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林加奖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75-77,81,共4页
目的评估老年性高血压使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之间接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9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不同小组,参照组(45例)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45例)采... 目的评估老年性高血压使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之间接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9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不同小组,参照组(45例)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45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压昼夜节律、舒张压昼夜节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收缩压昼夜节律、舒张压昼夜节律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心悸、嗜睡、恶心呕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使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效果突出,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高血压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一株高效十四烷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加奖 甘莉 陈祖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6,共4页
采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车间的回流污泥,以十四烷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十四烷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布兰汉氏球菌(Branhamella sp.)。对其降解十四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 采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车间的回流污泥,以十四烷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十四烷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布兰汉氏球菌(Branhamella sp.)。对其降解十四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0.5%,温度35℃,初始pH=7,碳氮摩尔比为0.4:1,在最佳条件下,当十四烷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在12h内降解率高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烷 布兰汉氏球菌 降解性能 优化
下载PDF
萘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加奖 甘莉 +1 位作者 陈细梅 陈祖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4,共5页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对生物体具有极强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且较难被生物降解.以萘为研究对象,从某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工艺的污泥中筛选到1株对萘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N 5,观察该菌株生化特征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0℃,自然pH...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对生物体具有极强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且较难被生物降解.以萘为研究对象,从某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工艺的污泥中筛选到1株对萘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N 5,观察该菌株生化特征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0℃,自然pH,氮源(NH4)2SO4质量浓度为0.3 g/L,接种量为0.5%的最适条件下,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 g/L的萘在120 h内的降解率高达99.9%,该菌对高质量浓度萘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菌 筛选 优化 降解条件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药酒中氰化物含量方法的优化
4
作者 蒋明琴 柯晓凤 +2 位作者 屠颖晶 官韵雅 林加奖 《福建轻纺》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章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药酒中氰化物含量的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酒中氰化物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蒸馏温度、乙醇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酒中氰化物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2 g/L、乙醇浓度为... 文章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药酒中氰化物含量的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酒中氰化物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蒸馏温度、乙醇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酒中氰化物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2 g/L、乙醇浓度为7%(体积分数)、蒸馏温度为115℃。以人参药酒、鹿茸药酒和舒筋活络酒为对象验证该优化条件的重复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标准偏差为0.48%~1.30%,相对标准偏差为2.33%~3.80%,加标回收率为89.62%~97.16%。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并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适用于药酒中氰化物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连续流动分析仪 氰化物 药酒 方法优化
下载PDF
海藻酸钙包覆绿色合成纳米铁类Fenton降解柴油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娜 黄超 +2 位作者 林加奖 金晓英 陈祖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91-5095,5102,共6页
以海藻酸钙(CA)为包覆剂,利用桉树叶提取液(ELE)绿色合成了包覆型纳米铁材料(CA-ELE-Fe NPs)。在实验条件下反应240 min后,CA-ELE-Fe NPs类Fenton反应对柴油的去除率达到74.70%,而CA-ELE-Fe NPs、H_2O_2对柴油的去除率分别为13.19%,10.1... 以海藻酸钙(CA)为包覆剂,利用桉树叶提取液(ELE)绿色合成了包覆型纳米铁材料(CA-ELE-Fe NPs)。在实验条件下反应240 min后,CA-ELE-Fe NPs类Fenton反应对柴油的去除率达到74.70%,而CA-ELE-Fe NPs、H_2O_2对柴油的去除率分别为13.19%,10.15%,说明CA-ELE-Fe NPs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以CA-ELE-Fe NPs为催化剂的类Fenton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分析手段证明纳米铁系颗粒的合成。最后,对比CA-ELE-Fe NPs、绿色合成纳米铁系颗粒(ELE-Fe NPs)和商品化纳米铁(nZVI)对实际含油废水的类Fenton去除效果,其降解率分别为80.24%,82.47%,44.36%。反应后CA-ELE-Fe NPs仍可回收利用,海藻酸钙的包覆降低了纳米铁系材料铁的浸出率。重复使用后油去除率仍达6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纳米铁 类FENTON 柴油 海藻酸钙
下载PDF
包覆型绿色合成纳米铁异相Fenton法处理柴油废水
6
作者 林元琼 黄超 +2 位作者 林加奖 金晓英 陈祖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7,81,共6页
以海藻酸钙包覆的绿色合成纳米铁(CA-ELE-Fe NPs)作为异相Fenton氧化催化剂去除废水中的柴油,考察了CA-ELE-Fe NPs投加量、H_2O_2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溶液初始pH、柴油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等对反应过程的影... 以海藻酸钙包覆的绿色合成纳米铁(CA-ELE-Fe NPs)作为异相Fenton氧化催化剂去除废水中的柴油,考察了CA-ELE-Fe NPs投加量、H_2O_2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溶液初始pH、柴油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等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柴油废水质量浓度为0.050g·L^(-1),CA-ELE-Fe NPs(以Fe计)投加量为0.440 g·L^(-1),H_2O_2浓度为0.010 mol·L^(-1),SDS投加量为0.005 g·L^(-1),pH值为3.0,振荡速度为250 r·min^(-1),反应温度为30℃时,柴油的去除率可达到8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纳米铁 包覆 异相Fenton法 柴油
下载PDF
pH和温度对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吴炜钦 蒋明琴 +2 位作者 金晓英 林加奖 陈祖亮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23期32-34,共3页
本文利用绿茶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G-FeNPs),主要探讨不同合成pH和温度条件下获得的G-FeNPs对水中重金属和染料的吸附效率,以此来表征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pH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要显著高于温度的影响。随着pH升高,G-F... 本文利用绿茶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G-FeNPs),主要探讨不同合成pH和温度条件下获得的G-FeNPs对水中重金属和染料的吸附效率,以此来表征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pH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要显著高于温度的影响。随着pH升高,G-FeNPs对重金属的去吸附率增加,在pH7条件下制备的G-FeNPs对20mg/L的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效率高达到75.30%、87.18%、98.88%。然而,G-FeNPs对于染料(50mg/L)的吸附则不同,对孔雀石绿和酸性品红的吸附率趋势随pH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率达到76.93%、54.19%;而对直接耐晒黑G的吸附率随pH的升高而下降,在pH4吸附率达到68.64%。FTIR显示pH对G-FeNPs材料有机官能团组成的影响大于温度;XRD结果显示G-FeNPs颗粒中含有多种形态氧化铁。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pH和温度在绿色合成中对产品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应该选择不同的合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温度 绿色合成 纳米氧化铁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绿色合成纳米铁去除水中铬离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勇 黄超 +3 位作者 翁秀兰 陈祖亮 林加奖 金晓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18-4124,共7页
以桉树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绿色合成纳米铁(EL-Fe NPs),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铬离子。通过SEM、XRD、FT-IR等技术方法对绿色合成的纳米铁去除铬离子反应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观察其反应前后的形态结构。主要探究了p H、Cr(... 以桉树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绿色合成纳米铁(EL-Fe NPs),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铬离子。通过SEM、XRD、FT-IR等技术方法对绿色合成的纳米铁去除铬离子反应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观察其反应前后的形态结构。主要探究了p H、Cr(VI)溶液初始浓度、EL-Fe NPs投加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EL-Fe NPs去除铬离子效果的影响,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并且进行了EL-Fe NPs重复利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溶液初始p H值、升高温度均能提高铬离子的去除率;在铬离子初始浓度10 mg·L^(-1),EL-Fe NPs投加量1 g·L^(-1),初始p H=6,反应温度298 K条件下,铬离子的去除率能达到77.2%,其去除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8.23 k J·mo L^(-1),表明其为化学控制过程;EL-Fe NPs在重复使用3次之后,铬离子去除率仍能达到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纳米铁 铬离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EDTA增强Cr(VI)共存时Burkholderia cepacia降解孔雀绿的效率 被引量:4
9
作者 甘莉 路则洋 +1 位作者 林加奖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10-4616,共7页
重金属共存严重抑制了微生物降解染料的效率,本研究拟采用EDTA螯合Cr提高Burkholderia cepacia C09G降解复合污染中孔雀绿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0.1 mmol·L^(-1)孔雀绿单独存在条件下,24 h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6.2%;然而,在0.5 mmol... 重金属共存严重抑制了微生物降解染料的效率,本研究拟采用EDTA螯合Cr提高Burkholderia cepacia C09G降解复合污染中孔雀绿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0.1 mmol·L^(-1)孔雀绿单独存在条件下,24 h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6.2%;然而,在0.5 mmol·L^(-1)Cr(VI)共存条件下,60 h的降解率仅为6.7%.当加入0.5 mmol·L^(-1)EDTA螯合剂后,60 h时孔雀绿的降解率提高到18.8%.当EDTA浓度为0.5 mmol·L^(-1)时,最佳螯合Cr(VI)的浓度为0.7 mmol·L^(-1),此时,60 h后孔雀绿的降解率达到35.3%,对Cr(VI)的吸附率为24.6%.此外,通过EDS、SEM、XPS分析证明,EDTA可以减小Cr(VI)的毒性,Burkholderia cepacia C09G可将吸附的Cr(VI)还原为Cr(I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绿 CR(VI) EDTA 生物降解 BURKHOLDERIA cepacia
原文传递
改性竹炭固定化威尼斯不动杆菌吸附协同降解柴油废水的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远 余兵 +1 位作者 林加奖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7-2413,共7页
利用改性竹炭作为载体来固定化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用于去除柴油.结果显示,培养96 h后,固定化菌对柴油的去除率为86.35%,要高于游离菌(80.50%).为了探究固定化菌去除柴油的机理,采用动力学拟合实验数据,发现固定... 利用改性竹炭作为载体来固定化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用于去除柴油.结果显示,培养96 h后,固定化菌对柴油的去除率为86.35%,要高于游离菌(80.50%).为了探究固定化菌去除柴油的机理,采用动力学拟合实验数据,发现固定化菌去除(吸附-降解)柴油中总石油烃(TPHs)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表明TPHs是先吸附在改性竹炭上,然后被目标菌降解.为了进一步证实,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到Acinetobacter venetianus很好地固定在载体材料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经固定化菌处理后,柴油水溶液的谱图在3437.2、2924.4、1407.8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可能为烷烃降解的酯类及羧酸类物质.GC-MS分析表明,相比游离菌,固定化菌对柴油的去除更为彻底.因此,改性竹炭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固定化载体,同时因其对TPHs良好的吸附性能从而提高了去除效率,为油类污染中TPHs的生物材料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竹炭 固定化 柴油 吸附协同降解
原文传递
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对污染土壤中镉的钝化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苏炳林 孙梦强 +1 位作者 林加奖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8-916,共9页
虽然绿色合成纳米材料已成功地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但利用绿色合成纳米材料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报道很少.本文利用植物叶提取液制备纳米氧化铁(GION),并将其用于钝化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研究,观察中、短培养周期下对镉钝化的稳定性.实... 虽然绿色合成纳米材料已成功地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但利用绿色合成纳米材料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报道很少.本文利用植物叶提取液制备纳米氧化铁(GION),并将其用于钝化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研究,观察中、短培养周期下对镉钝化的稳定性.实验室条件下设置50%田间最大持水量培养,对照、1%、3%、9%GION 4个处理.分别于第60、120 d采样分析土壤中镉、pH、铁、酶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GION对土壤中镉有较好的钝化效果,60 d与120 d之间有效态镉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GION对土壤中镉的钝化作用随时间增长相对稳定.120 d的数据显示,相比对照组,1%、3%、9%GION处理下有效态Cd(0.1 mol·L^(-1) CaCl_2)分别降低了19.1%、16.7%、66.7%,交换态Cd(Tessier法)分别降低了12.5%、18.8%、56.3%.GION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pH和铁的含量.pH提高能够显著降低Cd的有效性.(NH_4)C_2O_4-Fe则分别增加了0.7、1.1、1.9倍,DCB-Fe分别增加了0.4、2.9、6.0倍.另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NH_4)C_2O_4-Fe和DCB-Fe增加而HCl-Fe^(2+)含量降低.说明GION影响土壤中铁物种的活性,增强其生物化学过程而转化为更加稳定的形态,该过程将改变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发现,GION处理残渣态中Fe的含量远高于对照组,说明镉可能随铁进入残渣态.土壤中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则没有显著的变化.该结果说明GION降低了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土壤得以恢复,从而提升了土壤酶活性.综上所述,GION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且对镉具有稳定的钝化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中低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纳米氧化铁 原位钝化
原文传递
石墨烯是促进还是抑制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燊 林加奖 +1 位作者 陈智超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13-2619,共7页
尽管石墨烯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各大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工业化使用后在环境当中的行为,特别是遗留下的石墨烯对生态系统的毒性研究则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以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尽管石墨烯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各大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工业化使用后在环境当中的行为,特别是遗留下的石墨烯对生态系统的毒性研究则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以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目标微生物,探讨不同浓度(1、10、50 mg·L-1)石墨烯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石墨烯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石墨烯浓度的降低而增强.在石墨烯投加量为1 mg·L-1时,培养48 h后菌株的生长量OD420达到最大值0.045,低于空白组的0.163;并且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达到最大值1.546 mg·L-1,低于空白组的3.789 mg·L-1.不同浓度石墨烯对体系p H和ORP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下的石墨烯影响最为显著.此外,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进一步证实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能在高浓度的石墨烯上生长,而低浓度的石墨烯则会对细胞膜造成损伤,它极其尖锐的边缘是细菌失活的有效机制.因此,石墨烯的毒性具有剂量效应,这一结果可为石墨烯合理利用及评价其生态毒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剂量 毒性
原文传递
改性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的特征及其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波 林加奖 陈祖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1,共8页
以红背桂、桉树和樟树3种植物叶片的提取液制备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并比较了不同纳米氧化铁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红背桂提取液制备的纳米氧化铁(E-IONP)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 以红背桂、桉树和樟树3种植物叶片的提取液制备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并比较了不同纳米氧化铁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红背桂提取液制备的纳米氧化铁(E-IONP)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因此,通过对E-IONP在200~700℃下进行焙烧改性,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E-IONP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0℃焙烧温度下改性的E-IONP(300℃-E-IONP)对Cd^(2+)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量4.63 mg·g^(-1).XRD结果显示,未焙烧和200℃焙烧改性的E-IONP(EIONP、200℃-E-IONP)为无定型纳米氧化铁,300℃-E-IONP的主要成分为γ-Fe_2O_3和Fe_3O_4.此外,BET测试结果表明,E-IONP、200℃-E-IONP和300℃-E-IONP比表面积大小分别为5.645,86.167,62.219 m^2·g^(-1).300℃-E-IONP的磁滞回线呈"S"型,具有超顺磁性.研究结果表明,300℃-E-IONP是未来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最具潜力的吸附功能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绿色合成 吸附 焙烧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锰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郭书睿 张振军 +3 位作者 蒋明琴 湛雅倩 林加奖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78,共9页
近年来,基于对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合成成本的考虑,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和应用在环境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迄今仍面临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机制尚未明确及去除效率不理想两个问题.本研究选择As(III)和As(V)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神经网络模... 近年来,基于对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合成成本的考虑,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和应用在环境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迄今仍面临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机制尚未明确及去除效率不理想两个问题.本研究选择As(III)和As(V)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纳米氧化锰(MONP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污染物浓度和材料投加量分别为0.1 mg·L^(-1)和5 mg·L^(-1)时,优化后的MONPs对As(III)和As(V)的去除效率分别从43.9%、80.0%提高到90.2%、92.2%.从SEM的结果中发现优化后的材料粒径更小,根据EDS和FTIR结果,可以证明优化后材料中的Mn元素比例显著增加.另外,XRD和XPS结果则证明优化后材料从原来的Mn(II)变为Mn(IV),提高了材料的氧化能力.Zeta电位结果表明优化后材料表面的负电荷减少,进而循环伏安法结果证实了材料电子转移能力的提高,均有利于As的去除.最后,优化后MONPs在经过5次重复利用后仍具高的性能,同时对多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显然,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绿色合成氧化锰纳米材料对砷污染修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模型 绿色合成 纳米氧化锰(MONPs) 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