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分析
1
作者 侯乐乐 林少汾 +5 位作者 李晓娟 刘祖霖 欧辉 张丽娜 孟哲 梁立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对致病基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患儿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7.73±3.97)岁,身高标准差分值为-3.63±1.67;临床表现:特殊面容33例(68.8%),体型或骨骼系统异常31例(64.6%),围产期异常26例(54.2%,其中61.5%为小于胎龄儿),内分泌系统异常24例(50.0%,其中87.5%生长激素(GH)峰值低于正常),矮身材家族史21例(43.8%);实验室检查:GH激发试验峰值(9.72±7.25)ng/mL,IGF-1标准差分值为-0.82±1.42,骨龄与年龄差值(-0.93±1.39)岁;WES共发现相关基因变异者25例,其中14例(56.0%)为致病变异,6例(24.0%)为可能致病变异,5例(20.0%)为意义未明变异;评价为致病及可能致病变异的基因共14个,其中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10个(PTPN11、RAF1、RIT1、ARID1B、ANKRD11、CSNK2A1、SRCAP、CUL7、SMAD4和FAM111A),影响细胞外基质(ECM)4个(ACAN、FBN1、COL10A1和COMP)。【结论】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矮身材伴特殊面容、非匀称体型、骨骼系统异常、小于胎龄儿、GH峰值低于正常和矮身材家族史等特征的儿童,其病因需考虑罕见单基因疾病的可能,WES是提高单基因性矮小症诊断效能的重要手段。本组患儿致病基因中,主要致病机制是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和ECM组分或功能,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研究新的矮小症致病变异和基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儿童 临床特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变异 致病基因
下载PDF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杨凤英 许吕宏 +5 位作者 王健 张亚停 林少汾 王开美 周敦华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7-972,共6页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9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离患儿外...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9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离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法进行MTHFR基因分型;观察大剂量MTX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同时监测MTX血药浓度,分析MTHFR基因多态性对治疗不良反应及MTX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中高危ALL患儿中,与野生组(CC基因型)比较,MTHFR C677T突变组(CT+TT基因型)患儿发生白细胞减少(OR=2.38)、中性粒细胞减少(OR=2.2)、血红蛋白减少(OR=1.83)、肝功能损害的风险高(OR=1.98)。然而,MTHFR C677T突变组与野生组在24、48及72 h的MTX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TX血药浓度(48 h)、ALL临床危险度分级、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大剂量MTX治疗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THFR C677T基因突变与ALL患儿大剂量MTX治疗后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28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健 林少汾 +6 位作者 陈启慧 邱坤银 徐宏贵 黄科 黎阳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95-1701,共7页
目的:分析28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筛选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疗规范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28例新发MDS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儿进... 目的:分析28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筛选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疗规范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28例新发MDS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统计预后及筛选影响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2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 8∶1,男性发病率较高;年长儿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以三系细胞减少为主,共16例(57. 14%),其余表现为单纯贫血(7. 1%)、单纯血小板减少(7. 1%)、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贫血(14. 29%)、贫血及血小板减少(14. 28%);骨髓象以增生为主(82. 14%),增生的骨髓象均为病态造血,且病态造血的表现形式及程度不一;骨髓活检表明典型的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比例为33. 33%;染色体核型检查显示,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41. 18%。中位随访时间为1. 75年。5例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其中4例持续缓解,1例死亡;未接受HSCT的其余23名患儿中,7例确诊后放弃治疗,其余16例接受化疗(2例CR后放弃治疗,5例转化为AML,3例复发,3例持续CR),死亡11例,9例失访。预测全部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38. 2±11. 3)%、(35. 3±11. 3)%,其中接受HSCT患儿OS及EFS均明显优于其余患儿,(80. 0±17. 9)%vs(22. 8±11. 5)%(P=0. 039)、(80. 0±17. 9)%vs (17. 5±11. 1)%(P=0. 030)。在本研究的28例患儿中,除接受HSCT(P=0. 016)和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外(P=0. 006),其余为年龄、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是否为进展性MDS均对预后无影响(P> 0. 05)。结论:儿童MDS罕见,易误诊,存在高度异质性,预后差,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且预后评估体系急需完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能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预后评估体系
原文传递
两种剂量r-ATG联合Cs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少汾 薛红漫 +2 位作者 王健 张碧红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1-166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组不同剂量的兔源抗胸腺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菌素A(Cs 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r-ATG联合Cs A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组不同剂量的兔源抗胸腺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菌素A(Cs 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r-ATG联合Cs A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的儿童SAA 95例,其中55例的r-ATG治疗剂量为2.5 mg/(kg·d),连用5 d(Ⅰ组),另40例r-ATG治疗剂量为3.5 mg/(kg·d),连用5 d(Ⅱ组)。95例患儿中男43例,女52例,年龄1-16岁。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第3、6、9、12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间治疗有效率,观察早期不良反应、早期死亡、远期克隆性疾病及复发情况。结果表明,治疗后第3、6个月,Ⅱ组的治疗反应率稍高于Ⅰ组(50%vs 32.1%,P=0.08;65%vs 45.3%,P=0.059);第9、12个月,Ⅱ组和Ⅰ组的治疗反应率无明显差异(70.0%vs 71.1%,P=0.904;82.5%vs 80.8%,P=0.832);第12个月,Ⅱ组完全反应率稍高于Ⅰ组(40.0%vs 23.1%,P=0.08);第3、6、9个月两组的完全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病、近期感染及早期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Ⅰ组39例已随访至2年以上,有3例复发,1例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1例死亡。对Ⅱ组15例随访至2年以上,未出现复发、死亡及多克隆性疾病病例。结论:r-ATG联合Cs A是治疗儿童SAA的有效、安全治疗方法。r-ATG 3.5 mg(kg·d)方案6个月内疗效优于2.5 mg/(kg·d)方案,但两组最终疗效相当,且近期不良反应和早期死亡率未增加。对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长期生存率需进一步探讨比较,以便为临床选择合适的r-ATG剂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r-ATG 环孢菌素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少汾 陈纯 +3 位作者 徐宏贵 黎阳 黄俊彬 薛红漫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llo-HSCT后EBV相关性PTLD(EBV.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ALL—HR)2例,重型再生障...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llo-HSCT后EBV相关性PTLD(EBV.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ALL—HR)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3例,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UCBSCT)1例。结果4例患儿分别于allo.HSCT后第53、101、22、42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移植前均EBNA-1-IgG(+)、VCA.IgG(+);移植后EBV.DNA1.69×10^4~8.62×10^8 copies/mL。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为EBV-PTLD,其中1例为T细胞来源,3例为B细胞来源。例1予减停免疫抑制剂、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OP方案化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PTLD反复且发生严重皮肤GVHD、肺部感染,移植后第193d死亡。余3例予减停免疫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表现消失且EBV.DNA转阴,分别随访17、12、7个月均无病存活。结论动态监测EBV—DNA对PTLD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EBV-PTLD疗效明显。化疗可导致严重感染,DLI治疗存在严重GVHD危险,不宜作为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Blimp-1表达低下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启慧 王健 +3 位作者 林少汾 刘苏 薛红漫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研究Blimp-1表达低下与Treg数量异常及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关系。方法:以鼠源性IFN-γ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AA小鼠模型,在不同建模天数取材并检测脾脏Treg数量,分选Treg并检测Prdm1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小鼠的Treg数量较... 目的:研究Blimp-1表达低下与Treg数量异常及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关系。方法:以鼠源性IFN-γ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AA小鼠模型,在不同建模天数取材并检测脾脏Treg数量,分选Treg并检测Prdm1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小鼠的Treg数量较对照组低,且Treg减少程度与AA病情呈正相关(r=0.805);Prdm1表达水平越高,Treg/淋巴细胞比例越高,二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3)。结论:Blimp-1表达水平低下通过降低Treg增殖程度和减少Treg数量而介导AA发病和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Blimp-1表达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少汾 侯乐乐 +5 位作者 王健 许吕宏 刘勇 麦友刚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9-1085,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为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儿童ALL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发生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为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儿童ALL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发生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5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4,中位年龄5.5(2.9-8)岁。5例患儿均为诱导缓解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出现PC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高热、气促、呼吸费力,咳嗽不剧烈,2例出现肺部湿啰音,3例双肺无啰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BDG)、乳酸脱氢酶(LDH)以及炎症因子IL⁃2R、IL⁃6、IL⁃8均升高;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肺泡灌洗液或深部痰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所有患儿疑诊PCP即停化疗,并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卡泊芬净抗卡氏肺孢子虫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抗炎,同时予粒细胞刺激因子、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期间所有儿童均因呼吸窘迫转入PICU,予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死亡。结论:ALL患儿出现高热、呼吸困难、LDH及BDG升高,肺部弥漫斑片影或实变时,应高度怀疑PCP,尽快完善呼吸道标本的病原体检测。TMP/SMZ是抗PCP的一线用药,卡泊芬净静滴联合TMP/SMZ口服治疗NH⁃PCP可能有更好的疗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中重度NH⁃PCP可能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肺炎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Gitelman综合征两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乐乐 林少汾 +5 位作者 孟哲 张丽娜 刘祖霖 何展文 罗向阳 梁立阳 《新医学》 2017年第9期660-665,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分析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并以"Gitelman综合征"或"Gitelman syndrome"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 目的总结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分析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并以"Gitelman综合征"或"Gitelman syndrome"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 Med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以"肢体乏力"为主诉入院,实验室检查均提示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症、高肾素-醛固酮血症和血压偏低,血镁处于正常低限,SLC12A3基因检测均为复合杂合突变,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血钾可维持在接近正常低限。检索文献,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病例报道相对较少,且患儿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大,近年来,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们对Gitelman综合征基因诊断方面均有较深入的研究。结论儿童Gitelma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症、血压偏低和继发性高肾素-醛固酮血症等,其临床表现异质性大,SLC12A3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确诊,应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SLC12A3基因 低钾血症
下载PDF
儿童non-DS-AMK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林少汾 郭淑仪 +5 位作者 刘苏 王健 黄科 黎阳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380,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非Down综合征相关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non-DS-AMK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19例non-DS-AMK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实验室... 目的:分析儿童非Down综合征相关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non-DS-AMK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19例non-DS-AMK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9例non-DS-AMKL患儿,其中男9例,女10例,发病中位年龄为2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15.88×10^(9)/L,血红蛋白中位数67 g/L,血小板中位数16×10^(9)/L。骨髓象见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增多。19例患儿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均表达CD41、CD61。基因检测结果中,5例EVI1^(+),其中1例合并MLL/AF10^(+),1例HOX11^(+),1例存在GATA1、IKZF1、DDX11基因变异,2例NRAS错义变异,1例KRAS错义变异,2例WT1高表达。11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4例染色体正常,4例为复杂核型,1例为8三体,1例7/13个细胞核型为21三体但无Down综合征临床表现(考虑为体细胞核型异常),1例为14号和21号染色体罗伯特易位携带者。10例患儿接受治疗,有6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3例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2例完全供体植入,1例未植入但自身造血恢复,分别随访26、15及12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监测(MRD)均<10-4;另外3例CR患儿分别于发病5、10和12个月复发,最终均未能再次达到CR而死亡。1例化疗中因肺出血死亡,另外3例中途放弃化疗最终死亡,其余9例患儿均未接受化疗最终死亡。结论:儿童non-DS-AMKL较为少见,临床诊断困难,尽早明确MICM分型有助于确诊,基因检测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能是治愈AMKL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non-DS-AMKL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化疗或移植过程中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林少汾 薛红漫 +2 位作者 徐宏贵 黎阳 陈纯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过程中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2013年3月我科35例血液病患儿化疗或HSCT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予卡泊芬净治疗,第1天予单次负荷剂量70 mg/(m2·d)(实际剂...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过程中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2013年3月我科35例血液病患儿化疗或HSCT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予卡泊芬净治疗,第1天予单次负荷剂量70 mg/(m2·d)(实际剂量不超过70 mg/d),随后维持剂量50 mg/(m2·d)(实际剂量不超过70 mg/d),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卡泊芬净治疗35例儿童血液病化疗或HSCT过程真菌感染总有效率为71%(25/35),毒副作用发生率为3%(1/35)。其毒副作用表现为可逆性肝功能损害,停药后好转。结论卡泊芬净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可以作为儿童血液病化疗或HSCT过程中真菌感染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真菌感染
下载PDF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播散型带状疱疹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启慧 徐宏贵 +2 位作者 薛红漫 林少汾 陈纯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并发播散型带状疱疹的诊断、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收治的3例AA患儿接受全相合非血缘相关供者HSCT后予免疫...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并发播散型带状疱疹的诊断、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收治的3例AA患儿接受全相合非血缘相关供者HSCT后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播散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年龄分别为13、12和10岁,移植后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予抗病毒药物单药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期间均未出现VZV再激活,在HSCT后4.0、5.5和8.0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分别在停用抗病毒药物后13.0、10.5和3.0个月出现皮肤播散型带状疱疹,予静脉更昔洛韦联合口服伐昔洛韦及外用喷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至皮疹结痂,并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均完全治愈。结论接受HSCT的AA患者是播散型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移植后予预防性抗病毒处理,出现播散型带状疱疹时减少免疫抑制剂量,联合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明显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播散型带状疱疹
原文传递
1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苏 林少汾 +4 位作者 陈启慧 薛红漫 徐宏贵 黄绍良 陈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17,共9页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反应率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临床分型儿童AA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于中山大学...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反应率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临床分型儿童AA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通过外周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和(或)骨髓病理检查确诊为AA,并且接受rATG联合环孢素治疗的1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临床分型,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组(n=2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n=63)、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组(n=43)。回顾性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后第3、6、9、12个月及截至随访终点的疗效。并且观察3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3组患儿的治疗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等治疗反应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征得研究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128例患儿中,可评价疗效患儿为121例,失访患儿为5例,早期死亡患儿为2例。治疗后第3、6、9、12个月及截至随访终点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0%(6/121)、14.9%(18/121)、16.5%(20/121)、28.9%(35/121)及51.2%(62/121),治疗反应率分别为33.9%(41/121)、38.9%(47/121)、49.6%(60/121)、62.8%(76/121)及65.3%(79/121)。NSAA组患儿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反应率分别为63.6%(14/22)和68.2%(15/22),明显高于SAA组的30.5%(18/59)和39.0%(23/59),以及VSAA组的22.5%(9/40)和22.5%(9/40),并且前者分别与后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6、13.297,P=0.001、<0.001;χ^2=6.050、11.991,P=0.014、0.001)。②不良反应及预后方面,本研究128例患儿的血清病发生率为71.1%(91/128)、感染发生率为65.6%(84/128),复发率为5.0%(6/121)、恶性克隆性转变率为1.6%(2/121),病死率为7.0%(9/121)。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CD3+CD4+细胞比例降低者治疗反应率高于淋巴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及CD3+CD4+细胞比例正常/升高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49,P<0.01;χ^2=3.965,P<0.05;χ^2=5.005,P=0.025),而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等患儿的治疗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CD3^+CD4^+细胞比例降低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不是rATG联合环孢素治疗AA患儿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ATG联合环孢素治疗SAA及VSAA患儿反应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无合适供者移植时的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CD3^+CD4^+细胞比例降低可能作为rATG联合环孢素治疗儿童AA疗效良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再生障碍性 免疫抑制剂 儿童 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原文传递
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罕见病因:13例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乐乐 林少汾 +5 位作者 刘祖霖 欧辉 张丽娜 江转南 孟哲 梁立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分析罕见病因所致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PAI)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PAI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 目的分析罕见病因所致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PAI)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PAI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以神经系统起病或明确家族史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病因。结果在13例患儿中有12例男性、1例女性,中位年龄为3岁10个月,初诊时临床表现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失盐危象或电解质紊乱、胃肠道症状和疲乏等,外生殖器均发育正常,血清皮质醇均降低,ACTH均明显升高,部分患儿存在醛固酮、肾素活性降低,17-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在正常范围,部分患儿骨龄落后、肾上腺萎缩。13例患儿共发现3种基因突变,其中9例为NROB1基因突变,3例为ABCD1基因突变,均为明确致病突变,与临床特征相符;1例为CYP11A1基因杂合突变,不能完全解释临床特征。结论儿童PAI存在皮肤色素沉着、电解质紊乱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常见表现,但缺乏特异性,遗传学检查对于明确病因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在儿童罕见病因PAI中NROB1和ABCD1基因突变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NROB1基因 突变 儿童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少汾 陈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5-578,共4页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组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阻止免疫损伤病理发生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作用的T细胞亚群.其特征是持续表达CD25,特异性表达Foxp3,并低表达CD127.Treg可通过细胞接触或者分泌细胞因子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组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阻止免疫损伤病理发生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作用的T细胞亚群.其特征是持续表达CD25,特异性表达Foxp3,并低表达CD127.Treg可通过细胞接触或者分泌细胞因子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活性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如Foxp3、T-bet、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GATA结合蛋白-3及信号传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等.近年,对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的动物模型和IAA患者的研究发现,其存在Treg数量减少,部分研究发现IAA患者存在Treg功能异常.在Foxp3的调控下,Treg对效应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减弱是IAA发病机制之一.笔者拟就Treg的一般特性及其在I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病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