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鹏飞 邓明珠 +3 位作者 李孟浩 林延荣 任小龙 陈小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03 mg·m^(-3);高NH_(3)浓度:0.30~0.60 mg·m^(-3)),对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NH_(3)浓度升高能显著提升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系氮素积累量,2年内平均增幅分别为5.77%、6.74%、8.94%和9.98%。在空气背景NH_(3)浓度下,施氮后小麦显著增产,180和24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分别提高了45.26%和50.67%。在大气NH_(3)浓度升高环境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出现先升后降趋势,18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240 kg·hm^(-2)施氮水平下小麦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降低17.97%,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说明,大气NH3浓度升高的环境中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能有效提升冬小麦的氮素利用率,稳定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NH_(3)浓度升高 施氮 冬小麦 生物量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平水年和欠水年渭北旱地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构建
2
作者 林延荣 刘朋召 +4 位作者 郭星宇 张鹏飞 邓明珠 陈小莉 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0-129,共10页
降雨波动大和过量施氮是限制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的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构建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析氮营养指数诊断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考虑降雨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精准施氮提供... 降雨波动大和过量施氮是限制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的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构建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析氮营养指数诊断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考虑降雨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21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4 a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0、60、120、180、240 kg/hm^(2)5个施氮水平,其中2017-2018年和2020-2021年为平水年,2018-2019和2019-2020年为欠水年。研究2种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基于2种降雨年型下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氮浓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施氮量、降雨年型及其二者互作效应对穗数、千粒质量、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2)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植株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但模型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模型参数a在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为3.33、2.79 g/kg,参数b在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为0.40、0.31)。模型拟合的植株氮浓度和实际氮浓度线性相关,平水年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 g/kg、10.30%,欠水年分别为0.14 g/kg、7.69%,均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稳定性。3)根据产量表现和氮营养指数,平水年适宜施氮量为160~180 kg/hm^(2),欠水年适宜施氮量为101~120 kg/m^(2)。该研究可为渭北旱地冬小麦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评估和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作物 冬小麦 临界氮 氮营养指数
下载PDF
大气NH_(3)浓度升高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光合特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飞 刘朋召 +4 位作者 王成龙 邓明珠 林延荣 任小龙 陈小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9-1014,共6页
探讨大气NH_(3)浓度升高下施氮对小麦光合作用及生长情况的影响,可为高NH_(3)环境下作物的氮(N)肥管理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装置,通过2020—2021和2021—2022年两年田间裂区试验,设置两个大气NH_(3)浓度(高NH_(3)浓度:0.30~0.... 探讨大气NH_(3)浓度升高下施氮对小麦光合作用及生长情况的影响,可为高NH_(3)环境下作物的氮(N)肥管理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装置,通过2020—2021和2021—2022年两年田间裂区试验,设置两个大气NH_(3)浓度(高NH_(3)浓度:0.30~0.60 mg·m^(-3),EAM;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03 mg·m^(-3),AM)和两个施氮水平(施氮:240 kg·hm^(-2),+N;不施氮:0 kg·hm^(-2),-N),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株高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下,与AM相比,EAM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和孕穗期小麦叶片的P_(n)、g_(s)、SPAD值,两年分别平均增加24.6%、16.3%、21.9%和20.9%、37.1%、5.7%;在+N下,EAM显著降低了拔节期和孕穗期小麦叶片的P_(n)、g_(s)、SPAD值,两年分别平均减少10.8%、5.9%、3.6%和6.8%、18.9%、9.3%。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及其互作对小麦株高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N下,与AM相比,EAM小麦株高和籽粒产量两年分别提高了4.5%和32.1%;在+N下,EAM小麦株高和籽粒产量两年分别降低了1.1%和8.5%。综上,不施氮条件下大气NH_(3)浓度升高对小麦叶片光合特征、株高和籽粒产量存在一定促进作用,而施氮条件下则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NH_(3)浓度 小麦 施氮 光合特征 株高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