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脓毒症血浆代谢物分析
1
作者 欧俊斌 林敏欣 +2 位作者 李小琳 刘玉玲 梁巧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浆代谢物的水平,寻找儿童脓毒症血浆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7例脓毒症早期患儿为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血,选择同期3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11项氨基酸及3...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浆代谢物的水平,寻找儿童脓毒症血浆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7例脓毒症早期患儿为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血,选择同期3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11项氨基酸及31项酰基肉碱,比较两组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差异。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两组血浆氨基酸及酰基肉碱代谢谱差异显著,氨基酸分析中,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明显增高,酰基肉碱分析中,丁酰肉碱、异戊酰肉碱明显增高,游离肉碱、肉豆蔻酰肉碱、棕榈酰肉碱、棕榈烯酰肉碱、十八碳酰肉碱、十八碳烯酰肉碱及十八碳二烯酰肉碱明显减少。结论 脓毒症患儿的差异代谢物提示机体存在代谢紊乱,并有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作为儿童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代谢组学 儿童
下载PDF
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彭嘉恒 陈翠瑶 +4 位作者 林敏欣 叶柳清 黄伟棠 杨冰岩 杨春晖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380例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发生晚发型败血症进行分组,对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的病死率... 目的:研究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380例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发生晚发型败血症进行分组,对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及对比,并对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380例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55例发生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为14.47%,其中5例死亡,病死率为9.09%;325例未发生晚发型败血症,均无死亡,病死率为0.00%,发生组的病死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生组的出生体重、胎龄均较未发生组低,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均较未发生组长,其中小于胎龄儿、动脉导管未闭、使用机械通气、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窒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脐静脉置管患儿的占比均较未发生组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机械通气、小于胎龄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导致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死率也较高,小于胎龄儿、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会增加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风险,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极低出生体重儿 晚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陈皮中橙皮苷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南 林敏欣 《农产品加工(下)》 2016年第8期18-23,26,共7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浸提温度、酶解pH值为自变量,橙皮苷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橙皮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浸提温度、酶解pH值为自变量,橙皮苷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橙皮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陈皮中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1 mg/g,酶解pH值5.5,酶解温度42℃,浸提温度90℃时,橙皮苷的提取率可达10.78%,预测模型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橙皮苷 陈皮 响应面
下载PDF
高步书屋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敏欣 崔成烈 +2 位作者 王淯汘 王浩然 吴浩铭 《建筑实践》 2019年第8期96-99,共4页
2016年至今,通过广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广州大学穗港大学生交流合作项目,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在中国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合作进行侗族建筑遗产活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两所学校... 2016年至今,通过广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广州大学穗港大学生交流合作项目,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在中国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合作进行侗族建筑遗产活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两所学校的师生多次到访位于该县坪坦河流域的一个申遗侗寨——高步村,与村民生活在一起,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并由此产生出一个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侗族自治县 广州大学 遗产活化 合作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 侗族建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