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李妙嫦 林俏明 梁玉婵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NMOSD患者...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NMOSD患者纳入NMOSD组,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ysC水平、脑脊液白细胞数以及脑脊液蛋白;针对NMOSD组根据临床特征分成不同亚组,对比血清CysC测定结果;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NMOSD组血清CysC为(0.4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66,P<0.05);AQP4-IgG高滴度组CysC水平低于低滴度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组CysC水平低于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5分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EDSS<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NMOSD患者血清CysC水平降低,血清CysC水平同患者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神经功能预后等临床特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血清胱抑素C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
作者 林俏明 李嫦娥 +2 位作者 范玉华 莫俊宁 梁玉婵 《肿瘤药学》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nal Doppler,TCD)测量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评价血管痉挛程度,采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HBO可以更有效地缓解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高压氧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BDNF、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林俏明 范玉华 李妙嫦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丰富环境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血管痴呆模型。...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丰富环境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血管痴呆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7、14、30 d接受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和Trk B表达。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术后7、14、30 d逃避潜伏期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BDNF、Trk B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血管性痴呆组比较,丰富环境组14、30d后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或0.05),BDNF、Trk B阳性细胞增加(P<0.01或0.05)。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BDNF和Trk B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血管性痴呆 BDNF TRKB
原文传递
应用舒血宁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4
作者 林俏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651-65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复方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 目的探讨应用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复方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舒血宁注射液糖静脉滴注,每日静脉滴注一次,持续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73.3%)(P<0.05);治疗组患者病灶吸收出现好转的患者(为22例,7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吸收出现好转的患者(为17例,56.7%)(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燕 陈浩波 +8 位作者 林本 李福祥 古志辉 李又佳 周伟坤 陈东梅 莫俊宁 林俏明 李妙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妙嫦 梁玉婵 林俏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60例脑血管病患者,以是否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为准分为对照组(无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和研究组(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各30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分...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60例脑血管病患者,以是否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为准分为对照组(无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和研究组(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各30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脑血管病面积、损伤半球情况及脑血管损伤部位。结果研究组70~79岁患者占比5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般损伤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腔隙性损伤、大面积损伤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双侧半球损伤患者占比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底节损伤发生率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高龄、大面积损伤、双侧半球损伤、基底节损伤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均为血管性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避免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血管性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下载PDF
SW脑反射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
7
作者 李妙嫦 林俏明 李又佳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氢氯吡格雷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氢氯吡格雷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W脑反射治疗仪进行治疗。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两组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1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W脑反射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脑反射治疗仪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翁国媚 林俏明 +1 位作者 李又佳 黄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4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ACI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组,各30例。A组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B组进行丁苯...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ACI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组,各30例。A组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B组进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C组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D组进行常规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四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神经功能,比较四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70.00%、73.33%、93.33%、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四组治疗后6、12个月NI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四组治疗后12个月NIHSS评分高于6个月(P<0.05)。四组治疗后6、12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NIHSS评分最低。四组皮疹、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能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美金刚协同改善帕金森病性痴呆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翁国媚 林俏明 赵浚乐 《大医生》 2022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美金刚协同改善帕金森病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美金刚组、丁苯酞组...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美金刚协同改善帕金森病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美金刚组、丁苯酞组、联合组,各18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口服多巴丝肼常规治疗,美金刚片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美金刚片治疗,丁苯酞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美金刚片治疗,4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并观察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内MMSE、MoCA评分比较,4组患者治疗12周时评分最高,治疗4周次之,治疗前最低(P<0.05);组间MMSE、MoCA评分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4、12周评分高于美金刚组、丁苯酞组及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ADL评分比较,4组治疗12周评分最高,治疗4周评分次之,治疗前最低(P<0.05);组间ADL评分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4、12周评分高于美金刚组、丁苯酞组及常规治疗组(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4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美金刚对改善帕金森病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美金刚 帕金森病性痴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