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C1和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新恭 吴文艺 +2 位作者 张丽婷 黄种心 王朝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8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C1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根据...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8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C1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HIC1及SIRT1的相关关系。结果 HIC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SIRT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IC1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TNM分期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表达与SIRT1表达呈负相关(r=-0.759,P<0.01)。结论 HIC1和SIRT1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C1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甲基化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王朝阳 吴文艺 +5 位作者 朱世泽 杨维群 蔡玉梅 潘明孟 周仙颖 林新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acol adhesion kinase-ralated nonkinase,FRNK)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及10例相应周围正常...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acol adhesion kinase-ralated nonkinase,FRNK)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及10例相应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FRNK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的FRN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12±0.06比0.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瘢痕疙瘩组织中FRNK m 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27±0.03比1.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RNK蛋白及m RNA在瘢痕疙瘩组织中低表达,导致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减弱,对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过调节FRNK的表达,有望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新恭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3302-3303,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8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 目的:分析对比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8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西米替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7.43%,而采用西米替丁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6.9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米替丁相比,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症状,缓解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胃溃疡 奥美拉唑 西米替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新恭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第6期44-44,46,共2页
作为初中教学阶段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意义重大,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质需求,积极地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保障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及实践,利用所... 作为初中教学阶段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意义重大,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质需求,积极地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保障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及实践,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本文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结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研究
下载PDF
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及安全性的单组率meta分析
5
作者 朱智胜 周仙颖 +3 位作者 林新恭 吴诗权 王朝阳 朱世泽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192-1203,共12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安全性及复发率,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及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3日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中国知... 目的探讨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安全性及复发率,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及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3日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关于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结局指标为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采用R软件4.1.2版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s检验及绘制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其中5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单组研究,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篇病例对照研究。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为62%(95%CI 52%~71%),消化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CI 7%~30%),β2受体阻断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5%CI 2%~6%),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5%CI 5%~16%),复发率为5%(95%CI 2%~9%)。Egger’s检验显示,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率、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消化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发表偏倚(P>0.05)。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敏感性的分析提示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且复发率低,有望成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合理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 阿替洛尔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HIC1/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丽婷 吴文艺 +3 位作者 林新恭 黄种心 王朝阳 邱建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 HIC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和HI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 HIC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和HI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 Western印迹)法、亚硫酸氢盐测序( bisulfite sequencing PCR, B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C1和SIRT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及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甲基化程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TNM分期相关(P〈0.01);HIC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2) SIRT1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3) HIC1 mRNA及蛋白下调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TNM分期相关(P〈0.05);(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甲基化水平和 HIC1 mRNA及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HIC1 mRNA及蛋白表达与SIRT1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 HIC1/SIRT1通路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C1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基化
原文传递
面动脉穿支蒂鼻唇沟-鼻旁推进皮瓣修复内眦及内下睑皮肤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朝阳 林新恭 +3 位作者 周仙颖 吴诗权 吴友谊 朱世泽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面动脉穿支蒂鼻唇沟-鼻旁推进皮瓣滑行修复内眦及内下睑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内眦及内下睑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1~86岁。采用由面动脉供... 目的探讨应用面动脉穿支蒂鼻唇沟-鼻旁推进皮瓣滑行修复内眦及内下睑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内眦及内下睑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1~86岁。采用由面动脉供血的鼻唇沟-鼻旁穿支皮瓣滑行推进修复。结果本组18例皮瓣全部成活,内眦或内下睑皮损区、鼻唇沟供瓣区伤口均一期闭合,修复内眦及下睑形态满意,皮瓣无臃肿,皮瓣颜色、质地与邻近组织相近,无需二次修复;供区缝合后伤口恰为鼻唇沟皮纹,基本不影响外观。结论鼻唇沟-鼻旁穿支皮瓣取材方便、血供可靠、转移灵活、切取后移动范围大,易于滑行推进至内下睑及内眦,修复该处皮损,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修复重建 内眦缺损 下睑缺损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朝阳 吴文艺 +5 位作者 朱世泽 杨维群 蔡玉梅 潘明孟 周仙颖 林新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下游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Ⅲ型胶原d1链(COL3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下游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Ⅲ型胶原d1链(COL3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FRN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脂质体介导下用含FRNK基因的质粒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FRNK、FAK、磷酸化FAK(p-FAK)、ERKl/ERK2、磷酸化ERKl(p-ERKl)、磷酸化ERK2(p-ERK2)的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FAK、ERK、COL1A1、COL3A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FRN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14±0.08比0.3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FRNK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30±0.04比1.0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于转染FRNK 48h后,FRNK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72h后下降。与空质粒组比较,转染FRNK组的FAK、ERK蛋白及mRNA水平均下降,p-FAK、p-ERK的表达水平也均下降(P〈0.05);转染FRNK组与空质粒组比较,COL1A1、COL3A1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降(0.23±0.10比0.85±0.24,0.60±0.02比1.06±0.10,P〈0.01),而空质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FRNK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质粒组[(36.63±4.89)%比(14.70±0.70)%比(13.20±0.80)%,P〈0.05],而对照组、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瘢痕疙瘩组织中FRNK蛋白的低表达导致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减弱;(2)瘢痕疙瘩中FRNK可能通过抑制FAK磷酸化或下调FAK活性,从而抑制FAK—ERK信号通路转导来促进细胞凋亡;(3)瘢痕疙瘩中FRNK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导致胶原的生成下降。通过调节FRNK的表达,可能促进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胶原生成下降,有望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瘢痕疙瘩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黏着斑激酶 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