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培真 王薇 《科技资讯》 2009年第21期124-124,共1页
垃圾渗滤液是在填埋过程中和填埋场封场后产生的,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环境和动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就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生物处理
下载PDF
生物除臭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培真 杨浩文 《知识经济》 2013年第16期89-90,共2页
随着工业化的步步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共识。在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下,城市污水处理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处理就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建设飞速发展背后新产生的问题。生物除臭法相对化学除臭法... 随着工业化的步步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共识。在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下,城市污水处理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处理就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建设飞速发展背后新产生的问题。生物除臭法相对化学除臭法、物理除臭法,在经济效益、实用性与长远的环境生态考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拟对通过生物除臭装置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优势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臭 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理
下载PDF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Fe(Ⅲ)还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玫英 林培真 +2 位作者 孔祥义 钟小燕 孙国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3-466,i003,共5页
报道了中国希瓦氏菌D14 T 的Fe(Ⅲ)还原特性,研究了溶氧浓度、光照强度、温度、pH等条件对菌株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Fe(Ⅲ)浓度的提高,菌株D14 T 的Fe(Ⅲ)还原速率相应降低;氧气和光照对Fe(Ⅲ)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报道了中国希瓦氏菌D14 T 的Fe(Ⅲ)还原特性,研究了溶氧浓度、光照强度、温度、pH等条件对菌株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Fe(Ⅲ)浓度的提高,菌株D14 T 的Fe(Ⅲ)还原速率相应降低;氧气和光照对Fe(Ⅲ)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还原Fe(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在反应起始pH6 0 - 10 0的条件下菌株可进行Fe(Ⅲ)还原。对不同形态Fe(Ⅲ)还原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Fe(Ⅲ)的溶解度越高越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采用SDS和OGP这两种蛋白变性剂对Fe(Ⅲ)还原蛋白进行初步定位的结果表明,参与Fe(Ⅲ)还原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可溶性外周蛋白。在同时含有偶氮染料和Fe(Ⅲ)的条件下,菌株D14 T 的偶氮染料脱色率和Fe(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希瓦氏菌D14^T Fe(Ⅲ)还原 影响因素 偶氮染料脱色
下载PDF
A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颗粒污泥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理慎 陈志平 +3 位作者 方卫 林培真 邱飞 孙国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577-6580,共4页
利用ABR-HBR工艺对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ABR可有效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降解性,进水BOD5/COD为0.1时,出水BOD5/COD值提高到0.3左右。通过控制回流比在ABR中实现良好的厌氧氨氧化功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 利用ABR-HBR工艺对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ABR可有效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降解性,进水BOD5/COD为0.1时,出水BOD5/COD值提高到0.3左右。通过控制回流比在ABR中实现良好的厌氧氨氧化功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27-543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降至315-443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25%;利用探针对ABR厌氧污泥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BR厌氧污泥中有大量氨氧化细菌。工程运行240 d后,在ABR中观察到厌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较同格中絮状污泥提高82.2%。ABR各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中间格中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大,平均为1.20 mm,两端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平均为1.0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ABR 颗粒污泥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曹阳 刘音 +2 位作者 林培真 陈志平 郑理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10期7-9,共3页
介绍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紫外技术和生物过滤技术处理VOCs的不足,进而阐述了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优势、副产物臭氧的影响、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 介绍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紫外技术和生物过滤技术处理VOCs的不足,进而阐述了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优势、副产物臭氧的影响、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生物过滤法 生物过滤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
下载PDF
纳滤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国内应用实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薇 张旭 +2 位作者 赖芳芳 陈志平 林培真 《科技资讯》 2009年第21期130-130,共1页
纳滤技术由于其操作压力较低、运行管理方便的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本文通过列举纳滤技术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三个应用实例,得出NF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随着新的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出台,NF... 纳滤技术由于其操作压力较低、运行管理方便的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本文通过列举纳滤技术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三个应用实例,得出NF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随着新的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出台,NF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技术 垃圾渗滤液 膜技术
下载PDF
《盘中诗》为汉代作品刍见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培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36-39,61,共5页
《盘中诗》首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后世义人论著,多有品录。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宋严羽《沦浪诗话》、明冯惟讷《古诗纪》、清沈德潜《古诗源》均载之。《古诗源》对其评价弥高,誉为“千古绝调”。郭沫若同志曾于一九... 《盘中诗》首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后世义人论著,多有品录。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宋严羽《沦浪诗话》、明冯惟讷《古诗纪》、清沈德潜《古诗源》均载之。《古诗源》对其评价弥高,誉为“千古绝调”。郭沫若同志曾于一九六二年为《盘中诗》拟复原状。①可见后人对《盘中诗》是相当重视的。这是因为《盘中诗》不仅独具一格,宜可称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中诗》 《古诗源》 作品 汉代 《玉台新咏》 社会现实 认识价值 冯惟讷
下载PDF
再谈《盘中诗》的时代问题
8
作者 林培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5-70,共6页
拙文《盘中诗为汉代作品刍见》在《南开学报》发表后,厦门大学王依民先生著文质疑,对拙作提出了十分有益的批评。拜读王文,感激之外,启发良多。故谨就《盘中诗》的有关问题,再抒己见,以求得王先生和学术界前辈的指教。
关键词 《盘中诗》 时代问题 厦门大学 学术界
下载PDF
活性砂滤池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志平 杨健雄 +2 位作者 张甜甜 林培真 罗建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7-129,共3页
安徽某污水处理厂在深度处理阶段采用了活性砂滤池,对该活性砂滤池的设计参数、运行情况以及经济指标进行了介绍。运行数据表明,活性砂滤池对悬浮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SS为15—35mg/L时,出水SS〈8mg/L,稳定达到《城镇污... 安徽某污水处理厂在深度处理阶段采用了活性砂滤池,对该活性砂滤池的设计参数、运行情况以及经济指标进行了介绍。运行数据表明,活性砂滤池对悬浮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SS为15—35mg/L时,出水SS〈8mg/L,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采用活性砂滤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经济效益较好,占地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活性砂滤池 深度处理
原文传递
关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理慎 陈志平 +3 位作者 林培真 张甜甜 方卫 柯国洲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4-75,85,共3页
臭气污染在众多设施运营中问题突出,成为民众投诉的热点之一。对比国内外现行臭气排放标准,结合调查数据,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执行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 臭气污染在众多设施运营中问题突出,成为民众投诉的热点之一。对比国内外现行臭气排放标准,结合调查数据,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执行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同时还提出增加传播性病毒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恶臭气体综合毒理指标的设想,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 排放标准 臭气浓度 毒理
原文传递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的设计探讨与总结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志升 林培真 +2 位作者 罗建标 张甜甜 李仪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1,共6页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是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宁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进泥设备、加药系统及泥水分离阀的设计及优化建议;介绍了污泥输送螺旋、缓存料斗及料位检测的工程应用特点,提出一体化破拱装置,详...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是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宁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进泥设备、加药系统及泥水分离阀的设计及优化建议;介绍了污泥输送螺旋、缓存料斗及料位检测的工程应用特点,提出一体化破拱装置,详述污泥输送泵及其故障处理方式;介绍了污泥储存系统的管道、入料口的设计要点,滑架破拱装置的设计优化及其液压系统热平衡分析等。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污泥的日输送量达到66.85 m^(3)/d,污泥储存系统储存量达到200 m^(3),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生产。最后对该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污泥 离心脱水 滑架破拱装置 柱塞泵 料仓
原文传递
石化行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甜甜 柯国洲 +5 位作者 陈志平 郑理慎 涂翔 廖裕芬 林培真 李建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79,共4页
为了解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排放特征,选取惠州市石化污水处理厂及树脂生产加工车间释放的废气为调查对象,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检测了这两类废气中VOCs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石化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 为了解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排放特征,选取惠州市石化污水处理厂及树脂生产加工车间释放的废气为调查对象,采用"冷阱富集—GC/MS"技术检测了这两类废气中VOCs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石化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为烷烃、苯系物及烯烃等3类共64种VOCs成分,总浓度为241 mg/m^3,特征污染物为间/对二甲苯,质量分数为6.4%;树脂生产加工车间中主要污染物为烷烃、苯系物及醛类等3类共27种VOCs成分,总浓度达1235 mg/m^3,特征污染物为2-乙基-1,3-二氧戊环,质量分数为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石油炼化 污水处理厂 树脂生产车间
原文传递
地下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培真 宋旭 +2 位作者 祝雅杰 陈志平 郑理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0-54,共5页
针对地下污水处理厂通风和建筑结构的特殊性,结合工程经验及新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 243—2016),对地下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进行总结。地下污水厂除臭应遵循全面收集、分区收集、就近处理、除臭通风合理... 针对地下污水处理厂通风和建筑结构的特殊性,结合工程经验及新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 243—2016),对地下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进行总结。地下污水厂除臭应遵循全面收集、分区收集、就近处理、除臭通风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设计原则。在沉砂池和周边传动浓缩池采用加罩方式时,应通过合理设计加罩将臭气限定在最小范围内,提高收集效果,降低能耗;结合地下污水厂多立柱且层高受限的结构特点,对地下污水厂风管布置和除臭装置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 243—2016)未明确的构筑物臭气量计算方法提出了补充建议,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污水处理厂 臭气收集系统 除臭工程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恶臭及有机废气生物处理工程的智慧运管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志平 祝雅杰 +3 位作者 何智才 宋旭 林培真 廖裕芬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23,共4页
基于现有恶臭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生物处理工程,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仪器设备及数据通信模式的开发,建立智慧运管平台,实现对多地、多台处理设备的远程统一集中管理。利用该智慧运管技术,在广州某污水处理厂恶臭生物处理... 基于现有恶臭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生物处理工程,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仪器设备及数据通信模式的开发,建立智慧运管平台,实现对多地、多台处理设备的远程统一集中管理。利用该智慧运管技术,在广州某污水处理厂恶臭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管理的应用中,通过物联网专用4G通信网络,实现了将现场PLC模块采集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平台中心,用于前端数据分析和管理,并在Web上进行发布,供授权用户随时查询设备运行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 VOCS 生物处理技术 智慧运管
原文传递
生物滴滤池去除VOCs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裕芬 郑理慎 +2 位作者 陈志平 林培真 张甜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8-72,共5页
以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及邻二甲苯的混合气体作为试样,考察了生物滴滤工艺中,不同填料选择、不同停留时间、不同进气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别以竹炭、陶粒、火山岩及烧结填料作为填料时,特制烧结填料性能更佳... 以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及邻二甲苯的混合气体作为试样,考察了生物滴滤工艺中,不同填料选择、不同停留时间、不同进气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别以竹炭、陶粒、火山岩及烧结填料作为填料时,特制烧结填料性能更佳,综合成本等因素,工程应用宜采用烧结填料或陶粒;2)生物滴滤池去除VOCs苯系物的停留时间宜取值25~40 s,去除率能够达到80%以上;3)VOCs苯系物应用生物滴滤工艺进行净化处理,含量在50~300 mg/m3时,能取得较高的去除率,去除率为63%~95%;升高到300~500 mg/m3时,出气苯系物残存量较大,应考虑多级滴滤池串联,或者串联其他工艺;4)生物滴滤池工艺对VOCs苯系物的去除具有可行性,最优工艺参数及填料时,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生物滴滤池 填料 工艺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