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配体磁纳米探针-激光诱导荧光特异识别微囊藻毒素-LR
1
作者 齐国敏 童诗谦 林旭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13-3819,共7页
微囊藻毒素-LR(MC-LR)具有强烈的肝毒性、致癌性和发育毒性,亟需严格监测。为实现环境水体中微痕量MC-LR的快速特异灵敏的分析识别,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为介导,增强磁纳米粒子比表面积,高效负载纳米金和适配体-cDNA分子杂交荧光探... 微囊藻毒素-LR(MC-LR)具有强烈的肝毒性、致癌性和发育毒性,亟需严格监测。为实现环境水体中微痕量MC-LR的快速特异灵敏的分析识别,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为介导,增强磁纳米粒子比表面积,高效负载纳米金和适配体-cDNA分子杂交荧光探针,研发新型的适配体功能化磁纳米荧光探针(Fe3O4@MIL-101-NH2@Au@aptamer),实现了对MC-LR的适配体特异识别-激光诱导荧光(LIF)超高灵敏分析。论文详细研究了适配体磁纳米探针荧光检测MC-LR的可行性、 MC-LR测定的优化条件及其方法性能。结果表明:MOF修饰的磁纳米颗粒Fe3O4@MIL-101-NH2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达到114.02 m^(2)·g^(-1),比单一Fe3O4提高了近5倍,适配体-cDNA杂交荧光探针在磁纳米颗粒表面的修饰率达98%以上,适配体磁纳米探针对水体中痕量MC-LR具有很强的荧光响应。在最优条件下(pH 7.5、 NaCl浓度500 mmol·L^(-1)、纳米金尺寸为20 nm,测定时间为30 min),适配体磁纳米探针与MC-LR结合释放出荧光互补链,体系荧光强度与MC-LR含量成正比,线性浓度范围为0.020~3.000μg·L^(-1),检出限(LOD)为0.006μg·L^(-1),灵敏度比文献报道的荧光分析法提高了1.6~22.3倍。所建立的适配体磁纳米探针-LIF法对MC-LR的识别特异性高,在100倍量的干扰物(微囊藻毒素MC-RR、 MC-YR、大田软海绵酸OA)共存情况下,适配体磁纳米探针在混合体系中的荧光响应与在MC-LR单样中的响应强度偏差小于3.3%,交叉反应性小;日内、日间和批间的测定标准偏差(RSD)为1.7%~8.8%,相对误差RE为-4.3%~4.1%,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好。该方法应用于闽江、西湖水和内河水等样品分析,水中MC-LR得到了良好的识别检出,不同加标浓度的MC-LR(0.050, 0.100和1.000μg·L^(-1))测定回收率为(90.1%±6.4%)~(104.2%±7.0%)(n=3),与LC-MS确证方法的测定结果[加标回收率(91.3%±7.0%)~(104.4%±2.0%),n=3]一致。所建立的适配体磁纳米探针与LIF联用技术对水中痕量MC-LR具有高的特异识别和灵敏检出能力,为环境水中痕量MC-LR的现场特异识别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杂交探针 磁纳米颗粒 微囊藻毒素-LR 激光诱导荧光
下载PDF
核酸-桑色素-铝(Ⅲ)三元荧光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1 位作者 郭良洽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30-1234,共5页
基于核酸对桑色素 铝 (Ⅲ )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以桑色素 铝 (Ⅲ )为荧光探针 ,考察该探针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准确测定核酸的方法 ,并研究了该三元荧光体系的作用机理。在 pH 8 5时 ,fsDNA ,ctDNA ,smDNA和 yRNA的浓度与... 基于核酸对桑色素 铝 (Ⅲ )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以桑色素 铝 (Ⅲ )为荧光探针 ,考察该探针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准确测定核酸的方法 ,并研究了该三元荧光体系的作用机理。在 pH 8 5时 ,fsDNA ,ctDNA ,smDNA和 yRNA的浓度与桑色素 铝 (Ⅲ )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 ,响应范围分别为 0 2 5~1 5 0 ,0 2 5~ 2 0 0 ,0 10~ 1 6 0和 0 2 5~ 2 0 0 μg·mL-1,检测限 (3σ/K)分别为 3,2 ,2和 3ng·mL-1。测定了合成样品 ,回收率 93 3%~ 10 7 9%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桑色素 铝配合物 荧光体系 荧光增强作用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核酸-甲基青莲6B分子作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2 位作者 郭良洽 刘绍锋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基于核酸对甲基青莲 6B的减色效应 ,以阳离子型染料甲基青莲 6B为生色探针 ,研究该染料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体系 ,研究探讨了体系的作用机理。在pH =9 0条件下 ,hs DNA ,sm DNA ,ct DNA ,yeastRNA的浓度与甲基青莲 6B... 基于核酸对甲基青莲 6B的减色效应 ,以阳离子型染料甲基青莲 6B为生色探针 ,研究该染料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体系 ,研究探讨了体系的作用机理。在pH =9 0条件下 ,hs DNA ,sm DNA ,ct DNA ,yeastRNA的浓度与甲基青莲 6B减色效应成线性关系 ,响应线性范围分别为 0 5 0~ 4 0 0 μg·mL-1 ,0 2 0~ 5 0 0 μg·mL-1 ,0 2 0~ 5 0 0 μg·mL-1 ,0 2 0~ 4 5 0 μg·mL-1 ,检出限 (3σ/K)分别为 0 0 82 ,0 0 37,0 0 38,0 0 4 1 μg·mL-1 。分析核酸合成样品 ,回收率为 93 5 %~ 1 0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甲基青莲6B 分子作用体系 作用机理 分光光度法 PH值 离子强度 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下载PDF
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旭聪 林葭 +4 位作者 王家斌 王晓春 张晓伟 王啸 谢增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是当前微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固定相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填充柱和整体柱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近年来发展的亲水作用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引用文... 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是当前微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固定相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填充柱和整体柱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近年来发展的亲水作用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引用文献6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亲水作用 柱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花菁双嵌染料荧光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旭聪 郭良洽 +1 位作者 林艳霞 谢增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75-1779,共5页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花菁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碳菁染1,1’-丙磺酸-3,3,3’,3’-四甲基吲哚三次甲基碳菁-5,5’-二磺酸钾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荧光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探针的荧光特征、浓度、缓冲体系pH、...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花菁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碳菁染1,1’-丙磺酸-3,3,3’,3’-四甲基吲哚三次甲基碳菁-5,5’-二磺酸钾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荧光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探针的荧光特征、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和乙醇有机试剂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当pH 2.0,花菁染料最大荧光激发波长为548 nm,发射波长为562 nm,血清蛋白与探针作用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荧光增强值逐渐上升;当探针浓度为1.00×10^-6mol·L^-1时,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SA对花菁探针荧光增强作用最为明显,体系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BSA和HSA线性响应浓度范围分别为0.20-15.00μg·mL^-10.20-12.00μg·mL^-1检测限(3σ/K)为0.01μg·mL^-1测定了血清蛋白BSA的合成样品,当BSA浓度为4.00,6.00,8.00μg·mL^-1,回收率为94.5%-1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测定 水溶性花菁染料 蛋白质
下载PDF
化学发光试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旭聪 郭良洽 谢增鸿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几种主要化学发光试剂的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鲁米诺类、吖啶酯类、1,2-二氧环乙烷类和洛粉碱类等化学发光试剂的新型衍生物的结构、发光性能和特点。引用文献 4 8篇。
关键词 化学发光试剂 鲁米诺 乙烷 发光性能 衍生物 酯类 研究新进展 碱类 综述 内容
下载PDF
铟(Ⅲ)-8-羟基喹啉-核酸三元荧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2 位作者 郭良洽 林坚 陈国南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基于核酸对铟 ( ) - 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应用铟 ( ) - 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铟 ( ) - 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ct DNA、hs DNA、sm DNA和y 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基于核酸对铟 ( ) - 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应用铟 ( ) - 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铟 ( ) - 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ct DNA、hs DNA、sm DNA和y 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1.4 0 μg/ m L、0 .2 0— 1.6 0 μg/ m L、0 .10— 1.4 0 μg/ m L、0 .2 0— 1.2 0 μg/ m L,检出限 (3σ/ K)分别为 0 .0 0 4 μg/ m L,0 .0 0 2 μg/ m L,0 .0 0 2 μg/ m L,0 .0 0 2 μg/ m L;测定实际样品 ,回收率为90 .9%— 10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Ⅲ) 8-羟基喹啉 核酸 荧光探针 荧光光谱 铟(Ⅲ)-8-羟基喹啉-核酸荧光体系
下载PDF
新的光散射体系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旭聪 吴孟辉 +1 位作者 郭良洽 谢增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87-1590,共4页
以1,6-己二胺二吖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该吖啶荧光探针的共振散射特征光谱、散射反应稳定性,研究了缓冲介质pH、探针浓度等参数对测定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 8.9时,1,6-己二胺二吖啶染... 以1,6-己二胺二吖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该吖啶荧光探针的共振散射特征光谱、散射反应稳定性,研究了缓冲介质pH、探针浓度等参数对测定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 8.9时,1,6-己二胺二吖啶染料的散射波长为470 nm;加入BSA,反应约9 min后,体系光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并维持稳定,2 h内无明显变化。当1,6-己二胺二吖啶探针(浓度1.00×10-4mol.L^-1)用量为3.00 mL时,蛋白质与1,6-己二胺二吖啶的光散射增强作用显著,共振散射强度随着BSA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光散射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浓度范围为1.00-5.00μg·mL^-1,检测限(3σ/K)为0.085μg·mL^-1。测定了血清样品,浓度为2.00-4.00μg·mL^-1,回收率为98.0%-101.7%,测定偏差小于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散射 1 6-己二胺二吖啶 蛋白质测定 共振散射
下载PDF
吲哚基二聚体菁类探针同步荧光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旭聪 燕瑾 +1 位作者 郭良洽 谢增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15-2618,共4页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吲哚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蛋白质同步荧光分析体系。实验考察了吲哚探针的荧光特征、吲哚探针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在酸性条件...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吲哚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蛋白质同步荧光分析体系。实验考察了吲哚探针的荧光特征、吲哚探针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与探针I发生结合作用,同步荧光明显增强并向长波方向发生红移,且同步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最优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响应范围5.00×10-7~2.50×10-5g.mL-1,检测限(3σ/K)为3×10-8g.mL-1;测定了血清蛋白BSA的合成样品,不同浓度BSA样品回收率为98.6%~103.0%,相对标准偏差1.1%~1.9%;与蛋白质紫外标准测定法比较,测定偏差为0.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 吲哚二聚体菁类探针 蛋白质测定
下载PDF
一种新的磺酸吲哚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旭聪 郭良洽 +1 位作者 张丽盆 谢增鸿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1-476,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磺酸吲哚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并应用于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浓度增大,染料发生J聚合,荧光峰从564nm红移至605nm。当染料处于较低浓度时,离子强度影响不明显,而在较高浓度,J聚合增强,荧光增强变化明显;乙醇有机试剂... 研究了一种新型磺酸吲哚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并应用于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浓度增大,染料发生J聚合,荧光峰从564nm红移至605nm。当染料处于较低浓度时,离子强度影响不明显,而在较高浓度,J聚合增强,荧光增强变化明显;乙醇有机试剂显著增强染料荧光,并发生红移。应用于蛋白质分析,染料荧光强度随牛血清蛋白BSA或人血清蛋白HSA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在最优条件下,染料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BSA线性范围为0.20—6.00μg/mL,检出限为0.08μg/mL;HSA线性范围为0.20—6.00μg/mL,检出限为0.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吲哚菁染料 荧光分析 蛋白质
下载PDF
钙黄绿素-藏红T与DNA作用机理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2 位作者 李嘉倩 郭良洽 陈国南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3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应用能量转移方法和光谱技术,研究了钙黄绿素-藏红T荧光能量转移体系与ctDNA的作用机理以及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在pH8.0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ctDNA与Calcein-ST发生了静电电荷作用,降低了钙黄绿素-藏红T荧光体系的能量转移效率,对荧光体... 应用能量转移方法和光谱技术,研究了钙黄绿素-藏红T荧光能量转移体系与ctDNA的作用机理以及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在pH8.0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ctDNA与Calcein-ST发生了静电电荷作用,降低了钙黄绿素-藏红T荧光体系的能量转移效率,对荧光体系的能量转移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黄绿素 藏红T DNA 作用机理 光谱研究 能量转移 抗癌药物
下载PDF
流动注射荧光猝灭法测定磷酸二氢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陈国南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1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在pH =5 .4的 (CH2 ) 6N4 HCl缓冲溶液中 ,建立Ce(Ⅲ ) NaCl H2 PO4 -三元荧光熄灭体系 ,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和荧光猝灭定量数学模型Ln(F0 /F) =LnKMF+LnKe-LnKF+Ln[M],考察Ce(Ⅲ )的阳离子型体测定H2 PO4 -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实验表明 ... 在pH =5 .4的 (CH2 ) 6N4 HCl缓冲溶液中 ,建立Ce(Ⅲ ) NaCl H2 PO4 -三元荧光熄灭体系 ,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和荧光猝灭定量数学模型Ln(F0 /F) =LnKMF+LnKe-LnKF+Ln[M],考察Ce(Ⅲ )的阳离子型体测定H2 PO4 -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实验表明 :在 2 0℃ ,pH =4.0~ 6 .0时 ,Ce(Ⅲ )的阳离子型体与磷酸根反应 ,荧光猝灭程度显著 ;当注射泵转速为 70r/min ,样品测定速度为 5 0h-1,NaCl浓度为 0 .2 0~ 0 .30mol/L时 ,H2 PO4 -的测定线性浓度区间为 0 .2 0~1.80 μg/mL ,检测限LOD(3δ) =0 .0 0 3μg/mL ,样品回收率为 97.3 %~ 9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荧光猝灭 Ce(Ⅲ) 磷酸二氢盐 测定 水污染 铈(Ⅲ) 荧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三唑磷-鲁米诺-H_2O_2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旭聪 郭良洽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29-734,共6页
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三唑磷-鲁米诺-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特征,建立了三唑磷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三唑磷-鲁米诺-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考察了pH、流速、鲁米诺-H2O2配比等因素对化学发光的影响... 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三唑磷-鲁米诺-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特征,建立了三唑磷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三唑磷-鲁米诺-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考察了pH、流速、鲁米诺-H2O2配比等因素对化学发光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过氧化氢HOO-负离子可能与三唑磷的磷原子反应生成磷的过氧化合自由基,与鲁米诺作用使得体系化学发光得到增强,3s内达到了最大值;应用于三唑磷的测定,在1.0×10-8—1.0×10-5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7×10-9g/mL;测定蔬菜样品,三唑磷浓度分别为1.0—5.0μg/mL时,测定回收率为82.3%—108.6%,测定偏差为1.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三唑磷 鲁米诺-H2O2
下载PDF
新型花菁染料-蛋白质散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旭聪 郭良洽 +1 位作者 林艳霞 谢增鸿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7年第2期83-87,共5页
基于蛋白质对花菁染料的共振散射效应,以新型水溶性碳菁染料(1,1′-丙磺酸-3,3,3′,3′-四甲基吲哚三次甲基碳菁-5,5′-二磺酸钾)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在最优条件下,蛋白质对该碳菁染料具有明显的散射增强作用... 基于蛋白质对花菁染料的共振散射效应,以新型水溶性碳菁染料(1,1′-丙磺酸-3,3,3′,3′-四甲基吲哚三次甲基碳菁-5,5′-二磺酸钾)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在最优条件下,蛋白质对该碳菁染料具有明显的散射增强作用,散射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SA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0.20~15.0μg/mL和0.50~10.0μg/mL,检测灵敏度(3σ/K)为0.05、0.10μg/mL.测定了BSA血清合成样品,回收率94.5%~104.0%;测定HSA血清合成样品,回收率95.6%~103.0%,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1.9%,测定较为稳定、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测定 水溶性花菁染料 蛋白质
下载PDF
新的吲哚类同型二聚体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分析研究
15
作者 林旭聪 尹华 +1 位作者 郭良洽 谢增鸿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9,共4页
采用新的水溶性吲哚类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荧光分析体系。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能与吲哚探针发生结合作用,体系荧光明显增强并向长波方向发生红移,荧光强度与蛋白质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最优条件下,牛血清... 采用新的水溶性吲哚类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荧光分析体系。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能与吲哚探针发生结合作用,体系荧光明显增强并向长波方向发生红移,荧光强度与蛋白质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最优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响应范围0.80-25.00μg/mL,检出限(3σ/K)为0.05μg/mL;用于模拟样品的测定,1.00,2.00和5.00μg/mL的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9.0%-102.0%,相对标准偏差1.8%-2.8%;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结果测定偏差为1.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测定 吲哚二聚体荧光探针 蛋白质
下载PDF
光纤耦合微通道反应系统原位监测海水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研究
16
作者 姜双城 杜虹 +7 位作者 郑惠东 汤新华 潘文涛 高俊 范丹阳 林琪 吕海霞 林旭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6,共9页
原位监测海水中氨氮(NH_(3)-N)和亚硝酸盐(NO_(2)^(-))对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十分重要。针对现有的氨氮、亚硝酸盐原位监测仪器难以在同一检测模块中分别实现荧光和分光光度分析,仪器高效集成及利用受到限制等问题,本文基于光纤耦合微通... 原位监测海水中氨氮(NH_(3)-N)和亚硝酸盐(NO_(2)^(-))对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十分重要。针对现有的氨氮、亚硝酸盐原位监测仪器难以在同一检测模块中分别实现荧光和分光光度分析,仪器高效集成及利用受到限制等问题,本文基于光纤耦合微通道反应系统,通过光波长切割、光纤波导和微通道反应Z型检测池等技术集成和条件优化,提出了在同一光纤偶联微反应系统中实现氨氮荧光分析和亚硝酸盐分光光度分析的原位测定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荧光和可见光光度法的模式切换并可分别测定NH_(3)-N和定;不同的盐度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测定影响较小;不同浊度下氨氮测定误差为-6.6%~2.5%,浊度补偿校正后NO_(2)^(-)测定误差小于0.1%。将该仪器应用于养殖海水中开展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原位分析,仪器原位监测值与实验室方法测定值相符合。本文所提出的技术在同一模块中分别实现了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荧光和分光光度两种模式的原位监测,为海水营养盐原位监测仪器的集成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监测 光纤耦合 微通道反应系统 氨氮 亚硝酸盐
下载PDF
新型磷酸盐受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1 位作者 郭良洽 陈国南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9-502,506,共5页
由二茂铁经甲酰基化、氧化和酰氯化制备的 1 ,1′ 二茂铁二酰氯与对苯二胺和对硝基苯胺缩合反应 ,合成了新型磷酸盐敏感试剂 :1 ,1′ 二 [(对苯二胺基 ) N 羰基 ] 二茂铁 (L1 )和 1 ,1′ 二 [(对硝基苯胺基 ) N 羰基 ]二茂铁 (L2 ) ,... 由二茂铁经甲酰基化、氧化和酰氯化制备的 1 ,1′ 二茂铁二酰氯与对苯二胺和对硝基苯胺缩合反应 ,合成了新型磷酸盐敏感试剂 :1 ,1′ 二 [(对苯二胺基 ) N 羰基 ] 二茂铁 (L1 )和 1 ,1′ 二 [(对硝基苯胺基 ) N 羰基 ]二茂铁 (L2 ) ,并研究了L1 ,L2与磷酸盐阴离子的电子结合性能。L1 ,L2对磷酸盐响应灵敏。L1对H2 PO-4响应的线性为 1 .0 0 μg/mL~ 1 0 .0 0 μg/mL ,检测限 (3σ/k)为 0 .0 1 μg/mL ;L2对PO3 -4响应的线性为 6.60 μg/mL~5 4.5 0 μg/mL ,检测限 (3σ/k)为 0 .0 3 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受体 合成 二茂铁酰胺衍生物
下载PDF
西索米星抗生素的化学发光衍生技术研究
18
作者 林旭聪 蒋奕雄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研究了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N,N'-二琥珀酰亚胺碳酸盐(ABEI-DSC)与西索米星(Sisomicin)抗生素的衍生技术,建立了西索米星抗生素的化学发光衍生技术。研究了ABEI-DSC和ABEI-DSC-Sisomicin体系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时... 研究了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N,N'-二琥珀酰亚胺碳酸盐(ABEI-DSC)与西索米星(Sisomicin)抗生素的衍生技术,建立了西索米星抗生素的化学发光衍生技术。研究了ABEI-DSC和ABEI-DSC-Sisomicin体系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时间、配比、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发光的影响,建立了西索米星的化学发光标记技术,并应用于Sisomicin抗生素的测定,检出限(S/N=3)达到5×10-7mol/L,为西索米星抗生素残留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西索米星 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N N'-二琥珀酰亚胺碳酸盐
下载PDF
直接荧光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微量氨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良洽 谢增鸿 +2 位作者 林旭聪 柯子厚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51-854,共4页
在碱性介质中 ,基于氨与邻苯二甲醛及 2 巯基乙醇反应生成强荧光性吲哚取代衍生物的体系建立测定水溶液中微量氨的直接荧光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曲通X 10 0 (TritonX 10 0 )对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增稳作用。在λex=4 15nm ,λem=4 86nm下 ... 在碱性介质中 ,基于氨与邻苯二甲醛及 2 巯基乙醇反应生成强荧光性吲哚取代衍生物的体系建立测定水溶液中微量氨的直接荧光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曲通X 10 0 (TritonX 10 0 )对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增稳作用。在λex=4 15nm ,λem=4 86nm下 ,用直接荧光法测定NH3含量在 0 2~ 1 0 μg·mL- 1 范围内 ,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ΔI =2 2 2 86 +785 71cNH3(μg·mL- 1 ) (I即为Intensity) ,r=0 9995 ;NH3含量在 0 0 2~ 0 10 μg·mL- 1 范围内 ,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ΔI=- 2 7 4 2 9+2 371 4cNH3(μg·mL- 1 ) ,r=0 996 5。用流动注射法测定的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ΔI=1188cNH3(μg·mL- 1 ) ,r=0 9998,线性范围为 0~ 0 7μg·mL- 1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分析 直接荧光法 流动注射荧光法 水质监测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邻苯二甲醛 2-巯基乙醇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
20
作者 黄树坤 林旭聪 徐艺文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剖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共建多功能...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剖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共建多功能协同创新实训平台、科学设置课时、抓好岗位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等加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本科高校 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