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杨丽芝 林哲聪 何文贞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血红细胞分布密度(RDW)的相关性,旨在为脑小血管总体负荷寻找更为简单、廉价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的133例CSVD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将患者分别按照CSV...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血红细胞分布密度(RDW)的相关性,旨在为脑小血管总体负荷寻找更为简单、廉价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的133例CSVD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将患者分别按照CSVD总负担评分分为0分,1分,2分,3分和4分五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CSVD总负荷评分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卒中史、颈动脉硬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在不同CSVD总负荷分组均有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VD与RDW呈正相关(r=2.203,P=0.002)。结论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卒中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哲聪 韩巧琳 +1 位作者 吴惜燕 许林生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究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尼莫地... 目的: 探究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的同时口服丁苯肽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痴呆严重程度(CDR)评价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SE、CDR、ADL水平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MMSE、CDR、ADL评分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治疗前后MMSE、CDR、ADL评分的差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别不同,观察组治疗前后MMSE、CDR、ADL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SOD、MDA、BDNF水平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治疗前后SOD、MDA、BDNF水平的差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别不同,观察组治疗前后SOD、MDA、BDNF水平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未出现与本研究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丁苯酞胶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痴呆程度、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胶囊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激素冲击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1 位作者 杨丹晓 林凯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218-3219,共2页
目的 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5~10 mg/d;观察组予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 目的 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5~10 mg/d;观察组予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IMCT及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小,IMCT及H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冲击疗法可有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2 位作者 刘少倪 张焕 卢晓航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聘6.37,P〈0.05);脑卒中组的各亚组患者之间UA浓度不全相等(F=17.30,P〈0.05),其中脑血栓形成组UA浓度分别较腔隙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脑栓塞组脑卒中组显著增高(分别t=8.24,P〈0.05;t=6.43,P〈0.05;t=7.17,P〈0.05)。脑卒中组UA值与BNP值正相关(r=0.210。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r=0.223,P〈0.05),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r=0.209,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38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BN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同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脑卒中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大面积与腔隙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3 位作者 黄亚珍 胡绵 杨苓 林洁彬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面积脑梗死4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面积脑梗死40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40例(B组),选择同期正常(C组)36例作为对照。应用TCD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A组脑血流异常率为95%(38/40);B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5%(30/40);C组脑血流异常率为33%(12/36);A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为21、17、2例,A组、B组血管狭窄率较C组明显增多(P<0.05)。A组、B组流速减慢发生率较C组增多(P<0.05)。A组脑梗死病灶侧MCA、ICA、ACA的PI、RI较B、C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应用TCD有助了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病的排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TCD 血流动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血尿酸水平与脑血栓形成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2 位作者 黄亚珍 吴惜燕 郑丹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5期55-5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血尿酸水平与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 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共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分别测血尿酸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査。结果不同级别浓度的血尿酸水平...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血尿酸水平与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 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共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分别测血尿酸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査。结果不同级别浓度的血尿酸水平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右心室内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脑血栓患者的血清尿酸值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123, P 〈 0.05 ),左心室收缩末内径(r=0.159, P 〈 0.05);左心室后壁(r=0.200, P 〈 0.05 )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0.236, P 〈 0.05 )。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部分反映心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脑血栓形成 心脏超声
下载PDF
12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眩晕发作,伴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行耳石复位疗法后,106例(88.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耳石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良性 耳石复位
原文传递
恙虫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8
作者 林哲聪 高聪 +1 位作者 谢富华 占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071,共1页
患者男,62岁。因“虫咬后发热、咳嗽2周伴四肢乏力、小便困难2d”入院,曾在当地按“肺炎”,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查体: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恙虫病 入院查体 四肢乏力 小便困难
下载PDF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消化性溃疡25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哲聪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期72-72,共1页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14岁,其中〉7岁23例。有溃疡病家族史者7例,全部因贫血来院。伴头昏乏力19例,食欲减退和消瘦13例,呕吐7例。否认上腹痛21例,偶有上腹痛4例,来院前均误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4例,溶血性贫血...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14岁,其中〉7岁23例。有溃疡病家族史者7例,全部因贫血来院。伴头昏乏力19例,食欲减退和消瘦13例,呕吐7例。否认上腹痛21例,偶有上腹痛4例,来院前均误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4例,溶血性贫血2例,血液病3例,诊断为溃疡病者仅6例。实验室检查:Hb40—83g/L,白细胞(4.0~6.5)×10^9/L,网织红细胞0.02~0.038,红细胞压积0.21~0.25,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呈缺铁性贫血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 首发症状 儿童 溶血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压积
下载PDF
美常安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林哲聪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12X期100-100,共1页
从2006年2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美常安治疗47例慢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治疗47例,女性31例,男性1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6岁,平均65.2岁。病程最长达2a多,最短为半年,平均约1... 从2006年2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美常安治疗47例慢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治疗47例,女性31例,男性1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6岁,平均65.2岁。病程最长达2a多,最短为半年,平均约12.5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美常安 临床观察 治疗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对EAE中TLRs/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富华 熊旭明 +2 位作者 梁兵 林哲聪 张珊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61-1965,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途径。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被分为空白对照组、EAE组、治疗组1(地塞米松)和治疗组2(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比较各组平均临床评分;分别采用实时定量...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途径。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被分为空白对照组、EAE组、治疗组1(地塞米松)和治疗组2(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比较各组平均临床评分;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别脑组织中TLR4和TLR9mRNA和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平均临床评分较EAE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2较治疗组1平均临床评分降低(P<0.05)。在发病高峰期,EAE组TLR4和TLR9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高,而各治疗组较EAE组降低(均P<0.05);EAE组NF-κB p65阳性表达率较各治疗组升高(P<0.05);各治疗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较EAE组降低(P<0.05)。治疗组2与治疗组1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显著(均P<0.05),且雷公藤多苷与地塞米松具有交互作用(F=75.749,P<0.01)。结论:TLRs/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EAE的发病过程;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具有明显改善EAE临床症状的效果,其可能通过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双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TOLL样受体 雷公藤多苷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3 位作者 林东 吴燕 黄晓新 韩巧琳 《右江医学》 2020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42,Aβ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常规组(7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Aβ42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NIHSS、MRS评分均较常规组有所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较常规组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丁苯酞 进展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2 位作者 林东 吴燕 韩巧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3期1907-1911,共5页
目的研究预测窗内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24~72 ... 目的研究预测窗内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24~72 h是否发生HT分为转化组(n=28)与非转化组(n=52),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转化组与非转化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脑梗死病史、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后24 h舒张压及溶栓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OR=2.995,95%CI:2.142-5.315)、溶栓前NIHSS评分(OR=3.459,95%CI:1.988-6.547)、溶栓前血糖(OR=10.135,95%CI:6.457-13.631)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OR=2.319,95%CI:1.346-3.247)为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时间窗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若未有效控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可致发生HT的风险增高,可作为预测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时间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凯胜 黄晓新 +1 位作者 林哲聪 黄亚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0期215-216,共2页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联合法...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0,P=0.0478),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变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在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法舒地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预防吸入性肺炎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惜燕 韩巧琳 林哲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125-127,1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110例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及干预组(55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110例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及干预组(55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吞水功能测试(阳性、阴性)和NIHSS评分,并于治疗15 d后再次进行NIHSS评分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综合康复训练,干预组除上述治疗外,根据吞咽障碍程度,予以饮食指导及咽部冷刺激触发咽反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入院后24 h内,对照组和干预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NIHSS评分及吞咽功能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饮食指导及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降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康复锻炼,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1 位作者 黄亚珍 黄晓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高危性TIA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高危性TIA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早期脑卒中风险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BCD2评分,观察组早期脑卒中风险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心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TIA的近期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降低脑卒中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 尤瑞克林 法舒地尔 近期效果
下载PDF
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2 位作者 黄亚珍 黄晓新 陈晓珊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波立维 阿司匹林
下载PDF
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惜燕 韩巧琳 林哲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2期117-119,126,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 目的观察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长期留置胃管鼻饲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实施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护理 吞咽障碍
下载PDF
石楠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4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洁武 林哲聪 +1 位作者 林高翔 郑武定 《中医研究》 2013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石楠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一般治疗:嘱患者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控制总热量摄入,低嘌呤饮食,禁止饮酒... 目的:观察石楠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一般治疗:嘱患者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控制总热量摄入,低嘌呤饮食,禁止饮酒;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对照组64例给予美洛昔康片,每次7.5mg,每日1次,饭后服;碳酸氢钠片,每日3—6g,每日3~4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楠汤加减治疗(石楠叶、薏苡仁、牵牛子、槟榔、续断、赤芍、赤小豆、陈皮、当归、麻黄、杏仁、五加皮、川牛膝、木瓜、独活、草薅、杜仲、黄柏、苍术),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止痛及影响尿酸的药物。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34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愈率占53.13%;对照组近期治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治愈率占28.13%。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楠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血尿酸 石楠汤加减 治疗应用 美洛昔康片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尿流动力学检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璧钗 林东 林哲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4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2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相关参数和临床资料。结果对比显示患者组残余尿量、初始尿意容量、膀胱容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2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相关参数和临床资料。结果对比显示患者组残余尿量、初始尿意容量、膀胱容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但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对DCP进行客观评价的最重要的手段,尽早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并且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预防膀胱功能恶化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尿流动力学 膀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