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灌注化疗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Ⅱ_(b)-Ⅲ_(a)期肝细胞癌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奇锋 胡玲 +1 位作者 林师佈 张译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Ⅱ_(b)-Ⅲ_(a)期肝细胞癌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3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期为Ⅱ_(b)-Ⅲ_(a)期,按...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Ⅱ_(b)-Ⅲ_(a)期肝细胞癌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3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期为Ⅱ_(b)-Ⅲ_(a)期,按不同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HAIC组和TACE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中倾向性评分最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近期疗效,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tank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Cox回归分析获得影响患者治疗后2年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重点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治疗后2年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共成功匹配35对患者,匹配后两组年龄、病因、体力状况评分(EGOC评分)、性别、体质量指数、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最大直径以及肿瘤数目均衡性均有明显提高,匹配后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甲胎蛋白(AF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HAIC组AST、ALT、总胆红素以及AFP明显低于TACE组(P<0.05)。匹配后HAIC组肝功能损害比例明显低于TACE组(P<0.05),匹配后两组均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HAIC组部分缓解(PR)患者比例明显高于TACE组(P<0.05),匹配后HAIC组患者治疗后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高于TACE组(57.1%vs 31.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AFP、治疗方法为影响患者治疗后2年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TACE治疗,HAIC治疗对Ⅱ_(b)-Ⅲ_(a)期肝细胞癌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更低,安全性更高,近期疾病控制率和远期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OTUD6B-AS1、微RNA-365a-3p在肝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宋奇锋 高良辉 +2 位作者 林师佈 张译中 沈立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150-215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及肝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人去泛素化酶含有卵巢肿瘤结构域的6B反义RNA1(OTUD6B-AS1)、微RNA-365a-3p(miR-365a-3p)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 目的探究血清及肝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人去泛素化酶含有卵巢肿瘤结构域的6B反义RNA1(OTUD6B-AS1)、微RNA-365a-3p(miR-365a-3p)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癌病人86例(肝癌病人组),同时募集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6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癌组织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达;Star⁃base数据库预测LncRNA OTUD6B-AS1与miR-365a-3p之间的关系;使用Pearson分析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与miR-365a-3p表达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达与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Cox回归分析肝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癌病人组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高表达(1.59±0.41比1.02±0.32),miR-365a-3p低表达(0.42±0.15比1.05±0.26)(P<0.05)。肝癌组织中LncRNA OTUD6B-AS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1.70±0.44比0.97±0.16),miR-365a-3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53±0.17比1.01±0.14)(P<0.05)。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达与TNM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LncRNA OTUD6B-AS1与miR-365a-3p之间存在靶向结合位点。Pearson分析显示,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与miR-365a-3p表达存在负相关(r=−0.47,P<0.05)。LncRNA OTUD6B-AS1低表达组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高于LncRNA OTUD6B-AS1高表达组(37.21%比13.95%,χ^(2)=6.11,P=0.013);miR-365a-3p高表达组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高于miR-365a-3p低表达组(41.86%比9.30%,χ^(2)=8.03,P=0.005)。LncRNA OTUD6B-AS1高表达以及miR-365a-3p低表达是影响肝癌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在肝癌病人血清及肝癌组织中分别呈高、低表达,二者均与TNM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人去泛素化酶含有卵巢肿瘤结构域的6B反义RNA1 微RNA-365a-3p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杨彦 林师佈 +2 位作者 韩霖 黄小龙 涂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PDC...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PDC组)(n=20)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TTD组)(n=56),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胆总管残余结石、胆瘘和胆道感染)发生率。术后随访2~12个月。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PDC组和TTD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06.2±15.8)min vs(147.5±23.2)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2.9±8.1)h vs(49.4±6.5)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1.3)d vs(5.7±2.6)d]、术后住院时间[(6.3±1.5)d vs(11.4±2.0)d]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3.61、-2.64、-26.34,P值分别为0.036、0.021、0.034、<0.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胆瘘、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感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从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检查 引流术
下载PDF
山慈菇提取物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洋 唐娟 +2 位作者 孙鹏 林师佈 张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54-1758,184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山慈菇提取物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W480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不同浓度山慈菇提取物与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SW480细胞的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480细胞克隆形成能力...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山慈菇提取物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W480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不同浓度山慈菇提取物与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SW480细胞的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480细胞克隆形成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SW480细胞凋亡时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细胞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表达水平,最后采用shRNA干扰技术沉默SW480细胞中AEG-1基因的表达检测AEG-1基因是否能影响SW480细胞的增殖以及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山慈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SW480细胞活性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5);Hoechst 33258染色后观察可见细胞形态皱缩并形成凋亡小体;与空白组比较,山慈菇提取物组AEG-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P<0.05);经shRNA沉默AEG-1基因表达后,SW480细胞中AEG-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EG-1沉默慢病毒转染组SW480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细胞活性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山慈菇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SW480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EG-1蛋白表达、继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提取物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人结直肠癌SW480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分期内镜取石与一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师佈 杨彦 +2 位作者 李望 韩霖 张翼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907-911,共5页
目的在胆总管直径≥1 cm条件下,比较分期内镜取石(ERCP)与一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创治疗的166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 目的在胆总管直径≥1 cm条件下,比较分期内镜取石(ERCP)与一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创治疗的166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1 cm患者的资料,其中102例行一期LC+LCBDE(LCBDE组),64例行ERCP/EST后择期行LC(ERCP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LCBDE组在术后住院时间[(5.3±3.1)d vs.(6.6±2.8)d]、住院总费用[(2.63±0.52)万元vs.(3.13±0.84)万元]、胆总管结石数≥3个患者中的内镜取石次数[(1.3±0.3)次vs.(2.1±0.6)次]、胆总管最大结石直径≥1 cm的患者内镜取石次数[(1.3±0.2)次vs.(1.6±0.5)次]方面均小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CBDE组手术时间长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2±30.6)min vs.(93.6±28.8)min,P=0.024]。两组在胆总管结石数<3个患者中的平均取石次数[(1.2±0.3)次vs.(1.3±0.4)次]、胆总管结石直径<1 cm的患者取石次数[(1.3±0.4)次vs.(1.4±0.5)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8%vs.14.1%)、术后结石复发率(5.9%vs 6.3%)、术后胆总管狭窄发生率(4.9%vs.9.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CBDE组(25%vs.11.8%,P<0.05),但均为单纯性淀粉酶升高。结论在胆总管直径≥1 cm条件下,一期LC+LCBDE或分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均可选择,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探查术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减弱日本血吸虫诱导的肝纤维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国 黎东明 +5 位作者 赵红岩 林师佈 黄小龙 杨青壮 李旺 杨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8期2544-2550,共7页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1、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1、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UDCA溶液,灌胃8 wk后,检测血清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 wk后,UDCA处理后,血清AST、ALT、HA和LN有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用药后Col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这种结果有浓度依赖性.结论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减弱肝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血吸虫肝纤维化 治疗作用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肝切除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师佈 杨彦 +3 位作者 涂伟 吴开玲 陈枫 林大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46-1650,共5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LH)和开腹肝切除术(OH)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后,将患者随机分为LH组(51例)和OH组(59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LH)和开腹肝切除术(OH)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后,将患者随机分为LH组(51例)和OH组(59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H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OH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亦较OH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第7天血清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LH组中升高显著低于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LH组恢复均快于OH组。结论:与OH相比,LH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肝功能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田由京 张利 +1 位作者 张翼 林师佈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例进行随机分配,其中21例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护理中外加自制... 目的观察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例进行随机分配,其中21例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护理中外加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治疗(观察组),22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在住院时间[[(10.6±3.1)d vs.(14.5±4.2)d]、腹痛消退时间[(3.7±1.4)d vs.(5.8±1.7)d]、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7.4±2.1)d vs.(9.3±2.8)d]、恢复进食时间[(3.3±1.1)d vs.(5.1±1.6)d]、抗生素使用时间[(9.5±2.4)d vs.(11.2±2.7)d]、住院费用[(0.54±0.12)万元vs.(0.72±0.21)万元]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治疗有效率(85.7%vs.77.3%)、中转手术发生率(14.3%vs.22.7%)、复发率(9.5%vs.13.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过程中,应用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大黄苏打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沉默circ_0000376对结直肠癌细胞SW111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小宁 梁月祥 +1 位作者 尹秋实 林师佈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环状RNA 0000376(circ_0000376)表达情况及circ_0000376对结直肠癌细胞SW111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2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circ_0000376和微小RNA-330-5p(miR-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环状RNA 0000376(circ_0000376)表达情况及circ_0000376对结直肠癌细胞SW111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2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circ_0000376和微小RNA-330-5p(miR-330-5p)表达水平。分别转染circ_0000376小干扰RNA(si-circ_0000376)、miR-330-5p类似物(mimics)至SW111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W1116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实验和RT-qPCR验证circ_0000376对miR-330-5p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_0000376表达量明显上调,而miR-330-5p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沉默circ_0000376或过表达miR-330-5p均可降低SW1116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迁移距离以及细胞侵袭数量(P<0.05),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miR-330-5p是circ_0000376的靶基因,沉默circ_0000376显著增加miR-330-5p表达量(P<0.05)。抑制miR-330-5p表达能够减弱沉默circ_0000376对SW111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_0000376呈高表达,沉默circ_0000376通过上调miR-330-5p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1116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0000376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miR-330-5p
下载PDF
机械振动排痰与人工叩背排痰对于腹部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后排痰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秋喜 杨艳慧 +1 位作者 罗晓慧 林师佈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340-343,共4页
目的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比较机械振动排痰(MVE)与人工叩背拍排痰(MPE)两种护理方法在腹部长切口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后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行腹部长切口开放性手术且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 目的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比较机械振动排痰(MVE)与人工叩背拍排痰(MPE)两种护理方法在腹部长切口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后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行腹部长切口开放性手术且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例进行随机分配,其中34例患者术后行MVE(MVE组),32例行MPE(MPE组),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相关效果指标。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MVE组在术后住院时间(9.4 d vs.11.6 d)、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4.7%vs.37.5%)、排痰后呼吸频率(22.5次/min vs.26.1次/min)均小于M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E组在排痰后血氧饱和度(95.1%vs.92.4%)、每天排痰量(14.7 m L vs.10.1 m L)方面高于M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评估两种护理方式排痰效果时,MVE组在显效及有效发生率均高M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比较两种护理方式需中转呼吸机支持的发生率(8.8%vs.1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MVE在腹部长切口开放性手术术后排痰效果方面优于MPE,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排痰 人工叩背排痰 腹部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旭鹏 林师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周围神经crush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要求分为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aline组)、局部添加NGF(NGF组)、尾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FK506组)、局部添加NGF联合尾...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周围神经crush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要求分为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aline组)、局部添加NGF(NGF组)、尾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FK506组)、局部添加NGF联合尾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NGF+FK506组)。然后,借助于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电生理检测及神经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评估免疫抑制剂联合NGF促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结果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测试结果提示NGF组和FK506组的恢复效果优于saline组,与NGF+FK506组相比较差;电生理测试证明了NGF+FK506组的神经肌肉电生理恢复情况优于其他3组;神经病理学同样也证明NGF+FK506组的促神经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NGF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疸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涂伟 陈枫 +3 位作者 熊良兴 林师佈 王宇斌 杨彦 《腹部外科》 2020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结果,该文报道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十二指肠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ERCP联合EST患者中的应用及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13
作者 符秋蓉 林师佈 +4 位作者 呼增吉 杨彦 李望 陈艾 王小吉 《科教导刊》 2019年第33期184-185,190,共3页
目的探究ERCP联合EST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46例ERCP联合EST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 目的探究ERCP联合EST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46例ERCP联合EST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方案成效.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5.65%,对照组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3.76±1.53)d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91.56±4.22)分、护理满意度(93.66±4.87)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74.73±7.94)显著高于对照组(69.81±7.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EST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ERCP EST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小龙 林师佈 +2 位作者 韩霖 陈有科 杨彦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根治性切除术中行不同淋巴结范围清扫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LND)治疗的85例ICC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分为常规...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根治性切除术中行不同淋巴结范围清扫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LND)治疗的85例ICC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分为常规组(n=33)和扩大组(n=52),常规清扫基础上依据原发灶起源部位行左右半肝扩大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好或Fisher检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扩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1年、3年、5年患者累积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行手术切除的ICC患者,无论是行常规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还是术中根据病灶起源部位联合行左半肝胃小弯、胃贲门附近及右半肝门静脉、胰头后淋巴结扩大清扫,均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建议ICC根治性切除术中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及淋巴结实际状态等,合理选择LND范围及制定个性化清扫方案,避免盲目扩大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宋奇锋 高良辉 +2 位作者 林师佈 李永强 曾维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02-0105,共4页
分析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治疗... 分析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指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d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切除术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中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创伤性较少,手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切除术 肝硬化 肝胆结石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伟强 杨彦 +4 位作者 韩霖 黄小龙 李望 孙传伟 林师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双孔LC在胆囊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62例行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29例和双孔组33例。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双孔LC在胆囊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62例行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29例和双孔组33例。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胆囊动脉变异患者多起源于肝右动脉(40.3%,25/62)及变异肝右动脉(29.0%,18/62),走行多从胆囊颈/胆囊体左侧进入胆囊(37.1%,23/62)和胆囊两侧分别进入胆囊(48.4%,30/62)。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 h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率及切口满意度均优于双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动脉变异患者行经脐单孔LC和双孔LC术中均安全可行,经脐单孔LC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患者更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动脉变异 单孔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肝窦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酶促进肝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小龙 杨青壮 +8 位作者 韩霖 范伟强 呼增吉 符誉 翁杰 陈有科 尹秋实 林师佈 杨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s)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对肝细胞(H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细胞并分组为HC组,HC+LSECs组,HC+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C+LSECs+L-NAME组,HC+LSEC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HC+LSECs+H...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s)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对肝细胞(H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细胞并分组为HC组,HC+LSECs组,HC+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C+LSECs+L-NAME组,HC+LSEC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HC+LSECs+HGF+L-NAME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方法检测HC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HC的蛋白激酶B(Akt)、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及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LSECs、LSECs+L-NAME组中细胞的eNOS、血管生成素2(Ang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42.30±4.43)%比(32.80±3.1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96.34±2.48)%比(59.5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325,P<0.01)。Akt、c-Met的表达: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4.71±0.02、9.18±0.09比2.66±0.01、6.78±0.0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10.55±0.02、17.53±0.16比5.82±0.02、10.72±0.05,F=103175.549、8465.544,P<0.01)。Ang2、TGF-β1、eNOS的表达:相对于LSECs细胞组,LSECs+L-NAME组中eNOS的表达下降(0.372838±0.019876比0.117049±0.008135,t=20.732,P<0.01);(0.02793±0.00092比0.01057±0.00015,t=32.126,P<0.01),而Ang2、TGF-β1的表达升高(0.216319±0.018801比0.557341±0.034118,t=-84.663,P<0.01),(0.00499±0.00006比0.01700±0.00010,t=-181.747,P<0.01);(0.137316±0.012621比0.628727±0.045014,t=-75.773,P<0.01),(0.010930±0.000351比0.034670±0.000830,t=-45.488,P<0.01)。结论:来源于LSECs的eNOS,可以通过抑制LSECs中Ang2/TGF-β1信号通路表达,达到促进HC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生成素2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人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符秋蓉 白芳 +5 位作者 蒙莉萍 林师佈 宋萍 王小吉 杨秋喜 辛晓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2期118-118,共1页
目的分析在预防老年人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跌倒发生中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120)和研究组(n=120),对常规组老年患者采用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分析在预防老年人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跌倒发生中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120)和研究组(n=120),对常规组老年患者采用高血压/糖尿病传统护理,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老年患者调查显示,两组护理跌倒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老年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跌倒事件发生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糖尿病 综合护理 跌倒
下载PDF
肝癌解剖性肝切除术5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章家超 孙早喜 +2 位作者 高良辉 韩霖 林师佈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62,共1页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我们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肝癌切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癌切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诊治 手术治疗 肝胆外科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改良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手术与腹腔镜辅助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尧帆 林方德 +1 位作者 史方义 林师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手术(MLECS)与腹腔镜辅助内镜下切除术(LAE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LAER组和MLECS组,每组47例...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手术(MLECS)与腹腔镜辅助内镜下切除术(LAE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LAER组和MLECS组,每组47例。LAER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内镜下切除术治疗,MLECS组采用改良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选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LE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VAS评分明显低于LAE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6.4% vs 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MLECS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有效、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更能体现微创外科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内窥镜 双镜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