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中氧供与术后30天死亡率的关系
1
作者 林天晓 陈星 +3 位作者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彭勤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7-304,315,共9页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关系,并探究最低氧供(DO_(2)^(min))安全阈值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76例行孙氏手术的AAD患者的...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关系,并探究最低氧供(DO_(2)^(min))安全阈值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76例行孙氏手术的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6例(88.6%),年龄(50.9±12.4)岁,根据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59)和死亡组(n=17),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再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经上述因素调整后的氧供(DO2)与术后30 d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PB时间[HR(95%CI):1.016(1.007,1.025),P<0.01]及术后使用连续肾替代治疗[HR(95%CI):3.73(1.12,12.39),P=0.03]是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RCS模型分析显示,DO2与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呈“L”型关系(非线性检验,P=0.029),当DO2<320 mL·min^(-1)·m^(-2)时,随着DO2的减小,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风险显著上升,在高流量复温阶段当DO2<444 mL·min^(-1)·m^(-2)时也发生类似现象,而高于参考点的DO2均未对结局事件产生显著影响。结论:CPB过程中DO2与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维持转流全过程的平均DO2≥320 mL·min^(-1)·m^(-2)以及复温阶段的DO2≥444 mL·min^(-1)·m^(-2)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30 d死亡风险,高于上述参考值的DO2似乎不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氧供 死亡率 连续肾替代治疗 最低阈值 限制性立方样条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中氧输送与术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林天晓 陈星 +3 位作者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彭勤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目标导向灌注策略保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患者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 目的探讨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目标导向灌注策略保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患者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78例行孙氏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8例(88.8%),平均年龄(50.9±12.6)岁,根据CPB中平均DO2是否低于(280 ml·min^(-1)·m^(-2))分为低氧供组(n=23)和常规组(n=15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0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使用、脑部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全组患者共23例(12.9%)发生术后90 d内死亡,与低氧供组相比,常规组在CPB中血流量[(2.7±0.2)L·min^(-1)·m^(-2)比(2.3±0.2)L·min^(-1)·m^(-2)]、红细胞压积(25.5%比23.8%)、DO2[(328.1±28.4)ml·min^(-1)·m^(-2)比(257.5±18.4)ml·min^(-1)·m^(-2)]、氧供氧耗比值(3.9比3.5)等更高(均P<0.05),术后CRRT使用率(7.7%比30.4%)、术后90 d内病死率(10.3%比30.4%)更低(均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3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Z=9.201,Log rank P=0.002),单因素Cox回归发现,常规组可将90 d内病死风险降低72.1%(HR=0.279,95%CI 0.114~0.68,P=0.00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中通过提升流量、红细胞比容等措施维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术后90 d病死率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氧输送 病死率 连续肾替代治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MB8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明 曾晓雁 +1 位作者 林天晓 严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共4页
实现了10mm厚MB8镁合金的激光-MIG(metal inert gas)复合焊接,并对其工艺稳定性、接头形貌特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激光电弧相互作用下,镁合金复合焊接内的MIG电弧燃烧和熔滴过渡稳定性显著提高,并获得饱满均匀的复合焊缝... 实现了10mm厚MB8镁合金的激光-MIG(metal inert gas)复合焊接,并对其工艺稳定性、接头形貌特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激光电弧相互作用下,镁合金复合焊接内的MIG电弧燃烧和熔滴过渡稳定性显著提高,并获得饱满均匀的复合焊缝.在文中试验条件下,复合焊接速度比单独激光焊接高25%.因为表面凹坑缺陷的消除,复合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远高于激光焊接接头,达到母材的87.2%.此外,复合焊缝熔合区中心区域组织为等轴晶,靠近熔合线区域为柱状晶.在复合焊缝内,相对较低的凝固速度,上半部分宽大电弧区的晶粒尺寸明显大于下半部分细窄激光区.结果表明,激光-MIG复合焊接是MB8镁合金的有效焊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复合焊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持续鼻咽温测量所致鼻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勤宝 谢庆 +2 位作者 林天晓 卢嫦青 陈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手术中于鼻腔放置探头持续测量鼻咽温引起鼻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经鼻腔放置温度探头监测鼻咽温的大血管手术患者共109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鼻出血分为...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手术中于鼻腔放置探头持续测量鼻咽温引起鼻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经鼻腔放置温度探头监测鼻咽温的大血管手术患者共109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鼻出血分为无出血组96例,出血组13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心肺转流情况、温度探头调整次数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抗凝情况(是否出现活化全血凝血时间>1 000s)的OR值为14.853(P<0.01),温度探头调整频率的OR值为15.940(P=0.002)。性别、年龄、术中麻醉、心肺转流、血制品使用情况等因素与术中测温所致鼻出血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应警惕术中过度抗凝,对鼻咽温探头进行合理的放置与固定,减少其调整次数并细致护理,预防术中鼻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鼻咽温 鼻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用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章晓华 雷迪斯 +3 位作者 孟擎擎 彭勤宝 林天晓 贺子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10-12,4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用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9 196例ECC相关手术过程中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平均每例手术ECC过程中浓缩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用量分别为(167.7±187.8)ml和(123.9±164.1)ml;手术种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用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9 196例ECC相关手术过程中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平均每例手术ECC过程中浓缩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用量分别为(167.7±187.8)ml和(123.9±164.1)ml;手术种类不同将明显影响血制品用量;患者年龄和体重对血制品用量有明显影响;成人病例中,女性患者红细胞用量显著高于男性患者;ECC残余血量与ECC血制品使用总量接近。结论 ECC装置的个体化或微型化是目前减少ECC术中血制品用量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制品使用
下载PDF
优质单丛乌龙茶制作过程选录
6
作者 陈远合 蔡庆芸 +2 位作者 韦智获 张燕忠 林天晓 《广东茶业》 2016年第5期45-50,共6页
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优质单丛乌龙茶制作加工过程记录,供研究制作优质单丛乌龙茶者参考。
关键词 单丛茶 加工
下载PDF
静脉-动脉改良超滤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应用
7
作者 彭勤宝 林天晓 +3 位作者 陈星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MUF)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VA-MUF(MUF组)32例,...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MUF)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VA-MUF(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 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和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和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结果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比(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比(-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 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比(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比(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超滤 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人工心肺机改造及其对灌注师工作负荷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
8
作者 陈星 林天晓 +3 位作者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彭勤宝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6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体工程学的人工心肺机(HLM)改造及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2022年1月1日对本中心4台StockertV型HLM基于人体工程学特点进行个性化改造并投入使用,回顾性分析在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脏外科共899台... 目的探讨基于人体工程学的人工心肺机(HLM)改造及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2022年1月1日对本中心4台StockertV型HLM基于人体工程学特点进行个性化改造并投入使用,回顾性分析在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脏外科共899台心肺转流(CPB)手术资料,按改造前后分为对照组(n=531)和改良组(n=368),于每台手术结束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并记录灌注师在身体负荷、精神负荷、信息获取负荷及沟通需求负荷水平(分值由0分至10分,分值越低表示负荷程度越低),比较两组4个维度的VAS评分,使用机器学习XGBoost法对其进行重要度排序分析改造后对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手术类型、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VAS评分比较发现改良组在身体负荷[4.40(3.40,5.80)分vs.6.20(4.20,7.70)分],精神负荷[4.00(2.80,4.90)分vs.5.70(3.50,7.40)分]、信息获取负荷[4.80(3.00,5.70)分vs.6.10(4.00,7.30)分]、沟通需求负荷[4.50(3.30,5.60)分vs.6.20(4.20,7.7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XGBoost法分析重要度排序依次为沟通需求负荷、信息获取负荷、精神负荷、身体负荷,CPB相关轻微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基于人体工程学改造HLM有利于改善灌注师术中沟通、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减轻精神及身体负荷,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肺机 人体工程学 改造 心肺转流 灌注师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灌注师相关接近失误事件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9
作者 林天晓 陈星 +2 位作者 孟维朋 官莉 彭勤宝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索造成灌注师相关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接近失误事件(near-miss event,NM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N... 目的探索造成灌注师相关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接近失误事件(near-miss event,NM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NME,将患者分为NME组和非NM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NM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02例患者,其中男424例、女278例,中位年龄56.0岁。NME组125例,非NME组577例。围CPB期NME发生率为1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体表面积、CPB时间、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急诊手术、手术类型、夜间开机、改良超滤使用、多设备操控、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量经套索回归降维处理,经10折交叉验证最小均方误差的λ=0.014,对应模型的变量选择为:多设备操控、夜间开机、转流中最低红细胞压积、改良超滤使用、CPB时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开机[OR=9.658,95%CI(4.735,19.701),P<0.01]、CPB时间[OR=1.003,95%CI(1.001,1.006),P=0.014]是发生NM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夜间开机和CPB时间是围CPB期发生NME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以识别及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近失误 灌注师 体外循环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镁合金激光、激光填丝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明 张林 +1 位作者 林天晓 曾晓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03-106,110,共5页
系统对比了镁合金单纯激光、激光填丝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缝表面有明显的咬边及凹坑缺陷出现;激光填丝及复合焊缝成形良好、均匀规整。在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填丝焊接头... 系统对比了镁合金单纯激光、激光填丝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缝表面有明显的咬边及凹坑缺陷出现;激光填丝及复合焊缝成形良好、均匀规整。在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填丝焊接头的凝固组织最细小,半熔化区最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凝固组织最粗大,半熔化区最宽。拉伸性能测试表明,激光填丝焊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最高,且抗拉强度优于母材;复合焊和单纯激光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为母材的95%左右。此外,所有接头均表现为韧-脆混合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激光焊接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成人法洛四联症体外循环管理—附112例报告
11
作者 林中林 雷迪斯 +6 位作者 张力 林天晓 陈萍 周成斌 章晓华 陈寄梅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体外循环(cardia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TOF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17~49(26.8±11.3)...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体外循环(cardia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TOF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17~49(26.8±11.3)岁。2例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余为TOF根治术。CPB降温至中度或深度低温、采用中至低流量灌注。通过CPB开始时放自体血、加大预充液量等调整CPB中红细胞压积(HCT)维持在0.25至术前水平的1/2,持续给予6-氨基己酸、超滤、使用血液回收机等综合措施进行血液保护。心肌保护采用冷高钾含血或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同时运用开放前温血灌注、术野充弥CO2辅助心腔排气等措施提高心肌保护效果。调控CPB中血氧分压,以术前氧分压水平开始CPB、逐渐增加到150 mm Hg左右,并维持至CPB血流复温再进一步升高,以减少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再氧合损伤。结果 CPB时间60~272(127.5±3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46(78.3±20.4)min,住ICU时间19~1 465(96.9±19.0)h,住院时间12~84(26.2±1.4)d。二次开胸止血12例,胸腔积液9例,急性肾功衰竭2例,乳糜胸2例;死亡4例,其中术后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住院死亡率3.6%。结论成人TOF的CPB需要特别关注血液保护、心肌保护及减少再氧合损伤,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体外循环 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壮苗稀植对黄连早期生长及主要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玉涛 朱登岩 +4 位作者 林天晓 Mohammad Murtaza Alami 舒少华 徐泽刚 王学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究合适的黄连稀植密度。方法试验以45株/m^(2)(M_(1))、75株/m^(2)(M_(2))、105株/m^(2)(M_(3))、135株/m^(2)(M_(4))、165株/m^(2)(对照组M_(5))种植密度移栽黄连种苗,生长一段时间后,测量叶数、株高(生长状况)、地上干重、地下... 目的探究合适的黄连稀植密度。方法试验以45株/m^(2)(M_(1))、75株/m^(2)(M_(2))、105株/m^(2)(M_(3))、135株/m^(2)(M_(4))、165株/m^(2)(对照组M_(5))种植密度移栽黄连种苗,生长一段时间后,测量叶数、株高(生长状况)、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干物质积累)、根冠比、叶面积指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5个密度种植下黄连植株叶片、根茎段、须根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生物碱含量。结果在同种黄连种苗的移栽基础上,经过生长,较稀密度种植条件下,黄连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显著优于较密密度种植条件。根茎部位生物量为M_(1)>M_(2)>M_(3)>M_(4)>M_(5)。黄连叶部、根茎部、须根部的4种生物碱含量均为M1>M2>M3>M4≥M5。结论说明稀植密度有助于黄连种苗早发,植株生长健壮;有利于4种主要黄连生物碱在叶、根茎、须根中的合成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稀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HPLC 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