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应标 陈朝晖 +3 位作者 郭满容 刘巧突 刘颖慧 何准发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出现的模式分为7组A组191例,为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出现的模式分为7组A组191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俗称大三阳);B组32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俗称小三阳);C组26例,为HBsAg、HBeAg阳性;D组54例,为HBsAg、HBcAb阳性;E组35例,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G组10例,为HBcAb阳性。结果各组HBVDNA>1.00ⅹ103拷贝/ml的阳性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98.95%(189/191);B组46.34%(152/328);C组100%(26/26);D组57.41%(31/54);E组20.00%(7/35);F组18.18%(2/11);G组20.00%(2/10)。A组、C组与B、D、E、F、G组间HBVDNA阳性增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有些差异有显著性,有些差异无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定量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下载PDF
临床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应标 欧阳育琪 +2 位作者 黄强 熊劲芝 郭满容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为掌握临床真菌感染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抗真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0月- 2006年9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各类真菌培养标本1196份,用沙保罗培养基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真菌,用“天地人”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系统鉴定... 目的为掌握临床真菌感染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抗真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0月- 2006年9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各类真菌培养标本1196份,用沙保罗培养基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真菌,用“天地人”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系统鉴定菌种,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在“天地人”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系统中做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359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2.5%,病房分布以重症监护(ICU)病房(23.1%)、呼吸病房(13.6%)、老年病房(6.4%)为主。耐药性最强的是灰黄霉素,耐药率达86.6%,其次为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是19.2%、10.6%。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为0,制霉菌素、益康唑次之,耐药率分别是0.56%、0.83%。结论随着侵袭性操作和免疫受损群体的不断增多,增加了真菌感染机会,应重视真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 乙型肝炎核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血色病误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应标 李发武 郭满容 《临床误诊误治》 2001年第4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血色病 诊断 误诊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应标 郭满容 +1 位作者 雷晔飞 赵湘萍 《湖南医学》 2000年第5期343-343,共1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测定
下载PDF
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脂类代谢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6
作者 林应标 郭满容 刘小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77-378,共2页
目的 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代谢情况。 方法 早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 ,测定TC、TG ,HDL -c、LDL -c ,Apo -A1、Apo -B值。  结果 高血压组TC、TG、LDL -c、Apo -B、TC/HDL -c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HD... 目的 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代谢情况。 方法 早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 ,测定TC、TG ,HDL -c、LDL -c ,Apo -A1、Apo -B值。  结果 高血压组TC、TG、LDL -c、Apo -B、TC/HDL -c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HDL -c、Apo -A1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 -c、Apo -B、TC/HDL -c高血压绝经后组显著高于绝经前组。 结论 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存在血脂代谢改变 ,绝经后妇女血脂增高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血脂代谢紊乱 ,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妇女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脂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旺源 欧阳飞 +5 位作者 张健 高明涛 熊丽 何准发 林应标 罗迪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3576-3577,3580,共3页
目的调查0~12岁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探讨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G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0~12岁儿童共计3 254例,采集儿童基本发育指标并取清晨空腹血,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及HGB... 目的调查0~12岁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探讨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G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0~12岁儿童共计3 254例,采集儿童基本发育指标并取清晨空腹血,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及HGB等相关临床指标。对维生素D水平的总体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对各年龄段的维生素D水平与HGB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现阶段郴州地区78.9%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儿童外周血的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r=-0.510,P〈0.05)。研究还发现0~〈2、4~〈6、7~〈10岁3个年龄段儿童HGB水平在维生素D正常组要明显高于低含量组,儿童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HGB存在正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2、4~〈6岁年龄段的维生素D水平与HGB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7~〈10岁年龄段两者无相关性。结论现阶段郴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总体良好,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在不同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与HGB水平存在正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儿童HGB生成,导致儿童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血红蛋白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肝纤维化指标与miRNA-200b、TAP联合检测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章勇 夏川 +2 位作者 李刚勇 颜彦 林应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指标与miRNA-200b、肿瘤异常蛋白(TAP)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指标与miRNA-200b、肿瘤异常蛋白(TAP)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miRNA-200b、TAP表达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肝组织miRNA-200bmRNA表达量均低于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T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以及透明质酸(HA)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血清TAP、癌组织miRNA-200bmRNA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预后评估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5、0.972和0.832。结论 血清TAP、癌组织miRNA-200bmRNA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用于对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进行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AP miRNA-200b 肝纤维化指标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预后
下载PDF
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P、GGT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章勇 林应标 +1 位作者 夏川 李刚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7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甲胎蛋白(AF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甲胎蛋白(AF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90例(慢性HBV携带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LN、HA、CG及AFP与GGT。结果三组患者PCⅢ、Ⅳ-C、HA、CG与AF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组LN、GG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组的LN、GG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CG、AFP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LN、HA、CG、GGT与AFP在肝病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指标 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肝病
下载PDF
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序列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迪贤 刘巧突 +6 位作者 林应标 戴国知 夏承来 何志雄 张治明 许灿新 廖端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对人类博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以及突变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如BLAST、CLUSTALW等程序对已经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短小、... 目的对人类博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以及突变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如BLAST、CLUSTALW等程序对已经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短小、结构简单;与其它博卡病毒基因组同源性高,尤其是犬细小病毒;目前Gen- Bank中的5株人类博卡病毒根据进化关系分析可分为两群(CRD2、st2、CZ643和st1组成一群,WLL-1单独成群);统计突变发现人类博卡病毒NS1基因突变频率最小,VP1/2基因突变频率高。结论人类博卡病毒很可能是动物博卡病毒传染给人后的变种;稳定的NS1基因很可能成为开发疫苗和防治药物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博卡病毒 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突变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颜复生 林应标 +1 位作者 郭满容 李冰波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采集每例病人空腹静脉血2管,1h后离心血清(A-细胞留于管内,B-分离血清),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27个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有变化。方法使用Bayer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45名门诊病人血液标本的27个生化指标,以及观察标本的不同保存... 目的采集每例病人空腹静脉血2管,1h后离心血清(A-细胞留于管内,B-分离血清),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27个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有变化。方法使用Bayer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45名门诊病人血液标本的27个生化指标,以及观察标本的不同保存方法与保存一定时间后结果是否有变化。结果离心后不分离血清(A方法)的绝大多数生化结果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但GLU(血糖)必须在6h内测定,K,ALT(谷丙转氨酶),UA(尿酸),CK-MB(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不宜在4℃冰箱保存过夜后测试或复查,其余项目可在4℃冰箱加盖保存,进行测试或复查,最好的方法是采集1h后离心分离血清(B方法)后加盖4℃冰箱保存,可进行测试或复查。结论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标准化,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保存方法 保存时间 生化检测指标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育琪 史文元 +3 位作者 黄红卫 林应标 黄强 熊劲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鲍曼不动杆菌(Ab)在某院的分离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除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进行检测,其余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在Phoenix 100全自动分析系...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鲍曼不动杆菌(Ab)在某院的分离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除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进行检测,其余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在Phoenix 100全自动分析系统和配套试剂中,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测定金属酶。结果检出154株耐IPM的Ab,主要分离自痰及咽拭子标本,占74.03%;科室分布: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98株,63.64%)、神经科(25株,16.23%)、烧伤科(13株,8.44%)、呼吸内科(8株,5.19%)、老年内科(4株,2.60%)、普通外科和血液科(各3株,1.95%)。耐IPM的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42.2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5%。耐IPM的Ab产金属酶率为14.94%(23/154)。结论耐IPM的Ab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标本,对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加强监控和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控制耐IPM的Ab在医院内流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抗药性 微生物 金属酶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及耐药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阳育琪 林应标 +2 位作者 黄红卫 黄强 熊劲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3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K-B)确证试验分别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K-B)确证试验分别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125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84.8%、72.0%、56.0%、71.2%、60.8%和28.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8%和15.2%,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4%、90.4%和91.2%,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仅3.2%。检出产ESBLs细菌63株,检出率50.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4种产酶类菌株对除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以外的其他抗生素均已高度耐药;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除非药敏试验结果支持,一般不宜作为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抗药性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酶类 耐药表型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医疗集团化管理背景下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精细化管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常洪 张扬南 +4 位作者 李晓丽 李秋 廖晓梅 代国知 林应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53-156,共4页
目的针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改进管理措施,评估管理措施对分析前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四个医疗区2016年~2018年检验样本质量为研究对象,依据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指... 目的针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改进管理措施,评估管理措施对分析前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四个医疗区2016年~2018年检验样本质量为研究对象,依据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指标的变化,评估各种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6年改善措施实施前,2 539 292例标本中有14 88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86‰。2017年启动ISO15189申报工作,联合多学科多部门联动改善措施实施后,2 818 615例标本中有5 975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2‰。2018年再次改进后,3 072 291例标本中有5 199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合格标本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以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门合作体系,对样本的采集、运送及保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升分析前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集团化 分析前质量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2468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临床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佳艳 罗良贤 +6 位作者 袁红霞 滕文友 刘鹏琴 林应标 代国知 陈虹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现状。方法采用Uu和Mh培养、鉴定一体化试剂盒对2468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结果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总检出率为67.72%,单纯Uu、Mh及Uu合并Mh检出率分...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现状。方法采用Uu和Mh培养、鉴定一体化试剂盒对2468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结果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总检出率为67.72%,单纯Uu、Mh及Uu合并Mh检出率分别为56.61%、2.36%、8.75%;女性患者单纯Uu阳性检出率(64.42%)明显高于男性(47.83%)(χ~2=767.82,P<0.01);2012~2016年期间,Uu、Mh支原体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6~35岁组单纯Uu阳性检出率(60.45%)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48.29,P<0.01);患者春季单纯Uu阳性检出率(59.34%)高于其他季节(χ~2=59.34,P<0.01)。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Uu和Mh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且以女性感染为主,Uu和Mh合并感染也不可忽视;Uu和Mh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阳性率
下载PDF
ISO15189在多医疗区实验室管理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章勇 代国知 +6 位作者 林应标 史文元 滕文友 廖琳 张磊 刘朝晖 孟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9期1-5,共5页
ISO15189即《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临床实验室起草的,用于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体系并指导其运作的标准。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多医疗区实验室... ISO15189即《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临床实验室起草的,用于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体系并指导其运作的标准。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多医疗区实验室的管理则更加考验管理者的能力。本文参照国内外医学实验室广泛认可的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对多医疗区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建立适合多医疗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体系 多医疗区 实验室管理 国际化
下载PDF
氯化镧水杨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La(C_7H_5O_3)_2·(C_9H_6NO)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生长和胞质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辉 喻莉萍 +8 位作者 黄常洪 李旭 姚飞虹 胡吉 何志雄 林应标 刘巧突 周菊锋 李强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镧水杨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La(C7H5O3)2.(C9H6NO),即La(Sal)2(Qu)〕对粟酒裂殖酵母(S.pombe)的生长及细胞分裂的影响。方法 La(Sal)2(Qu)2,4,6,8和10 mg.L-1处理细胞。应用恒温振荡培养和固体培养MTT法观察La(Sal)2(Qu)... 目的探讨氯化镧水杨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La(C7H5O3)2.(C9H6NO),即La(Sal)2(Qu)〕对粟酒裂殖酵母(S.pombe)的生长及细胞分裂的影响。方法 La(Sal)2(Qu)2,4,6,8和10 mg.L-1处理细胞。应用恒温振荡培养和固体培养MTT法观察La(Sal)2(Qu)对S.pombe生长的影响;胞质分裂抑制实验观察La(Sal)2(Qu)对S.pombe细胞形态和胞质分裂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DNA含量的影响。结果 La(Sal)2(Qu)6,8和10 mg.L-1在恒温振荡培养S.pombe8 h,可抑制S.pombe细胞的生长,生长率从正常对照组的(104.9±8.4)%分别降低至(36.1±2.2)%,(35.2±2.6)%和(37.6±2.8)%(P<0.01)。La(Sal)2(Qu)4 mg.L-1可抑制细胞分裂,不仅具有1个隔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29%),而且可见具有2个或3个隔膜的细胞;La(Sal)2(Qu)2,4和6 mg.L-1使细胞DNA含量从1 N增加到2 N。结论 La(Sal)2(Qu)可影响S.pombe细胞的生长和胞质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水杨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 裂殖酵母属 细胞分裂
下载PDF
标本溶血、脂血对实验室检验的影响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颜彦 林应标 夏川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898-899,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后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避免出现溶血与脂血的有效措施,提供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选取100例健康的体检者的血清为研究样本,将每个人的血清样本平均分为3等份,置入3根真空采血管中,分... 目的:通过研究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后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避免出现溶血与脂血的有效措施,提供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选取100例健康的体检者的血清为研究样本,将每个人的血清样本平均分为3等份,置入3根真空采血管中,分别设为对照组、溶血组、脂血组。其中,对照组样本即采血后的标准样本,不做任何特殊处理,溶血组通过人工捣碎的方法制作成溶血血清标本,脂血组为通过注射20%浓度的脂肪酸注射液制备成的4%的脂血血清。通过对上述样本进行常规实验室检验,统计这100例受检者3组样本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检验其差异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溶血组在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BUN(尿素氮)、ALB(血清白蛋白)、GLU(血糖)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血组在TBIL(总胆红素)、GLU(血糖)等项目的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和脂血现象均会对实验室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且溶血较脂血影响程度更大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血清标本 脂血血清标本 实验室检验
下载PDF
La(C_7H_5O_3)_2·(C_9H_6NO)抑制Hela细胞生长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辉 喻莉萍 +5 位作者 李旭 胡吉 何志雄 林应标 刘巧突 李强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La(C7H5O3)2·(C9H6NO)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Ⅴ-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La(C7H5O3)2.(C... 目的:观察La(C7H5O3)2·(C9H6NO)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Ⅴ-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La(C7H5O3)2.(C9H6NO)处理Hela细胞24~96h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0.5、1.0、5.0、10.0μmol/L La(C7H5O3)2·(C9H6NO)处理72h后,Hela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S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La(C7H5O3)2·(C9H6NO)对Hela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7H5O3)2·(C9H6NO) HELA细胞 凋亡
下载PDF
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试剂使用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章勇 罗迪贤 +1 位作者 林应标 颜复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试剂使用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试剂放置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之后在不同时间点(0 h、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对同一混合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探讨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试剂使用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试剂放置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之后在不同时间点(0 h、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对同一混合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测定结果显示试剂放置试剂盘后8 h时的TT结果、12 h时的APTT结果、18 h时的FIB结果、36 h时的PT结果分别与0 h时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工作中,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放置试剂的稳定时间不同,根据不同稳定时间配置相应的试剂用量,避免剩余试剂失效而造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7000血凝仪 凝血四项 稳定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