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C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模拟PRB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 被引量:9
1
作者 潘煜 孙力平 +1 位作者 陈星宇 林明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789-3796,共8页
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纳米零价铁(NZVI)改性,并将铜(Cu)作为复合金属,制得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同时采用模拟反应柱模拟可渗透反应墙(PRB)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反应过程.改性前后材料的表征以及沉降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纳米零价铁(NZVI)改性,并将铜(Cu)作为复合金属,制得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同时采用模拟反应柱模拟可渗透反应墙(PRB)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反应过程.改性前后材料的表征以及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有更强分散性.通过考察污染物浓度、材料投加量、Cu的负载率、pH值、流量等因素对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较低的pH值与较小的流速以及10%的Cu负载率有利于2,4-DCP脱氯,过多的材料投加量和过高的初始2,4-DCP浓度不利于其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 可渗透反应墙(PRB) 2 4-二氯苯酚 脱氯
下载PDF
缓流河道污染物关联解析及预氧化混凝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成若 孙力平 +3 位作者 付传奇 王栋 邱春生 林明意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26-331,共6页
为解决城市缓流水体的黑臭问题,探索高效河道水治理技术,本文以缓流河道水为原水,采用激光粒度散射技术对河道原水颗粒物粒径进行分析,发现河水颗粒物中值粒径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浊度、COD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在6月和9月出现峰值.采用铝系... 为解决城市缓流水体的黑臭问题,探索高效河道水治理技术,本文以缓流河道水为原水,采用激光粒度散射技术对河道原水颗粒物粒径进行分析,发现河水颗粒物中值粒径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浊度、COD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在6月和9月出现峰值.采用铝系(Al系)和铁系(Fe系)共6种混凝剂进行单独混凝和预氧化混凝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可以破坏包裹在颗粒表面的有机涂层,快速改变颗粒Zeta电位,强化混凝作用,减少混凝剂投加量,有效控制河道颗粒物与营养盐等物质的聚集及增长.同时发现Al系混凝剂混凝过程絮体成核与生长的变化速率普遍大于Fe系混凝剂,Fe系混凝剂絮体平均粒径变化速率为6~11μm/min,而Al系混凝剂则普遍大于20μ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流水体 混凝剂 预氧化 絮体粒径
下载PDF
以河道水为原水的高速过滤过程及其性能分析
3
作者 林明意 孙力平 +5 位作者 付传奇 王栋 邱春生 王少坡 张成若 陈星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7,共6页
针对平原城市缓流河道普遍存在的季节性水质恶化问题,采用预氧化、微絮凝+高速过滤对天津市某缓流河道水体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具有处理周期长(>24 h)、过滤滤速高(平均为43.26 m·h^(-1))和出水效果好(出水... 针对平原城市缓流河道普遍存在的季节性水质恶化问题,采用预氧化、微絮凝+高速过滤对天津市某缓流河道水体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具有处理周期长(>24 h)、过滤滤速高(平均为43.26 m·h^(-1))和出水效果好(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的特点。同时发现:单位面积滤柱的产水率呈"阶梯"下降趋势;高速过滤的堵塞特征曲线服从三次多项式分布;系统过滤历经增长期、稳定期和衰减期,其中增长期为3~4 h,稳定期约14 h,过滤系数λ为(0.020 1±0.001 3) cm^(-1)(置信度P=95%),其可作为系统基本属性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过滤 缓流水体 过滤系数 穿透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