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镜对眼正相对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子丹 冯雪 +1 位作者 李静超 谷树严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3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首次诊断为双眼近视及PRA低于正常值的青少年患者戴镜前后PRA的变化,观察戴镜对眼PRA的影响。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状态的检及PRA测量,配戴全矫眼镜1个月,按屈光度及发病时间分组,对戴镜前后PRA进行配对t检验,... 目的比较首次诊断为双眼近视及PRA低于正常值的青少年患者戴镜前后PRA的变化,观察戴镜对眼PRA的影响。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状态的检及PRA测量,配戴全矫眼镜1个月,按屈光度及发病时间分组,对戴镜前后PRA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其差值与病史、年龄以及屈光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论按屈光度分组还是按发病时间分组,各组戴镜前后P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差值与病史及屈光度负相关,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正确戴镜可改善低PRA状态,有利于控制近视发展,及时就诊,科学配镜,对青少年控制近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正相对调节 全矫眼镜
下载PDF
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眼调节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子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作为弱视组,行弱视训练,记录不同弱视程度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需要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眼调节功能指标。将视力正常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作为弱视组,行弱视训练,记录不同弱视程度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需要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眼调节功能指标。将视力正常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弱视组患儿调节幅度以及调节灵活度均提高,调节滞后量降低(P <0.05);弱视组治疗后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以及调节滞后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轻度及重度弱视患儿比较,重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需要的平均时间缩短(P <0.05);与轻度弱视患儿比较,中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需要的平均时间缩短(P <0.05)。结论弱视训练可以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促进患儿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训练 屈光不正性 儿童 眼调节功能
下载PDF
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子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对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弱视患儿共122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性别、年龄、弱视类型以及弱视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 目的对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弱视患儿共122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性别、年龄、弱视类型以及弱视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儿年龄、弱视类型以及弱视程度,与患儿的性别无关(P〉0.05)。结论影响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以及弱视类型,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儿童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V型斜视治疗中不同术式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子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1期68-69,共2页
目的在V型斜视治疗中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12月收治的120例V型斜视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术,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C组患者则采用下斜肌... 目的在V型斜视治疗中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12月收治的120例V型斜视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术,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C组患者则采用下斜肌部分截除术的术式进行治疗。待治疗6个月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组患者在视功能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眼科医疗人员应当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状况以及视功能进行判断,从而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选择合适的术式,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视功能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斜视治疗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切断术 下斜肌截除术
下载PDF
近视儿童正相对调节状态的分析
5
作者 林子丹 王春海 +1 位作者 李静超 徐杰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1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初次就诊的近视儿童的正相对调节,分析近视发生后病程与眼的正相对调节的关系。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状态的检及PRA测量,根据儿童及家长主诉发病时间的不同及屈光度的不同,分析正相对调节的分布。结果随发病时... 目的观察初次就诊的近视儿童的正相对调节,分析近视发生后病程与眼的正相对调节的关系。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状态的检及PRA测量,根据儿童及家长主诉发病时间的不同及屈光度的不同,分析正相对调节的分布。结果随发病时间延长,低PRA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随屈光度的增加,低PRA所占的比例亦逐渐增加;随发病时间延长,屈光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发病后延迟首次就诊的时间,增加高屈光度,低PRA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正相对调节 发病时间
下载PDF
辅酶Q_(10)在心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平广豫 林子丹 凌淑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3期2983-2984,共2页
122例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一般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不同给予洋地黄类、各型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抗心衰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应... 122例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一般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不同给予洋地黄类、各型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抗心衰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应用辅酶Q10胶囊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运动耐量。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4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应用辅酶Q10辅助治疗可修复线粒体,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心衰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子丹 刘丹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447-1448,共2页
关键词 木黄酮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环戊通睫状肌麻痹作用对学龄期儿童屈光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艳霞 林子丹 谷树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0期1874-1875,共2页
人眼的调节状况直接影响屈光的检测,为了准确获得人眼调节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有时需作睫状肌麻痹验光,尤其首次进行屈光检查的儿童。对于学龄儿童,规范方法是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但由于阿托品药物作用慢,维持时间长,瞳孔恢复慢,... 人眼的调节状况直接影响屈光的检测,为了准确获得人眼调节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有时需作睫状肌麻痹验光,尤其首次进行屈光检查的儿童。对于学龄儿童,规范方法是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但由于阿托品药物作用慢,维持时间长,瞳孔恢复慢,会影响患儿正常学习;托品酰胺对于学龄期儿童又存在睫状肌麻痹作用不够充分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肌麻痹验光 学龄期儿童 屈光度 阿托品散瞳验光 眼的调节 屈光不正 静止状态 屈光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