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密度、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蒋宁 杨芳 +3 位作者 孙鑫 郑洪新 林庶如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9-79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骨保护素(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和福...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骨保护素(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和福善美组。检测各组小鼠BMD及血清ALP、TRAP含量。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MD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与健脾组BMD显著升高(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和福善美组小鼠血清ALP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RA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与健脾组小鼠血清TRA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和健脾方法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明显抑制成破骨活性,使小鼠脱离高骨转换状态,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保护素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骨骼肌肌钙蛋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芳 郑洪新 +3 位作者 朱辉 林庶如 王剑 张国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肌钙蛋白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中药组、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肌钙蛋白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中药组、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组6个组。用地塞米松肌注造模。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股骨上1/3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补肾中药组升高程度最为显著(P<0.01),其余各治疗组骨密度较模空组升高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骨骼肌的肌钙蛋白显著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补肾组大鼠骨骼肌的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大鼠骨骼肌的肌钙蛋白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血组大鼠骨骼肌的肌钙蛋白升高程度最低,与正常组、补肾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空组、健脾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组和骨疏康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脾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和肌钙蛋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健脾 骨质疏松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巍 王垂杰 +3 位作者 白光 曲怡 林庶如 周学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IL-6及IL-8等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IL-6及IL-8等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组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变化;采用ELA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各22例血清IL-6及IL-8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中医证候积分(PPS)实验组疗前(10.606±3.26)分,与疗后(1.331±1.54)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10.313±3.32)分,与疗后(4.056±2.35)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疗后IL-6(1.04±0.10)ng/L、IL-8(86.44±9.58)ng/L与疗前(1.49±0.13)ng/L、(135.00±17.26)ng/L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后IL-6(1.40±0.11)ng/L、IL-8(120.94±11.26)ng/L与疗前(1.51±0.10)ng/L、(136.13±18.22)ng/L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疗后IL-6及IL-8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明显降低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水平,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IL-6及IL-8等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毒热 IL-6 IL-8
原文传递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对高糖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ColIV、MCP-1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辛彩虹 李敬林 +2 位作者 郑洪新 苏麒麟 林庶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570,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增殖分化及Col IV、MCP-1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变化,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讨论正交配伍中最优药物组合。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传代3~5代后接种于96孔...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增殖分化及Col IV、MCP-1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变化,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讨论正交配伍中最优药物组合。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传代3~5代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采用4因素3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中药1、2、3、4、5、6、7、8、9组,以相应药物对HMCs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24、48、72 h各时间点HMCs增殖分化情况;以qRT-PCR法检测48 h Col IV、MCP-1 mRNA表达;以ELISA法检测48 h Col IV、MCP-1蛋白活性表达。结果:(1)高糖环境刺激作用下HMCs及胞外基质均能够显著增殖,且在48 h达到顶峰;(2)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药防治DN作用机制与通过下调高糖作用下HMCs Col IV、MCP-1 mRNA及蛋白活性表达,进而抑制高糖刺激HMCs增殖相关;(3)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最佳配伍为黄芪甲苷低剂量、盐酸小檗碱低剂量、水蛭素低剂量、木犀草苷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Col IV MCP-1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制备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朱辉 郑洪新 +3 位作者 林庶如 杨芳 王剑 张国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大鼠模型,观察不同中药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及骨疏康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地塞米松(2.5 mg/kg)肌注,每周2次。除... 目的: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大鼠模型,观察不同中药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及骨疏康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地塞米松(2.5 mg/kg)肌注,每周2次。除正常组及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造模及给药连续9周。9周后,测定离体股骨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下降(P<0.01),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升高(P<0.01)。相对于模型组,各治疗组BMD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补肾组升高程度最显著(P<0.01);各治疗组血清TRAP含量显著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诱导的GIO大鼠模型制备成功。补肾中药对GIO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地塞米松 中药治疗
原文传递
补肾中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子宫指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邓洋洋 郑洪新 +3 位作者 王思程 孙鑫 尚德阳 林庶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子宫指数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应用补肾中药低、高剂量组,补脾中药,对模型大鼠给药干预12周,用骨疏康颗粒剂、盖天力作为阳性对照...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子宫指数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应用补肾中药低、高剂量组,补脾中药,对模型大鼠给药干预12周,用骨疏康颗粒剂、盖天力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离体股骨头骨密度;用电子天平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同时用扭力天平称取大鼠子宫湿重,计算子宫指数。结果:骨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其中模型组股骨头骨密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有提高,其中高剂量组上升最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子宫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用药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均有提高,高剂量组优于各阳性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大鼠卵巢13周后,骨密度和子宫指数显著降低,提示成功复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药12周后,高剂量组股骨头骨密度可接近正常组,并且优于其他治疗组,说明补肾中药具有提高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 骨密度
原文传递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对高糖高脂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FN、TGF-β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辛彩虹 李敬林 +2 位作者 郑洪新 苏麒麟 林庶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FN、TGF-β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变化,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讨论正交配伍中最优药物组合。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传代3~5代后接种于96...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FN、TGF-β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变化,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讨论正交配伍中最优药物组合。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传代3~5代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模型组、中药1、2、3、4、5、6、7、8、9组,以相应药物对HMCs干预24、48、72h。MTT法检测24、48、72 h各时间点HMCs增殖分化情况;以qRT-PCR法检测48 h FN、TGF-βmRNA表达;以ELISA法检测48 h FN、TGF-β蛋白活性表达。结果与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刺激作用下HMCs及胞外基质均能够显著增殖,且在48h达到顶峰;(2)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DN作用机制与通过下调高糖高脂作用下HMCs TGF-β、FN mRNA及蛋白活性表达,进而抑制高糖高脂刺激HMCs增殖相关;(3)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最佳配伍为黄芪甲苷中剂量、盐酸小檗碱低剂量、水蛭素低剂量、木犀草苷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FN TGF-Β
原文传递
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天羽 张威 +1 位作者 林庶如 王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recombinated mutant of human 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rh ITF)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1~12周龄、体质量(200±20)g的SD雄性大鼠32只... 目的观察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recombinated mutant of human 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rh ITF)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1~12周龄、体质量(200±20)g的SD雄性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美沙组(灌胃浓度为0.016 g/m L的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溶液)、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组(灌胃浓度为0.05 mg/m L的rh ITF溶液)(n=8)。造模并治疗12 d后,进行DAI评分,观察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 ITF组:DAI指数在治疗后第4天(1.75±0.59)、8天(0.83±0.31)、12天(0.59±0.30)为逐渐降低趋势;溃疡愈合程度良好,结直肠病灶、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均优于其它组;血清、肠组织中TGF-β1含量为(414.07±54.24)、(418.60±19.74)ng/L,TNF-α含量为(44.89±2.54)、(48.67±7.12)ng/L,与美沙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rh ITF可以显著改善UC大鼠症状、病理形态,通过上调抗炎因子TGF-β1、抑制促炎因子TNF-α的水平,减轻UC大鼠模型受损肠组织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紫癜汤及其拆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杨 曲道炜 +1 位作者 林庶如 范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紫癜汤及其拆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探讨该方提升ITP模型小鼠血小板的作用机制及其核心结构。方法将8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 目的观察紫癜汤及其拆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探讨该方提升ITP模型小鼠血小板的作用机制及其核心结构。方法将8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紫癜汤组、补益气血组、补气活血组、补血活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法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建立ITP小鼠模型。于造模第5日起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只,紫癜汤组给予紫癜汤0.43 mL/只,补益气血组给予补益气血汤0.36 mL/只,补气活血组给予补气活血汤0.27 mL/只,补血活血组给予补血活血汤0.3 mL/只,泼尼松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混悬液0.2 mL/只,连续10 d。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小鼠外周血小板、RP及TPO。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提高ITP小鼠血小板计数,与给药前比较,紫癜汤组、补气活血组、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P显著高于正常组,RP绝对值低于正常组(P<0.05)。各给药组RP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模型组血清中TPO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各给药组TPO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癜汤的核心结构是补气药、活血药,其能有效提升ITP模型小鼠血小板的机制与降低外周血RP及血清中TP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汤 益气活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网织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小鼠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NCX1表达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辉 郑洪新 +3 位作者 林庶如 杨芳 王剑 张国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NCX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模型、补肾、健脾、活血及骨疏康组。以地塞米松(2.5 mg/kg,2...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NCX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模型、补肾、健脾、活血及骨疏康组。以地塞米松(2.5 mg/kg,2次/周)肌注造模。除正常组及模型组外,各治疗组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9周后,测定离体股骨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测定骨组织NCX1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降低(P<0.01),血清TRAP含量升高(P<0.01),骨NCX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MD升高(P<0.01),血清TRAP含量下降(P<0.01),骨NCX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结论:补肾中药可能通过下调骨NCX1表达而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从而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健脾及活血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 健脾 活血 钠钙交换体亚型1
原文传递
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芳 孙鑫 +2 位作者 郑洪新 林庶如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健脾中药组(健脾组)、活血化瘀中药组...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健脾中药组(健脾组)、活血化瘀中药组(活血组)和对照药组(福善美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次为健脾组(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次为健脾组(P<0.01),活血组和福善美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P<0.01)。结论 1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异常变化有关。2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h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IHH 骨骼肌
下载PDF
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易杰 李德新 +1 位作者 林庶如 夏淑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脾气虚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 ,以揭示脾气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 ,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 目的 :探讨脾气虚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 ,以揭示脾气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 ,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肝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 (P<0 0 1)。健脾益气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 ,但作用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而该中药能够降低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 (0 0 1<P <0 0 5 ) ;健脾益气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P <0 0 0 1)。结论 :脾组织细胞膜、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与脾气虚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健脾益气中药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中PKC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蛋白激酶C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循经声信息对经脉线皮肤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利岩 郭述金 +1 位作者 林庶如 吴成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685-686,共2页
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低频声循经传导时 ,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络输声后 ,两经经脉线的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非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没有显著统计学... 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低频声循经传导时 ,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络输声后 ,两经经脉线的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非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变化。这一结果的产生 ,证明了中医经络的客观存在 ,表明经络系统与微循环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系统 皮肤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 循环传导
下载PDF
脾阳虚对大鼠脾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易杰 李德新 +2 位作者 修宗昌 林庶如 夏淑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脾阳虚和细胞信号传导的相关性以及脾阳虚时五脏的变化。方法 :采用经典方法塑造大白鼠脾阳虚模型 ,底物磷酸化方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阳虚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细胞浆中PKC... 目的 :探讨脾阳虚和细胞信号传导的相关性以及脾阳虚时五脏的变化。方法 :采用经典方法塑造大白鼠脾阳虚模型 ,底物磷酸化方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阳虚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温补脾阳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 ,但作用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而该中药能够降低细胞浆中PKC活性 (P <0 0 5)。脾阳大鼠模型肾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均升高 (P <0 0 1) ;温补脾阳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 (P <0 0 0 1) ,明显提高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 (P <0 0 0 1)。结论 :脾组织细胞膜中、肾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可能是脾阳虚病理变化机制之一 ;温补脾阳中药对PKC活性的影响 ,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中PKC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 蛋白激酶C 细胞凋亡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四类中药组方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PAIgG及外周血P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杨 孙丽 林庶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46-2650,共5页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养阴退热方、补气方、活血方四类中药组方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抗血小板抗体(PAIg G)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百分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采用腹腔注射APS方法,建立...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养阴退热方、补气方、活血方四类中药组方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抗血小板抗体(PAIg G)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百分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采用腹腔注射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各组灌胃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清热凉血组、养阴退热组、补气组、活血组、醋酸沷尼松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天。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PLT,ELISA法检测PAIg G,流式细胞仪检测PD-1。结果:各造模组小鼠PLT显著降低,PD-1显著降低,PAIg G明显升高。四类中药组方可明显提高PD-1表达百分率(P<0.001),但对PLT及PAIg G影响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类单一的中药组方对ITP小鼠的PLT没有明显提升作用,亦不能清除外源性的PAIg G,对PD-1表达百分率均有明显提升,进而调节自身免疫耐受,控制ITP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类中药组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 抗血小板抗体
原文传递
紫癜汤抑制ITP模型小鼠血小板破坏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杨 曲道炜 +2 位作者 林庶如 郝宏党 范颖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484-487,共4页
[目的]紫癜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脾脏巨噬细胞(MΦ)凋亡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该方临床使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紫癜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法腹... [目的]紫癜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脾脏巨噬细胞(MΦ)凋亡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该方临床使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紫癜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法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外周血小板、脾中巨噬细胞的微观结构及其凋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两药物组均能提高ITP小鼠血小板计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紫癜汤组MΦ的凋亡率提高,与模型组比较,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P<0.05);两药均能改善MΦ的微观结构,紫癜汤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紫癜汤通过改善ITP模型小鼠脾中巨噬细胞的微观结构及促进巨噬细胞的凋亡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噬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四类中药组方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脾脏Bcl-2、Fas表达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杨 刘丽 林庶如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方、养阴退热方、补气方、活血方四类中药组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脾脏Bcl-2、Fas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采用腹腔注射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方、养阴退热方、补气方、活血方四类中药组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脾脏Bcl-2、Fas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采用腹腔注射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各组灌胃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清热凉血组、养阴退热组、补气组、活血组、醋酸沷尼松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 d。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PLT,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Bcl-2、Fas。结果 :各造模组小鼠PLT显著降低,各造模组小鼠脾脏Bcl-2均明显升高,而Fas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01)。四类中药组方只有养阴清热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脾脏Bcl-2,活血组明显升高小鼠脾脏Fa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养阴清热药及活血药对促进ITP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意义较大,为中医药治疗ITP有针对性选药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类中药组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当归/黄芪多糖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小鼠骨髓造血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秀 初杰 +4 位作者 李影迪 范颖 林庶如 许卓 崔运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2-58,共7页
[目的]观察当归/黄芪多糖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小鼠骨髓造血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只清洁级C57BL/6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当归多糖组(当归组)、黄芪多糖组(黄芪组... [目的]观察当归/黄芪多糖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小鼠骨髓造血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只清洁级C57BL/6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当归多糖组(当归组)、黄芪多糖组(黄芪组)、当归加黄芪多糖组(当归+黄芪组),10只/组。实验第1d,各组小鼠称体重,模型组、EPO组、当归组、黄芪组、当归+黄芪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80mg/kg·d^(-1),连续3d,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4d(造模第4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无菌取股骨和胫骨,置入培养基中,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 L,然后将混合液加入96孔板(200u L)/孔和24孔板(1L/孔)中,每组设3个复孔,周围孔分别加入相应量的无菌超纯水,将细胞板置于5%CO_2,37℃孵育箱中培养。实验第4d(造模第4d),各组分别干预。观测外周血象、细胞增殖率(MTT法),EPO、IL-3(免疫蛋白法),细胞内转录因子JAK2、STAT5(RT-PCR法)。[结果]细胞培养24h、48h和72h,细胞增殖率EPO组、当归组、黄芪组、当归+黄芪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P<0.01),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P<0.01)。细胞培养7d,IL-3、EPO表达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各干预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当归+黄芪组高于EPO组(P<0.01),EPO组高于当归组(P<0.01),当归组高于黄芪组(P<0.01)。细胞培养7d,单核细胞STAT5、JAK2m RNA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各干预组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当归+黄芪组高于EPO组(P<0.01),EPO组与当归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归组高于黄芪组(P<0.01)。[结论]当归/黄芪多糖、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小鼠,均可升高骨髓细胞增殖率、IL-3、EPO表达及单核细胞STAT5、JAK2m RNA,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联合应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小鼠 骨髓造血 当归多糖 黄芪多糖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细胞增殖率 MTT法 IL-3 免疫蛋白法 细胞内转录因子 JAK2 STAT5 RT-PCR法 当归补血汤 实验研究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密骨颗粒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任艳玲 郑洪新 +3 位作者 杜松 赵金茹 林庶如 夏淑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 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对各组实验动物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离体股骨骨密度(删D);采用生化或放免方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性酸性磷酸酶(...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对各组实验动物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离体股骨骨密度(删D);采用生化或放免方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性酸性磷酸酶(TRAP)、骨钙素(BGP)、雌激素(E2)、钙(Ca)、镁(Mg)、磷(P),24 h尿中的钙(Ca)、肌酐(Cr)、羟脯氨酸(Hop).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密骨颗粒各剂量组可显著增加BMD,降低血清中BGP、TRAP、ALP活性,显著降低尿Hop/Cr(P<0.05);各组血清Ca、P、Mg,尿C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骨颗粒可明显降低骨转换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尤其对于松质骨骨密度的改善较突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密骨颗粒 骨密度 骨代谢 大鼠
下载PDF
补肾益气生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Smad4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任艳玲 郑洪新 +3 位作者 杜松 赵金茹 林庶如 夏淑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 42-46,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生精中药对去卵巢(OVX)大鼠TGF-β1信号转导分子Smad4表达的调节,探讨Smad4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补肾益气生精中药对其调节作用.方法:用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予补肾益气生精中药防治12周,...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生精中药对去卵巢(OVX)大鼠TGF-β1信号转导分子Smad4表达的调节,探讨Smad4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补肾益气生精中药对其调节作用.方法:用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予补肾益气生精中药防治12周,并以尼尔雌醇为阳性对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SABC)法和Westem blot杂交法分别检测Smad4 mRN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卵巢切除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显著下降,骨组织中Smad4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补肾益气生精中药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并且可以从蛋白及mRNA水平提高骨组织中Smad4的表达.结论:TGF-β1的信号转导分子Smad4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补肾益气生精中药通过上调Smad4的表达而有效改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气生精中药 去卵巢大鼠 骨组织 SMAD4表达 OVX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