体式宜居之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更新 地下空间开发 空间品质 城市空间布局 更新改造 立体式 有机组成
原文传递
地震高烈度区“桥-建”组合结构体系高架车站设计探讨
11
作者 林作忠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38-542,共5页
通过对于地震高烈度区"桥-建"组合结构体系高架车站的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按照现行铁路桥梁规范与建筑结构规范在抗震及构件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了现行一般设计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架车站 “桥-建”组合结构 抗震设计 地震高烈度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