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iener退化过程的动车组部件状态-机会维修模型分析与研究
1
作者 皇甫兰兰 苏宏升 林俊亭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针对动车组多部件存在运行维修成本高、欠维修或过维修的现象以及故障影响范围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ener退化过程的部件状态-机会维修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Wiener过程描述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劣化程度,通过基于指数分布的随机几何过... 针对动车组多部件存在运行维修成本高、欠维修或过维修的现象以及故障影响范围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ener退化过程的部件状态-机会维修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Wiener过程描述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劣化程度,通过基于指数分布的随机几何过程反映不完全维修后部件的劣化损伤,同时利用定期检测获取部件的实际劣化值。从随机过程和拓扑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维修策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单部件状态维修优化策略,求得各部件的最优状态阈值和维修检测周期。引入机会阈值与状态阈值的比值,结合部件退化过程与状态阈值、机会阈值之间的关系,推导部件状态、机会维修次数期望值的数学表达式,建立状态-机会维修策略模型,采用蒙特卡洛算法进行模拟,确定各部件的最佳机会阈值,达到优化维修费用率的目标。以某型号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为例,通过仿真验证,表明采取状态-机会维修模型,可以有效减少停机次数,降低维修费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机会阈值 状态-机会维修 Wiener退化过程 随机几何过程 蒙特卡洛算法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和CNN-BIGRU的轨道电路故障预测
2
作者 林俊亭 王帅 +1 位作者 刘恩东 王阳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07,619,620,共10页
针对轨道电路稳态环境下故障诊断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th-Geva(GG)模糊聚类对轨道电路退化状态进行划分,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 针对轨道电路稳态环境下故障诊断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th-Geva(GG)模糊聚类对轨道电路退化状态进行划分,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简称BIGRU)进行轨道电路故障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集中监测设备获取ZPW-2000轨道电路各类故障发生前一定时间内的正常工作数据;其次,通过核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降维和GG模糊聚类对轨道电路性能退化状态进行阶段划分,识别不同的退化状态;最后,利用CNN-BIGRU混合神经网络挖掘轨道电路不同故障类型数据特征,对轨道电路退化状态所对应的故障类型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精确划分轨道电路退化状态并实现故障预测,CNN-BIGRU预测模型分类精确度可达97.62%,运行时间仅为13.18 s,能够为轨道电路的多模式健康状态识别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GG模糊聚类 退化状态划分 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故障预测
下载PDF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虚拟编组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3
作者 林俊亭 倪铭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146,共13页
为研究实际线路环境下的虚拟编组列车编队控制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抗扰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触发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虚拟编组列车动力学方程搭建多车追踪模型,并设计终端函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其次,... 为研究实际线路环境下的虚拟编组列车编队控制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抗扰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触发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虚拟编组列车动力学方程搭建多车追踪模型,并设计终端函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其次,针对模型预测控制中存在计算效率低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在求解优化问题时增加判断条件,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再次,在前馈通路上加入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环境中存在的扰动实时估计并补偿,减少干扰造成模型不准确的现象,提高模型的抗扰动能力;最后,基于MATLAB和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4列列车追踪的运行场景,并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从控制精度和计算时间两方面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本文所提出的事件触发机制中3个阈值τ为0.001,0.010,0.100的计算效率分别提高了47%,64%,73%;在面对外部扰动时,本文所提算法在抗扰性上提高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编队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虚拟编组列车组 事件触发机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基于统计模型检测的Tc CBTC移动授权建模与分析
4
作者 林俊亭 闵晓琴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3-809,821,共8页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采用车地通信方式使得地面设备极其复杂。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车载为核心的列车运行控制(train-centric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TcCBTC)系统采...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采用车地通信方式使得地面设备极其复杂。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车载为核心的列车运行控制(train-centric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TcCBTC)系统采用车车通信方式减少了控制信息的传递环节,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方向。移动授权(movementauthority,MA)是决定列车能否以安全间隔运行的直接因素,因此对MA生成过程进行形式化建模与分析,对避免列车碰撞具有重要意义。根据TcCBTC系统架构分析MA生成流程,确定参与功能实现的子系统,并计算出不确定性参数;通过UPPAAL-SMC建立对应的随机混成自动机网络模型;最后采用统计模型检测方法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置信度为99.95%的情况下,系统在300 ms内成功计算出MA的概率为0.9974124748,为后续TcCBTC系统开发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混成自动机 统计模型检测 以车载为核心的列车运行控制 移动授权
原文传递
基于拓扑增强的深度学习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
5
作者 江娜 李吉元 +1 位作者 杨景玉 林俊亭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5-54,共10页
利用深度学习提取道路信息可以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深层特征,但仍存在道路边界模糊、断裂等问题,为了提高道路提取的精度和完整性,提出基于拓扑增强的深度学习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首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编码和解码部分进行优化改... 利用深度学习提取道路信息可以充分挖掘遥感影像的深层特征,但仍存在道路边界模糊、断裂等问题,为了提高道路提取的精度和完整性,提出基于拓扑增强的深度学习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首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编码和解码部分进行优化改进,提升像素分割性能;然后,在像素分割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像素差分卷积构建道路拓扑提取模块,并采用残差网络、通道注意力和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等模块实现道路拓扑特征提取;最后,将像素分割结果与道路拓扑特征结果进行融合,以实现对道路提取结果做边缘细化。在2个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道路提取的精度,增强了道路的连通性,优化后的道路结构更加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道路提取 U-Net网络 像素差分卷积 道路拓扑
下载PDF
RSSP-Ⅱ协议消息鉴定层的形式化描述及验证
6
作者 徐倩 林俊亭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2,180,共7页
协议流程的形式化描述及验证能够高效地保障协议的开发质量,对安全苛求系统尤为重要。针对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Ⅱ(Railway Signal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RSSP-Ⅱ)中消息鉴定层(Message Authenticate Safety Layer,MASL)实现... 协议流程的形式化描述及验证能够高效地保障协议的开发质量,对安全苛求系统尤为重要。针对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Ⅱ(Railway Signal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RSSP-Ⅱ)中消息鉴定层(Message Authenticate Safety Layer,MASL)实现的会话密钥生成、对等实体认证、消息源认证等流程,建立有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模型,模型构造过程中执行有限步数的仿真,保障模型本身正确。利用模型检验方法,通过分析状态空间报告,验证了模型满足活性、家态性、公平性等基本行为属性,不存在冗余、死锁、活锁等设计缺陷。通过计算树逻辑(Computation Tree Logic,CTL)语句,验证了保密性、认证性等特定安全属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文本设计规范中的功能安全性要求,为协议工程后续的协议实现、一致性检验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SP-Ⅱ 消息鉴定层 实体对等认证 消息源认证 有色PETRI网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俊亭 王晓明 +1 位作者 党垚 曹岩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7-413,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由基于车-地双向通信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来保证运营安全。为了弥补普遍应用的列车控制系统过度依赖地面控制中心和车-地通道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碰撞防护系统(CASUMT),该系统叠加于既...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由基于车-地双向通信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来保证运营安全。为了弥补普遍应用的列车控制系统过度依赖地面控制中心和车-地通道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碰撞防护系统(CASUMT),该系统叠加于既有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之上,基于"车-车通信"技术实现列车碰撞防护。设计列车碰撞防护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详细研究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合理简化,并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建模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碰撞防护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车-车通信 碰撞防护 可靠性与安全性
下载PDF
GSM-R无线冗余覆盖及可靠性建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俊亭 李翠然 王晓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作为车地之间安全数据传输的双向通道,具备安全可靠无线网络覆盖的GSM-R系统是安全行车的保障.探讨了同站址双网和交织站址单网无线网络冗余覆盖方案,利用可靠性理论对两种方案进行抽象建模,并推导出两种网络模型的可靠度结果.通过对比... 作为车地之间安全数据传输的双向通道,具备安全可靠无线网络覆盖的GSM-R系统是安全行车的保障.探讨了同站址双网和交织站址单网无线网络冗余覆盖方案,利用可靠性理论对两种方案进行抽象建模,并推导出两种网络模型的可靠度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交织站址单网覆盖比同站址双网覆盖更能满足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于GSM-R无线网络覆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冗余覆盖 可靠性模型 同站址双网 交织站址单网
下载PDF
碰撞防护系统分析及铁路应用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林俊亭 党建武 +1 位作者 曹岩 董德存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分析既有碰撞防护系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列车碰撞防护系统概念,设计了列车碰撞系统的功能架构并定义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对比分析了列车碰撞防护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作为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叠加系统,列车碰撞防护... 在分析既有碰撞防护系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列车碰撞防护系统概念,设计了列车碰撞系统的功能架构并定义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对比分析了列车碰撞防护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作为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叠加系统,列车碰撞防护系统可有效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碰撞防护系统 列车控制系统 安全叠加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DBN-MPA-LSSVM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俊亭 王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44,共8页
针对区间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类型复杂、诊断精度低等问题,从故障特征提取和特征分类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深度置信网络(DBN)和海洋捕食者算法(MP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集中监测数据和状态标签输入到D... 针对区间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类型复杂、诊断精度低等问题,从故障特征提取和特征分类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深度置信网络(DBN)和海洋捕食者算法(MP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集中监测数据和状态标签输入到DBN,以半监督的方式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从而挖掘轨道电路不同故障特征信息;然后,采用MPA智能算法对LSSVM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进行寻优并建立最优MPA-LSSVM诊断模型;最后,将DBN提取的特征样本导入诊断模型进行轨道电路的故障分类识别。DBN-MPA-LSSVM诊断模型充分利用了DBN在特征提取过程中的逐层提取优势以及LSSVM在解决小样本情况下高维模式识别的优势。实验验证与对比分析表明,DBN-MPA-LSSVM模型测试集准确率为98.33%,MPA优化算法较PSO、GWO、GA算法模型诊断准确率分别提高了6.11%、3.89%、3.33%,平均准确率为97.98%,为基于数据驱动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绝缘轨道电路 深度置信网络 海洋捕食者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故障诊断
原文传递
数据会议在多机车同步操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俊亭 蒋文怡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134-136,共3页
实现长大编组列车的安全运行,需要多机车共同牵引并保持同步.以大秦铁路2万吨重载列车最新编组模式(1+1+可控列尾)为例,研究了数据会议在多机车同步操控系统的应用,细致阐述了基于数据会议思想实现的应用节点系统对机车与机车、机车与... 实现长大编组列车的安全运行,需要多机车共同牵引并保持同步.以大秦铁路2万吨重载列车最新编组模式(1+1+可控列尾)为例,研究了数据会议在多机车同步操控系统的应用,细致阐述了基于数据会议思想实现的应用节点系统对机车与机车、机车与可控列尾间通信的处理流程.应用节点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线路运量,提高了重载单元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会议 多机车同步操控 应用节点 可控列尾
下载PDF
旅客列车在途信息管理中车载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俊亭 郑云水 王晓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中国铁路客运在途列车与地面管理信息中心之间实时信息交互不畅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便于客运管理中心实时生产指挥决策及当日客运在途信息统计、分析和评估,提高客运管理部门对运行列车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效率,提出了旅客列车在途信息管理... 中国铁路客运在途列车与地面管理信息中心之间实时信息交互不畅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便于客运管理中心实时生产指挥决策及当日客运在途信息统计、分析和评估,提高客运管理部门对运行列车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效率,提出了旅客列车在途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给出了车载子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开发完成了车载子系统巡检信息采集软件和车载客户端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列车 在途信息 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定性微分对策的列车碰撞防护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俊亭 王海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中列车与列车安全间隔控制及碰撞防护的需求,利用定性微分对策理论分析了两列车的侧面冲突和追尾碰撞问题,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将前行列车和后续列车分别定义为逃方和追方,利用微分对策理论推导出追逃列车双方为... 为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中列车与列车安全间隔控制及碰撞防护的需求,利用定性微分对策理论分析了两列车的侧面冲突和追尾碰撞问题,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将前行列车和后续列车分别定义为逃方和追方,利用微分对策理论推导出追逃列车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目的所应采取的最优控制策略和界栅图,确定了对策状态空间的捕获区和躲避区。通过计算捕获面积对各影响因素的梯度值,进一步分析了追逃列车双方速度及距离等因素对捕获区面积的影响。结合实例,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分析,定性地给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避免故障发生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本研究方法可为分析不同情况和不同环境下的列车碰撞防护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微分对策 界栅理论 碰撞防护 防护策略
下载PDF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俊亭 孙凤茹 齐现委 《中国建材科技》 2014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在分析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对实训基地迫切需求及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既满足学校教学意愿又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策,同时给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建设实训基地的新策略。
关键词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虚拟仿真实训
下载PDF
引入GSM-R技术完善铁路自动控制专业教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俊亭 陈永刚 徐金阳 《甘肃科技》 2008年第24期180-182,共3页
GSM-R技术是在成熟的移动通信系统GSM之上增加了调度通信功能和适合高速环境下使用的要素,能满足国际铁路联盟提出的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要求。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需要通过GSM-R通信平台来完成车... GSM-R技术是在成熟的移动通信系统GSM之上增加了调度通信功能和适合高速环境下使用的要素,能满足国际铁路联盟提出的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要求。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需要通过GSM-R通信平台来完成车-地信息交互,通信信号技术融合是大势所趋。将GSM-R技术引入自动控制专业教学中,符合铁路电务技术发展的方向,能使学生既掌握铁路自动控制专业知识又了解行业通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自动控制 专业教学 通信信号一体化
下载PDF
LTE-R D2D技术在列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俊亭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年第11期32-33,共2页
在阐述铁路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路线,分析既有列控系统仅依靠车地双向通信,不足以彻底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基础上,研究LTE-R D2D技术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结合应用和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将D2D技术应用于列控系统,可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与作... 在阐述铁路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路线,分析既有列控系统仅依靠车地双向通信,不足以彻底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基础上,研究LTE-R D2D技术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结合应用和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将D2D技术应用于列控系统,可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与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LTE-R D2D 列控系统
下载PDF
车车通信链路的功能安全性验证及性能测试
17
作者 林俊亭 徐倩 陈永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63-471,共9页
短程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列车到列车(Train to train,T2T)通信链路提供了可行性。引入T2T链路将缩短追踪间隔、提高运营效率。形式化方法是一种系统设计技术,使用有严格数学定义的模型来确保所有行为按... 短程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列车到列车(Train to train,T2T)通信链路提供了可行性。引入T2T链路将缩短追踪间隔、提高运营效率。形式化方法是一种系统设计技术,使用有严格数学定义的模型来确保所有行为按预期发生,而这正是所需的功能安全性验证。为了进行T2T通信链路的功能安全性验证,首先,建立了非赋时有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模型。其次,执行验证过程,并从状态空间报告和计算树逻辑语句中得出结论。最后,模型参数化,并获得数据日志文件以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满足所提出的准则,T2T链路的基本设计要求没有缺陷。传输时延计算中考虑了重连、传输错误、中断情况。端到端时延小于150 ms的概率为98.106%,符合规范及现场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安全性 形式化方法 有色PETRI网 状态空间分析 性能测试
下载PDF
双语教学在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教学中的应用——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俊亭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第21期176-177,共2页
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推动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使用双语进行专业技术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满足轨... 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推动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使用双语进行专业技术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满足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以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级铁路特色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为例,在分析双语教学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优化、双语师资培养、网教平台建设和成绩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方法,旨在使双语教学在该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 双语教学 网教平台 课程评价
下载PDF
工科毕业设计过程检查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俊亭 《中国建材科技》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过程、设计答辩和文档管理的检查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和试用。试行结果表明,通...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过程、设计答辩和文档管理的检查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和试用。试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过程检查和评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 过程检查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自适应神经网络在列车避碰问题中的应用
20
作者 林俊亭 闵晓琴 +1 位作者 王海斌 梁化典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28-33,共6页
针对使用微分对策进行列车避碰分析时所存在的复杂计算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微分对策求解方法,分析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问题,进而避免列车碰撞事件的发生.将微分对策求解时遇到的双边极值问题转化为神经网络的学习问题,... 针对使用微分对策进行列车避碰分析时所存在的复杂计算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微分对策求解方法,分析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问题,进而避免列车碰撞事件的发生.将微分对策求解时遇到的双边极值问题转化为神经网络的学习问题,利用微分对策理论建立两追踪列车之间的追逃对策模型,并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环境,对不同情况下列车追踪运行情况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神经网络能有效解决微分对策在分析列车避碰时的双边极值问题,为不同情况下快速合理地分析列车碰撞防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对策理论 列车碰撞防护 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 双边极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